盛唐挽歌第559章 潛伏的毒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9章 潛伏的毒蛇

第559章 潛伏的毒蛇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7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自從皇甫惟明兵敗華陰后,史思明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便率部退回了幽州。

這位史大帥一不向李琬匯報軍情,二不向官軍輸誠。在控制了易州、幽州、檀州、薊州等河北北部諸州后,史思明便不聲不響的坐鎮幽州,并開始招兵買馬。

如同一條潛伏起來的毒蛇一般,干的事情那叫一個不動聲色。

誰也不知道史思明想干啥。

對于河北叛軍來說,皇甫惟明之敗的影響極為嚴重。李歸仁殘部敗走軹關,退到相州鄴城休養生息。

李歸仁在得知了李寶臣大軍已經奪取洛陽,控制了李琬之后,便向洛陽“上表”,要求冊封自己為相州刺史,昭義節度使,并掌管相州、邢州、洺州等地軍務。

這種“先斬后奏”的請示,直接將李寶臣激怒了。一時間,他竟然想從洛陽發兵攻打李歸仁。

但這種顧頭不顧腚的想法,很快便遭到了部下們的反對。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寶臣大帥在“左相”李史魚的建議下,捏著鼻子給李歸仁加了相州刺史,昭義節度使,并統帥三州。

但李歸仁必須將自己的嫡長子送到洛陽為質子。李歸仁欣然允諾,派人將長子送到了洛陽,維護了偽帝李琬的最后一絲顏面,雙方達成妥協。

皇甫惟明的失敗,讓河北叛軍勢力從“萬眾一心”變成了“心懷鬼胎”。如同酒曲發酵一般,河北的局面,一切都在緩慢而堅定的改變著。

初秋的一個午后,幽州城南面不遠的籠火城,史思明正帶著正室夫人辛氏在游覽城池。

和安祿山不同,史思明對于婚姻非常忠誠,眼里就只有正室夫人一個。

籠火城一帶風景極美,楓葉紅似二月花。辛氏挽著史思明的胳膊在城外草地上漫步,二人心情都極為愉悅,有說有笑的。

史思明臉上看不到一絲暴虐,這場面和他平日里脾氣上來動輒濫殺,有著天淵之別。

就好像換了個人一樣。

“阿郎有今日之成就,妾身當年就有預料。”

辛氏有些感慨的說道。

聽到這話,史思明心中極為得意,他哈哈大笑道:“那是啊,得夫人之后,升官多福,富貴是擋都擋不住!”

當年辛氏在出嫁之年,家中為她尋覓夫婿。當她跟史思明偶然見面后,回家便跟父母說,非此人不嫁!家中無奈,只好將她嫁給史思明這個“雜胡”。

沒想到之后史思明就像是轉運了一般,飛速升官,哪怕安祿山死球,都沒影響他的仕途。

因此,史思明對辛氏倍加寵愛,連同嫡子史朝清,也是如此。而且在辛氏之后,史思明便不再納妾了,平日里不近女色,只喜歡請優伶講笑話解悶。

正在這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向史思明夫婦走了過來,他和史思明的面相有幾分相似,正是其庶長子史朝義。

“父親……”

史朝義剛剛開口,才說兩個字,史思明就對其怒吼道:“某讓你過來了嗎?站在這里做什么?還不快滾!”

本來是來匯報工作的,沒想到無緣無故被史思明罵了一句,史朝義立刻感覺怒氣上涌,又不得不強行壓抑。

他對著史思明抱拳行了一禮,隨即轉身便走。

看到史朝義已經走遠了,史思明這才對辛氏拍胸脯承諾道:“那個狗東西,我遲早要把他給宰了,以后讓(史)朝清繼承我的官位,夫人不必憂心。”

辛氏勸說道:“阿郎,史朝義雖是庶子,不讓他繼承家業便是,也不必非打即罵呀。”

“哼,我自有打算,夫人且放心。”

史思明哼哼了兩聲,顯然是沒把話聽進去。

他把從前蹉跎的歲月,都算在了史朝義身上,認為這個兒子就是個純掃把星。

史思明是娶了辛氏才開始發達的,于是天然就認為從前自己身邊的妾室和子嗣,都是拖自己后腿的拖油瓶,恨不得早點打發掉才是。

不一會,節度判官耿仁智求見,被親兵帶到了史思明跟前。

耿仁智是史思明的老部下,鞍前馬后很多年了,很受史思明的器重。

史思明對他的態度,要比對史朝義好很多。

“有什么事這般著急?”

史思明微微皺眉,略有不滿詢問道。

“大帥,長安那邊派人過來招降。”

耿仁智湊到史思明身邊,壓低聲音說道。

“噢?終于來了啊。”

史思明微微點頭,似乎對此并不感覺意外。

他臉上帶著若隱若現的笑容,只不過配合他那張冷峻的臉,有些不太協調。

“夫人請先回去歇息,某去去就來。”

史思明對辛氏打了個照顧,跟著耿仁智一起去了籠火城的城樓。

看著史思明離去的背影,辛氏微微皺眉,無奈長嘆了一聲。

史思明在她眼里是個好丈夫,但在外人眼里,卻未必是個好人了。

在史朝義眼里,或許史思明比一般的仇人還壞。

然而這又如何是辛氏一個婦道人家,可以改變呢?

很快,在籠火城簽押房里,史思明見到了關中朝廷派來的使者李萼。

史思明一屁股坐到簽押房中的主座上,也不說話,對著一眾部下擺了擺手。

文士平洌,武將牛廷玠、辛萬年、高鞫仁、駱悅、蔡文景、向貢等人,皆安靜的退出簽押房,只留下耿仁智一人在旁聽候差遣。

“說吧,什么事?”

史思明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看著李萼詢問道。

“天子詔書在此,冊封史將軍為幽州節度使,不必派遣質子入長安。”

李萼面色平靜說道,說完將手中的詔書交給耿仁智,后者遞給史思明。

“當初本帥從賊,乃是被脅迫。如今歸順朝廷,正是應有之意。”

史思明淡然說道,甚至連“感激涕零”都不愿意裝一下。那樣子好像是在說:你們現在是在求老子。

“史將軍深明大義,乃是我大唐武將之表率。

只不過……”

李萼忽然頓了一下。

史思明沉聲問道:“只不過什么?”

“只不過史節帥打算什么時候發討賊檄文呢?”

李萼不卑不亢詢問道,雙目直視史思明,絲毫不退讓。

古代通信不暢,各地交通阻隔,信使往來一次需要十多天的情況也是有的,那如何判斷一方勢力的政治態度是怎樣的呢?

答案就是發檄文后張貼四方。

發了檄文,就類似民國軍閥混戰時的“通電全國”。

檄文往往代表著政治信譽,發了檄文,就無法明著朝三暮四了。

如果將來要倒戈,就必須再發一次檄文。為什么偷襲關羽的江東勢力被人稱為江東鼠輩?就是因為他們背刺之前連個檄文都不肯發一個。

很顯然,李萼是懂行的,不好糊弄。

史思明打哈哈說道:“發檄文的事情,本帥要與部下們研究一下。天使不要著急,在幽州城內等消息便是了。”

發檄文是不可能發的,史思明還打算在長安朝廷跟洛陽偽朝廷之間游走,索要好處呢。

那怎么能隨隨便便發檄文呢?

再說了,長安那些腦子有坑的官僚們,認為給個名義,就算是拉攏了?

史思明可不這么認為。

他在皇甫惟明起兵前就干到了平盧節度使,幾乎是跟皇甫惟明平起平坐。現在朝廷還是封他幽州節度使,那這起兵不白忙活了么?

任何人,對于自身實力的認識,都有一個過程。長安那些中樞朝臣們,還沒完全意識到他們的實力已經很孱弱了。

其實史思明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多強,所以他的態度也就很曖昧,希望通過現實中的一次次試探,來明確自己的能力上限在哪里。

李萼沒有說什么狠話,而是對史思明點點頭說道:“那在下便在幽州等史節帥三日。”

說完便獨自離去了。

李萼走后,史思明這才對耿仁智詢問道:“你以為如何?”

“節帥,李琬如今被李寶臣控制,那李寶臣不就是張忠志么。

走狗屎運上位,從前在幽州公干的時候,誰又把他當回事了?

大丈夫生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李寶臣這種貨色,給史節帥提鞋都不配!

現在朝廷遞過來梯子,大帥接過便是。幽州山高皇帝遠,長安那邊就算要做什么事情,也是鞭長莫及。

此時不跳船,以后便不方便跳船了。”

耿仁智一臉激動的說道。

很顯然,李寶臣從前給人的印象都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大家都不愿意在這個傻子麾下辦事。

更別提史思明此前的起點就很高,又有幽州大族辛氏鼎力相助。

說史思明可以一統天下,肯定是癡人說夢。但他裂土封王,橫行幽州,絕對綽綽有余。

耿仁智的意見很明確,就是堅決的發檄文,跟李寶臣劃清界限。

“發檄文的話,就中了朝廷的挑撥離間之計了。”

史思明搖搖頭說道。

他在平盧鎮耕耘多年,對于幽燕之地的軍情民情深有體會。

朝廷此前也經常派一些關中人士空降到幽燕邊鎮,作為軍政民政主官。

但這些人根本無法在本地扎根,又或者被本地同化,和本地大族達成妥協。

他們有的灰溜溜的滾回關中,有的對朝廷陽奉陰違,有的則干脆就直接造反。

與涼州等西北邊鎮,從絲綢之路中獲取大量好處,地方勢力希望搭大唐的快車不同。幽州與更北面的地方,本地勢力一直都是作為大唐的“防火墻”存在。

守邊是要守的,好處是沒有的。

在幽燕之地的分裂勢力,不需要什么“大義”。這里的大義,天然就是和平獨立!而在其他地方的分裂勢力,就得找一個名正言順的“旗號”了。

要么自立為王,要么擁戴朝廷,沒有第三種選項。

史思明看明白了這些,所以他希望自己“不動聲色”的與李寶臣做切割。

反正我不再打出反抗朝廷的旗號,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我就是什么都不說,主打一個悶雞吃白米

看到耿仁智還有疑慮,史思明繼續解釋道:“近期加大力度招兵買馬,然后找長安朝廷討要糧餉,看他們給不給。李寶臣若是派遣使者,將使者趕走便是。”

耿仁智還想再說什么,但看到史思明心意已決,于是抱拳行禮道:“謹遵節帥之命。”

等耿仁智離開后,史思明將謀士平洌叫了進來。

“本帥欲擴軍,朝廷又遞過梯子來招安,你認為該怎么辦才好?

幽州糧草一直受其他州縣供給,缺糧要怎么解決?”

史思明翹著二郎腿詢問道。

平洌思索片刻,對史思明叉手行禮道:“節帥帶兵南下趙州、冀州等地,便無缺糧之憂。既然已經占據朝廷大義,攻城略地也是必由之選。”

“言之有理。”

史思明微微點頭說道。

平洌的想法,跟他基本一致。

史思明不想對外發檄文,但是會用攻城略地,來向朝廷證明“忠誠”!反正攻下的地盤都是自己的,又有什么關系呢!

“發檄文的事情,你以為如何?”

史思明又問。

平洌擺了擺手道:

“大可不必。李寶臣雖然不值得同情,但節帥還是需要他來牽制關中朝廷,防止朝廷剪除藩鎮。

關鍵時刻,拉李寶臣一把,也是應有之意。發檄文是作繭自縛,沒有必要。”

“嗯,正是如此。”

史思明點點頭,決定把李萼在幽州城內晾三天不理睬,時間過了讓他回去就行了。

發個屁的檄文!

“節帥,不如派人去洛陽,討要趙州、冀州的管轄權。李寶臣若是給,咱們就替他擋住河東來的兵馬。

若是他不給,咱們正好有借口師出有名。”

平洌嘿嘿一笑建議道。

不得不說,文人肚子里的花花腸子就是多,這一茬史思明可沒想過。

話說回來,接受朝廷的冊封但不發檄文,找李寶臣討要兩州的管轄權,做打仗和談判的兩手準備。

這一手確實是妙。

“甚好,去安排吧,事成之后重重有賞!”

史思明心情大好,直接揮揮手。

“請節帥放心,屬下這便去安排。”

平洌領命而去,簽押房內就只剩下史思明一個人。

他托起下巴沉思當前的局勢,細細想來,竟然發現目前幽州藩鎮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

長安朝廷對于河東的薄弱掌控,使得河東唐軍處于半獨立狀態,已經不受朝廷調遣。幽州這邊壓力大減。

李寶臣在洛陽擋住了關中唐軍東進的去路,使得幽州這邊處于戰略后方,可以安心的招兵買馬。

同理,李寶臣在應付關中那邊兵馬帶來的壓力就已經手忙腳亂了,幽州這邊不背刺他就已經要偷笑,這位寶辰大帥,又哪里有余力打到幽州來收拾史思明呢?

至于河南那邊,就更不必提了。估計會跟朝廷爭奪運河的主導權。無論是戰是和,都會牽扯長安那邊很多精力。

無論怎么看,幽州這邊都是“比較閑”的地方。

金角銀邊草肚皮,幽州正是處于金角的位置,戰略優勢十分明顯!

這一波闖蕩,最后贏家,居然是我自己?

“難道所謂天命,正是加在我史某頭上么?”

史思明自言自語道,一時間信心膨爆!他忽然感覺,自己將來登基稱帝,好像也沒有那么遠吧?

要不,以后建個國,國號“大燕”?

史思明的野心一下子上來了。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