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488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8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

第488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9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國雖大,好戰必亡

漆黑的夜,伸手不見五指。

已經過了半夜三更,長安永嘉坊內萬籟俱寂,只有靠近興慶宮的一間院落里還亮著火把。

如今河北雖然叛亂,但對于長安的影響卻很小。普通百姓還是過著貧窮而安穩的日子,長安治安也還算過得去,不會動不動就有人打家劫舍。

哐當!哐當!

哐當!哐當!

這間院落的院門外,那一個個晃動的黑影,將一罐又一罐軍中常見的猛火油陶罐,拋入院內。

那些脆弱的陶罐在地上被砸得稀碎,猛火油流了一地,刺鼻的氣味頓時在空中彌漫,四散開來。

“走水了!”

“走水了!”

院落外面的黑影一邊大喊走水,一邊熟練的撬開院門,急吼吼的沖進院落,一邊點火一邊四處搜尋著什么。

那是箭矢入肉的聲音!

正在院中放火的一個黑衣人胸口中箭倒下,他還來不及踉蹌著爬起來,頭就被人死死踩住!

“是什么人派你們來的?”

踩著他的那個披甲將軍沉聲問道。

“不知道,拿錢辦事……”

黑衣人掙扎著還要說什么,脖子卻被人用橫刀直接插入,頓時血流如注!

“無所謂了,安心去吧。”

這位披甲的將軍,正是方有德部將李嘉慶。他輕嘆一聲,在黑衣人身上擦了擦橫刀上的血跡。

無聊的人總是喜歡做無聊的事情,這又是何苦呢?

他在心中暗暗嘲笑某些人不自量力,居然敢挑釁丘八的權威。

片刻之后,李嘉慶麾下精兵,已經將沖入院內的黑衣人全部斬殺,沒有留下任何活口。剛剛燃起的大火,也被他們用沙土快速撲滅,同樣是沒有引起太大的動靜。

這也是方有德的命令:如果無事,天亮后返回大營。如果有事,殺光來犯者后即刻返回,不要節外生枝,不要留下活口。

熱鬧了片刻的永嘉坊內某個院落,又快速的沉寂下來,似乎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過一般。

“走,回金光門外大營。”

李嘉慶交待了一句之后,領著二十多個驍勇善戰的控鶴軍親兵魚貫而出,離開了永嘉坊內的方氏宅院。

他們這群人走在春明門大街上,巡夜的金吾衛士卒都敬而遠之,目送其離開金光門,壓根就不敢阻攔。

控鶴軍的軍營,位于長安城西北不遠的“三橋鎮”,這里是長安通往咸陽的必經之路。

“回來得挺早的,某還以為你們會在西市吃過湯餅再回來。”

看到李嘉慶提前返回,方有德似乎是松了口氣一般說道,或者叫如釋重負。

他看起來心情不錯,居然還有閑心揶揄李嘉慶。

“大帥,有人在永嘉坊宅院放火,是收錢辦事的人,已經被末將全部處理掉了。”

李嘉慶面色凝重稟告道。

對于長安某些人來說,控鶴軍是必須的,但方有德就未必了。

這些人常常保持著莫名其妙的自信,認為丘八可以指揮打仗,他們也可以。

“宵小之輩罷了,何足掛齒。”

方有德長嘆一聲,他其實已經預感到了某些事情一定會發生,要不然就不會安排李嘉慶在那邊埋伏了。只不過預判是一回事,得知預判的破爛事真正發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帥,如今之計要怎么辦才好呢?”

李嘉慶憂心忡忡詢問道,反正長安是待不下去了。

“即刻開拔,前往岐州,在扶風縣屯扎。

我們屯扎岐州、隴州。

向西可以去涼州,天高皇帝遠;向東,依舊可以在合適的時候返回長安。

既然長安某些人不歡迎我們,那我們就在岐州安安靜靜的待著,讓他們自己玩吧。”

方有德一臉不屑說道。

朝廷頒布的“軍權財權下放”之策,不亞于飲鴆止渴。短時間內看似可以穩定大唐局面,實則是開啟了養蠱之路。

那些掌控州縣兵權和財源的刺史,彼此間會大魚吃小魚,連橫合縱。不出十年,就會達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一個藩鎮掌控幾個州。

然后這些藩鎮又會把唐庭當周天子一般供奉,聽話的就上供三成稅賦,不聽話的還要找唐庭索要賞賜和軍費。

接下來,便是朝廷利用藩鎮對付藩鎮,建設新藩鎮對付舊藩鎮。

一如當年那般。

這樣的朝廷,不值得方有德去效忠,他要的也絕不是這樣的大唐。

如果李琩和他的中樞朝廷,都是這樣一個治理思路的話,方有德覺得自己還不如當個強藩,享樂幾十年后玩自爆得了。

快活瀟灑又舒服。

只是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他和如今長安中樞朝廷的大部分人,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大帥,我們若是去了岐州或者隴州屯扎,只怕那邊的稅賦很難養兵啊。”

李嘉慶很有才干,并非是只會上陣廝殺的莽漢,知道關中各地民情如何。

岐州與隴州,就是中晚唐的鳳翔府。

那里地勢險要,適合放牧,卻是人口稀少,賦稅不足。

無法單獨存在,需要依附長安,靠長安的賦稅養活。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

這樣吧,現在天色尚早,你帶人前往位于皇城內的太府寺。

有什么拿什么,能拿多少拿多少。

咱們在岐州不會待很久的,這些財帛足夠一年用度了。

現在這個長安朝廷,未必能撐一年!”

方有德輕描淡寫說道,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在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既然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不是同路人,而是敵人了。

太府寺的財帛都是基哥這幾十年內積累下來的,他們那些蟲豸用得,我方某就用不得?

此刻方有德念頭通達,敢想敢做。

“大帥,真的可以隨便拿啊?那可是皇宮內庫啊!”

李嘉慶搓搓手,有些不確定的詢問道。又是興奮又是擔憂,他害怕事后被方有德卸磨殺驢。

“既然朝廷容不下我,那么這些財帛與其便宜了那些人,還不如掌握在我們手里。去吧,出什么事都有本帥擔著!”

方有德拍了拍李嘉慶的肩膀說道。

“得令!末將速速去辦,天亮前一定辦好!”

李嘉慶大喜,剛要走,卻是被方有德叫住了。

“老規矩,到了岐州后再封賞,敢私拿的剁手。”

方有德叮囑了一句。

“得令!大帥放心,兄弟們都知道規矩!”

李嘉慶信誓旦旦保證道。

等他走遠后,方有德這才走出帥帳。

漆黑的夜空沒有一絲光亮,頭頂上似乎有烏云密布。

沒有一絲星光,沒有一絲月光,如此的黑夜,讓方有德心中壓抑,幾乎喘不過氣來。只有營地內的火把,才能給人唯一的安全感。

“藩鎮割據,邊疆淪喪,吐蕃崛起。接下來還有租庸調廢除,兩稅法中樞藩鎮分賬。然后還有宦官當政,文人黨爭,天子一個比一個廢物,再也難見中興之主。

安祿山沒了,楊玉環與楊國忠沒了,為什么這些一個個接連著出現?

老馬伏櫪,志在千里,何時盛唐才會重現于世?”

方有德喃喃自語一般的反問道,也不知道是在問天,還是在捫心自問。

今夜紫宸殿內議政的大臣,似乎并不是他記憶里的那些“奸佞”,有些甚至還是中唐名臣,如顏真卿。

他們為什么會出這樣的餿主意,為什么會采納“軍權財權下放”這樣一眼可以望到頭的蠢辦法?

方有德不知道答案,但是他看得到,上一世那些令他痛心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接二連三發生了。

那些暫時還沒發生的,按如今的天下大勢看,也會復現。

只不過是把涉事之人,下令之人給換了而已。該避開的事情,卻一件也沒有少。

“難道盛唐當真是無藥可救了么?”

方有德仰天長嘆,無人能回答他這個問題。

方重勇原本的計劃,是天亮后即刻前往濮州、滑州等地,沿著黃河南岸偵查地形,校核地圖,并對某些關鍵區域詳細考察。

這些詳細考察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將來遭遇戰的戰場,或者打埋伏的地方。

但他還沒來得及出發,便有個不速之客找上門來了。

宣武軍節度使衙門書房內,方重勇打量著眼前這位留著小胡子,尖瘦面龐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約摸四十來歲,穿著緋色官袍。

自稱是范陽節度判官,幽州本地人,名叫張休!

“皇甫惟明討逆檄文已發,鄙人有幸位列期間,那可是爾等要挫骨揚灰而后快的賊寇啊。

不知道張判官來此,是想跟本節帥說什么呢?”

方重勇笑瞇瞇的問道,一臉玩味看著張休。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他昨晚跟江無煙二人在床上玩得樂不思蜀。早上起床的時候,江無煙看他的眼神能滴出水來。

這次房事二人都舒服透了,想想那銷魂的場景,心尖都在打顫。

所以現在方重勇心情很好,也樂意跟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河北官僚套套交情,說說閑話。

反正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嘛,也無所謂說什么了。

左右都是在演戲。

“方節帥,檄文上的東西,都是做給外人看的。

節帥是國之柱石,既然從前給偽朝效力,那自然是我們河北義軍首先要消滅的,這不正好證明節帥很重要嘛。

如今偽朝是什么情況,節帥應該也看到了。

雀鼠谷之事,外人不明白其中是非曲直,難道方節帥也不明白么?

既然偽朝已經容不下節帥了,節帥何不良禽擇木而棲,尊榮王為天子呢?

榮王代表的也是大唐,同樣是大唐的正統呀。”

張休口舌如簧,這番話說得頭頭是道。

“忠臣不事二主,張判官不必再說了。”

方重勇面色淡然的輕輕擺手道,都懶得跟張休辯論。張休這廝空口白牙的就要如何如何,還真把他方某人當三歲孩子呢!

果不其然,張休看到方重勇壓根就看不上自己,這才不情不愿從袖口里掏出一封信,將其雙手呈上。

“這才有點意思嘛。”

方重勇微微點頭,并不點破張休的小心思,直接接過皇甫惟明的親筆信。

他拆開火漆封口,拿出信紙,一目十行的看完,面色微變。

饒是方重勇見多識廣,也不由得被皇甫惟明的大手筆給嚇到了,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一字并肩王,黃河以南,虎牢關以東的所有土地,都歸方重勇管轄。南起廣州,北到黃河,偌大的地方,想分幾個節度使都可以。

數不清的官職,方重勇都可以保留下來打賞手下。

并且皇甫惟明要求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河北叛軍南下攻略洛陽的時候,方重勇什么也不做就行了,打默契仗。

待榮王李琬入主長安后,方重勇再上降表即可。

僅僅從這封信看,皇甫惟明開出的價碼極高,方重勇所面臨的風險極小,要做的事情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方重勇都沒有拒絕的理由,當然了,前提條件是,皇甫惟明未來可以將他承諾的事情兌現!

不過即使皇甫惟明將來要翻臉,也不得不顧忌。那個時候方重勇起碼已經可以控制幾十個州,輕輕松松便能拉起二十萬軍隊。

簡單說,這封信與其是招降信,還不如說是和平條約。

至少在張休看來,這封信幾乎是單方面的給方重勇好處。

“事關重大,某這邊要與部將商議一番再說。張判官不如先在開封城外的驛館住下。

三日后,不,最遲三日,本節帥必定給你答復,如何?”

方重勇微笑說道,看上去心情很放松的樣子,一點也不像是要翻臉。

張休心中大定。

事關重大,立馬答應是不可能的。若是方重勇此刻滿口應承,那絕對是在敷衍,其心可誅。

但一時間舉棋不定要與部將商議,反而有可能會妥協。

張休在幽州擔任節度判官,專門負責事務執行,對政務流程非常熟悉。他心里很清楚,節度使并非皇帝,每當有重要事項要頒布的時候,必須跟麾下部將和幕僚解釋清楚,達成統一。

方重勇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

“如此,那張某便在驛館靜候佳音了!”

張休對著方重勇叉手行禮后,施施然退下,只留下方重勇一人坐在桌案前,眉頭緊鎖,用食指輕輕敲擊著桌案上擺著的那封信。

“一口氣就要給我整個南梁和小半個北魏。皇甫惟明啊皇甫惟明,好買賣一定是難做的買賣,這個道理你都不明白么?

你這是在把我當傻子耍,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方重勇搖頭嘆息,隨手拿起鎮紙將這封信壓在下面。

他走到書房門前,對正在值守的何昌期吩咐道:“叫車光倩他們來府衙商議大事,就現在。”

“得令!”

何昌期大步流星,領命而去。

“男女互相欺騙,這個就是愛情啊!”

四下無人之際,方重勇用四川話吐槽了一句。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