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227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7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

第227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黃河在蘭州西南不遠處有一個巨大的高低落差,險峻不可描述。

方重勇前世的時候,國家在那里建了一個水力發電站,又叫“劉家峽水庫”。兼有發電、防洪、灌溉、蓄水等功用,是西北地區很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

黃河從劉家峽水庫的位置繼續往東走,會分出一條支流,名為“洮水”,往東南而去。自此洮水與往東北前往蘭州方向的黃河分道揚鑣。

洮水兩岸都是大峽谷地形,但是沿岸幾公里到十幾公里不等的寬度是平原,已經足夠屯墾定居。而距離劉家峽水庫東南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大唐的臨州所在。

亦是方重勇前世的臨洮縣。

不過此時它還不叫臨州,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話,它大概以后也不會叫臨州了。

這里暫時還只是蘭州南部的經濟中心狄道縣。然而狄道縣又是自古以來隴西郡的郡治,金城,也就是蘭州城,只是在唐代后來居上成為州治。

所以如今的行政區劃已經面目全非,倒不是唐代以前的古人喜歡作妖,而是隨著隋唐兩代不斷在西北開邊,舊有的政治格局已經跟不上新形勢的變化,行政區劃的變革只是與時俱進而已。

在狄道縣以東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個規模不算小的驛站,由軍營改建而來。距離唐軍在附近高山上的一個據點不遠,驛站名為:武階驛。

而這座山叫“高城嶺”,一下山便是武階驛。高城嶺類似邊防檢查站,守軍數十人而已,但位置非常重要,來往行人途經這里,都會被值守的丘八嚴格查驗貨物與通關文書。

高城嶺西邊挨著的,便是以武階驛為核心,逐步形成的一個規模不大的集鎮,它有個響當當的名字,叫:龍門鎮!

戍堡;驛站;途經此地,且來往不絕的商賈官吏,以及叫“龍門鎮”的集鎮。武階驛門前,方重勇一陣恍惚,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電影當中。

在他記憶里,當年徐克拍的那部《新龍門客棧》還挺好看的。

方重勇把驛道的地圖拿出來反復查看,然后發現這些地名就堂而皇之的寫在地圖上,這才意識到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

“你為什么不進驛站呢?”

何昌期等人都進驛站打點行裝了,裴秀看到方重勇站在驛站外面發呆,疑惑問道。

“刀劍無眼,江湖路遠;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方重勇有口無心的回了一句,他壓根不知道自己在說啥。

這一路以來的地名,讓方重勇深感不安。因為古時候的地名,之所以會叫那些名字,往往都是很有來歷的,常常都與戰爭有關。一個名字或許就是一場大型戰爭的注腳。

比如說他們即將到達的“狄道”,狄者西北諸胡的泛指,狄道是啥意思無須多言。再有他們之前經過的“伏羌谷”“安戎關”等史書留名的地方,也是因戰爭而得名。

足以說明現在他們待的地方,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安全。

“誒,你這四句不錯,雖然詞不達意,但感覺朗朗上口啊。”

裴秀忍不住贊嘆了一句,在她印象里,方重勇就是個孔武有力的丘八,沒想到狗嘴里居然也能吐出象牙來。

“這里已經是邊鎮范圍,你別亂跑就行了。”

方重勇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只當做沒聽見裴秀那句話。

一行人在武階驛的飯堂內落座,驛卒端上來胡餅、羊肉、羊湯等飯食,剛要退下,方重勇連忙將其叫住問話。

“這里會有吐蕃人偷襲么?”

方重勇壓低聲音問道。

要不是他身上穿著紅色官袍,驛卒都差點罵娘了。

“回官爺,那怎么能呢,狄道縣幾十年沒有大戰了。

不過當年打得那叫一個慘啊,死了幾萬人。

武階驛那時候還是唐軍屯兵的軍營呢。

戰場就在狄道縣北面不遠的長城堡,王海濱王將軍在那里拖住了幾倍的吐蕃人。幾路唐軍將數萬吐蕃人圍殲在山谷。

此役斬獲蕃軍首級共計兩萬,繳獲戰馬八萬匹,盡收吐蕃所掠牛羊總計四萬頭啊。

不過王海濱將軍卻是犧牲在戰場上,殊為可惜。”

這位驛卒是個“軍迷”,對幾十年前武階驛附近發生的戰爭娓娓道來,說得繪聲繪色好像自己親臨現場一般。

一聽到“王海濱”三個字,方重勇頓時來了興趣,因為此人不僅是王忠嗣親爹,而且正是因為這一戰,王忠嗣才有機會被李隆基收養在宮中,得到最好的教育。

沒想到當年的戰場居然就在附近,王海濱當年就是屯兵武階驛!

除了這位驛卒之外,在場所有人都不自覺的看向方重勇,畢竟,他們都知道,方重勇是王忠嗣的女婿,王忠嗣則是王海濱的兒子。

這位方衙內聽到岳父老爹當年的光輝戰績,心中不免也會有些異樣的波瀾吧。

“來來來,坐下好好說,有賞。”

方重勇從袖口里摸了十幾個開元通寶,遞給那位驛卒說道。

“誒?好好好。”

驛卒大喜,說幾個段子就有十幾文錢可以拿,這種好事對于他們這樣,鞍前馬后為貴人們服侍的人來說,可真不多見。唐代貴族對于下人,可不像是某些影視劇里面說的那樣“待之如兄弟”。

史書有記載,有一次,一個下仆偷吃了某個權貴的鹽,事情敗露后就被這位權貴給直接打死了。

一點鹽才多少錢?

這年頭,權貴們的思維就是這么直白,喜歡用物理方式解決問題,樸實無華。

此時此刻,武階驛的這位驛卒深感方重勇這樣地主家的傻大兒不多見。

“幾十年前啊,別說是武階驛了,就是更東面的渭州,都是吐蕃人偷襲的目標。那時候吐蕃人的騎兵神出鬼沒的,我們就只能固守幾個縣城,對吐蕃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驛卒開始說起開元初年時隴右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一句話概括: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當年因為吐蕃崛起,唐軍被吐蕃名將論欽陵打得抬不起頭來,因此隴右地區處于極度缺乏精兵的狀態。開元初年的時候,吐蕃軍是處于攻勢的,當年隴右的軍事形勢,比天寶年間要壞得多。

現在方重勇所在的武階驛,那時候都是前線,而武階驛以西的地方,更是沒有一處是絕對安全的,全都在吐蕃人的襲擊范圍內!后來唐軍才通過幾年一次的大戰,逐漸將戰線推進到臨近青海湖的地方。

而武周以前的歲月,大唐對這一帶的控制非常薄弱。屬于“伱說是你的那就是你的,但我們只看誰拳頭大”這樣的狀態,屬于純粹的地圖開疆。

現在大唐對于這塊地盤的實控,有一說一,確實是基哥的功績,當然了,這也是基哥的政治包袱。武周時期在隴右對吐蕃有不少退讓,基哥卻是一步也不能退。

挨了打就必須得把場子找回來!

這塊地盤是在開元年間,才被牢牢掌控在大唐手里的。所以基哥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吐蕃人奪走,這里就是基哥的功勞簿,要是丟了,政治影響極壞。

換句話說,無論隴右邊境的這塊地盤是雞肋也好,是肥肉也罷,哪怕是一塊不毛之地,只要基哥還是皇帝,大唐都是會拼盡全力去固守的。

唐軍跟吐蕃之間的戰斗,只要大唐這個政權還在,那么你死我活的斗爭就會一直持續,除非吐蕃愿意自己退回高原老老實實的吃石頭。

聯想到歷史上大唐與吐蕃關于石堡城的激烈爭奪,幾乎已經到了不計傷亡,舉國之力的地步。仔細盤算一下,多少有些意氣之爭的意思在里頭。

吐蕃人在偷襲石堡城得手后,次年就被擔任隴右節度使的皇甫惟明,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損兵折將。

石堡城并沒有給吐蕃人帶來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而哥舒翰在不計傷亡的奪回石堡城以后,唐軍也并未取得對吐蕃的絕對戰略優勢,在安史之亂爆發前,該吃的敗仗依舊是吃了。

大唐與吐蕃在河西地區的爭奪,爭的是絲路控制權;而隴右地區的爭奪,爭的是國運,爭的是一口氣。

可是,換個角度看,既然這里是當年在基哥的強力推進下才奪取的,是大唐國力鼎盛的具體表現。那么有沒有可能,將來大唐因為國力的衰弱,導致隴右重新淪陷于吐蕃,或者新興崛起的某些草原勢力手中呢?

想到這里,方重勇已經不想再繼續琢磨下去了,安史之亂的后續已經給出了答案。

他只是不知道如果沒有安史之亂,這里還能不能守得住。因為從一路上的見聞來看,大唐要守住全部地盤很難,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不可計數,完全是在賠錢。

能保住蘭州和絲綢之路就已經很不錯了。

總體而言前景是令人憂慮的。

打發走驛卒之后,方重勇對一行人說道:“岑判官與裴秀留在驛站,其他人隨某去狄道縣北面的長城堡看看。”

去長城堡?

聽到這話,管崇嗣疑惑詢問道:“方御史,長城堡當年大戰時毀于戰火,戰后沒有重建,那里只是個遺址,有什么好看的呢?”

他這話說到點子上了。

說白了,那個山谷現在就是荒郊野外,連駐軍都沒有,方重勇到底要看啥?

方重勇擺了擺手說道:“狄道縣是驛道的分叉口。往北去是蘭州,長城堡就在驛道旁的山谷之中。而繼續往西則是前往隴右節度使的駐地鄯州。

我們錯過這一站,將來就沒法去那邊觀摩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是看看為好。”

方重勇很明白,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能從八九歲好好的活到現在,并不全是因為上天庇佑,也不全是因為他爹是方有德。

而是方衙內本人平日里都是時刻保持著“刁民害朕”的警覺思維,時刻都留著退路與兩手準備。

有備則無患,很淺顯易懂的道理。指不定之前的準備,在將來某個時候就能救命的。

從前大唐跟吐蕃人交手過的戰場,焉知將來兩軍不會在這里再次交手?有機會去看看上次“考試”的“試卷”,作為小鎮做題家的方重勇,當然不能錯過這么好的機會。

唐代驛站系統對官員們在路上的日期有著嚴格的要求,絕對不能耽誤時間,什么時間要抵達什么驛站,都有明確要求。

特別是從長安出發的官員,必須在長安城內的都亭驛,辦理一份“出行指南”,具體的就包括官員身份證明和旅途日程表。

不過總體而言,所謂的“嚴格”,也不過是防止官員們路上摸魚而已,時間是比較充裕的。其實以前對官員外放的旅途是不限制的,自從后來有官員在驛站停留一個月都不肯走之后,規則才慢慢嚴謹了起來。

方重勇一行人在去鄯州的途中走走看看,并不著急趕路。但宮里派出的“特使”,卻是一日三百里以上的速度往前趕路,如流星一般的在驛站換馬沖刺。

所以當這位叫邊令誠的宦官,帶著隴右節度留后的任命書趕到鄯州時,方重勇本人還在河州的鹽泉城(臨夏縣),也就是鎮西軍的駐地溜達,慢悠悠的趕路。

鄯州城內隴右節度府衙門大堂內,隴右節度使麾下各軍軍使齊聚一堂開會,疾病纏身的年邁老將杜希望,一臉無奈的看著同樣傻眼了的邊令誠,不知道要說什么才好。

“那位方御史,真的沒來隴右么?”

邊令誠小心翼翼的問道,心中暗叫不好,他只想快點回去,壓根就不想在隴右多待。

“咳咳咳。”

杜希望咳嗽了幾聲,隨即嘆了口氣說道:“隴右很大,方重勇或許到了隴右,但絕對沒有來鄯州,更沒有到鄯州城。具體到了哪里,那得去隴右各個驛站詢問才知道。”

現在吐蕃那邊有人要來投誠的事情,已經搞得杜希望焦頭爛額了,他哪里顧得上方重勇這個小蘿卜啊!

聽到邊令誠的任命,在場眾多隴右邊軍將領全都無感,誰來當隴右節度留后,關他們鳥事!

唯有此刻正擔任隴右節度留后的邊將蓋嘉運,心中不爽到了極點。

本來杜希望病重,眼看就要調離或者干脆就死在任上。而現在吐蕃人野心勃勃,隨時都有可能要搞事情。為了讓隴右邊軍更加適應馬上要來的戰斗。讓留后接替節度使是順勢而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到時候打一場勝仗,再把功勞簿呈上去,留后“轉正”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方重勇算什么回事?人沒到官職就先到了?

可惡,毫無功勞就能擔任留后,難道只是因為他爹是方有德?

年輕氣盛的蓋嘉運并不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夠,他認為自己大概是因為爹沒別人家的給力。

只是大唐官場是個拼爹的世界,蓋嘉運現在好像也無話可說,反對朝廷的任命更不可能。

留后而已,節度使不在了才能發揮作用,沒什么了不得的。皇帝將自己身上留后的職務拿掉,無論于公于私,貌似也沒什么問題。

和外人猜想不同的是,在唐代,擔任留后的官員門檻其實并不高,因為并非每一個留后都能“轉正”成為節度使。

別說是方重勇了,就是文官擔任留后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說岑參在《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時張卿公亦充節度留后)》中寫的那樣:

中郎鳳一毛,世上獨賢豪。弱冠已銀印,出身唯寶刀。

還家卿月迥,度隴將星高。幕下多相識,邊書醉懶操。

雖然這首詩是岑參在拍張郎中的馬屁,但這里的張郎中就是隴右節度留后,原有官職也并不是什么大官。

“杜節帥,現在怎么辦呢?”

邊令誠揣著明白裝糊涂問道。

新留后不到,那就現在的留后繼續當著唄,還能怎么辦!

潛規則是這樣,可是這話邊令誠不能說,說了要擔責任的!

正在這時,一個傳令兵急急忙忙的沖進來,對著杜希望與眾將大喊道:“杜節帥,諸位將軍,大事不好,安人軍嘩變了!現在安人軍大營已經要走空了!士卒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此刻正在大堂內開會的安人軍軍使哥舒翰,頓時一臉錯愣,發現眾人都齊刷刷看著自己。

對于哥舒翰來說,現在的情況變得很復雜。

好消息是:這次安人軍嘩變,他似乎已經洗清了謀反的罪名。

壞消息是:一個治軍不嚴的大罪,貌似跑不掉了,不排除后續罪責加碼。

然而更讓人崩潰的是:年邁多病,近期還操勞過度的隴右節度使杜希望,聽到這個消息后,雙眼一黑,就在邊令誠面前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節度使衙門大堂內各軍軍使都一齊看向邊令誠。

那意思好像在說:兄弟,平時誰是留后沒所謂。現在突發狀況,你這份留后的任命就能決定誰暫代節度使一職,搞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眾將的態度,讓這位只是來送信的宦官左右為難,不知道要如何處置才好。

(本章完)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