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984第124章 兄弟分家【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生1984 >>人生1984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4章 兄弟分家【求訂閱】

第124章 兄弟分家【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拾寒階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拾寒階 | 人生1984 
第124章兄弟分家求訂閱

小說:

作者:拾寒階

類別:都市生活

第125章兄弟分家求訂閱

經委的訂單,李云海做得異常順利。

他在合同上說40天交付,實際上只用了12天就完成了訂單。

刨除成本、稅收、送禮打點的錢之外,建工局和經委這兩個訂單,李云海總共賺到了4600萬人民幣!

李云海前后采購了30臺hp101的折疊計算機,全部送了出去。

這種折疊計算機,售價五萬五千塊錢一臺,是四海商店售價最昂貴的一款機型。

因為其簡便易攜帶的外觀,強勁的性能,不菲的售價,拿到這種禮物的人,也覺得倍有面子。

30臺機子,總價值達到了165萬!

這也足見李云海是個有大手筆的人,也是個舍得的人。

因為這兩個訂單,都是大單位的采購,擺在明面上的,盯著的人很多。

李云海給私人回扣肯定不合適。

林芝用粉拳輕輕捶他:“我不嫁給你,我跟你在干嘛呢?玩呢?”

李云海雖然請了縣建工局的施工隊,但還是要請小工的,人多力量大嘛!

“哥!”李云山卻發言了,囁嚅著說道,“家里只有這么一塊宅基地,你一個人全部建了,我和老四以后怎么辦?你要討堂客,我們將來也要討堂客的!”

張屠夫一臉見過世面的說道:“縣長坐的是洋汽車!可不是小貨車。國產的小貨車才幾個錢?北金130輕卡,才賣一萬八千塊錢,東風140也只賣三萬多塊錢!一輛桑塔納,就要賣十幾、二十萬呢!而且有錢都買不到!小汽車屬于國家分配的物資。”

自從上次李云海騎著摩托車,帶回來4萬塊錢以后,李德明兩口子,對這個大兒子賺錢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認知。

李德明吸著煙,眉毛擰成了一團。

李云海心想,就憑你小子,三十年以后,你也賺不到蓋房子的錢!

林芝安靜的坐在一邊,既驚訝又新奇的看著李家人爭家產、分宅基地。她當然不會有這樣的煩惱,所以很想知道,李云海要怎么樣處理這樣的事?

李德明指著老三,大聲罵道:“你才多大的人?你懂個屁?你給我閉嘴!”

說到底就是利益的平衡術。

而且村里翻建房屋這么大的事,需要協調到方方面面,他花幾個工錢,請了人家的勞動力來做事,這家人對你家翻建新屋,也就會大開綠燈,持支持態度。

李云海也不生氣,很平淡的說道:“那好吧,我們現在就把宅基地分一分?爸,你來分吧!”

吃過飯,李云海把家里人召集到一起,開會討論建新屋的事。

“老三,”李云海沉聲說道,“我蓋大房子,并不是想一個人獨占,我是這么想的,我們三兄弟,以后沒有必要分家,我建好房子以后,大家都可以住。”

李云海特意挑這個日子回來的,這樣親人都在家里,可以一家團聚,也可以更好的商量建房屋的事情。

李云海只是笑,下了車以后,先拿出煙來,給每個村民發了一輪。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大搞建設,開紅磚廠的個體戶、鄉鎮企業特別多,很多人都靠這個買賣賺到了錢。

西北大地尚且上演了這樣可歌可泣的創業故事。

沒想到老三會跳出來反對!

但誰都明白,李云海玩的不過是文字游戲,有借,不用還。

第二次是騎摩托車。

第二天早上,李云海喊上莊勇,由他開車回家。

建工局的黃玉才同志,已經幫李云海設計出農家別墅的圖紙。

李德明沉著的說道:“沒有意見!你出錢給家里翻建新屋,我們白白享你的福,能有什么意見?”

全國鄉鎮企業產值達到4700多億元,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鄉鎮企業吸納的農村勞動力超過8000萬人。

畢業以后,李云海回過三次家。

李云海喊了本家的幾個年輕后生,一起把拖回來的貨搬進自己家里。

李云海對村里人家,了如指掌,一般來說,請人做事,都是先請本生產隊的人,人數不夠再請其他生產隊的勞動力。

老四還不到13歲,剛上初一,他明顯沒有三哥這么懂事,一臉的茫然,哦了一聲:“我聽爸爸的!”

老三這個年紀,說不懂事吧,又懂一點事了,說懂事吧,又不完全明白事理,最容易被人教唆當槍使。

也就是正大光明的給采購單位送上折疊計算機當回禮。

李云海說,等我們從家里回來,我就帶你去花城。

張屠夫漲紅了臉,撇過頭去。

即便是30年以后,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村里也總有人家蓋不起樓房,李云山就是那樣的人。

“回家!”這兩個字從林芝嘴里說出來,是這么的親切自然。

李云海家要蓋新房子的事,早就在村里傳開了。

林芝一直笑,百靈鳥般的笑聲,在李家祖屋里響個不停。

“嗯!”林芝抬起頭來,說道,“你還答應過我,帶我去花城買衣服的呢!請問你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對我的承諾?”

大人小孩,都跟著小貨車,來到了李云海家門口。

李云海臉色平靜如水,沉著的問道:“老三,你這是想分家嗎?”

于是他采取了陽謀。

李云海哈哈大笑,將她擁入懷里。

林芝特別喜歡回李云海家,因為熱鬧!因為李家人都喜歡她,每次來,都把她當成座上賓。因為這里山清水秀,能滿足她對鄉村美景的一切向往。

李云海給了他1000元的設計費。

在她的芳心里,已經將梅山縣白溪鄉石板村,三口水井邊的那座農村房子,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

從1982年到1986年,我國連續通過“1號”文件鼓勵鄉鎮企業發展,鄉鎮企業進入了爆發式增長時期。隨著農村工業的悄然壯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兩人或者去公園跳舞,或者去看電影,有時也去西江邊散步,哪怕實在沒時間,她也會跑過來和李云海親昵一番。

美其名曰:“這是我們商店最新款的計算機,請各位領導幫忙試用和品鑒。”

社隊企業更名為鄉鎮企業,農村二三產業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鄉鎮企業是繼家庭聯產承包之后我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

李云海想到一事,就是這年代的農村,只怕很難找到合適的施工方。

村支書李國旺也在場,他這一次對李云海的態度,有了極大的改變。

李德明熱情的招呼兄弟和鄉親。

一直鬧騰到午飯時分,村民們才漸漸的散去。

林芝每天都會抽時間來和李云海約會。

不得不說,這人還真是有點見識。

李德光冷笑道:“張屠夫,你說得輕巧!一兩萬塊錢不是錢?你有本事,你也開一輛小貨車給我們大伙看看?”

幾個弟妹中,李云海最喜歡的就是大妹李云芳,兩個人年紀差不多,在一起玩的時間也多,感情自然深厚一些,只不過大妹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后來也是南下打工,在外面找了個遠地方的男人,倔強的不聽父母之命,一定要遠嫁,結果生活一地雞毛,活得并不幸福。

第一次是坐客車。

李云海這下是真的無語了。

李云海回來之前,就已經想到,老三能爭的,也就是這塊宅基地。

因為有小貨車,李云海在省城買了一些建筑材料和家具。

李云海買了幾袋糖果回來,當即拿出一袋子,交給林芝,讓她給小朋友們散糖吃。

黃玉才看到這么多的錢時,極為震驚,說舉手之勞,不需要這么多的錢。

三個兒子為了分家的事鬧成這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又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早在1979年,在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一些不甘貧窮的農村人,悄悄地做起了小生意。那時各地采取的是“不禁止、不宣傳、經過調查研究,看看再說”的默認態度。

李云山卻不識大哥的好心,說道:“大哥,你現在當然這么說了。到時候房子蓋起來了,你說是你建的,我和小峰怎么辦?連個住的地方也沒有了。”

李國旺的劣根性,是欺軟怕硬,對那些比自己厲害的人,比自己有本事的人,他既嫉妒,但又敬重,而且他也有事想求李云海,因此言語之間,多了幾分恭敬。

村里人得了她的吃,當然記她的好,都夸她長得好看,比畫上的仙女還要漂亮。

最難找的,反而是懂行的施工隊伍。

李云海老于人情世故,對此司空見慣。

賺到錢的農民,第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翻建新屋。

兩個妹妹遲早是要嫁人的,她們對家里建新房,只會高興,不會有任何意見。

李云山快15歲了,長得也算高大,就是太瘦。他馬上就要初中畢業,放在農村也算得上是個有知識的人。

自從知道李云海家要蓋新房子以后,李國旺就打聽到了李云海在外面開店做生意的事,知道這小子愣是有出息了。

李云海聽了,捧著她嬌美的俏臉,笑道:“確定嗎?你這是打定主意,要嫁給我了?”

李云山咬著嘴,說道:“我還要讀書,我不分家,我只是為以后著想。大哥,你也不能太自私了!”

三叔李德正哈哈大笑道:“我家云海就是有出息!這不比縣長還牛了?”

現在,李云海看著這個不成器的三弟,仿佛看到了他未來的一生。

李云海從省城帶了肉菜回來,中午的菜肴十分豐盛。

李云海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間挑撥離間,見不得李云海家建新屋,所以唆使老三來使壞。

哪怕幾年之后,有人查到這個事情上來,李云海也可以振振有詞的回答說:“事情太忙,計算機送給他們試用,后來忙起來就給遺忘了。”

但每個村里,能賺到錢的人,也只有極少數的一兩戶人家。

一些年輕力壯的村民,紛紛前來討活計做。

他只是沒有想到,老三還這么小,就這么鬼精、鬼精的了。

林芝提著袋子,先給每個小朋友都抓了一把糖,又給大人們也抓了一把糖。

李云山卻跟全家人杠上了:“爸,你就是偏幫大哥!你是看大哥找了對象,想把宅基地都分給他?那我和小峰怎么辦?我們以后到哪里蓋房子?”

李云海卻堅持給他,說知識無價,我尊重的是你的勞動。

翻建新房子,就是他做出的第一步改變,也可以說是給全家人的福利。

就像施文濤把小貨車和司機借調給李云海使用一樣。

一次比一次更加高級!

當小貨車駛進石板村時,四個轱轆在古老的土地上,碾壓出深深的車轍,轟鳴的馬達聲,驚動了寧靜的小村莊。

其實,李云海大概率是在外面發展,在外面住的多,就算偶爾回來,也就是睡個覺的事,他在家里建房,一來是想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享幾十年晚福。二來也是想幫襯兩個弟弟。

不管哪個年代,在老家蓋房子,都需要大筆資金!而且全部要現金,沒地方貸款!

八、九十年代蓋房子需要幾萬塊錢,2000年以后需要二、三十萬,2010年以后需要上百萬,因為房子越蓋越大,裝修越來越豪華,家具電器越來越多,而材料和人工越來越貴,宅基地更是一尺難求。土地可以在村集體內流轉,但在梅山這個地方,十萬塊錢一畝都買不到。人人都知道土地資源的金貴,村里沒有人會賣地!

李云海在四大銀行的每個賬戶里,都有千萬巨資!

放眼西州近五十萬戶個體戶,李云海算得上首屈一指!

便是放到全國個體戶的行列,李云海也算其中的佼佼者。

坐車回家,自然更加快速。

經委送了18臺。

李德明呵斥道:“云山,你還小,你懂什么?你不要說話,沒有人當你是啞巴!”

于是,李云海找到建工局的梅紀平,請求他介紹一支有房產建設經驗的施工隊伍給自己,錢不是問題。

他也十分好心的告訴李云海,在農村建造房屋,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李云海家,將成為石板村第一個翻建紅磚屋的人家。

果然,面子都是自己掙出來的!

想想上次李云海回家時,李國旺那不可一世的嘴臉,再對比今天,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

“你們三兄弟,將來每人一間房。”李德明說道,“家里只有這么大,也沒有太多的房子!就這么分了!”

李云海卻說道:“現在男女平等,云芳和云英,也應該平均分家產!這樣好了,我們把整個宅基地,平均分成五等份,云芳和云英的那兩份,暫時就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所有。以后等她們出嫁了,也可以回娘家住。這個家,永遠都是她們的家!”

現在只有老三在鬧騰。

黃玉才這才知道,李云海不是一般人,難怪可以得到領導的如此器重。

做完這兩個訂單后,李云海終于騰出時間回一趟老家。

村里的人都跑出來看熱鬧。

建工局送了12臺。

石板村難得來一趟車,便是來一輛煤車,也會擠滿圍觀的鄉民。

大妹李云芳在信里告訴過他,說老三對建新屋有不同的想法。

這就相當于借給你們用的,而且指定了,是給單位的領導使用。

像《平凡的世界》一書,寫的就是1975年到1985年之間的故事,書中的孫少安從七十年代末抓住了機遇,開起了紅磚廠,也借此機會成長為鄉鎮企業家,名利雙收。

而且李云海送禮的名目是堂而皇之的。

改革開放像春雨澆灌干涸的大地,農民的創造力破土而出,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也改變了我國農民。

梅紀平二話沒說,就打電話到梅山縣建工局,從當地指派了一支施工隊伍給李云海。

所以,李云海在破土動工之前,一定要統一意見。

李云英完全不懂事,一言不發。

但看到他坐著小貨車回來,還是吃了一驚,當然了,更多的是驚喜!

別說梅山縣,便是整個省里,將來也很流行在老家蓋樓房,城里一套房,鄉下一幢別墅,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他拿出新屋的設計圖來,當著家人的面講解了一番。

李云海現在有能力,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想改變家人的未來。

“喲,這是李云海回來了!”大伯李德光大喊一聲,“不得了啊,你都坐上汽車了!”

李云海記下對方的聯系方式。

可以說,這樣的送禮方式,簡直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今天是星期天。

何況南方這片熱土?

李云山臉嫩,漲得通紅,但心里有事,不說出來,他就不舒服,梗著脖子說道:“爸,你不能只偏幫大哥一個人!我和老四也是男人,將來也要蓋新房子討堂客的!老四,你說,哥說的對不對?”

他對房屋的要求比較高,但囿于當時的施工水平,只怕很難建成他想要的樣子。

鄉村們擠進李云海家,嘰嘰喳喳的問東問西。

她得知李云海要回家鄉,笑著說我也要跟你回家!

李云海知道老三的性格,的確是有些叛逆,如果不出意外,這小子初中畢業以后就沒再讀書,外出打工,混到二十好幾也沒有討上老婆,后來還是回村里找了個二婚對象,日子過得一塌糊涂。

然后,他把目光落在老三李云山身上,問道:“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嗎?”

滿滿一袋子糖果,全部被她分派完。

林芝依靠在他寬大的胸懷,露出甜蜜的笑容。

第三次是坐小貨車!

建房子最重要的材料――紅磚,李云海不愁買不到,各種材料通過手段,花錢也是能買到的。

家里人都跑了出來,圍著小貨車轉個不停。

這個事情,他會單獨和父親討論。

好你個李云山,翅膀還沒硬,你就學會唱反調了!

李云海輕撫她黑亮的秀發,說道:“那就跟我回家!”

李云芳卻是懂事明理之人,為大哥公平公正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云海問老三:“你覺得怎么樣?你要是同意,我就留著西邊那一間房不拆,連同西邊的地,全部留給你,我也不占你的地,不在上面建房!我本來想建300個平方米的,我現在只建240個平方米!新房建成以后,你不用過來住,就住在你自己的房子里。鑒于你還沒有長大成年,你可以在我們這邊吃飯,爸媽也會供你上學。以后的事,你自己做主!”

第三更,求月票。大家手里還沒有票啊?


上一章  |  人生198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