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直說多少錢吧,好讓我死個心。
前面的,你居然還想買不成?
不行嗎?我買不起嗎?我喝酸奶都不舔蓋的,我驕傲了嗎?
……失敬!
樂子人滾吶,這個虞老板有點東西,引經據典都不需要百度的。
最討厭這種比我有錢,還比我有文化的。
還是來聊聊這盤子多少錢吧?
蘇白一陣眼花繚亂,巨量的彈幕涌出來,密集恐懼癥都要犯了。
到最后,也就記住一個“多少錢”。
“虞老板。”
蘇白晃了晃手機,“直播間的粉絲們都在問這件東西多少錢?
要不,
您給估一估。”
“那就估估。”虞青錢端詳著盤子,道:“明萬歷青花嬰戲盤,傳世珍品,完美無缺,50萬往上沒什么問題,遇到喜歡的,或者上拍的話,7,80萬也不是不可能。”
“小蘇你以為呢?”
蘇白點了點頭,報上了眼鏡的估值:“60萬吧,差不多。”
虞青錢一臉英雄所見略同的表情,再看向其余的三件青花杯、碗、瓶,
遲疑了下,有些躍躍欲試地道:“要不,我給你直播間的觀眾們,講一講?”
蘇白忍著笑,點頭:“您給講講。”
毫無疑問,虞青錢虞老板這是好為人師的癮頭犯了,或者是第一次出現在鏡頭下面,有點繃不住激動了。
得到蘇白的同意后,他先拿起了青花杯子握在手中,杯子的撇口正好壓在他的虎口處,給人一種拿捏得穩穩當當的感覺。
虞老板道:“大家知道這叫什么器型嗎?”
“這叫壓手杯。”
“《陶說》里說,坦口折腰,手把之,其口正壓手,故名。”
蘇白瞥了一眼眼鏡的檢測結果:
物品:明萬歷青花纏枝壓手杯
價值:50萬
同時瞥見的還有充斥著大片問號的彈幕:
警察蜀黍嗎?我要報警,這里有人裝逼!
雞同鴨講,沒錯,我就是那只沒文化的鴨。
虞老板是不是第二次提到那個什么陶說了,這本書很有名嗎?咱這不是瓷器嗎?
嗚嗚嗚,我的語文老師死得早……
蘇白忍著笑,對著直播間解釋道:“簡單說,壓手杯就是捏在手里的時候,杯子口往外撇的部分,正好壓住虎口。”
“這是明永樂年間創新的器型,古樸敦厚,早期專供皇室。”
“冷知識,我們古代其實陶、瓷不怎么分的,很多講瓷器的書,都掛著‘陶’的名。”
虞青錢沖著蘇白比了個大拇指,接著拿起了青花碗:“這個碗漂亮,大家看,這是纏枝紋,這是蓮紋。”
“精美絕倫吶,60萬往上走的精品。”
“這個瓶子了不得了,這個器型大家知道吧,撇口、細頸、垂腹、圓足,經典的玉壺春瓶。”
“這件回青料的花蝶紋玉壺春瓶是罕見的精品,上拍或者遇上喜歡的,叫出七位數都是有可能的。”
蘇白一邊聽著,一邊印證著系統檢測所得,結合古玩鑒定(博物I級)的知識,感覺頗有收獲:
物品:明萬歷青花纏枝蓮紋碗
價值:65萬。
物品:明萬歷青花花蝶紋玉壺春瓶
價值:80萬
虞青錢拿起一件,就夸贊兩聲,評價一二,估個價值,總體來說跟系統檢測出來的結果大差不差。
蘇白聽到后面,不由得心生佩服,想道:
“這個虞老板,古玩鑒定至少也要博物III級了吧?”
直播間的網友,卻只關心價格,生生用文字在彈幕里發出了一個個“倒抽了一口涼氣”的動作:
嘶,我數數,60508065,這就小三百萬了啊,這還是往小里說的啊。
咝,夭壽啊,還有那個乾隆工的玉佛手,也值個大幾萬吧。
呲,我敢打賭,我們敬愛的主播蘇神會把那個勞什子的箱椅一起賣了,加個萬兒八千不過分吧,問就是“故事”。
呵,凡人的智慧,沒有人發現嗎?這些玩意兒,看著像是一套啊。
啊,發現了,尤其是碗和杯子,沒聽虞老板說嗎,都是什么纏枝紋,還真像一套誒。
蘇白看著看著,大受啟發,看著拿出手機對著杯、碗、盤、瓶拍照,以及合影的虞老板,循循善誘:
“虞老板,你沒發現嗎?這些都是傳世精品,而且隱隱有成套的跡象。”
“在大明萬歷那個時候,最有可能是什么人用的?”
虞青錢脫口而出:“當然是皇上用的。”
“呃……”
隨即,他反應過來,看向蘇白:“還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近乎成套的傳世官窯瓷器,還真可能是御用的珍品。”
“小蘇你的意思是,出手的時候,在這塊宣傳宣傳。”
蘇白點頭。
虞青錢驚訝地道:“等等,小蘇你打算把這四件寶貝出手?”
蘇白接著點頭,坦然道:“當然,我是職業撿漏的,并不是藏家,有好東西只要價格合適,當然是要出手的。”
“還要麻煩虞老板了。”
虞青錢笑容滿面地道:“不麻煩,不麻煩,這是給我長臉,給我的萬選齋打名聲啊。”
“這樣大開門的傳世珍品太少見了,我那些老朋友們該樂壞了,你稍等,我這就給你聯系。”
蘇白伸手一攔虞老板,提醒道:“虞老板記得強調一下它們的來歷,背后的撿漏故事,畢竟是從塵封幾十年的老朝奉箱椅里開出來的,一次偶然撿漏寶貝重見天日之類的。”
虞青錢神情復雜地看著蘇白,好半天才道:“我知道,聽你說過,古玩就是故事,故事就是錢嘛。”
直播間里,網友們歡快地發著彈幕:
我就知道,蘇神是不會放過多賺錢機會的。
呔,主播你還不承認抄彈幕了?!
我就喜歡蘇神不做作的樣子,就是要賺錢。
連故事都要賣一筆,不愧是職業撿漏人我蘇神。
虞青錢隨即摸著下巴道:“講故事的時候,得說塵封了多少年呢?”
“這朝奉箱椅是民國的沒錯,但老茍掏當鋪的時候又是三十年前……”
蘇白在他犯難的時候,伸手拿起之前包裹著青花瓷器的舊報紙,展開看了一眼,然后在虞青錢面前亮了亮。
那是一份1987年5月2日的《大眾日報》,頭條上是“中國大熊貓首次與紐約觀眾見面”的新聞。
“看來是三十年前,那個被嚴打的當鋪老板收到的寶貝。”
虞青錢有些遺憾不是民國,賣不了“塵封百年,一朝撿漏重見天日”的故事,隨即又笑道:“有這些舊報紙包著,再把小蘇你撿漏的故事一講,賣上三百萬應該不成問題。”
聽到“三百萬”這個數字,
蘇白先是一喜,再是一愣,冷不丁地心里就是一咯噔:
“不對啊!”
“說好的無價孤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