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第42章 回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章 回程

第42章 回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昨日癲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昨日癲 | 滿朝文武 | 求我登基 

:18恢復默認

作者:昨日癲

這幾日,他們的車隊在剩余青夷騎兵的護衛下,正緩慢的朝王庭的方向駛去。

七月炎熱的天氣已經昭顯了它的威儀,任何想要在正中午趕路的生物都不可避免的,飽受那暴日的摧殘。

在一個山丘的背陰地,他們的馬隊停了下來。他們打算等太陽稍微落了些,再繼續趕路。

他們一行差不多有三十人左右,在這一小塊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四散開來。

姜思樂也從馬車上走下,路過‘明月’時,摸了摸它的背,滿是滾燙。

姜思樂安撫的拍了拍‘明月’的頭,從馬車上拿下自己的薄披風披在它的身上,至少能為它遮著陽光。

那一小塊背陰地,只夠人們擠著乘涼。至于那些牲口、馬匹,還得在烈日下苦苦的曬著。

或者說,按照它們體型也擠不進來幾匹。

這次負責護衛的青夷人姜思樂并不熟悉,據說他原本是駐守在狼喉的侍衛隊長。

這些小道消息,是姜思樂從小道士的閑談中得知的。

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便是在路上,小道士也憑借著自己那磕磕巴巴的青夷話和護衛們打成一片。

姜思樂習慣性的看向自己的身側,綠枝卻并沒有在那兒。

她走了……

就在她們到達成州的時候,綠枝告訴姜思樂,她不想再離開大夏。

她的眼神堅定中帶著哀愁和一絲愧疚。

那時,姜思樂半晌沒說出話來。

曾經她想過其他人是終究會離她而去的。她以為自己已經做足了準備。

親手推開了李彥成,又對阿義時的離去不聞不問。

甚至面對小道士時,姜思樂就曾想過對他最好的安排,或許也是跟李彥成一樣,入朝為官。

也許是因為那一點自私,和日漸增加的孤單和不安,她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至于綠枝……

她以為綠枝會永遠跟著她,就像曾經在白露殿,姜思樂掐起綠枝的脖子,質疑她的背叛之后……她以為自己擁有了一位可以絕對信任的盟友。

綠枝總是在她的身邊的。不管是在崇光殿、在江州、成州、或者是在這千里之外的異鄉他國,綠枝總是會在她的身側。

這一路上,這一年來,只要聞到了茶香,姜思樂就感覺到有一盞清茶入肚,整個身體從疲倦變得更具活力。

姜思樂并沒有挽留綠枝。

不論她心中再怎么不舍,再怎么宛如刀割般痛苦和失落,她都沒有挽留。

姜思樂發現,其實她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演員。

她假裝自己毫無在乎,就真的毫不在意。

就在綠枝臨走時,姜思樂贈送她金銀用來當做盤纏路費,裝的連綠枝都相信了。

她不舍的回頭望向姜思樂,一步一步的離開了。

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成州的街道上,姜思樂面朝著她離去的方向呆愣著,久久沒有緩過神來。

久到‘明月’都不耐煩的用頭蹭了蹭姜思樂的胳膊,不安的呲著氣。

姜思樂在它的提醒下,醒過神來。然后匆匆離開了帶給她悵惘的街道。

對于綠枝的突然離開,小道士倒是很淡然。除了平日里再也沒有人主動的為他們沏茶。好像一切都沒有變化,一切都和往常一模一樣。

他那張嘴也是絮絮叨叨個不停。

有一次,小道士突然對姜思樂說道:“她已經到江州了吧。她是江州人,那也是個宜居的好地方……”

姜思樂依舊是那副冷淡的樣子,仿佛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入不了她的心。

說到這,小道士住了口,突然也跟著沉默。

之后,便是長久的無言。

從那之后,小道士再也沒有提起過綠枝,仿佛一切的過去事,就此過去。

待到兩個時辰之后,人們才在催促下爬上了馬背或是登上馬車。

伴隨著車轱轆在沙地上吱吱呀呀的聲響,他們繼續向著王都前行。

一朵像是在自我犧牲的云,遮住了太陽。

地上,馬兒伴隨著那短暫的余陰,放蹄奔跑的更迅捷了些。

姜思樂在馬車的顛簸和周圍昏昏沉沉帶著浮動的熱氣的空氣中,緩緩閉上了眼,沉沉睡去。

另一邊的王庭

送走阿義時后,烏咸還要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姜思樂,這對他來說算是個不小的麻煩。

應付女人,是一件麻煩事嗎,尤其當這是個不好惹的女人時。

擱置她們,這倒是一個好主意。但烏咸對她有著深深的憂慮。那擔憂讓他不顧暴露自己的孱弱,也要給她一個警示。

烏咸垂下眼眸,將心中的一切算計隱去。

又過了好幾天,姜思樂的馬車才在護衛的簇擁下緩緩進入王庭。

這是一座有著異域風采的宮殿,不管姜思樂在這里生活了多久,每次進入時,都會被它的古樸而感嘆。

瞧瞧那花紋,那雕飾!瞧瞧那鑲刻的手法!

姜思樂滿眼驚異的看著,對于她來說,這些人工建造的宮殿所帶來的美感和感官上的刺激好像永遠都不會衰退。

這些東西,她敢打賭,現代絕對沒有!

這樣的紋飾更是少見,它不是中原民族會喜歡的那種雕刻,那些雕刻帶著些猙獰,但細細看去,將會品味到肅穆的感覺。

之前她就打聽到,王宮的建設早在三百年前完工。

三百年,聽起來很短。但是三百年時間,青夷已經換了十三位單于,對人類來說,也算是歷史悠久了。

這些雕刻……或者干脆就是整個王宮的建設,都是來自于提目人。

提目人并不是草原上的部落,他們……據那些老人說,他們是在大山的更西邊,更遠的地方的人。

曾經因為大饑荒,他們被迫爬上高山,在草原和青夷人相遇。

不過,他們并沒有什么戰斗力,尤其是和青夷人比較。他們不會騎馬,也沒有鍛鑄的工藝,整個部落連一把劍都沒有。

由于他們過于弱小,青夷人打他們甚至都沒有耗費什么人力,很輕易的就讓他們臣服了。

之后的十多年時間,提目人就作為青夷人的附屬,在草原上生活。

漸漸的,相處久了之后,青夷人發現那些提目人雖然不擅長打仗,但是在建造城池上,還是很有一手。


上一章  |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