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第21章 曾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章 曾深

第21章 曾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昨日癲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昨日癲 | 滿朝文武 | 求我登基 

:18恢復默認

作者:昨日癲

“卑鄙?可當不得您的夸獎,不過您也認為——安樂能取代姜啟,入主崇光殿。”

看著姜思樂直呼老皇帝的性命,晉王有些不適應。

他蹙起那兩道劍眉,道:“他可是你父親……”

姜思樂對著他眨巴了幾下眼,道:“孤當然知道,孤不是正在奪走他的江山嗎?”

“那就祝殿下好運了……”

說著晉王端起茶盞,隱隱有送客之意。

但姜思樂卻不識時務,準確的來說,她就沒有識過時務。

她繼續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

片刻,她轉頭看向晉王,認真的說道:“叔叔難道就不愿助安樂一臂之力嗎?”

晉王冷哼了一聲,怒極反笑:“本王為何要幫你?”

姜思樂眨了眨眼,笑道:“還是因為晉王您對安樂的大恩啊。”

“如若不是您,安樂怎么能淪落到青夷,又有怎么能到今日的地步?”

晉王一臉冷靜的說道:“公主入青夷,并非本王的謀劃。”

這話,姜思樂只信一半。

也許原本的安樂公主前往青夷和親,其中的謀劃者并非包含晉王。

但如今,這百轉千回的和親事宜,姜思樂絲毫不相信晉王這位心疼‘妹妹’的好叔叔,沒有來摻一腳。

其實晉王心中也自知,都到這個地步了,他再怎么否認都沒有用。

這位正主,來者不善。

他只見姜思樂笑瞇瞇的說道:“那就當是沒有您的謀劃,您的親侄女遠嫁,您就半點不心疼?”

不心疼。

晉王在心中冷冷說道,但面色強扯著嘴角,說道:“怎么會?本王按禮也贈送了不少陪嫁……”

“公主便是在意這些?”晉王試探道。

“那本王再陪一分禮,一會送到你的居所。”

姜思樂面上冷笑,她已經鐵了心,要那晉王上她的這艘賊船。

“禮?孤不要。但人——孤要了。”

晉王還未來得及思考姜思樂這話的意思,只見姜思樂揮了揮手,一群人就沖進了后院。

晉王連忙想要阻攔,面色漲紅,怒斥著姜思樂說道:“這是做甚?!”

“既然叔叔不愿與安樂同謀,那安樂使出一些手段不也正常?”

姜思樂穩坐在桃木座椅上,并沒有起身的意思。

她眉目凌然,讓人不敢直視。就算是在晉王面前,也氣勢磅礴,不似小輩。

“夠了!”

看到那群人橫沖直撞,聽到后院傳來侍女驚愕的叫喊聲,晉王實在是忍不住了。

他雙眉緊皺在一起,手上背崩起青筋。

“你贏了……”只見晉王冷冷說道,“讓你的人撤出王府!”

座椅上的姜思樂云淡風輕的揮了揮手,身旁的一位甲士便快步走入了后院。

不一會,那群身著黑色甲胄的士兵就在晉王的面前走出了大門。

姜思樂也懶懶的從作為上起身,轉身往大門口走去。

“明日到府衙見孤。”

正廳中,只留下晉王臉色難看的站在原地。

在泉州,除了‘老叔叔’晉王,姜思樂遇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

準確的來說,是一個人。

曾深。

曾經做過橋都令的那個曾深。

這位大人十分可憐。

當時姜思樂興致勃勃在大殿挑釁老皇帝和朝臣之后,本以為那前世的殺手會忍不住動手。

但沒想到被傅晟摻了一腳。

傅晟在大夏各地,尤其是橋都、江州附近散播言論。

最終導致了老皇帝降怒于橋都令。

于是,當時任橋都令的曾深就被遷怒。在圣上的一怒之下被罷免了官職。

誰料到被貶官之后,曾深便舉家搬到泉州。

目前在泉州擔任小官,同時還是晉王府的貴客,晉王的幕僚。

驛站的正廳

姜思樂正語笑嫣嫣的和這位曾大人聊著天。

“如此說來,還是孤害了大人呢……”

聽著曾深的自述,姜思樂掩著嘴角感嘆道。

“當不得,當不得。自是下官福薄。”

曾深說話很是謙遜,語氣尊敬但不不至于讓人不適。

姜思樂不得不說,和這種情商高的人說話,就是更舒心一些。

不虧是曾經在京都這種藏龍臥虎的地方當了七年地方官的人,的確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和晉王的磨磨唧唧相比,曾深的投誠來的更快一些。

在得知泉州已經全部落到姜思樂手里后,曾深曾經就在府衙門口求見。只是當時姜思樂正在去見晉王的路上。

不過,并不可惜。

因為第二天晉王就帶著曾大人來拜見了姜思樂。

之后曾深便一直留在的府衙。

泉州打下來州,在姜思樂的要求下府衙內正在整理各處的卷宗。

之前接到李彥成的消息,根據李元帥的戰略規劃,目前她們需要在泉州待上一段不短的時間。

姜思樂想在這段時間做點有趣的事,比如:殺一殺那些貪官污吏,重新審理冤假錯案……

用姜思樂的話來說,“還是見見惡人的血更有趣味。”

正是在這個時候,曾深徹底入了姜思樂的眼。

這位前橋都令倒是真有幾分本事,姜思樂均分給各位本地官員的卷宗,只有他的效率是最高的。

只三天的時間,這位大人就處理好了泉州這些年來沉積的文書。

至于判案,這位曾大人更是宛如青天在世。

菜市口被砍頭的七名小吏,二十三位商賈,九成都是這位曾大人的手筆。

對于這位和自己用著共同‘興趣’的曾大人,二人聊的熱火朝天。

對姜思樂來說,這宛然是自己除了小道士和阿義時之后的另一個知己。

但隨之而來的是,泉州的那些富豪田紳都開始夾起尾巴做人了。

不過也并不是沒有反對聲。

晉王就曾經私下找姜思樂聊過,他認為曾深這個人便是為了攀龍附鳳,重新登上高位,所以他才能如此高調的在姜思樂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

“這種人,最好少用。”

“為了權勢而攀附的人,最是容易因為權勢而背叛。”

晉王語氣嚴肅的警告道。這個時候,他倒是真的像是一個長輩了。

姜思樂興趣缺缺的點了點頭。

不知道為何,只從這位晉王叔叔‘自愿’加入他們的陣營之后,他在姜思樂面前就是一副長輩的風范。

至于為什么自愿加入?

除了當日拜訪時,姜思樂的武力威脅,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在攻打泉州前,姜思樂就已經示意在各地四處散播流言。

依照晉王那在百姓前慈善的形象,成功讓一些頭腦不清醒的人投了誠。

當晉王真正得知此事時,他已經和姜思樂屬于同一陣營了。這時姜思樂用他的名聲做事,就更加的肆無忌憚。


上一章  |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