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第三十二章 哀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哀求

第三十二章 哀求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昨日癲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昨日癲 | 滿朝文武 | 求我登基 

:18恢復默認

作者:昨日癲

“父皇……”

被苦苦叫喊著的老皇帝面色平靜的看著大殿中跪著的女兒。

姜明嬋苦笑著、卻又不認命的抬起了頭,直直的看著她父皇的眼睛,她眼里的渴求讓老皇帝無法再忽視。

“起來吧……”老皇帝高坐在位子上,仿佛一切都為發生一般。

“女兒不起……”姜明嬋搖著頭,緊緊的咬著下唇,墨色的發色散亂的搭在肩上,顯現出楚楚可憐。

“女兒不孝,讓父皇為難了……”說著一滴淚珠‘滴答’一聲落到地上。

姜明嬋膝行到老皇帝身邊,手死死的拽著他龍袍的裙擺,遮掩住眼中的冷漠。

“王素,朕已經殺了他……”這似乎是在給姜明嬋一個交代。用三品大員的性命來做交代可真是價格高昂。

老皇帝下垂著雙眼,收斂起眼里的殺機,淡淡的看向腳邊匍匐的女兒。

明嬋已經二十歲了吧……十七歲他將這個大女兒送出皇宮后,就很少再私下接見過她。原來不知不覺之中,曾經在他膝上玩耍的明嬋,已經嫁做人婦。

老皇帝手不由自主的像很多年前一樣,不由自主的撫上了女兒墨色的秀發。

“怕什么……父皇總不會害你的。”

姜明嬋勾起一絲譏諷,但很快又隱去了。她抬起頭,一觸眼便發現老皇帝額頭的白發又濃了。

突然間淚意宛如泉涌一般留下,看著猛然間淚流滿面的大女兒,老皇帝心中也有些差異。

難道朕真是個這么好的父親,明嬋真的這么濡慕于朕?

這讓老皇帝有些遲疑,是否要繼續強硬的說下去。

姜明嬋敏銳的發現了這個機會,哭的更加賣力了,匍匐在老皇帝的膝邊,哽咽道:“女兒恐再也不能在您身邊盡孝了……”

“好女兒,好女兒”老皇帝以為姜明嬋已然默認了這次的和親,態度也大為和藹,宛若一位慈祥的老翁。

“可……可……女兒怕天下人恥笑父皇!”看到情勢好轉,姜明嬋抓緊機會上眼藥。

“這是何話?”老皇帝只覺得怒極,他百般謀劃,甚至稱病不出,不都是為了他的賢君美名!

一想到自己高了先帝一頭,老皇帝就止不住的得意。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女兒話中有異,但又忍不住追問。

“女兒……女兒淺陋之見,不敢言!”姜明嬋別著頭,故意不在看向皇帝。

老皇帝心中猶疑,但這里是他的大殿,殿中又無其他人,這讓老皇帝放寬了心。說到底,還是安樂的朝堂闊論讓他跌了跟頭。同一個地方,他不會再跌倒一次了。

“但講無妨……”

姜明嬋抓著龍袍的一角,緩緩的抬起了頭:“父皇明鑒,青夷在大宴之上,最開始便是求娶的安樂,雖然安樂以要求逼迫,但民間到底傳了出去安樂公主與青夷單于私結歡好之事……”

還有這事……老皇帝心思大亂,有些懷疑自己現在做的是否正確。

莫不是應該聽季太傅、王閣老之言?

姜明嬋繼續說道:“父皇不知,安和死后民間流言紛紛。說是……說是……”姜明嬋幾次欲張口,但都欲說還休。

“你直言無妨。”

“說——父皇拆散沅兒和王公子這對苦命鴛鴦,是……是惡人,就像是那隔開牛郎織女的王母,又像是那無情的河神,拆散一對愛侶!”

“胡言!朕這是為了江山社稷,朝臣們請命,朕——不得已而為之!”

“女兒明白父皇的苦心,可……就怕那百姓不明白!”

“一群刁民,查!給朕查!叫京衛指揮使來徹查流言之事!”老皇帝怒不可遏,京衛指揮使是他的人,京中流言老皇帝也讓他細細留意,時不時還叫他進宮詢問。

這些事,從前在京都從未有過。

在老皇帝的眼里看來,肯定是京衛指揮使瀆職,才會釀出這等大禍來。

“父皇不可啊……”

“莫要阻攔朕處理朝政”

“女兒這是為了父皇著想,越是清除流言,便越是流言沸騰!父皇莫不是不知道孟姜女的典故?秦始皇難道沒有派酷吏去清除流言?但到我朝這等故事依舊未曾斷絕啊——”

姜明嬋一手擦拭著眼淚,半是哭喊,半是上諫。

但效果十分顯著,讓老皇帝稍稍回歸了理智。

老皇帝注視著姜明嬋,眼中帶著探究“吾女大才啊……為何平日不見你表露出自己的能力?”

說著聲音帶著戾氣。

“莫不是一直欺騙于朕?”

“父皇明鑒,嬋兒……嬋兒是在你的膝邊長大,父皇是女兒最為敬愛的父皇啊——嬋兒無能,從未得父皇的喜歡。但嬋兒從未想過欺騙父皇。”

這聲音悲涼凄婉,不似作假,也讓老皇帝緊皺的眉頭松了松。

“那朕應該如何?”

面對這個問題,姜明嬋沉吟了許久后才說道:“父皇何必再度換人呢……沅兒的祭日還未過去,父皇可還記得當日安樂在朝堂上所言要游遍封地再去青夷……”

老皇帝意識到了姜明嬋的目的,那就是讓安樂和親,她就可以再次置身于事外。

他冷哼了一聲,“那糧價如何?”

這個問題也是老皇帝最為頭疼的,要知道現在整個大夏都知道安樂公主和親前,糧價會降。

湖廣的知州上奏說,已經有糧商慌亂拋售糧食,更有百姓編纂流言,四處傳播。

現在就算是橋都的乞兒都能唱出諺語來,小歌來,是封也封不盡。

甚至向大夏臣服的蜀國都知曉了,蜀王還特地派了使臣,使臣已經在前往大夏路上。但鴻臚寺提前收到的消息說,蜀王是來賣糧、借糧的。

這個問題不處理,大夏何止是失信于一個公主?

那是失信于天下人!


上一章  |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