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恢復默認
作者:Loeva
更新時間:25032715:56
海棠的嫁妝漸漸地打包好了。
今日是將她所有陪嫁的書籍都裝箱上封條的日子。她特地將那本自己偽造的“前人筆記”放進了書箱中,同時放進去的,還有另外兩本與江南織造業、織造機有關的書籍。
本來她只是找那幾個給自家人跑腿的密探子弟幫忙,去京城各家書鋪印坊中尋找與織造相關的書本,想要進一步讓外人相信自己的確對“織機”很感興趣而已。有了這個鋪墊工作,等她將來嫁進金家,拿到宮中與此相關的藏書后,“研究”出了一款新式織機,就顯得更加可信了。
她也不怕她到時候拿出來的織機圖紙會與她上輩子在宮中留下的研究結果重合,讓人覺得她這份功勞打了折扣。上輩子她是跟別人合作研發的新式織機,有些部位零件的設計是她做了妥協,接受了同伴的提議,讓新式織機織出來的綢緞圖案更顯華麗繁復,更適合做宮中內造出品。事實上,她當時心里想的是要將這款新式織機在民間推廣開來,因此更希望能簡化某些部件,無奈拗不過合作者的意思,只好退了一步。而這輩子,她會將新式織機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來設計,那便會與上輩子的研究成果形成差異。其中相似之處,別人只會覺得是她參考了同樣的前人書籍的緣故,而不會誤會她抄襲了誰。
這么一來,這款新織機就完全是她的研究成果了。她要拿出來做資本,與康王府合資,誰能挑她的不是?就算康王府看不上,她自己造織機開作坊,雇人織了綢緞售賣,別人也無從挑剔。那樣說不定還更省事些呢!
為了讓她“研制出新式織機”這件事更加可信,她除了偽造那本筆記外,還打算另行購買幾本相關書籍,好進一步證明自己在這方面確實頗有造詣,但事實上,那只是個幌子而已。時下世人并不關心工業機械技術的發展,只拿它當小道,書鋪里哪有這么多紡織類的書籍售賣?
但是,給海家跑腿的幾個密探家庭出身的少年,真的是太聰明太機靈了。他們弄清楚海棠想要的是什么東西后,也不知用什么方法說服了幾家大書鋪的掌柜與伙計,從他們那兒弄到了鋪中藏書的清單,送到她手上。她照著清單挑選,還真挑到了兩本相關的書籍,一本是織造名家的生平事跡以及其個人織成的獨家花紋圖樣,另一本是織造工具的發展史,后者還附有大量圖樣,各年代織機的詳細圖紙,與織機各部件的清晰大圖,都應有盡有。前者倒罷了,海棠可以拿來當作閑書消遣,參考一下那些花紋的圖樣,后者卻給她“研制”出新式織機提供了充足的資料,就算價格特別昂貴,足足花了她十幾兩銀子,也是值得的。
她的嫁妝里從此便多添了兩本書。她心情愉快之余,也不忘為立了大功的幾個密探子弟說好話,把人推薦給兄長海礁。這幾個少年若是子承父業,繼續去做見不得光的密探,那就太可惜了。海礁那兒正需要這樣聰明機靈又能隨機應變的好苗子。他手下的人機智能干,立了功勞,他這個上司臉上也有光不是?
十大箱書籍全都被上好了封條,運到專門騰出來的庫房里存放好了。海棠的閨房里,只剩下兩本閑書,供她婚前這幾日消遣自娛,到時候放進隨身行李中一并帶去金家即可。但上好了封條的書箱,卻是不能再重新打開來了。
書箱整理完了,海棠又開始帶著香草收拾自己的首飾與一些比較貴重的小玩意兒,諸如印石、茶具、文房雅玩等物。
隨著她的婚期日益接近,各家親友的添妝也陸陸續續送到了。周家承恩伯府雖與海家交情有限,卻也看在鎮國公府的面上,送來了貴重的添妝。此外還有姨奶奶周馬氏所在的周家三房,周奕君、周雪君兄妹所在的周家四房,承恩伯府吳家則是新進門的承恩伯夫人張迎鳳親自上門送了一整套頭面首飾,再代小姑子吳瓊贈了一對玉釵。陶閣老家由閣老夫人打發心腹嬤嬤送了添妝來,又有各家曾受海家恩典的吳門故生派自家女眷出面添妝。明書堂的三位長輩則是親自去首飾鋪子挑了心水的禮物,送到從小看著長大的海棠手上……
有了這些添妝,海棠陪嫁的各種飾物又添了兩大匣子。她有些擔心,自己的嫁妝再增加下去,很有可能會多達一百二十八抬,是承恩伯夫人張迎鳳嫁妝規模的兩倍,只比未來的康王妃少一點,會不會顯得過于引人注目了?到時候全京城上下都知道海家家底厚了,祖父海西崖一個五品京官,能扛得住這份壓力嗎?
當然,她的陪嫁里還有十箱書和幾十挑各色綢緞衣料,占比頗大,也許能稍稍轉移一下世人的注意力?
海棠正胡思亂想著,海礁便又一次給她捎來了金嘉樹的書信和禮物。禮物是兩大匣的各色印石玉料,是金嘉樹剛從宮里得的賞賜。他如今沒功夫去擺弄這些,但想到未婚妻可能會有興趣,便給她送過來了。她可以將這些印石玉料塞進陪嫁中,帶回金家,叫外人看了,也顯得她的嫁妝更加豐厚,書香門第的氣息更濃……
海棠看著那兩匣子印石玉料,不由得嘆了口氣:“看來我的嫁妝真的要增加到一百二十八抬了。”
“一百二十八抬又如何?”海礁對此十分不以為然,“抬數多些就多些,就算越過了承恩伯夫人,也算不得什么。世人皆知張氏出身張家二房,而張家嫡支克扣族女陪嫁,小道消息都傳得滿天飛了。若你的嫁妝不把張氏的嫁妝比下去,又怎么顯得她可憐委屈呢?我早就跟吳珂提過此事,他半點不以為忤,只會對他的賢妻更加憐惜。你只管放心,將來你與張氏打交道的機會多著呢,以小妹的本事,自能哄得她回轉,要埋怨也是埋怨娘家親族刻薄無情。”
海家的家底,世人不清楚,可曾經與海家打過交道的周家、吳家、陶家與一眾吳門故生們都是有數的。沒有豐厚的身家,又如何能接濟得了那么多流放犯官?只要這些熟人清楚海家孫女的陪嫁是如何來的,外人幾句閑話,也影響不了什么。更何況,金嘉樹好歹是許太后唯一的娘家小輩,他娶媳婦只娶了個五品官的孫女,已經足夠低調了,新娘子嫁妝豐厚一些,排場大一點兒,那又怎么了?難道太后的外甥媳婦不配有這個排場么?!
海礁并不把這種事放在心上,只提醒小妹:“小金特地給你寫信,讓你一定要給他回音,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事。你趕緊拆信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