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搶收海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九章 搶收海帶

第五百一十九章 搶收海帶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作者:七月不渡

字數:2521

都沒等到第二天,李多魚當晚就組織漁船,連夜開始收起了海帶。

夜晚,擔擔島附近的海域都是“隆隆隆”的柴油機聲,遠遠看去,海面上都是亮光。

在碼頭那里。

有很多收海帶的村民集結著,他們都穿著笨重的黑膠水鞋,戴著棉線手套,可他們也就只有這些裝備了。

這個年代,一般的漁民并不會去買防水服,這玩意現在賣的可不便宜,只有那些常年在大船上干活的船員,才會舍得花錢去買。

很多村民拿一條麻繩,將一塊彩色塑料布直接綁在腰部這里,雖然不是很好看,但同樣能起到防水的效果。

畢竟拉海帶時,要是不做防護的話,不單會被海水弄濕,海帶上的粘液也會弄得人很不舒服。

豬肉攤的老金,常年就是這種打扮,砍肉的時候,一點都不怕血沫子濺到衣服上。

有些比較心靈手巧的婦女,還會把塑料布直接裁成圍裙模樣,這樣就更好穿戴了。

就是裁成圍裙模樣后,大男子主義盛行的年代,不少男同胞就不愿意穿了。

一些年輕人覺得裹著塑料布不好看,就沒有裹,還有幾個年輕人穿著短褲背心就來了。

看到這種打扮后,一些老漁民連連搖頭,好言勸說道:“趕緊多穿點衣服,等會到了海上蚊子很多的。”

“沒事,我們不怕蚊子。”

老漁民嘆息了聲:“好吧,隨便你們,等會被蚊蟲咬了,別怪我沒提醒你們。”

幾個年輕人笑笑,不以為意,結果到了海帶田,開始收海帶后,立馬叫苦連連,不停東撓撓,西抓抓。

都還沒一小時,這幾個年輕人的小腿,還有手臂,就被蚊子咬了無數個包。

“甘妮娘啊。”

“都到海上了,蚊子怎么還這么多,怎么飛過來的。”

一群老漁民在那笑著:“怎么不嘴硬了,別說這里了,哪怕到西甲礁那里,蚊子也是超級多。”

老漁民感慨了聲,看著眼前這群年輕人,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大海會馴服每個不敬畏她的人,人要是沒經歷過危險,就會特別想征服大海。

可一旦經歷過危險,就會覺得大海超級的可怕。

而,海邊的蚊子則會懲罰每個愛穿短褲短袖的人,尤其是釣魚佬和年輕人。

看到那些被叮的全身都是包的年輕人,李多魚也不禁笑了起來,突然想起了前世很多來擔擔島旅游的年輕人。

他也曾跟這些老漁民一樣,勸說他們盡量穿長褲長袖,可很多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覺得海邊沒啥蚊子。

還搬出一套理論來,說蚊子幼蟲在海水環境下,是沒法生存的。

結果,被咬到逃離了擔擔島,除了蚊子外,島上還有一種更恐怖的小玩意,那就是蠓蟲。

且這玩意更變態,咬你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的那種,毒性一點都不比海蚊子弱。

其實,年輕人說的也沒錯,蚊子幼蟲在海里確實沒法生存,可海邊卻有非常多的礁石群。

一旦到了梅雨季節,礁石群就是一個個蚊子孵化皿。

現如今,梅雨季節剛剛結束,這段時間的海邊,全都是嗷嗷待“產”的母蚊子,一只只都特別的兇。

幾個年輕人只堅持不到兩小時,趁著舢板船運輸海帶回碼頭,趕緊跑回家換上長褲長袖。

前兩年有收過海帶的村民,配合都相當的默契,把海帶主繩架在舢板船上。

一人把手伸進海里解開海帶主繩上綁的活結,另一人使勁拉,把掛滿海帶的繩子拖上船。

夾海帶的繩子有大拇指粗,又是棕繩,特別會吸水,每條都有3米長,浸在水里很沉。

步驟看起來很簡單。

可大家在收海帶時,也是狀況頻發,有些配合不好的,就互相指責對方。

還有好幾家,海帶繩的活結沒有綁好,收這種養殖戶的海帶,可就慘了,不單收的慢,還特別的麻煩。

“草,又解不開。”

一位收海帶的村民不耐煩地拿出魚刀來,并抱怨起海帶養殖戶來:“解不開,老鄭,你家的海帶田怎么回事,怎么每個都死結啊。”

“李主任不是說過了,這里必須要綁活結嗎?”

這個叫鄭春發的養殖戶,連忙點頭和道歉:“不好意思,當初比較忙,就綁了死結。”

幫忙收海帶的村民,繼續抱怨道:“下次,你還這么綁的話,你家的海帶,就別叫我們來幫忙了,費時又費力。”

“知道了,下次肯定不會了。”

李多魚那三百畝海帶田那里,現在至少有十多艘船在收海帶。

二哥李耀國由于要顧好鰻魚養殖廠,今年就沒有過來一起收海帶,這次換成張明生跟朱秀華同一條船。

得知今年收海帶漲價后,二嫂臉上滿是笑容,干起活來,甚至比去年還要賣力。

別人都是兩個人拉一條海帶繩,她一個人就夠了,見張明生手腳沒那么快,朱秀華還嫌棄了起來:

“明生,你快點啊,你這效率太低了,跟不上我收海帶的速度啊。”

“你要這么慢的話,到時候,收海帶賺的工錢,我可不跟你平分,我可要多拿一點。”

張明生全程臉都很黑,不過他現在更想抽自己兩巴掌,為什么要跟朱秀華同一條船啊,自己都快累死了,她還在不停往船上拉海帶。

張明生倒也不是很在意錢,畢竟自己就是給多魚打工的,他更在意的是,這幾天自己能不能活下來。

以前就有聽李多魚說,朱秀華一個人可以頂兩個人,現在看來,估計還不止。

別的舢板船,半船都還沒有收到,他們就已經收一整船海帶了,且這里面三分二的活,全都是朱秀華干的,他是被嫌棄的那一個。

最夸張的是,她好像一點都不累的樣子,才剛收完一船海帶,就催促起他來。

“明生,別休息了,趕緊走了,咱們回碼頭卸完海帶再過來,爭取今晚搞它七八船。”

聽到這話后,張明生有點生無可戀,他只想坐下來抽根煙而已,賺錢可以有,可不能這樣拿命去拼吧。

同樣在收海帶的李多魚看到二嫂跟姐夫那艘舢板船,已經裝滿一整船的海帶,并開始返回擔擔島,突然覺得好像有點對不住姐夫了。

可也沒有辦法啊。

他已經問過好幾個人了,沒人愿意跟二嫂一起收海帶,再加上時間緊迫,只好委屈下姐夫了。

李多魚拉了一個多小時,就已經全身都是汗,身上的衣服也全濕透了。

不過這種事情,他早就已經習慣了,前世擔擔島附近的海域養殖的海帶足足有好幾萬畝。

每到海帶采收的季節,大家都是日夜奮戰的,一整個月都在收海帶。

跟現在不同的是,以前他們收海帶算是比較輕松的,不單有專門收海帶的舢板船,還有網兜和吊車,省去了非常多的麻煩。

收海帶的工人只需把海帶拖到一個大網兜里,到了碼頭那邊,就有吊車將海帶從舢板船上吊到大卡車里,直接拉到加工廠去加工。

可現在,壓根沒那么先進,很多東西都需要靠人力來解決,當李多魚那艘舢板船回到碼頭后。

只能靠人力將船上的海帶挑到碼頭上去,等他們船到的時候,碼頭這里全都是人。

大多都是村里的女人。

這一晚,村里的男人都是海里干活,而女人也沒有閑著,她們在碼頭這邊幫忙。

等李多魚的那艘舢板靠岸后,岸邊立馬就有人喊道:“這一船海帶是李多魚家的,趕緊來搬啊。”

聽到聲音后,李水花、周曉英,還有李多魚他們這邊的親戚,全都圍了過來,趕緊把舢板船上的海帶拉到岸上,并裝在大籮筐里。

見周曉英也跑來幫忙,李多魚有點生氣地說道:“周老師,你不用帶孩子啊。”

周曉英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只會帶孩子,我也會干活的好不好,從小到大,家里的活幾乎都是我做的好不好。”

周曉英這么一講,李多魚這才想起來,好像還真是這么一回事,周曉英并不是只會教書帶孩子的那種。

織漁網、討小海、敲海蠣,這些事情,她好像都做過,且還做的不錯。

見她挑起一百多斤的海帶,李多魚有點擔憂地說道:“慢點啊,你都多久沒干活了,別把腰給閃了。”

“你閃了,我都不會閃。”

李多魚微微一愣,突然想起前幾天,自己可能太累了,又強行加班的緣故,還真就差點把腰給閃到了。

見周曉英挑著那么重的海帶,李多魚還是不禁擔憂起來,對著李水花說道:“姐,跟曉英好好講講,別挑那么重。”

李水花一臉嫌棄:“你們倆就別秀恩愛了,我都快聞到酸臭味了。”

周曉英最近還真有個煩惱,那就是總有在背后說她是村長夫人,說她命真好,有個這么會賺錢的男人,可以不用干活。

甚至還有人說,她都可以不用教書了,可以在家里直接享福,這些話,讓她多少有點不舒服。

其實,她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只是前年懷孕,阿娘不讓她干活,接著又要教書和帶孩子,再加上前段時間,還要學外語,確實很多事情都幫不上忙。

可現在孩子長大了,比較好帶了,也不用再喂奶了,看多魚每天都那么累,她也想幫他分擔點壓力。

可挑著兩筐海帶才走出去兩百多米,周曉英就有點后悔了,太久沒挑東西了,現在一下挑這么重,肩膀還真是痛。

一整晚。

漁船在碼頭不停進進出出,一船船的海帶運到了村里面,現在村里但凡有塊空地,全都被用來曬海帶。

大家就這樣一直干活到天亮,等到早上八點時,擔擔島碼頭已經密密麻麻全都是漁船了。

都是附近村鎮過來幫忙的漁船,保守估計有八十多艘小舢板,大點的拖船也有不少,甚至連江里面運河沙的都給叫來了。

這條船是小舅陳冬青幫忙叫來的,這種運沙子的船,也非常適合用來運海帶。

一船就能抵二十多艘舢板船,就是不能停在舊碼頭這里,得在新碼頭那邊卸貨。

一整宿都在收海帶,并沒有睡覺的李多魚,登記著這些前來幫忙的漁船,并給他們直接分隊。

“朱富貴,你到第七船隊,到時候,聽第七隊長指揮。”

“張阿如,你到第三船隊.”

“張有利,你這艘船比較大,你當第八船隊的船頭,負責將船隊的舢板船拉回碼頭。”

每給一個前來幫忙收海帶的漁船,分配完隊伍后,李多魚當場就塞給他們一個紅包。

李多魚跟這些養殖戶商量過了,每艘前來幫忙的漁船,額外給人一份五塊錢的紅包。

外加兩包煙。

在這個年代,五塊已經不算少了,但事出緊急,想要別人賣力干活,這個絕對不能少。

這些人領到紅包后,一個個都笑得很開心。

“下沙村有夠意思啊。”

“去年我們去幫上岐村收的時候,那是真的摳門,不給紅包就算了,還要扣我們工錢。”

“今年他們還扣的話,就不去他們村拉海帶了。”

有個經常給李多魚干活的村民,看到他們收錢收的這么開心,不禁搖了搖頭。

這些人太單純了啊!

李多魚的錢并不是那么好拿的,果然給這些漁民發紅紅包后,他就拿著大喇叭開始喊話: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能前來幫忙,可大家注意聽下,咱們這批海帶是要做出口的,收海帶的時候,大家要是看見有泥的話,麻煩大家幫忙在水里把泥抖掉了,再拉上來。”

“還有.上面要是海草比較多的話,也麻煩大家順手摘下。”

聽到這話后,很多前來幫忙的漁民眼睛都瞪得老大,他們突然覺得手里的紅包有點燙手,真的很想把手里的紅包還給他。

這兩句話說的輕松,可真做起來的話,工作量可是增加了非常多。

可收都收下了,這就有點不好意思再還回去了,只能說吃一塹長一智,明年要是還這個標準的話,那就必須加錢。

分完隊伍后。

加上下沙村自己的漁船,一百多艘小舢板集體在海上作業,場面還是挺壯觀的。

就是碼頭已經嚴重負荷運轉了,很多裝著海帶的船,都已經開始排隊了。

看到這匯總情況后,李多魚只能讓一半的船隊到北嵐領碼頭那邊去卸貨。(本章完)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