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三百九十九章 烤鰻魚爆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烤鰻魚爆火

第三百九十九章 烤鰻魚爆火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關于村主任離職這件事,作者一定會聽取意見,慎重考慮,請不用擔心。)

一陣特大暴雨過后。

肆虐擔擔島海域的赤潮和藍眼淚,就這樣消失了。

同一時間,李多魚收到了一封來自鷺島水產技術學校的來信,大抵意思是,邀請他一個月后,到學校去一趟,商量相關教學事宜。

李多魚是客座教師,跟常規教師是不一樣的,沒有長期的雇傭合同或正式的教職身份。

教學也相對輕松點,只是在特定的時間段里面,進行特定的內容教學。

雖然不用經常站在講臺上,可想到一個月后,就得去給一群中專生講課,李多魚還是有點緊張的。

畢竟這個年代,能考上中專的,也都是學霸中的學霸。

改開后,百廢待興,很多單位的蘿卜坑都是空的,非常缺人。

中專畢業的話,不到二十歲,就可以進入職場工作,且這個年代的中專生不單包分配工作。

有些比較好的學校,甚至連學費都包了,還給學生各種糧票和貨幣補助。

可以這樣說,當時的中專生是農民子弟最快翻身的手段只要畢業了,就是鐵飯碗和干部身份。

周曉英有跟他說過,現在的中專生比他們那會還要難考,錄取率只有10,有些考不好的,就繼續讀高中,然后走高中專或者大學這條路線。

當然也不是說,那時的中專生比大學生還利害,只是那時的社會,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

而給一群尖子生上課,這壓力就相當大了。

李多魚在床上請教了周曉英,該怎么給學生上課,結果熱到渾身冒汗的周曉英,只回了一句:“你要是真材實料,那就不怕講課。”

“就沒有什么實質上的建議。”

周曉英嫌棄道:“能有啥建議,教學不就是把你會的東西,教給那些不會的人。”

聽到這話后,李多魚猶如醍醐灌頂,好像也沒啥好怕的。

水產研究所的人,所掌握的養殖技術都不一定有他厲害,就教一群娃娃,怕他個錘子呦。

可現在,比起教書這件事,有件事更為重要,陳元素和安玉良經理已經給他發了好幾封電報了,全都是詢問烤鰻魚的事情。

李多魚讓陳文超和二哥將部分鰻魚撈出來,放在水池里面暫養。

烤鰻魚前。

最好先把鰻魚餓上兩天,也就是吊水清腸,這樣宰殺鰻魚時,就不容易被各種細菌污染。

凈鰻后。

李多魚將鰻魚運輸到了水產加工廠那邊,將鰻魚直接放在冰水里,將其冰暈。

對宰殺鰻魚來說,這一步其實還蠻關鍵的,鰻魚這種滑溜溜的東西,要是不冰暈的話。

殺起來,肯定到處鉆到處跑,抓都抓不住,而除了冰暈外,一個插栓式的大鐵釘也是必須的。

為了配合李多魚這次烤鰻魚加工,水產加工廠的劉廠長,直接安排了十幾號人給他。

讓李多魚教她們怎么烤鰻魚。

好在這些人,大多都是尚峰鎮的漁民,原本就是殺魚好手,有好幾個,李多魚還認識,是擔擔島過來這邊打工的。

李多魚示范講解了幾遍后,這些工人很快就掌握了要領,懂得怎樣殺鰻魚了。

由于沒有烤鰻魚設備的緣故,李多魚目前只能手動烤制,而這恰好是李多魚的強項。

前世,打黑工那會,生意最好的時候,李多魚一個人一天能烤上千條的鰻魚,是名副其實的烤鰻仙人。

李多魚耐心講解著烤鰻魚的注意事項,什么時候刷汁,什么時候收汁,烤到什么程度才算烤好。

結果,李多魚發現,這個年代的工人真的非常有靈性,悟性也很高,且很積極的那種。

經過一下午的嘗試,差不多就掌握了烤鰻魚的核心技巧,而李多魚則趁她們練習的時間段,熬制了大量的蒲燒醬汁。

一條人工烤鰻魚生產線正式運轉,李多魚則在現場當起了質檢員,負責整個生產線的質量。

而李多魚跟水產加工廠簽的協議是:一條流水線的場地租賃費為一百元。

一條鰻魚的加工費為五分,

包裝費一毛,

每個包裝袋的彩色印刷費為兩毛。

李多魚計算了下成本,發現場地、人工都很便宜,反而包裝和印刷這塊吃了大頭。

畢竟在這個年代,一個城市里面,印刷機還真沒幾臺,更別說能在塑料包裝袋印刷的機器。

這個包裝袋,還是水產加工廠的劉廠長幫他跑的,不然李多魚直接找過去,印刷廠那邊理都不理你。

經過五天時間。

李多魚將烤好、包裝好的鰻魚,以每條一塊五的價格,出售給了陳元素和安玉良這兩家公司。

扣除掉各種成本后,李多魚這兩萬多條鰻魚賺的并不是很多,凈利潤只有兩萬不到,比起出口到小日子那邊,利潤差了至少對半以上。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那些烤鰻魚的塑料包裝上,全都印著閩龍食品四個大字。

而在烤鰻魚上市前。

新元水產公司和榕城聯合已經進行了廣告宣傳,上市當天,每個銷售烤鰻魚的檔口,還有供銷合作社都排起了長隊。

第一天,兩千多條鰻魚,不到一小時,就被搶光了。

這次新元水產公司和榕城聯合經銷公司兩家公司相當的默契。

并沒有一次性把所有的烤鰻魚,都拿出來賣,而是分批量放出來。

且雙方的售賣也不重疊,新元水產的主要陣地是魚市和海鮮檔口,榕城聯合經銷公司主要銷售渠道是供銷合作社這邊。

才幾天時間,烤鰻魚成了榕城最火的產品。

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烤鰻魚的香味,真的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甜甜的醬汁。

再加上焦香軟糯的鰻魚肉,比紅燒肉還要下飯。

一時間,誰家吃到了烤鰻魚,竟成了大家相互羨慕的對象。

賣烤鰻魚的地方,都還沒有開門,隊伍就排了老長,甚至還有人干起了黃牛的勾當。

“剛剛搶到的,四塊錢要不要,不用排隊,不然輪到你的話,估計已經賣完了。”

而烤鰻魚的大火,也帶動了閩龍食品,大家全都在討論這家生產烤鰻魚的閩龍食品。

結果大家發現這家閩龍食品,就是之前賣海帶和生蠔的那家,連帶著那個經常上報的村主任,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也有人開玩笑道:

“李多魚,這個名字取得好,難怪生意做這么大,以后我家的孩子,干脆叫張多金算了。”

“那我家的就叫陳多福。”

一旁有位大娘嫌棄道:“毛病,連對象都沒有,就想著要給孩子取名字。”

那個在日料店吃了一百五的張建華,好不容易托人從供銷社那里搞到了兩條烤鰻魚。

正打算拿去孝敬班花陳紫怡,可沒想,轉眼就聽到閩龍食品這家公司是李多魚開的,這個烤鰻魚是他家的產品。

張建華瞬間垂頭喪氣起來,嘴里不停咒罵著,很想把烤鰻魚丟臭水溝里,可想了想,最終決定將烤鰻魚送給了廠里的領導。

而隨著烤鰻魚的爆火,一些嗅到商機的商家,紛紛循著包裝袋上的地址,跑到擔擔島去實地考察。

隨著一艘鐵皮船靠岸。

坐在碼頭邊抽煙的米老頭,還沒等對方發問,直接說道:“閩龍食品在那邊,走過去的話,十分鐘就到。”

“謝了啊,大爺。”

可能米老頭不修邊幅的緣故,再加上他經常擺了個桶在前面,居然有好幾個商販朝著他的桶里面丟了好幾枚硬幣。

這讓米老頭臉很黑,很想罵對方一句:我看起來,就那么像乞丐嗎?

可想想還是算了。

米老頭把桶里面的五毛硬幣撿了起來,擦干凈后,揣進了口袋里,誰過不去,都不能跟錢過不去。

可那些前來考察的商販,看到那個四面透風的廠房后,全都陷入了沉思。

就這么一家破破的養殖廠,怎么就做出那么高端的烤鰻魚。

而榕城烤鰻魚的大火,也傳到了南日鎮那邊,那是一家新建的養殖廠。

后面用推土機和挖機,搞了二十多個池塘出來,正前方還有一棟兩層樓高的辦公室。

最前面的鐵門,掛著海欣鰻魚養殖廠幾個大字。

而這時候,有一輛農用車停在了大鐵門口,隨后下來了一位年輕人,他懷里抱著不久前,從黃牛手里買來的五條烤鰻魚。

“周經理,我拿到貨了。”

沒多久后,那棟兩層樓的辦公室,聚集了十來號人,有的看起來就跟干部一樣,有的看起來,就像陳冬青那樣的研究人員,甚至連廚師都有。

他們吃完烤鰻魚后,一個個都忍不住贊嘆起來。

“這味道是真的正啊。”

“我覺得,咱們這條路是走對了,不單要搞,還要大搞特搞,爭取壓住那個閩龍食品。”

而那位姓周的經理問道:“張師傅,你能吃出來這個烤鰻魚的醬料是用什么做的嗎?”

那位姓張的廚師自打吃到烤鰻魚后,就一直皺著眉頭。

“大致能猜出來,有冰糖,有酒味,有醬油.”

周經理直接問道:“給個準信,能不能做出同樣配方來?”

張師傅沉默了會,隨后說道:“我覺得這個醬料里,估計有我不懂的配料,模仿個七八成像是沒問題,但要做到一模一樣,估計還是有點難度的。”

聽完廚師的話后,周經理對著一旁的大塊頭村婦問道:

“朱同志,你跟李多魚都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了那么多年,知道李多魚烤鰻魚時都用了什么配料嗎?”

朱秀華絞盡腦汁回想著:“我也只見他做過一次,他在烤鰻魚的時候,好像自配了一種酒,但具體是什么酒,我就不知道了。”

周經理對著廚師笑道:“朱同志都提醒到這里了,接下來,鰻魚醬汁配方這件事,就交給你了啊。”

說完,周經理對著朱秀華繼續問道:“朱同志,現在我們池塘已經挖好,下一步,該怎么做啊。”

朱秀華笑道:“這個我倒是知道,挖塘的整個過程,我都是有參與的,我小叔子說,池塘挖好后,必須要消毒和養水。”

而就在此時。

榕城的一家機械廠里,幾位穿著工裝的女工,打開飯盒,正用著勺子吃午飯。

“景秀,你早上搶到的烤鰻魚,拿出來給大家瞧瞧。”

一位戴著袖套的女工說道:“我放熱水壺里,聽說這個要放冰箱保存的,沒有冰箱的話,今晚就得吃掉。”

“給我們看兩眼吧,我們又不會給你吃掉。”

“我才不信你們。”

“玉秦姐,你老公好像就是擔擔島的吧,聽說這個烤鰻魚就是擔擔島出產的,金川認不認識這家閩龍食品啊。”

蔣玉秦微笑道:“這家閩龍食品,就是我小叔子開的公司。”

幾個女工全都愣住了。

“真的假的,玉秦姐,你家里有這么厲害的人,怎么不跟我們說一下啊。”

“我家金川比較低調,不愛到處炫耀的,再說了,要是讓你們知道這是我小叔子家開的公司,以后說不定就得經常給你們帶貨。”

一個年紀較小的女工,撒嬌道:“玉秦姐,我跟曉君都沒有搶到,據說已經快斷貨了,既然是你小叔子家的公司,能不能幫我們買點啊。”

蔣玉秦皺眉思考了番,最近廠里的領導,不知道為啥,突然特別的重視李金川,正在對他進行提干考核。

要是能拿點烤鰻魚出來做人情的話,說不定對考核有利。

“好吧,那我這周回島上一趟,不一定有啊,但有的話,我肯定會給你們拿的。”

“謝謝,玉秦姐。”

而就在此時,蔣玉秦聽到了門衛在喊:“蔣玉秦,門口有你的包裹。”

誰給我寄東西了?

蔣玉秦來到門衛后,發現是一個包裝非常嚴實的泡沫箱,抱起來還挺重的。

上面用蠟筆寫著擔擔島三個大字,蔣玉秦本以為是婆婆又給他寄干貨了。

自打他跟金川結婚后,這位新婆婆,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她寄一些魷魚母,還有一些蟶干之類的。

估摸著,是想催她再要一個孩子,可這一次包裝有點不一樣,且特別的重。

蔣玉秦拆開后,發現上面覆蓋著一層碎冰,撥開碎冰后,發現里面全都是冰凍的烤鰻魚。

足足五十多條烤鰻魚,按照市場價來算,那就是一百多塊啊,如果按黃牛價來算,那就是兩百塊。

看到這么多鰻魚,蔣玉秦瞬間就知道是誰送的了,心中難免多了幾分感激。

而剛剛跟她一起吃飯的女工,看到泡沫箱里有那么多烤鰻魚后,全都瞪大了眼睛。

“這么多”

“我小叔子剛剛送來的。”

一位年輕的女工突然說道:“玉秦姐,你那位小叔子有對象了沒?”

蔣玉秦白眼道:“孩子都一歲多了,還有你個小騷貨,你不是跟車間的陳工正在談嗎?”

“八字都還沒一撇呢。”

榕城大院門口。

崗亭持槍站崗的守衛,厲聲說道:“這里是不能進去的。”

李多魚微笑道:“同志,能不能幫我叫一下劉三多主廚,就說有個叫李多魚的人找他。”

守衛說道:“不行,你可以登記一下,把東西拆開,放我這里,我確定安全后,會通知他出來拿。”

李多魚將泡沫箱拆開后,說道:“沒有危險的東西,這里面全是烤鰻魚。”

“可以,你把身份信息登記下,等會,我就通知劉三多主廚。”

李多魚將烤鰻魚送到門衛后,趕緊回到了人力三輪車那里。

踩三輪的師傅忍不住問道:“同志,你那泡沫箱里什么東西啊,怎么送的都是這些組織單位啊。”

“沒什么東西,就一些小海鮮,師傅,咱們最后一箱,跑一下榕城漁業局。”

師傅用毛巾擦了擦汗:

“做你這單真的有點虧,都快跑半個榕城了,你這些東西又重,能不能再加兩毛啊。”

“師傅,這可不行,咱們一開始就說好了,沒有臨時加價這種道理。”

離開時,李多魚發現榕城碼頭那邊,那三個小孩已經沒再抓蟛蜞了,而是在幫一個身子骨有點弱的女人賣豆花。

原本就很喜歡吃豆花的李多魚,本想過去吃一碗,可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接開船回擔擔島。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