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三百七十章 鰻魚可以賣你,中藥方子不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章 鰻魚可以賣你,中藥方子不行

第三百七十章 鰻魚可以賣你,中藥方子不行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李多魚又檢查了下一號池,鰻魚的狀態稍稍有改善,可腮部指環蟲聚集而成的灰色斑點并沒有脫落。

也就是說,一號池的合劑濃度不夠,沒能殺死指環蟲。

二號池的鰻魚,雖然看起來還有點虛弱的樣子,可腮部的灰色斑點脫落了。

看到這里,李多魚已經知道該怎么用藥了,而一旦開始下藥,就得停止喂食。

看到正準備打飼料的陳文超,李多魚趕緊說道:“接下來治病的這段時間,不要再喂鰻魚。”

李多魚將鰻魚廠的兩口大鐵鍋全用了起來,開始熬中藥合劑。

可一想到自己有六口大池塘,兩口鐵鍋的話,根本就不夠用啊。

池塘里的指環蟲已經爆發了。

每慢一天的話,就有數百條的鰻魚可能死去。

李多魚直接跑到村委那邊,將那兩口空置的大鐵鍋先給搬了過來,接著用石頭壘了個簡易的灶臺。

而陳文超也找了口大鐵鍋過來,這讓李多魚有點驚訝。

“你這鍋哪里找的啊?”

陳文超撓頭道:“我家里的,先拿過來用。”

李多魚皺眉:“你把家里的鐵鍋搬過來,你老婆她們怎么吃飯啊。”

“這些天,小蘭還有我阿嬤先到她們家里去吃。”

“她那幾個哥肯嗎?”

陳文超咧嘴笑道:“我給了丈母娘十塊錢伙食費。”

李多魚說道:“回頭找我報銷。”

“魚哥,不用的,我們自己吃不是也得花錢。”

熊熊的火焰燃燒著,五口大鐵鍋一起熬的話,效率確實提高了很多。

當天晚上,李多魚一直在不停地熬藥,壓根就沒有睡覺。

二嫂沒有回去,而是選擇留下來幫忙,嘴里一直喃喃念著,可越念就越是混亂。

連中藥材的名字都念錯了,李多魚經過時,還特意提醒了句:

“那個叫青蒿,不叫青松。”

二嫂尷尬笑了笑,順便問道:“為什么治療鰻魚時,不能喂吃的啊。”

李多魚反問了句:“伱生病時,敢大魚大肉嗎?”

“敢啊。”

李多魚看了下二嫂的體格,突然發現自己就不該問她。

李多魚用了兩天時間,這才把藥給熬完,將近一千塊的藥材,全都在鰻魚池里了。

成敗就在這兩天。

事情沒到最終落地那一刻,都算沒有結束。

在給鰻魚池灑上中藥合劑的第二天,連李多魚自己也沒想到,最先改善的居然是水體。

不到一天的時間。

鰻魚池看起來,就已經沒那么渾濁,池塘邊緣的白色泡沫明顯變少了,看來是中藥合劑的殺菌消毒起作用了。

下藥后的第三天。

鰻魚狂游癥明顯減少了,白天也就幾條在水面上游而已,李多魚將這幾條撈了起來。

發現這幾條的腮部爛掉了,屬于沒救的那種,只能將其人道毀滅了。

而到了第四天。

鰻魚已經恢復正常了,也已經正常進食了,由于之前的“禁食”鰻魚搶食起來,非常的瘋狂。

喂食臺上,鰻魚玩起了疊疊樂,疊了將近三十四公分高。

看到這一幕后,李多魚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

頭尾加起來,連續搞了快一周的李多魚真的累得夠嗆,好在迎來了一個很好的結局。

這次指環蟲爆發,總共就死掉了五百多條鰻魚,算是控制地非常好的。

李多魚簡單算了下,這六口鰻魚塘里,大概還有八萬尾鰻魚這樣。

如果扣掉先前的飼料問題,導致的大批量死亡,那存活率還是非常高的。

鰻魚安全過關后。

李多魚趕緊給趙甲路寫了封信件,跟他說明,鰻魚已經沒有問題了,可以按時出貨。

而這些天,不單趙甲路,連帶著漁業局的領導都相當的忐忑。

這是他們漁業局第一次創匯,海帶已經算搞砸了,其它幾個村養殖的海帶都不是很好。

現在達到出口標準的,就只有擔擔島養殖的海帶了。

吳玉平對著趙甲路說道:“都一周了,多魚怎么還沒有消息,你干脆上島看一下啥情況。”

而就在這時,單位的門衛大叔,拿著一封信件過來找趙甲路。

“甲路,你有一封從擔擔島來的加急電報。”

聽到擔擔島三個字,吳局長和趙甲路心眼都提到了嗓子口。

趙甲路懷著忐忑的心情,拆開電報,而電報內容精簡到他都想罵人。

就只有兩個字。

“搞定”

連個句號都沒有。

“草,這個摳門鬼。”

趙甲路雖然罵著李多魚,可臉上卻滿是笑容,他對著自家領導比了個OK的姿勢。

“多魚搞定了,鰻魚沒有問題了。”

吳局長當場對秘書說道:“把我的行程先安排出來了,到時候,我親自帶隊跟長崎那邊交接。”

七月七日那天。

一艘超級大貨輪應約而至,汽笛聲響徹青口碼頭,引來了無數漁民的圍觀。

這是尚峰鎮第一次做外貿出口,不單漁業局的領導來了,連縣領導、鎮領導、水產加工廠的廠長也都在。

碼頭上,

還張貼著不少歡迎的橫幅。

歡迎長崎漁業協會蒞臨.

大家全都站在碼頭,等待島國運輸船的靠岸。

不少攝影記者,早就已經找好拍攝角度了,領導們一個個也都正裝出席。

附近不少聞訊趕來的漁民,還有水產加工廠的工人都跑來圍觀,一時間,青口碼頭非常的熱鬧。

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島國來的這艘活魚運輸船由于吃水太深,選擇不停靠在青口碼頭,而是停泊在了兩百多米遠的深水區。

這讓一眾早早就在碼頭這邊等待的領導和記者們相當的尷尬。

漁業局的吳玉平局長嘆氣道:

“書林同志啊,我覺得你們這個碼頭得升級了,不然以后哪里發展的起來。”

“吳局長說的是,我們會把青口碼頭的改建,列為鎮里的重點項目的。”

陳書林一臉苦笑。

他早就想改造碼頭了,可尚峰鎮大多都是漁民,為了提高漁民打漁買船的積極性,組織對本地漁民施行了免稅照顧。

不單免去了漁業稅,還有柴油補貼,這次海帶養殖不少養殖戶都賺到錢了,可還是實打實的收入,全都是免稅的。

漁民日子是好過了,可當地財政卻很頭大,他們也很想學其它地方財政一樣,對漁民進行收稅,可又怕打擊漁民的積極性。

而沒稅收就沒有分成,雖然地處沿海,可日子卻比深山老鎮還要難過。

就像那個顧山鎮,農民賣水果要繳納,賣稻米也要繳稅,販賣林木、毛竹也都得繳稅。

而尚峰鎮目前一項也沒有,原本還有好幾個不靠海的村莊會種些地瓜、西瓜之類的。

勉強還能收點農業稅下來,可當他們發現沿海那些漁民賺那么多錢,都不用繳稅后。

一個個都不干了。

有的直接加入成為了漁民,有的想方設法進場打工,有的則開啟了“走線”之路。

而干他們這一行的,現在最怕的,就是被分到這種‘免稅區’,因為不單任務重,財政還特別的困難。

將青口碼頭建設成深水港及下沙村的缺電問題,他早早就向上級反應過了。

可反應上去后,就像石沉大海一樣,一點聲音也沒有。

后來,找了縣領導咨詢了情況,這才得知不單他們沒錢,他們的上級,財政也不夠花。

而在這個創匯時期,想要財政支持的話,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想辦法搞到外匯。

所以,這次尚峰鎮的這次海帶出口和擔擔島的鰻魚出口,就顯得非常重要。

因為一旦出口成功的話,根本就不用他打報告,財政資源自然就傾斜到這邊來。

碰上這種好事,平常不怎么參與這件事的縣領導們,七月七號這一天,一個個早早就來到了碼頭。

而他們一來的話,整個新聞稿的措辭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漁業局和廉江縣的合作。

而從頭忙到尾的陳書林、高天翔等人,立馬成了邊緣人物。

這種“摘桃子”的事,陳書林早就已經習慣了,說不生氣,那肯定是騙人的,可沒有辦法啊。

倒是大船沒法停靠碼頭,讓他多少還是有點暗爽的。

最終領導們只能安排漁政船過去,將‘貴賓’接到碼頭這邊來。

這次長崎漁業協會的會長沒有來,小島川夫社長也沒有來,帶隊的是鰻魚廠老板——小田紀夫。

可這位廠長看起來很著急的樣子,對那些海帶并不是很上心,只是粗粗檢查了下,夸了幾句海帶品質不錯,就吩咐工人將海帶運到大船上。

運輸完后,已經是大中午了,吳局長和縣領導,本還想請小田紀夫一行人吃個午宴。

可沒想,對方相當看起來好像很著急的樣子。

“吳局長,咱們趕緊到擔擔島去看鰻魚吧。”

“都中午了,不一起吃個飯嗎?”

小田紀夫當場回絕了:“我們已經在船上吃過了,希望能早點看到李桑養殖的那些鰻魚。”

說完,就命令大船朝著擔擔島的方向開了過去,而擔擔島的碼頭更淺,他們那艘大船同樣只能停在碼頭外面。

吳局長屬實有點無奈,只能讓人推掉了早就準備好的午宴。

一群領導們也只能啃著饅頭,跟著這位鰻魚廠的老板,前往了擔擔島。

哪怕到現在,吳玉平都有些搞不懂這些島國人,越是高規格接待,他們就是越不給面子。

反而對擔擔島那些咸菜、青紅酒,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喜歡的不得了。

吳局長想起李多魚說的一句話:島國人懂個屁美食,他們就是一群土包子,給他們吃最差的,最簡單的東西就行。

吳玉平擰著眉頭,按理來說,李多魚就只去過一次島國,那次考察還是他帶隊的,可他怎么那么懂島國人啊,就跟他們肚子里的蛔蟲一樣。

前往擔擔島的工作人員就更多了,除了地市領導們外,還有外匯管理份局、尚峰鎮信用社。

由于對方支付的貨幣肯定是日元,得經過他們結算后,才能換成國內能使用的貨幣。

縣水產研究所的張青云所長和陳冬青科長也跟著一起上島。

“嗚”

大船的汽笛聲響徹天際,半個擔擔島都可以聽見,很多聽到聲音,看到大船的村民,全都跑到碼頭這邊來圍觀。

對出生在海邊的漁民來說,“大船”有種無法言說的誘惑力,只要能看到大船就非常的興奮和激動。

早就在碼頭等待的李多魚一行人,看到大船來了后也都很興奮。

“來了,終于來了。”

張金沙感慨道:“咱們養的海帶總算出口了,這下應該就能拿到外匯券了。”

站在最前面的這些人,全是村干部和島上的萬元戶們。

由于擔擔島碼頭比較淺的緣故,大船并沒有進入擔擔島的碼頭,而是在三百米開外的水域,放下了船錨。

等大船停穩后。

李多魚開著釣魚船將島國一行人接到了島上,可沒想這群人目的非常明確,上島后,簡單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就直奔他的鰻魚廠去了。

島國那邊的工作人員先是對鰻魚采樣,每個鰻魚池都抓了好幾條。

緊接著,用塑料瓶裝上了鰻魚池的水體,暫時先回到了那艘大船上。

而他們這個操作,把在場的所有領導、包括水產研究所的人都給看呆了。

漁業局的吳局長問道:“有沒有人知道,他們這是在做什么?”

研究所的張青云所長回道:“應該是檢測鰻魚的藥物殘留、寄生蟲跟養殖用水吧。”

吳局長皺眉道:

“出口鰻魚這么嚴格嗎,那要是檢測不通過的話,他們還會不會收購?”

張青云搖搖頭:“這我就不清楚了,雙方也是第一次合作,具體什么要求也沒有明說。”

李多魚早就知道會來這么一出,在島國待了那么多年,對島國人清楚的很。

島國對自己生產的東西不一定很嚴格,可對進口的東西,卻非常的嚴苛和挑剔。

可以這樣說,前世走正規渠道出口到島國的鰻魚,絕對比他們本地養殖的還要好。

大概一個半小時后。

那些把樣本帶走的工作人員回來了,在小田紀夫耳邊說了一些話后。

小田紀夫驚訝看著李多魚,忍不住說道:

“李桑,你是怎么把鰻魚養的這么好的,我們在鰻魚身上,居然沒有檢測到藥物殘留和寄生蟲。”

李多魚隨口說道:“就這樣養而已。”

小田紀夫皺眉道:“今年氣候不是很好,我養的鰻魚大多都出現問題了,你養的鰻魚就沒有發病嗎?”

李多魚如實回道:“有,剛開始飼料不達標,死了不少鰻魚苗,前段時間,指環蟲病還爆發了。”

聽到李多魚的鰻魚也患上指環蟲病,小田紀夫非常地不解:

“可檢測的時候,并沒有在你的鰻魚身上發現指環蟲,也沒有發現藥物殘留,你是怎么治好的?”

“我是用本地中草藥治好這種病的。”

聽到這話后,小田紀夫非常興奮,笑著對李多魚說道:“李桑,斯國一呦,能把你那個中醫藥方賣給我。”

聽島國人反而向李多魚購買藥方,在場不少領導都覺得倍有面子,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李多魚直接當場拒絕了。

“不好意思,我這是個祖傳秘方,不能賣給外人的。”

聽到這話的小田紀夫,笑容當場消失了,而幾位縣領導見貴賓不開心后,當場把李多魚拉到一旁。

“李主任,你要以大局為重啊,個人得失和小民思想不能有啊”

縣領導還沒說完。

李多魚就斬釘截鐵道:“鰻魚可以賣,但是藥方不能賣。”

“你啊.你.”縣領導黑著臉:

“這次要是合作失敗了,我肯定找你算賬。”

而此時此刻的小田紀夫相當郁悶,這次他之所以這么著急看鰻魚,一上島就對李多魚的鰻魚進行檢查。

原因是今年氣候反常,很多鰻魚養殖戶都出問題了,達不到交付的標準。

現在能拯救他的,只有李多魚這些鰻魚。

可他也很擔心,李多魚養殖的鰻魚患上各種寄生蟲。

可結果,相當出乎意料。

李多魚養殖的鰻魚,不單沒有寄生蟲,連藥物殘留都沒有時,讓他非常的震驚。

他養殖鰻魚十來年了,居然輸給了第一次養鰻魚的人,讓他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李桑,你一共有多少鰻魚。”

李多魚思考了會。

“大概八萬多尾這樣。”

小田紀夫說道:“李桑,你看這樣行不行,能不能把所有的鰻魚全都賣給我。”

現場領導怔住了,李多魚不肯把中藥方子賣給他,對方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加購更多的鰻魚?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