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鰻,海中軟黃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鰻,海中軟黃金

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鰻,海中軟黃金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在開始捕撈鰻魚前,李多魚前往鰻魚養殖廠查看了番,七口大塘里,有一口李多魚專門用來養水。

養水其實也就是培養有益藻,比如微囊藻之類啥的,可李多魚文化程度有限,池塘里到底有什么藻,他是真的不懂,完全憑借經驗在養殖。

如今這口塘整體的水色是淡綠色,看起來并不渾濁,相反很是清爽,也就是養殖戶喜聞樂見的綠水。

只要保持好這種水色,鰻魚就不容易死亡。

池塘建好了。

水也養好了。

萬事俱備,就差把鰻魚苗抓回來了。

碼頭那邊。

李多魚和陳文超在舢板船上改裝捕撈鰻魚苗的網具。

他改裝的網具非常簡單,用兩根差不多長的毛竹交叉固定在船頭。

然后掛一張帶網囊的細孔捕撈網在毛竹前端就可以了,這樣舢板船往前開時,就可以捕撈到前面的鰻魚苗。

見李多魚改裝漁船,上次吃過小管捕撈紅利的石頭,舔著臉問道:

“魚哥,你把船改裝成這樣,又打算抓什么魚啊,有財路的話,能不能帶我一起賺錢啊。”

“可以啊,那就先交點學費。”李多魚打趣道。

石頭嘿嘿笑道:“要多少錢?”

“不要錢,免費到我的鰻魚廠打工兩年,我就帶你一起賺錢。”

“啊,這學費也太貴了吧。”

石頭一臉苦笑,雖說他已經決定無腦跟李多魚搞養殖,可這次,真的不敢跟啊。

大家都覺得,他那個鰻魚養殖廠的投資太大了,再說鰻魚又不好吃,村里的拖船出去,每次都能捕撈很多鰻魚回來。

什么白鰻、油鰻、紅鰻、油錐一大堆,根本就沒有養殖的必要。

“養鰻魚就先算了,有其它發財項目,記得叫我下啊。”

李多魚笑了笑,畢竟現在很多漁民,認知有限。

連這種透明魚是鰻鱺的幼苗都不知道,都還以為他養殖的是海里的鰻魚。

李多魚也不想解釋的太清楚,畢竟擔擔島養殖鰻魚的場地就這么點,絕大多數都被他給占據了。

要是讓他們知道養鰻魚能掙大錢,說不定當初把土地承包給他的那伙人會忍不住抱怨。

改裝好舢板船后,李多魚瞥了眼那艘船底都長滿藤壺和貽貝的拖蝦船。

說起來,這條船都被他扣押兩個月了,也給李多魚幫了不少大忙,收生蠔和夾海帶苗時,都派上了大用場。

可那個劉運的家里人,還是沒來把船給贖回去。

不知是不是他們家一時湊不出那么多錢,還是覺得太丟人,沒臉到擔擔島來。

記得那個叫劉運的,最后因為舉報肖衛東,有戴罪立功表現,再加上愿意賠償事主的損失,最后只被判了三個月。

而那個肖衛東因策劃生蠔盜竊案,被當成盜竊案的主犯,由于涉案金額巨大,外加認罪態度差,最后被判了十年。

李多魚是真的希望劉運的家里人,趕緊來把這艘漁船給贖回去。

因為他最近太缺錢了。

單單挖那七口大塘和毛竹廠房升級,雇人夾海帶苗,就花費了他近萬的票子。

要想把鰻魚廠最終完善,接下來,還要購買七八臺葉輪式增氧機,一臺用來打磨魚粉的機器和一臺飼料攪拌機。

然而,這些前世非常普遍的養殖設備,榕城的機械廠并沒有生產。

還是找趙甲路打聽,這才知道隔壁省的廣城才有賣。

最終通過趙甲路的關系,李多魚才把這些設備購買了下來,而這一項,又花費了李多魚大幾千塊。

這些日子。

李多魚簡單算了一筆賬,發現自己養海帶和養生蠔,包括一些雜七雜八賺來的錢,根本不夠這個鰻魚廠的建設。

同村的張金沙,原本還想找李多魚取取經,學學怎么養鰻魚,可得知整體的投入成本后,當場打起了退堂鼓。

乖乖回去養他的花蛤、蟶子和海帶去了。

李多魚開著船,跟陳文超一起來到烏江入海口的海域。

隨著“隆隆隆”的發動機聲音響起,鰻魚苗捕撈作業正式開始,舢板船朝著與洋流相反的方向開著。

捕撈網幾乎是貼著水面的,因為剛到沿海的鰻魚苗非常的輕,大多都是浮在海面上,每條估計只有0.10.2克左右。

而鰻魚幼苗的游泳能力并不強,能不能到達入海口,全靠洋流和天意,聽說一萬條鰻魚苗,最終只有一條成功“上岸”。

所以捕撈它們,只需把網貼著海面拖就可以了,這樣也沒避免捕撈到其它的魚類。

不過捕撈它們還是有技巧的,要選潮水大的時候,并在漲潮時去捕撈,這樣海浪就會把鰻魚苗推向入海口。

拖網船就這樣開了半個小時。

李多魚將漁船停了下來,在船板上放置了三層篩網,每層的篩網密度都不一樣。

這是專門用來篩選鰻魚苗用的,因為捕撈起來的,不單只有鰻魚苗,還有其它的海洋生物。

第一張網收起來后,李多魚將臉盤大小的網囊倒在了篩網上。

隨著嘩啦啦的聲音響起,一眼看過去,都是些龍頭魚、海蝦和粉色鰻魚。

李多魚先把龍頭魚給收了起來,這種魚也叫豆腐魚,這玩意看起來很軟綿綿的,可實際確是非常兇猛的捕食者。

這魚拿來做酸筍豆腐湯,非常的好喝,做椒鹽龍頭魚味道也是極好。

清理完這些雜魚后,李多魚已經看到很多跟粉絲一樣透明,大概七八厘米長的小透明魚在網上扭來扭去。

一旁的陳文超問道:

“魚哥,這就是鰻魚苗嘛?”

李多魚用手輕輕捏起了一條小鰻魚苗,放進了一旁的小桶里:“嗯,這就是我們要抓的鰻魚苗,抓的時候輕一點,別把它給捏死了。”

陳文超點了點頭。

兩人抓了五分鐘后,最終只抓到了半碗左右的魚苗。

“很少啊。”陳文超忍不住說道。

“不少了。”李多魚笑了笑,這一碗大概有上百條鰻魚苗,已經算很多了。

再過十幾年,一網能抓到這么多,做夢都會笑醒。

后世,鰻魚苗占鰻魚整體養殖成本的一半,而捕撈鰻魚苗會成為當地漁民很重要的一筆收入。

最貴的時候,本地的鰻魚苗一條賣到三四十塊,比當時的黃金還要貴。

可在這個年代,沒人跟你搶,伱想撈多少就有多少。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