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怎么才能吃到新鮮的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怎么才能吃到新鮮的魚?

第一百七十九章 怎么才能吃到新鮮的魚?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進入會堂后。

李多魚也想跟趙甲路他們一起坐到會堂的后面摸魚。

這種大型會議一般都是走個流程,聽一下官方術語,學不到什么東西的,主打的就是重在參與。

而這個會堂挺大的,這個年代又沒有監控,哪怕他們在后面打牌的話,坐在前面的領導們,估計也看不到。

可李多魚剛打算往后排走,小舅陳冬青瞬間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你的座位在前面,去后面干嘛。”

“有固定座位嗎?”

“你跟我的有。”

同行的趙甲路跟何剛,一臉的羨慕:“有固定座位的,都是先進分子啊,我跟何剛這種打醬油的,去后面摸魚了。”

何剛舉手道:“我也在前面。”

趙甲路欲哭無淚:“你大爺的,敢情咱們413,就我一個在拖后腿是不是?”

李多魚往前看了一圈,發現他的座位非常的糟糕,就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位置。

也不知道是誰安排的。

他跟陳冬青、何剛的位置,全都是隔開的,坐下去后,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說實話,他真的非常討厭前排的位置。

尤其是第一排。

小學的時候,他發育的晚,都是坐在第一排,上課不認真的話,老師一眼就能看到。

一不小心,粉筆頭就會砸過來,后來老師意識到粉筆頭太貴了,就很少砸,改用那種竹竿打他的手心,那叫一個疼啊。

會議開始后。

當地領導先做了下簡單的致辭,會堂就響起了熱烈般的掌聲,直到大領導落座后。

掌聲才結束。

跟李多魚預想的一樣,這種會議講的大多都是宏觀層面上的東西。

李多魚本想摸魚的,在筆記本上畫只雞或者鴨,來打發下無聊的時間。

可沒想,大領導居然沒不看稿,李多魚最怕的就是這種人,因為他不看稿的話,那肯定就會看人。

果然短短半小時里,目光就跟他交匯了至少七八次,嚇得他趕緊做起筆記來。

而會議進行到一半時。

居然有個表彰環節,李多魚這才意識到,為什么他會坐在第一排,因為要上臺領獎。

大家的獎狀都一樣。

榕城先進工作者

也就是那個年代所謂的評先進。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給李多魚頒發獎狀的人,居然就是大領導。

“小同志,又見面了。”

李多魚滿臉堆笑:“領導,好久不見。”

“上次本來想見伱的,沒想你跑那么快。”

李多魚尷尬笑了笑,總不能說,害怕魚竿被你們搶了,趕緊躲回老家去吧。

頒完獎后。

李多魚本以為會議結束了,可沒想會議并沒有結束,而是轉到了問答的環節。

主要就是領導在臺下問,而相關部門和負責人在現場進行回答。

這次會議,也讓李多魚見識到了什么叫做講廢話的高手。

一個問題下來,負責回答的人,能連續回答十多分鐘,然而將近兩千多字的回答,卻能很完美的避開核心問題。

做到既回答了。

但又沒有真正回答的境界。

這種說話的藝術,李多魚自認真的學不來。

大領導連續問了幾個問題后,耐心好像正在慢慢消失,且有點生氣的樣子。

最終視線居然看向了他這邊。

李多魚瞬間有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下一秒。

“來,李多魚同志,你好像都當村主任好幾個月了吧,你來講一講,你們漁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大領導剛說完,臺上第一時間,就有人把帶線的話筒遞到了他的手邊。

李多魚回道:“各位領導好,我叫李多魚,只是個初中文憑的小漁民,文化水平不高,要是講的不對,還請見諒。”

離他兩個座位的陳冬青不由感慨了聲,這貨是真的一點都不怯場,要是換成他的話,估計都緊張到結巴了。

“我們漁民很簡單的,像這種夏天,最怕的是上午抓到的魚,下午壞掉,賣到市民手里都有一股酸味了。”

李多魚說到這。

大領導忍不住說了句:“難怪我每次吃海魚時,都有一股酸味,看來是吃到你們上午魚。”

大領導這么一調侃,有些參會的人員,忍不住笑了起來。

大領導接著說道:“那你說說,怎么樣,才能讓我們吃到下午的魚。”

李多魚撓頭道:“我們漁民,下午一般不捕魚的。”

“為啥?”

李多魚回道:“因為下午捕到的魚,到市里面已經晚上了,賣到市民手里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

大領導恍然大悟:“難怪我早上去買海魚,味道比下午的魚,還要臭,敢情是昨天的?”

大領導這次一說,大家都不敢作聲了,他們能感覺到,領導語氣明顯變了。

“那你說說,市民怎樣才能吃到新鮮的海魚。”

一旁的陳冬青聽到這個問題后,汗都流下來了,趕忙在紙上面,寫下了幾個字。

“低調,這不是你應該考慮的。”

李多魚瞥了眼。

說實在的,他也很想低調,但都被點名回答問題了。

那干脆就回答的清楚點。

再說,這個問題李多魚也很想解決,要是不解決的話,真的非常影響他的養殖業。

而李多魚覺得能當領導的,怎么可能不知道這種問題,無非就是想借他的嘴巴,把話給說出來而已。

李多魚接著說道:“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保鮮主要靠的是冰,可咱們榕城的制冰廠卻在市里面。

如果沿海的漁民去制冰廠拉冰的話,一來一回至少要四個小時,單單油費就得去掉很多錢,再加上現在冰很貴,漁民要是用冰的話,不單賺不到錢,說不定還得倒貼錢。”

“市民要想吃到新鮮的海鮮,我建議在漁民比較集中的海邊,搞一個制冰廠,這樣漁民就會舍得去買冰,市民無論早上買,還是下午買,都能吃到新鮮的海魚。”

李多魚的回答,讓在場的人多少都有些震驚。

“這位小同志是誰啊?”

“就是養海帶的那個,前段時間經常上報紙,還出國考察了,島國人還送了他一艘釣魚船的那個。”

“是他啊。”

“他講這話,也不怕得罪人嗎?”

“你覺得一個初中文憑的人,能講出這樣的話,我覺得這話是咱們領導要他講的。”

這人這么一說。

大家紛紛覺得有道理。

這個問題很早以前,就有人反映過了,而廉江縣到現在都沒有冷庫和制冰廠,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利益。

其實大多數海魚捕撈上來后,并沒有到市場上去,尤其是那些拖船捕撈上來的,大多都直接拉到國營的水產加工廠,做成魚罐頭、魚干和魚片。

可一旦這邊有冷庫了,大家肯定不愿意再把海魚以便宜的價格賣給水產加工廠,而是會直接賣到市場去。

而聽完李多魚的回答后。

大領導沒有立即贊成他的觀點,而是簡單說了句:“這位同志,講得就很接地氣,大家可以學習下。”

李多魚講完后。

整個會議也接近了尾聲,而在最后散會時,水產研究所的鄭所長親自找了過來。

“多魚,領導叫你。”

這種特殊照顧的行為,讓在場的與會人員羨慕的眼珠子都快爆出來了。

趙甲路皺眉道:“冬青同志,你說我現在開始抱魚哥的大腿,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何剛笑道:“帶我一個。”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