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七十三章 自行車魚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自行車魚丸

第七十三章 自行車魚丸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歡迎來到文學城

頂部廣告


底色字色字號


看了下表,距離小妹那趟火車到榕城還有四個多小時。

李多魚干脆在廣場逛了會。

廣場上有不少干貨店,這種店在這個年代生意非常好。

干貨店賣最多的是香菇干和筍干,還有大量的魷魚干,小號都是散裝的,大號超過30厘米的,則有塑料袋包著,上面還印著“鮮魷魚王”四個紅色大字。

除了魷魚干外,店鋪里還賣有不少咸魚干和海蠣干。

在火車站這種地方買海鮮干貨的大多都是趕著回鄉的內地人,尤其這種魷魚干,用來做排骨咸粥非常的香。

李多魚看了一圈,發現并沒有海帶干,只要不出問題的話,明年這個時候,這個攤主可能就要賣他的海帶干了。

見他看的那么認真,老板趕緊熱情招呼道:“要買什么,我這里東西很便宜的。”

李多魚笑了笑,火車站賣的東西便宜就有鬼了,但還是問道:

“老板,這個魷魚怎么賣啊。”

老板一臉笑容:“小弟,你這眼光真的厲害啊,這個大魷魚可是頂級好貨啊,海邊的漁民半個月都不一定能抓到這么大一只,看你第一次來的樣子,我就賣你便宜點,一只算你九塊好了,別人我都賣十塊的。”

見老板張口就來,李多魚尷尬笑了笑。

大魷魚是不常見,可三叔他們的漁船,去深海拖網時,有時候一網能撈到幾十只這么大的。

他們村也有漁民經常曬這種魷魚干,像這么大一只曬完后,賣出去的價格還不到一塊,沒想到了這里,直接翻了快十倍。

這老板做的一次性生意,看來能宰一個是一個。

“那這個海蠣干,多少錢啊。”

“這個便宜點,六塊錢一斤。”

李多魚知道這地方賣的不便宜,但真沒想到會這么貴,老李要是來這個地方擺個攤,估計就發了。

可想在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開店擺攤,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估計賺的大部分錢,都得交給上面的人。

“太貴了,買不起。”

“那小弟這樣吧,你別跟其他人說,這大魷魚,我賣你八塊好了。”

“還是貴。”

“七塊,真的最低價了。”

李多魚搖搖頭離開了,他發現廣場上這些商家攤販多是坑蒙拐騙之輩,價格稍微正常點的,也全是神仙秤。

不過想想也沒毛病,在這種地方做正經生意,說不定第二天就被同行搞到關門。

而讓李多魚意想不到的是,彈珠子和下象棋的騙局,在這個年代居然就已經有了。

他就看了不到半小時。

就發現有不少人中招。

逛了一圈后,李多魚看了時間,便前往出站口等人,在這個年代,火車晚點也是家常便飯,想在火車站接人,全靠耐心和眼神好。

而在離出站口不遠的地方,一大群背著大包小包,綁著棉被,腰間掛著搪瓷茶杯的旅客正在排隊買票。

這時候,火車站賣的還都是硬板兒車票,票是預先印刷好的,上面的日期要靠針打。

哪怕熟練的售票員,開一張票都得三四分鐘,可能效率不高的緣故,排隊買票的隊伍非常的長。

是真正的一票難求,有些旅客為了能買到回家的票,直接就住在了火車站,被子一打開,找個地兒直接就睡。

還得跟黃牛斗智斗勇,畢竟在這個還沒有身份證的年代,排隊的人里,黃牛的數量一點都不少。

尤其在年關將近的時候,黃牛直接全家出動,他們分工還很明確,有人專門負責排隊買票,有人則在四處兜售火車票。

至于他爹老李,是怎么在這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知道小妹要回來的。

一個是一直都有書信往來,知道小榕學校的放假時間,再加上老李一再要求小榕搶到票后,必須第一時間給家里發電報。

在80年代,電報可以說是最快的聯系方式,但也是最貴的,是按字算錢。

大概每個字要7分錢,所以發電報時,大家都不會啰嗦,盡量用最少的字,把事情給說清楚。

而李小榕發給老爹的電報內容就非常簡單,就只寥寥幾字,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

“票已買(72)時廿五到。”

意思是:買到票了,要坐72個小時火車,農歷廿五那天到。

另外收件地址也要錢的,都是按字收費,所以李小榕,每次都盡量寫九個字,因為電報是有保低消費的,不足十個字的,也要按十個字算。

而電報發出去,榕城郵局的電報員接收到后,會把電報內容譯出來,然后再寫成信,交給郵局郵遞員。

哪怕擔擔島這樣出入不便的海島,差不多三天之內也能收到電報,這也是老李知道小榕要回來的原因。

不過他們省除了一片海外,剩下的就全是山,從小榕讀書的那個省坐綠皮車回來,要坐整整三天的時間。

在火車站等了五個小時,李多魚都等了好幾撥出站的人,可還是沒有看到李小榕出站的身影。

李多魚看了下手表,都已經晚點了一個多小時,不過李多魚也不著急,沒記錯的話,上次晚點了整整一天。

差不多到傍晚時,一位大爺騎著二八大杠,這輛自行車改裝過,車兩邊掛著兩個長方形鐵盒。

下面還有個地方是用來燒炭的,大爺騎著車,在廣場上穿行著,拿著一副碗和勺子,敲出陶瓷器的噹噹聲來,還用一種特有的調調喊道:

“魚丸魚丸”

“好吃的魚丸”

肚子已經有點餓的李多魚,聞到這種香味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大爺,你這怎么賣啊。”

“十個魚丸三毛。”

李多魚砍價道:“十五個三毛吧。”

“那給你十二吧。”

“成,給我來一份。”

緊接著,李多魚就從褲子的內兜里,掏出了三張一毛出來。

其實他有兩個內兜,其中一個放零錢,另一個則放了幾張大團結。

這兩個內兜是昨晚他娘知道李多魚要去火車站接李小榕后,連夜給他縫的。

就在褲頭下面的位置,要想偷這里的錢,除非扒手把手掏進去,不然根本就偷不到。

收到錢后,大爺拿出一個洗好的竹筒,將魚丸和湯汁分別裝進去。

李多魚說道:“大爺,多放點白醋,還有胡椒粉和蔥花。”

大爺笑道:“你這個吃法很正宗啊,是我們本地人吧。”

“差不多吧,我是廉江的。”

“你們那邊魚丸好啊。”

李多魚笑了笑:“還行,可我還是最喜歡你們這個味啊。”

“這你就說對了,伱們那邊的魚丸太正了,魚腥味比較重,一般人還吃不慣,在火車站這邊還真不好賣,我這種味道淡點,反而賣的更好。”

大爺覺得這年輕很對他味,便跟他說道:“等會這個竹筒別丟,要是再遇到我的話,我兩分錢給你收回來。”

“好嘞。”

字體樣式

底部廣告

8888888號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