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十九章 二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二哥

第十九章 二哥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歡迎來到文學城

頂部廣告


底色字色字號


“突突突。”

拖拉機在鄉間不怎么平坦的道路緩慢行駛著,后斗的海帶繩和浮子疊的足足有四五米高。

李多魚印象中,在這個年代的拖拉機都是特別神奇的存在,反正特別能裝貨物。

拖拉機在前面開著。

他跟老李則在后面跟著,看到有浮子掉下來后,就撿上重新綁起來。

由于師傅趕著回去吃晚飯,車剛到他們家,李多魚便和二老卸起了海帶繩和浮子。

而早已下課回家的周曉英,看到李多魚回來后,很是驚訝,連著問了好幾個問題。

“什么時候回來的?“

“這么快,就買到這么多繩子了?”

李多魚看著自己的漂亮老婆,嘿嘿笑道:“下午剛到,這些是去陳家村買的。”

李多魚說完,開始搬運繩子,他現在對這個二十出頭的身體非常滿意,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

要不是周曉英大著肚子,戰斗到天亮,都沒有多大問題。

不像前世的他,從島國回來后,就已經全身各種傷病,走個路,關節都會痛,更別說其它事情了。

唉,年輕就是好。

周曉英見他們開始搬海帶繩,也卷起了袖口打算一起搬。

可袖口剛卷好,手剛伸出去。

就被婆婆陳慧英給喝住了:

“曉英,你這是頭胎,跟你說過了,三個月的時候很危險,不能搬重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搬就可以了,不用你來。”

坐在庭院里的朱秀華,聽到這話后,整個人瞬間就酸了。

“真的是有夠偏心的,當年我有浩然那會,你還讓我討小海,曬海蠣干,怎么就沒見你這么說。”

陳慧英斜了眼那個寧愿在那吃小魚干看戲,也不愿來搭把手的兒媳。

“你那會吃的比牛還壯,耀國都打不過你,哪里還需要休息,有空在那邊閑話,還不趕緊過來一起搬。”

“哼,又不是我家的東西,我干嘛要搬,對了,不要把東西堆我家門口,會影響我出入的。”

“阿嬤,我來幫你搬。”

房屋里,不想做作業的小胖墩剛想開溜,結果都還沒跑出房間,就他娘給擰住了耳朵。

“搬什么搬,有閑幫你娘洗洗碗,掃掃地。”

“娘,快放開。”

“痛痛痛,我錯了。”

見寶貝孫子耳朵被擰,陳慧英氣的牙癢癢,但也拿她這個兒媳沒有辦法。

不到半個小時,李多魚就把海帶繩和浮子,從拖拉機上全給搬了下來。

雖然有點累,全身都是汗,但卻笑得很開心,不論在哪個年代,撿漏都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可哪怕已經撿漏了,但放在這個年代,還真不算便宜。

450元,差不多是周曉英一年多的工資,要是跟現在的小學老師工資換算一下,差不多是七萬塊。

且這還是撿漏來的,若按供銷社的價格來算,這些繩子和浮子得賣個二十多萬。

這要是放在后世,不單連本都回不來,還得倒貼好多錢。

而這畸形的物價,也是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民群眾創業艱難的原因。

第一桶金實在太難搞了。

要不是自己有“走貨”賺了點錢,估計來到這個世界后,說不定也做不了多少事情,只能繼續渾渾噩噩活著。

現在繩子浮子有了。

海帶養殖計劃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接下來要做的事,都沒這么容易了,而最讓李多魚犯難的,則是海底打樁。

擔擔島那片適合海帶生長的海域,有二十多米深,要想把上百根木樁打到海底去,以現在的技術來講,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上次跟小舅喝酒時,聽他講,陳阿泰他們之所以沒把海帶養好,就是太有主見了,很多都沒按照養殖標準來做。

樁打的亂七八糟。

不到四個月,就拔了兩次樁,管理也很混亂,經常十天半個月都不去看,這才導致最終海帶顆粒無收。

可在打樁之前,得先找生產大隊批點木材才行。

擔擔島有很多用來防風固沙的馬尾松,很多都是當年新中國成立那會高級合作社種上的,現在歸生產大隊管。

這種松木密度大,泡在海里不容易腐爛,非常適合用來打樁。

而想找大隊買東西,就得批條子,而剛好家里有個人是村里專門管條子的。

李多魚才剛想到他。

沒想他就出現了。

每天五點整,一身干凈打扮的李耀國就會拎著手提包從村委會回來。

他看了眼堆滿庭院的海帶繩和浮子后,稍稍有些驚訝,但也沒多問什么,也沒跟李多魚和阿爹阿娘打招呼,直接就往自己家走。

李多魚趕緊問道:

“耀國,有沒有空,找你有點事情。”

李耀國愣了一下,快兩年都沒怎么跟他說話的老四,居然主動找他。

當年分家那會,他們家跟老大和老四鬧得并不愉快。

他老婆為了多分點房子,當著鄉親的面,對老大說了很過分的話。

大致就是:李慶國連個老婆都沒有,要什么房子,給他點錢就行。

結果把自尊心很強的老大給氣走了。

而李耀國由于怕老婆,也沒出來幫李慶國說話,結果搞到最后,雖然大家都住在一個院子里。

阿爹阿娘也因為這件事,氣的好幾天都沒吃下飯。

他們不是氣朱秀華。

而是氣李耀國這個兒子太軟弱了。

打那以后,哪怕住在同一個院子里,李耀國跟自己爹娘和李多魚就很少說話了。

稍微有點不適應的李耀國,回道:

“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李多魚直接說道:

“就是,我想向生產大隊買一批馬尾松的木材,你有空幫我批個條子唄。”

“你打算買多少?”

李多魚大致算了下,回道:“差不多要五十棵這樣,還得大一點的。”

聽到這個數量后,李耀國皺眉起來:

“要是就幾棵,我直接幫伱批,但你這量有點大,我還不好批,得跟大隊商量一下。”

“那就麻煩你了,談的時候,盡量把價格壓低點。”

“嗯,我盡量。”

說實話,二哥真沒像二嫂朱秀華說的那般不堪,這兩年跟那些走貨的比起來,賺的確實少很多。

但在這個年代,他目前這個工資才是正常的,且他這個村會計兼支部副書記的職位,權利還蠻大的,在村里可以幫你做到很多事情。

李多魚記得改革開放前,那應該是二哥人生最為輝煌璀璨的時候,村里很多人,都得找他批條子,求他辦事。

字體樣式

底部廣告

8888888號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