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司馬懿都被馬超重傷,一個連肩帶膀卸掉一整條手臂,另一個被挑斷了手腳筋,各自綁縛擒獲,余眾皆降。
馬超倒是很有直接殺了對方的沖動,但這些人畢竟身份重要,能活捉當然要盡量活捉,送回去審判,這樣才能給天下人一個更好的交代。
因為這兩個重要俘虜傷勢都很沉重,馬超抓住他們后,先用擔架送回金城,跟正在追殲殘敵的趙云一起商議了一下,決定先在金城養好傷,再送回雒陽,免得半路上死了。
當然,如此巨大的功勞,肯定要先寫奏表說明情況。
在功勞分配的環節,馬超倒也不敢獨吞,最終生擒曹丕的功勞,他也跟趙云按大約七三開的描述寫了奏表——趙云官職本就比他高,這次西征也是趙云領導的。
只是因為馬超更熟悉西涼當地的地形,適合主場作戰,最后階段趙云怕誤事,才主動提出跟馬超分工,由他堵金城這邊的殘敵,馬超負責追突圍的人。
所以,無論當時曹丕是留在金城內、虛晃一槍,還是真的突圍了,最終只要能抓到,這兩路人馬都應該是有功勞的,只是臨時分工不同。馬超實際得手了,算七成,趙云也得三成,就很合理。
否則以后再遇到這種需要分工的場合,大家就會互相爭奪搶軟柿子捏,再也難以服從命令齊心協力了。
趙云和馬超的奏表,僅僅花了七八天,就送到了雒陽,時間也不過是章武三年的三月初。
劉備得到喜訊后,自然是頗為振奮。
這一切總算是有個了斷了。
曹家的最后一位偽帝也被抓了,這也彌補了當初曹操死的時候,沒能受審并明正典刑的遺憾。
“總算了卻一樁心事,真是天佑大漢!明日朕還要去一趟太廟,再告慰一下列祖列宗!”
劉備一邊激動,一邊拿著趙云等人的奏表,給諸葛兄弟和其他心腹文武傳示。
“臣等為陛下賀!討逆大業,終于克盡全功!”眾臣紛紛賀喜。
“誒,也不算徹底盡了全功,河西四郡,也都是我大漢土地,未來一兩年內,還是要徐徐收復到至少玉門關的。曹丕雖死,賈詡還在。不過道路險遠,只留下孟起一軍,徐徐圖之即可。”劉備很有分寸地說。
河西走廊畢竟太狹長險遠了,派大軍遠征靡費太大,朝廷剛剛平定天下,百廢待興,經不起這樣消耗。
好在敵軍兵力已經不多,所以哪怕只給馬超一兩萬騎兵,最多三萬,靠他一人之力,就可以徐徐削平玉門關以內,只是需要再花些時間,急不得。
這是一項長期工程,就不能急于求成圖快,必須以兼顧成本為主。
此后半年,劉備在雒陽與民休息,輕徭薄賦,西邊的戰事也進展得有條不紊。
馬超帶著騎兵,趁著天氣暖和,在半年內陸續把武威、張掖、酒泉等地拿了回來,敦煌和玉門關也是遲早的事兒。
曹丕、司馬懿二賊,在金城養傷了一個多月,能夠上路了,就在五月初的時候,被趙云派兵押送回雒陽,最終在五月底安全抵達。
曹丕押到之后,自然要被廷尉拉去審判。
一路上,曹丕和司馬懿其實也想過自盡,但趙云都嚴防死守,哪怕曹丕絕食,他也會讓人敲了他的牙齒,然后撬開嘴給他倆灌流食。這樣既不用擔心半路餓死渴死,也沒法嚼舌自盡。
曹丕受審的過程,沒有任何疑問,作為篡逆之賊,最終被車裂那是必然的。
不過司馬懿在最后關頭,還想掙扎申訴一下,強調自己的罪孽并沒有那么嚴重,自己只是做了很多其他附逆官員都會做的事情。在曹操篡逆的時候,自己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主要作用,也不是他攛掇的。
對于司馬懿的申訴,劉備不了解原本歷史上發生了什么,所以也覺得稍微有點道理。劉備是不理解諸葛瑾為什么對司馬懿仇恨值那么高的。
所以劉備私下里也悄悄問過:“對司馬懿如此特別關照,處以重刑,會不會讓其他曾經降曹仕偽的士人懼怕?雖然朕如今也不缺人才,但也不可能把那些人都處置了。
有些人罪惡不大,投之于野任其自生自滅即可。如果他們對朝廷心懷更多怨憤,終究不是好事。”
劉備說來說去,還是擔心那些“明明自己已經不用的山野散人,但還是不希望他們怨恨或過于懼怕朝廷”。
對于劉備的這一認識,諸葛瑾也只好動用自己多年來在陛下心中積攢起的信用,堅持勸說:
“陛下不可過于寬仁,司馬懿雖沒有直接勸說曹操篡逆,但他當初畢竟是協助曹操廢除三公、重設丞相的罪魁,也間接害死了三朝老臣趙司徒。
哪怕陛下只是為了表達對趙司徒的尊敬,要給趙司徒報仇,也該讓司馬懿滅門!如此,才能肅清天下風氣。”
劉備有些不忍:“連曹操的子嗣,朕都遵守諾言,留下一個曹植改姓回夏侯植,留了他一命。畢竟曹植當初帶著山陽王來歸,也算是保住了先帝一子活命,為了這個好處,朕不能不網開一面。
既然曹操的子嗣都沒死絕,留了一個,卻要把司馬懿斬盡殺絕,會不會讓天下人驚懼?而且,殺了司馬懿,朕也不可能將來再設丞相了。因為司馬懿就是因為協助曹操設丞相而被滅門,朕未來再設丞相,豈不是出爾反爾?這也是為了你們兄弟考慮。”
諸葛瑾想方設法勸說:“陛下!臣也沒說要滅了司馬氏滿門,司馬懿不過司馬師、司馬昭二子,將他們父子三人都殺了即可。
司馬懿之兄司馬朗雖然也有些罪過,也為曹操效力多年,但畢竟不曾參與篡逆之謀,而且聽說如今已經衰老病篤,就將其圈禁,任其自生自滅好了,只要病死了,可以免于審判。
其三弟司馬孚,并無罪惡,而且入仕之后,只是為曹植的文學掾。主公既然連曹植都改姓夏侯植放了他一命,自然也可以留下司馬孚一支,以示賞罰分明。
至于丞相之位,臣兄弟寧可終生不要丞相之位,也不希望陛下為了體恤臣等功勞、非要留下司馬懿父子性命。”
最后諸葛瑾并沒有過多解釋理由,他只是非常堅定地勸劉備一定要殺了司馬家父子三人,一個不留。
劉備看他說得如此鄭重,考慮到諸葛瑾多年來的功勛、神算,也就不多問其背后的原理細節了,這事兒就這么準奏了。
而且劉備對諸葛瑾太了解了,他知道諸葛瑾此言絕對沒有絲毫私心。
人家諸葛兄弟都寧可一輩子不當丞相、不要那個虛名了,也要殺司馬懿,那司馬懿全家肯定有其取死之道!
最終,審判工作從五月底,持續到整個六月,然后完成。
所有卷宗、罪行認定,都是經得起歷史推敲的。
最終劉備親自核準,在章武三年的七月初一這天,將曹丕、司馬懿二人拉到雒陽城的市曹當眾車裂。
這個時代還沒有凌遲之刑,所以車裂就是最重的了,所區別在于,車裂完成之后,還要將二人的尸首梟首懸示。
不過剩下已經變成五塊的殘尸,就不用再菹醢了,時代畢竟在進步嘛,沒必要搞法外加刑。
有漢一朝,菹醢這種事情,幾乎就不是法內正刑。只有呂雉等極少數統治者喜歡用,就跟呂雉喜歡削人彘一樣,濫用有損朝廷法度的嚴肅性。
另外,歷史上曹丕有九個兒子之多,不過如今才對應原本歷史上建安二十一年,所以曹丕還沒生出那么多兒子,目前一共只有四個,而且沒有曹叡——連曹叡的母親甄姬都跟袁家、曹家沒關系了,曹叡當然也不存在了。
這四個孩子,以及司馬師、司馬昭,當然都要處決,但只是斬首即可。
處置完這些罪人,諸葛瑾總算是松了口氣。
終于不用擔心民族信用再一輪的猛烈滑坡了,至少自己和二弟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那種指雒水放屁的破爛事兒了。
至于后人會不會把信用下限再次刷低,就不是他們這代人能操心的了。
有些時候,諸葛瑾其實也知道,按照歷史的規律,信用下限越來越低,也是沒辦法的,因為只要有人做了齷齪的事兒,就會被史書記錄下來,不可能磨滅,后人自然能讀到教訓,然后猜疑鏈就會升一級。
當然,這種自然規律,也不是說非要去對抗,上古的信用要求雖然高,但是拿“禮”和“信義”去約束的人也越少,適用范圍越窄。
后世的信用要求雖然低,但約束的人群范圍卻是在越來越廣泛的。
諸葛瑾熟讀史書,也知道后世流傳甚廣的一個評語,關于華夏歷史的信用滑坡問題。
說先秦是貴族信用社會,兩漢是士人信用社會,魏晉唐算是相對崩壞的士人信用社會,到了宋變成市民信用社會,到了明變成氓民信用社會,到了清變成奴才信用社會。
當然并不是說頭銜越低就越不好,越往上,信用要求雖然高,但約束的人也越少。先秦時說話不算數、許下諾言做不到,動不動就要抹脖子自刎,但這種要求也只會約束貴族,不會去要求平民,因為“禮不下庶人”。要守禮守信也是有門檻的。
到了兩漢魏晉六朝,只拿那套信用道德要求士人,到了宋放寬到市民,到了明連農民和流民也加進來了,到了清連奴隸都要求。約束的范圍越來越廣,但要求也越來越低。
這是一把雙刃劍,談不上絕對的好或者不好。
諸葛瑾這一代人,也只能管好這套“約束士人”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崩壞,至于對市民乃至農民的要求,不是他這個時代管得到的,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處理完這些罪人后,劉備也終于能把冊封功臣、改定官爵體系的事兒提上日程了。
之前曹丕沒死的時候,因為留了這個口子,劉備一直遲遲沒有正式升官封爵,只是給賞賜和封邑,先穩住功臣們。
現在,諸葛兄弟已經明確寧可這輩子不當丞相也要殺司馬懿一家,劉備心中也有了成算。
但是,劉備也意識到,三公制度確實有些過時了,而且考慮到自己登基之前,就當過太尉,未來如果還設太尉,難免會讓坐上那個官位的大臣擔心。
就好比歷史上,后來李世民當皇帝之前,當過尚書令,此后尚書省就沒有尚書令了,把那個位置空著,只用尚書左仆射管事。
所以最終,劉備決定,將來把朝廷官職的體系,降低一檔,三公的位置就不再補人上來了,只作為特殊榮譽頭銜,“若無其人則闕”。
劉備自己當過太尉,未來就不再設太尉,最多關羽生前可以當一下太尉,關羽之后就沒太尉了。
諸葛瑾生前是司徒,未來不會再有新的司徒,諸葛瑾會是大漢最后一任司徒,當然也是終生制的。
未來的朝廷官制,就按照諸葛瑾的引導,提前改到三省六部制了,在諸葛瑾這個最后一任司徒將來卸任后,朝廷文官系統就以尚書省的尚書令為首,也就是諸葛亮這個位置。
反正實權在手就好,沒必要非得貪圖虛名,折騰些新的花里胡哨的稱謂出來,那些都是虛的。
各位將軍,則是順利補足了之前的各個缺口,尤其是趙云、馬超、甘寧三人,最后階段又刷了點功勞,馬超和甘寧都追了上來。
爵位方面,因為曹操篡逆稱帝前稱了魏公,而王莽當年篡漢前也當了安漢公,所以劉備肯定不能再給功臣們封公爵。
大漢的爵位,仍然以侯爵為最高,這也沒什么不對。當初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的時候,徹侯還要更值錢呢,王翦那種滅了好幾國的,才能封個徹侯,只是后來兩漢漸漸把侯爵弄得不值錢了,注水稀釋了。
劉備如今不想落下妄廢古制之名,就依然以侯爵為最高,但是折衷了一下,在“縣侯”之上又設置了“郡侯”,允許以一整個郡為封地,只在中興大漢的重要功臣里封,未來和平年代只要沒有存亡之患,后世皇帝不允許封。
諸葛兄弟、關張趙等人,自然也在受封之列。
PS:明天就申請正文部分完本了,后續還會更,但都是以感言的形式發的免費番外,不要錢不用訂閱的,一般一周一兩更白送的。開新書之前,還會再密集更幾天。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