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畫家第五百三十章 畫面改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全能大畫家 >>全能大畫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章 畫面改造

第五百三十章 畫面改造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5日  作者:杏子與梨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杏子與梨 | 全能大畫家 
正文卷

正文卷

“并非所有花都是濃艷罌粟。有些時候,你想還原一種美的精神,不僅要學會做加法,也要學會做減法。”

他轉頭對身旁的人說。

顧為經說話間手指輕扣,花瓣便在指尖撲簌簌的落下。

酒井勝子的這幅《為貓讀詩的女孩》,構圖中除了居中的人物以外,只為觀眾塑造了兩個視覺重點——阿旺與玉蘭樹。

貍花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土貓種類。

幾乎從古時候開始,鬧騰的阿旺們,就遍布著藍色星球上除了北極冰蓋外,幾乎任何一處土地。

但玉蘭花不一樣。

受到產地、溫度,太陽光照時間的影響,玉蘭花是東亞特有品種。

準確的說,玉蘭樹是東夏的特有品種。

它生長地域集中在京城以及黃河以南的南方溫暖濕潤地區,也在東南亞周邊國家少量存在。

倒不是其他大陸見不到玉蘭,而是歐美引進玉蘭樹種,是非常非常現代的事情了。

至少比印象派要更加年輕。

整個油畫的發展歷史上,都極少會出現以“玉蘭”這種清淡素雅風格的花卉塑造。

白、紅、綠、紫的高飽合式的花卉畫法,被大量的藝術家廣泛運用在罌粟、紫蘿蘭以及野玫瑰田野的畫法上。

鮮亮的顏料,搭配印象派式的短小、破碎的筆觸。

可以更加還原這些花卉的肆意自由生長的旺盛繁華,但這種感受,被勝子運用到了玉蘭樹之上,在東方式的審美角度,頓時就變得俗氣了。

用文徵明的話說,沒有“姑射花”的真仙子氣。

用鈴木春信的表達,則是沒有“孤女夜半提小燈”的春信物哀之美。

東方式的審美講究靜氣。

亞洲文人不喜歡過于繁華鋪張的花,普通的殷實人家的姑娘戴個金鐲子,金戒指,能彰顯富貴,但換成真正的頭面人家,金子一向是不能戴的。

俗氣了。

對于花的審美,更是如此。只有高貴靜謐的花,不媚俗,也不小氣,才能是花中的上上之品,是君子之花。

“我可以用一點點的蜜蠟,做媒介劑。”

酒井勝子向顧為經提出了一個她的想法。

其實印象派從1870年前后誕生以來,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有了一大批西方畫家意識到了,印象派的高飽和度的色彩搭配,不斷堆疊自然光色的視覺轟炸,所造成的問題。

比如雷·諾阿晚年就跑去回歸到古典主義,開始和魯本斯一樣畫大屁股胖蘿莉去了。

而后印象派,整體的藝術風格的發展脈路,一定程度上就是遵循著消減自然光色,增加畫家個人的情感表達的路線,以印象派為基礎,而在其上誕生出來的。

然而。

后印象派畫家喜歡引入了大量色點、畫刀涂抹、旋轉的扭曲筆觸以及強烈的色塊,完全用主觀情感,取代了客觀色彩。

鑒賞門檻比較高,一般觀眾剛剛欣賞后印象派作品,容易不知道畫的是什么。

有點像是精神病人的自語,甚至有光污染嚴重的感覺。

比如梵高的《星空》、高更的《手拿芒果的女人》。包括修拉的新印象派色點畫,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這樣的意思。

這是另外一種藝術的發展脈絡,與顧為經想要塑造出的感覺,也不太一樣。

勝子的反應很快。

顧為經剛剛說了兩句,酒井小姐幾乎就立刻跟上了他的節奏,想明白了自己這幅畫所欠缺的元素,到底是什么。

淡雅。

正常情況下,她所提議的在媒介劑中加入蜜蠟,確實是一個非常獨辟蹊徑的好想法,用蜜蠟來做融合的媒介劑,要遠比用松節油,亞麻籽油,乃至各種現代化學溶劑來的古老。

一種非常老派傳統的畫法。

它的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蛋彩畫的“史前”時期,到了現代,已經很少會有畫家使用蜜蠟當作媒介劑了。

蜜蠟的優點是能使色層黏合的更加牢固,防止畫面的從中斷裂,而且能制造很少的亞光消果。

用凝固的顏料小顆粒制造出顏料的漫反射。

光線被打散了,氛圍自然就不會很硬,會給人一種輕且軟的色彩感覺。

然而,色彩科學的每一次發展都是有原因的。

蜜蠟幾乎被現代油畫畫家放棄掉,或者即使使用,也是在繪畫結尾處,使用一層蜜蠟加厚畫面,制造亞光效果,而非用來當媒介劑。

根源原因自然不是因為,亞麻籽油聽上去更加環保、健康。藝術生覺得畫到中途餓了,能夠隨手用來切盤黃瓜、波菜,用調色盤涼拌個減脂蔬菜拼盤,還可以順手拍照發在INS上打個卡,這種奇奇怪怪的理由。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

蜜蠟在畫室里充當融合劑的地位,可以參考萬古霉素在ICU、急診室里的地位。萬古霉素,被喻為抗細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它可以說是現代抗生素里的老古董,但早年間由于制劑成品很難提純,去除雜質,具有不小的毒性。

尋常藥店里很難買,很多大醫院里往往也只有副主任以上的醫生,在遇上非常棘手的抗藥超級細菌的情況下,才能秉持著先救命,再治病的原則,開出處方來。

而蜜蠟,就是藝術生配制顏料時的最后一道處方,最后一種選擇。

除了因為它調和時的比較麻煩,配色時還很容易混和失敗,顏料容易分層出粉這些使用時的外在困難以外。

蜜蠟所黏合出的小顆粒質感,固然能把光線打散,能把亞光清軟效果干出來的同時,也就同時把顏料的層次感和油畫色彩的品質給干下去了。

整個作品都會因此變得粗糙,而且扁平。

在顏料中加入蜜蠟,本質上就是一個想要更好的整體氣氛,還是想要更清晰的細節質感的選擇題。

就像在盛夏痛飲冰鎮的可口可樂,配上炸雞和薯條,在獲得味蕾刺激,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帶來快感和滿足的同時,必定伴隨著糖分攝入超標,肥胖為代價。

一環套一環,有得必有失。

通常來說,這是藝術行業的游戲規則。

只有最杰出的大師,最才華橫溢的天才,才有資格和手中的畫筆講條件。

但能把畫面隨心所欲的擺出128種不同的姿勢,想怎么來就怎么來,在細節和氣氛上做到既要也要的背后,也是以遠超他人的艱辛和遠超他人的技法,沒準還再加上在畫室里熬夜熬出的禿頭,或者畫畫時狂啃甜甜圈,沒時間鍛煉,肚子上所長出的游泳圈為苦痛代價,換來的。

至少勝子見到自己老爸,被媽媽逼迫的去跑步,卻賴在家里撒潑打滾,百般抵死不從,掙扎著癱在沙發上不要出門時,是這樣言之鑿鑿的宣稱的。

“肚子上的那不是肥肉,而是我辛苦磨練技法……啊唔……所留下的刻痕與勛章啊。”——酒井大叔以介于和尚坐禪般的肅穆與虔誠和你燙任你燙,我是死肥豬的不要臉之前的神情。

在老婆殺人般熾熱的目光前,一邊無畏的吞下一大口哈根達斯巧克力味冰激凌,一邊說道。

勝子覺得,這樣的選擇并不難做出。

從情感上來說,思想的深髓,要比外在的漂亮更加討喜。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

這是一幅要拿去參加畫展的作品,這么做或許會增加一些普通觀眾的鑒賞門檻,但是決定能否獲獎的專業的組委會評委團。

專業的藝術評委看待作品的視角,往往和普通的走馬觀畫的游客,或者藝術愛好者走進美術觀時的側重點不同。

他們一定會更加喜歡這種與眾不同的色彩塑造,和大膽結合復古畫法的創意。

“噓,勝子,不,我們要做減法,不做加法。”

顧為經把左手的食指在嘴唇中輕輕比了一下,就仿若是怕驚擾到油畫上的顏料一樣,右手拿著油畫刀,在畫面上輕輕刮擦。

酒井勝子被她看來,顧為經有點稚氣的單純模樣,萌的笑了一下。

可愛!

在正常人的標準來評價,顧為經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蠻天真單純的。

酒井小姐能看出,他想靠著油畫刀在已經完成的花瓣上,刮下一層色彩來。

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有可能性么?理論上或許有,但理論上有可能性,不意味著實操上有可行性。

如果在融合劑里加入蜜蠟,是半馬跑2小時15分的普通體魄強壯的運動愛好者的難度,那么用油畫刀做色彩的減法,至少也是全馬跑2小時15分的國際健將水平。

不過是難度翻倍,對手里細活的指尖穩定性需求更高那么簡單。

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技法要求層次了。

油畫刀是畫家手中的橡皮擦,但使用起來的復雜程度,可比使用真正的橡皮擦要高的多的。

一幅已經畫好的作品,就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整體,所有部分都息息相關。

很難做到。

你只擦掉畫面的某一部分,而不影響到整個畫面整體,和做外科手術一個意思,心肝脾胃腎,牽一發而動全身。

至少酒井勝子能想到的,就有她的畫瓣是分層畫的,上下兩層的顏料凝固程度不同,厚度不同,油性肥瘦不同,甚至每個畫層之內,顏料本身也是不均勻的。

這并非是大廚剔掉五花肉上的肥油,或者給雞去雞皮這么簡單。

首先。

你下刀之前完全無法知道不同層顏料之間的具體分界線在哪里,而畫刀畫的擠壓,本身也會模糊這種分界線。

其次。

油性顏料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的被壓入亞麻畫布的纖維之中,改變色彩的效果。

這還只是玉蘭花瓣這個局部本身,所造成的問題。

繽紛花瓣遍布作品的整個部分。

從上到下,從前景到遠景。

油畫刀在處理的過程中,幾乎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四周筆觸的塑造,最后整個作品就像是得了皮膚病一樣,亮一塊,暗一塊。

縱使是真的橡皮擦,也經常把紙面四周擦出黑乎乎的鉛印出來,而且,你或許很容易的擦掉顏料,可想要擦出過度,擦掉幾個灰度,做塑形,那同樣也是極難控制的技藝。

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難。

拿著刀或者拿著橡皮,擦掉一塊區域,或者給胖子砍掉一條大腿,都很容易。

但顧為經現在想做的事情,是把胖阿姨,給幾刀下去,砍成劉亦菲,這就很難了,同時,你還想把人家的吊帶晚禮服擦成絲綢旗袍。

那就難上加難。

講道理,通常這么做的人,不是在畫畫,而是在毀畫,最終的成品結果往往可以參考《憨豆先生大災難》里,把人家倫敦國家畫廊里借展的價值上億美元世界名畫的腦袋擦掉,最后自己整個簡筆畫上去的車禍效果。

酒井勝子隨便想想,就能想到一大堆顧為經的魯莽舉動,可能在畫面上造成的問題。

不過。

她依然什么都沒說。

很奇怪,越是理智覺得很難發生的事情,酒井小姐就越是期待著顧為經手上的動作。

驕陽當空,絲絲暖風吹了過來,頭頂上的葉子沙沙作響。被茉莉在院子里追逐著繞圈跑的阿旺終于跑累了,四仰八叉的趴在地上,假裝是狗狗一樣吐著小舌頭散熱,有氣無力的喵喵叫著。

這似乎,是一個奇跡能夠發生的好時節。

顧為經感受著小號油畫刀的金屬側緣切入顏料表面的感覺。

他的臉離著畫板的距離很近,臉頰輕側,宛如是在聆聽顏料的呼吸。

油畫刀主要可以分為刮、砌、擦、涂、拉、拍、抹這七種不同的運刀方式。

其中砌、涂、拉、拍、抹通常是用來顏料塑形時才會用到的,消減顏料的時候,只會常常的用刀刮、擦兩項。

當得到傳奇的畫刀畫技法以后,顧為經發現,他不是在用眼睛來判斷著油畫刀的軌跡。

用的是感受。

當他拿起油畫刀的時候,好像是全身上下的感受器連成了一個整體。

像是谷帶里春雨后未來得及種下的發芽的小麥種子,便會盤根錯節,順著袋壁連接成一塊巨大的青芽地毯。

用肌肉來感受。

用指尖來觸摸。

甚至用耳朵去聽。

(本章完)


上一章  |  全能大畫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