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暉第六八三章 人類文明的一大步;兩萬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后明余暉 >>后明余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八三章 人類文明的一大步;兩萬噸!

第六八三章 人類文明的一大步;兩萬噸!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9日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 后明余暉 
正文卷

成了!!!」

「萬歲!萬歲!」

短暫的沉寂后,觀察所內迸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個別人甚至激動的癱坐了下去,捂著心口,眼神直直的發愣。

近千個日日夜夜嘔心瀝血的奮斗,從今日起始,人類終于掌握了利用大自然微觀能量的能力。

盡管方式還很原始,而且不可控。

在一派慶賀聲中,朱泠婧平淡的聲音格外突兀。

「再等下,確認是否是核子反應爆炸。」

現場氛圍沉寂了下來,大家又再次注視著遠方逐漸升高擴大的蘑菇云。

壓過世間一切光明的原子閃光耀眼奪目,很容易分辨,周長風一眼就確定那是正兒八經的核爆炸。

落針可聞的安靜持續了近一分鐘,他率先開口道:「常規爆炸沒有那樣極端的閃光,煙云也很快會消散的。」

一名工兵中校立刻贊同,隨后,幾名爆炸物專家也紛紛認定這絕非一般的爆炸現象。

朱泠婧的眉宇間透露著舒緩和愉悅,她轉身看向法才良,允諾道:「這幾年主持此事勞苦功高,你該升銜了。」

接著,她環視在場眾人,微笑著說:「諸位也辛苦了,今日不妨好好慶賀一回。」

歡呼和鼓掌的熱切動靜又一次充斥在觀察所之中。

周長風悄悄走了出去,目光復雜的凝視著那朵逐漸變白的蘑菇狀煙云。

他低聲自言自語道:「不知道幾萬噸當量……」

外邊的場景和里邊截然不同——科研人員親自參與研發工作,大致知道會發生前所未有的大爆炸,但是基地的其他人不知道。

可怕的景象超乎想象,附近的士兵們沒有歡呼雀躍。

他們紛紛取下電焊護目鏡,望著那個方向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只有少數人在議論。

今日是四三年三月的第一天,試爆過程順利結束。

西北方空中出現了幾個小黑點,那是從附近機場飛來的轟炸機。

搭載了大氣及粉塵采樣設備的元年式中型轟炸機平穩飛來,毫不避諱的徑直沖向巨大的蘑菇云。

三架飛機有一架留在遠處待命備用,另兩架飛機分別在三千米高度和六千米高度穿云采樣。

飛機鉆入之后,周圍盡是白茫茫的一片,能見度極低,只能借助儀表飛行。

兩架轟炸機飛出蘑菇云之后又回轉折返,一共進行了三次穿云采樣。

待返航之后,跑道盡頭停著好幾輛卡車,數十名防化兵嚴陣以待。

下飛機后,機組成員立即接受噴灑洗消,接著脫下套在飛行服外的防化服。

他們被帶去了旁邊的棚子,淋浴清潔身體及毛發中任何殘留的放射性塵埃。

兩架穿云采樣的元年式轟炸機都被污染得十分嚴重,受到了極強的放射性沾染。

幾名防化兵拿來蓋革計數器測量,都還沒靠近,滋啦滋啦的聲音就響了起來,儀表指針一下子就頂滿格了。

「讀數多少?」上尉問。

「報,頂格、頂格了,超量程了。」下士扭頭回答。

指針已經擺出了最大的數字200,它的極限測量上限是200倫琴每小時——人們以為這已綽綽有余,畢竟拍一次X光才0.20.5倫琴。

很明顯這保守了,人們還是低估了輻射塵埃云之可怕。

試爆之后的工作也在其它地方同時進行。

大量防化兵乘車沖進了試爆區域,測量不同位置的輻射強度,并對事先擺放的那些試驗品拍照記錄

,再將之裝車帶回。

聽取蛙聲一片?

聽取蓋革計數器滋啦聲一片!

這樣的聲響讓人毛骨悚然,周長風只感到發自內心深處的敬畏和懼怕。

他果斷命令道:「不行,換班時間還得再減減,這比預料的(輻射)強度大多了,必須減小接受劑量!」

「謹慎些,做好防護。」

惜命的朱泠婧只說了這七個字,隨即乘車離去,退避這個暗藏殺機的地方。

金烏計劃進行期間也陸續發生過幾起事故,包括不慎吸入原料粉末和臨界狀態事故,導致多名科研人員不治身亡,死狀凄慘。

當年與金烏計劃同時開展的還有對核輻射的研究,兩年多以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建樹良多。

在此之前世界各國都對這方面知之甚少,不清楚危害有多大,大明官方開展的研究打破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研究分為公開和秘密兩種,同步進行,公開的由幾所大學負責,秘密的由戊字九〇九部隊負責。

研究表明電離輻射會對人體造成顯著損害——短時間內受80倫琴照射會有惡心嘔吐乏力,白細胞減少;最小致死劑量為250倫琴,一個月后有25不治身亡;通常500倫琴就能達到80死亡率。

朱泠婧長期以來都對此很感興趣,也一直及時了解最新研究,雙修物理學與醫學的她當然知道危害巨大,所以現在毫不猶豫的避而遠之。

周長風和法才良討論了一下接下來的安排,大體上不做變動,評估和測試工作按原計劃進行。

隨后他也乘車離開了漠水榭基地,徑直前往火車站,臨走前他最后扭頭看了一眼爆心方向。

這時候那朵蘑菇云已經幾乎消散,下邊的三腳鐵塔早就被幾千萬攝氏度的極端高溫瞬間熔融蒸發得無影無蹤。

昨夜一宿沒睡,今日又度過了如此激動人心的一早,等心境平和下來后一下子就困乏了。

等走上站臺登車時,周長風左顧右盼著問道:「陛下在哪?」

帶隊的錦衣衛百戶撫胸敬禮道:「回告周僉事,陛下已經休息去了,非急事勿擾。」

「知道了。」

上車以后周長風洗澡換衣,吃著點心思索了起來。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次試爆圓滿成功,實際當量目測不會小,絕不是幾千噸級別的失敗品,至少一萬五千噸起步。

可是這樣的威力還是太小了,即使用來攻擊城市也未必有多好的效果,英美工業城市的建筑大多都是磚混、石質、鋼筋混凝土建筑,絕非日本可以比擬。

威懾能力確實充足,但是實戰價值不盡如人意。

這終究是新生事物,受限于技術不可能迅速改進優化,那么提高威力的唯一辦法就是走旁門左道了……

周長風這樣想到,不知不覺睡著了。

回首往昔,人類從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學會了用火和生火,在那之后漫長的歲月里不論是木柴還是煤炭,亦或是石油,乃至火藥和炸藥,實質上都只是燃燒放熱的化學反應。

綿長的時間軸在這一刻定格打上標記,如果以是否掌握原子能來衡量文明等級,那么大漠中升騰的蘑菇云標志著人類的科技水平正式跨越邁入了新紀元。

這是大明軍事科技的一小步,亦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

等周長風醒來時,天已經黑了。

火車馳騁在廣袤的大西北荒原上,透過車窗玻璃可以看見璀璨繁星布滿了清冷的夜空。

他隨即去了旁邊的車廂,那兒正是朱泠婧所在的地方。

后者同樣也是剛醒沒多久,頭發肉眼可見有些凌亂

,不過氣色很好。

簡單閑聊幾句后,朱泠婧悠然道:「這是個大籌碼,駭人的大籌碼,那么……就該考慮多要些地方了。」

「我還是跟之前一個看法,東邊不要緊,要對波斯方向多爭取些。」周長風循循善誘,侃侃而談道:「伊朗油田年產量一千多萬噸,實際儲量多的多,十倍八倍不在話下,而且根據地質理論來看海底也一樣蘊藏石油,這些未來都可以開發利用。」

「我更傾向于東非及亞丁灣。」朱泠婧端起杯盞抿了一口果汁。

在不知道波斯灣石油資源的前提下,她自然而然的傾向于關鍵的出海口。

「呃……」周長風遲疑了一下,「交通要道固然重要,但是今后不論是經濟還是國防,沒有不依賴能源的,就像幾個經略待詔說的,能源決定一切,而石油又占能源大頭。」

「這話不假。」朱泠婧輕輕點頭,「我國朝本土也有不少油田可開發,遼北大油田眼下技術不足以開采,可之后必定是行的,林林總總并不少。」

「考慮到經濟發展速度,需求只會爆炸式增長,夠用確實是湊合夠用,但不充裕。」

「夠用就行了。」

周長風意識到自己和她的世界觀出現了偏差,不過他很快就明白分歧之根源在于朱泠婧本質上還是帝國主義思維——隨時準備動手去搶!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考慮,亞丁灣那樣的交通要道確實更有吸引力。

而且朱泠婧認為戰后英國勢力會大幅度收縮,朝貢圈范圍自然而然的擴張,受地緣政治影響,哪怕現在不去去爭取,日后波斯灣周圍小國一樣會倒貼。

二人爭執了幾個鐘頭,一直到午夜才罷休。

期間朱泠婧吃了喝了三份點心一杯果汁兩杯水,周長風吃了喝了兩份點心四杯水,二人都辯駁得口干舌燥。

可是,直到最后誰都沒能說服對方。

「不談了!朕要休息了。」咬牙切齒的朱泠婧沒好氣地說:「你的眼光哪有朕高明!此事回京再議。」

周長風滿頭黑線,吐槽道:「陛下你之前也是一覺睡到天黑啊。」

「跟你爭論實在傷神,心累,乏了。」

「恕我直言,陛下,明明是你論據不充分。」

「胡說!」

「臣告退。」

無可奈何的周長風回到了自己的車廂,腦海中回溯著先前的爭論。

說真的,這女人伶牙俐嘴、條理明晰,辯駁起來確實很費勁。

為了目睹永生難忘的絕景而晝夜顛倒,周長風現在毫無睡意。

閑著也是閑著,他干脆讓侍從拿來了幾張便箋,撰寫起了野戰條件下核防護應對措施的草稿。

然而這時候又有人來通知,說是皇帝令他過去有事要談。

進車廂穿過隔間,只見面無表情的朱泠婧端坐著,用很正式的語氣不咸不淡地說:「同你爭辯得忘了正事。關于核子炸彈應用辦法,你還跟之前看法一致?」

原子彈該怎么用?大明上層知情者早就對此展開過討論。

幾位首席科學家不愿意見到這種毀滅性武器用于實戰,經過好言勸說,他們有所退讓——接受用于實戰,但仍然認為用于攻擊城市是殘暴的。

毫無疑問,他們的意見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至于朝廷和軍部大員,目前認可度最高的第一目標是澳洲首都堪培拉,周長風和朱泠婧也一致認同。

最大優點是安全,己方在澳洲占據制空權,不用擔心敵方攔截而損失珍貴的原子彈。

其次還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意義,核攻擊非首都城市的威懾不足,平民傷亡觸動不了權貴老爺們

,而堪培拉作為政治中心,云集聯邦政府機構和眾多老爺們,那可就不一樣了。

「一個月內能準備好兩顆,第二顆該用在哪也要早做決定。」朱泠婧說。

周長風之前希望核攻擊巴拿馬運河,通過破壞船閘來嚴重阻礙美軍的戰略調遣,由遠洋潛艇攜帶袖珍潛艇理論上可以做到。

他沉吟道:「巴拿馬方案理論上可行,但是風險太大,潛艇很有可能被發現擊沉,而且巴拿馬運河靠近太平洋這邊的船閘挨得很遠,搞不好只能破壞一個船閘,所以還是算了。」

「那便丟去瓦胡島吧。」

「不合適,威力不夠大,這個東西看著嚇人但是也沒法瞬間毀滅野戰部隊的。最重要的是我軍只有三條小路能進攻,施展不開,炸完以后也沒法趁勢大舉反攻,浪費。」

「這樣啊……」朱泠婧若有所思,躊躇著問:「先留著第二顆,假如敵我艦隊決戰,可以扔去敵艦隊,這樣如何?」

「這個確實可以,陛下英明神武。」周長風贊許道。

「呵,那是自然。」

兩天之后,火車抵京。

經過技術人員連夜奮斗,高速攝影機拍攝下的畫面也陸續沖洗完畢,物理學家和爆炸物專家對之進行了仔細分析。

起爆前十五秒發射的四枚發煙火箭拖拽出四根白色煙柱,它們是至關重要的參照物。

由于這個年代科技水平不足,無法通過常規手段精確測算爆炸當量,聰明的科學家另辟蹊徑利用了一些東西當作輔助。

具體來說,爆炸當量的關鍵測算指標是「沖擊波外緣震波鋒的移動速度」,但是很難以肉眼觀測,即使是高速攝影機也不易分辨。

這時候筆直的煙柱就起作用了,當核爆沖擊波掠過時,震波鋒前后的空氣密度是不一樣的,這便會形成光學折射現象——前邊密度低、后邊密度高,煙柱因此在視覺上呈現出折斷的樣子,類似于筷子放進水碗看上去像是斷開了。

經過粗略估算和冗長復雜的計算,研發團隊呈遞了正式報告——八卦爐的實際威力以黃色炸藥來衡量約合1.9萬噸,利用率20.5,遠超預期的1萬噸當量。

聞訊,周長風很敷衍的假笑跟眾人一起慶賀了幾句,嘀咕道:「差不多,早期钚彈也就這樣了……」

免費閱讀.讀文學


上一章  |  后明余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