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暉第五七三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后明余暉 >>后明余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七三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

第五七三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0日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 后明余暉 
正文卷

“沒懸念,大家都很理智。”周長風將信紙重新對折好塞回信封,遞給了林溪。

后者問:“要喊夫人起來么?”

“她剛醒了,我去就行。”

“是。”

眉宇間流露著欣然之情的周長風旋即轉身,踏著樓梯噔噔噔的登上二樓,推開了房門。

一進門,就和瞪大眼睛的夏筱詩四目相對,后者的表情仿佛在說:怎么了?

“一切安好,萬事大吉。”周長風很輕松地拍了拍手,說道:“放寬心接著睡吧!”

他拉開衣柜門,邊拿衣服邊唏噓道:“一直拖到現在,終于算步入正軌了!”

“先生,你好像蠢蠢欲動。”

“哪有用貶義詞形容自家人的?目無夫君!小詩你這是欠教訓了。”

佯怒的周長風抬手作勢欲拍,夏筱詩連忙扯上被子擋住腦袋,可仍然被前者隔著被子掐了幾下腰。

周長風走到窗前拉起了窗簾,熹微的晨光透過方勝紋窗欞斜射入房間,灑在柔軟的床上。

“總之,我走了,去迎接這煥然一新的朝堂!”

“先生……把窗簾拉下來……”

“知道了知道了。”

初冬的早晨一派蕭瑟之景,街道兩旁的懸鈴木幾乎都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唯有榕樹依舊常青,綠葉成陰。

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是一種常見的行道綠化樹,適應能力很強,遮陰效果很好,缺點是春季時會飛絮。

大明州府慣用的行道綠化樹各不相同,別具特色——應天府多用懸鈴木、無患子、銀杏;上海府多用懸鈴木、香樟、楓香;廣州府多用人面子、大葉紫薇、木棉。

周長風所乘坐的“京甲1106”紅牌白字的轎車駛上了崇禮大道,很快左轉。

這時候正對著的就是千步開外的承天門了,左右兩邊則為朝廷各大官署。

紫禁城的氛圍仍和昨天一樣,緊張而肅穆,出入查驗十分嚴格。

盡管只是一日未見,可周長風驚奇的發現現在的朱泠婧與之前判若兩人。

“到留守處視察你的部下去,還有,你提議的所謂兩棲集群會有下文的。”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

“啊?”說實話周長風萬萬沒有料到,現在唐突提及幾個月前被批駁得草率收場的提議。

“國戰優先,不是嗎?”

“呃…是。”

“往后到月底我有好多事宜要辦,很忙,有小事你自行裁量決定便是。”面有倦色但神態淡然的朱泠婧平靜道。

周長風不禁笑了,故作正經的拱手說:“清楚!臣領旨!”

短暫的“覲見”就這么結束了。

在穿過乾清門、準備坐上擺渡車的時候卻被叫住了,回頭看去,只見幾人正從斜后方走來。

為首的中年男子正是方述鈞——當年公主府家令,另一位中年女子周長風只見過很少幾次,她是太上皇的主要侍從之一。

“年輕就是好啊,周待詔走的真快。”

“辦正事肯定刻不容緩嘛。”

“請務必把這收好,我們就不打攪了。”方述鈞雙手遞來了一張紙。

這是一張宮中專用的便箋,紙的質感很好,便箋頂邊抬頭文字是橘黃色的。

便箋中間自右向左寫著一句簡短、潦草、字跡有些凌亂的字,曰:「能將兵,無事少干涉。」

便箋所蓋的章是暗紅的方形大印,篆書“上皇之寶”。

周長風難以置信,反復看了幾遍便箋上簡短的字句。

乾清門的門洞陰影下,時間似乎凝結了幾秒鐘。

他看向面前二人,認真道:“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定不負眾望。”

幾人隨后分開了,在這個過程中,那位侍從女官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

坐在擺渡車上,周長風下意識的想去對折這張便箋,但馬上就停止了動作,將之平整的夾進一本書里邊塞進手提包中。

他的心情難以平復,比原先預料的還要出奇的好。

這下連“幸臣”二字都無法被用于抨擊自己了。

在這之后的一系列后續事宜就和自己沒什么干系了,需要忙里忙外的是朝廷官吏們,自己還是操心正事吧。他這么想到。

巳時將至,上班高峰期的自行車浪潮早就消失,一路暢通。

轎車在前后護衛下行駛在公路上,直奔陸戰一旅原駐地的留守處而去……

歐洲之行給周長風感觸最深的就是德、法、英、美的摩托化程度和通信能力,英美第一、德法次之。

說不羨慕那是騙人的,周長風當時就立志要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精益求精。

由于大明和平時期的常備軍的裝備標準較高,而且時至今日也未嘗大敗,所以絕大多數步兵師的摩托化程度是還算可觀的——盡管大明的汽車工業偏弱。

大明陸軍步兵師包含師屬汽車運輸團,共裝備有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和二百三十多輛2噸卡車;此外,師屬炮兵團也配備一個中型汽車營,裝備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

如此計算,一個沒有臨戰加強的步兵師擁有大約四百七十輛各型載重汽車(不含摩托車和越野車)。

兵部軍制局很精明,在編制上對有限的卡車進行妥善分配,優先提高師部、炮兵團、直屬單位的摩托化水平,好鋼用在刀刃上。

大明陸軍在部隊摩托化建設上猶豫不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究底都是一個字——錢!

裝備更多載具相應的需要更強的保障水平——駕駛、維護、修理的能力。

這就需要大量技術兵員,然而志愿兵之中極度缺乏這一類人,因為有技術的人極少主動從軍,明軍只能自行開班培養或厚餉征召。

大明人才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有一技之長的人很吃香,不愁沒活干、不怕沒錢賺。

何況合格的技工是寶貴的資源,工業增長少不了他們,要是大量征召技工,工部上下肯定第一個反對。

裝備更多機動載具要花錢,提升保障水平又要花錢,車輛的維護成本還要花更多的錢……

于是乎,明軍的摩托化建設就停留在基本夠用的程度了。

大半年前,周長風靈光一閃折騰出來的動力手推車已經得到了推廣,歷經戰火考驗以后得到前線將士的追捧,這被證明是相當靈活好用的東西。

但顯而易見的是周某人可不滿足于此,他想要更加先進、更加精良的部隊。

量變引發質變、質變引發量變,二者可以相互轉換,太平洋戰場特殊在于任何一方都難以投入壓倒性的兵力——除非另一方已經窮途末路。

一般認為在相近科技水平下,五倍的數量差是“數量”和“質量”相互比拼的極限。

可美國人能在太平洋戰場上部署五倍于明人的作戰單位嗎?

這當然是天方夜譚,空有雄厚國力也不行,因為大自然不允許。

所以那兒才是比拼質量與精良程度的地方,這正是周長風執著于加強先進建設的跟進。

結合正在撰寫的草稿,周長風起草了一道奏疏,可以稱得上是凝結了他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這道奏疏名曰《對太平洋將來戰事應對辦法之展望》,很冗長、很詳盡、很專業,甚至有尺規作圖和簡筆手繪,足足用了三份空奏本才寫完。

他要求從今往后對太平洋戰場地面戰斗的一切方針——戰役思想、部隊編制、武器設計都應該建立在兩大基礎之上。

第一,孤立無援的島嶼不可能守住,必輸無疑。

第二,地形和明美兩國的投送能力決定雙方兵力不存在多倍數量差。

在這道奏疏中,關于部隊編制的內容羅列了具體編制和所需的武器裝備,并闡明了大致緣由。

這種編制的特殊摩托化步兵師也被稱作“展望辦法師”。

在內容一開頭周長風就毫不客氣的寫道:「我對國朝的軍費預算不滿意,一分錢一分貨,無意義的節儉是對社稷百姓不負責任。」

如果打贏了還需要考慮錢的事嗎?如果打不贏,省錢用什么用?

這句話就足夠讓看的人心里咯噔一下了——乖乖!咋還先打個預防針?這莫不是要用金子打造兵馬嗎?

在奏疏中,展望辦法師編制包括:

本部——師部、衛戍隊、摩托化憲兵隊、摩托化通訊隊;

勤務支援單位——汽車運輸團、野戰補充營、醫護隊、郵政所、獸醫所、修械所;

戰斗支援單位——自行山炮團、自行火箭炮營、自行高射炮營、自行戰防炮營、機械化偵察營、機械化工兵營、機械化防化隊、特種偵察排;

主力戰斗單位——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一個戰車營。

山炮團下轄三營,裝備36輛112㎜中型自行榴彈炮和12輛144㎜重型自行榴彈炮。

火箭炮營裝備18輛七聯裝144㎜自行火箭炮。

高射炮營裝備12輛雙聯裝20.8㎜自行高射炮和6輛單裝38.4㎜自行高射炮。

戰防炮營裝備18輛48㎜獵殲戰車。

戰車營裝備15輛輕型坦克和32輛中型坦克。

師一級的配置如此豪奢,團一級的配置倒也沒有縮水,這是和兵部軍制局扣扣搜搜、精打細算的風格迥然不同的。

另外,考慮到前線將士特別喜歡把老舊的一九式144㎜榴彈炮搬到一線直接轟擊目標,周長風建議將其身管截短以后裝上坦克底盤,當作簡易突擊炮使用。

最終大致計算,這些“展望辦法師”齊裝滿員的編制人數高達一萬五千六百余人,所占用的標準船運量為二十五萬噸,其機械化水平、通信能力、火力都將會是一流的。

不容忽視的是,自動步槍也將優先裝備他們,這將給基層單位帶來絕對優勢。

面對美軍步兵師或海軍陸戰隊時,“展望辦法師”在紙面上擁有游刃有余的實力。

周長風希望為下轄的機械化步兵團裝備專業的裝甲輸送車,乃至青春版、乞丐版步兵戰車。

不過現在自然是沒有這些東西的,仍需從頭開始設計,因此在實際開始量產之前所謂的機械化步兵也只會裝備卡車。

兵部軍器局在這幾年展開過若干裝甲輸送車的競標,各大廠商反應熱烈,研發出了不少成品。

順天迅捷公司的ZsX21型半履帶車、上海昌揚公司的ZsC100型半履帶車、順天第一重型機械公司的ZsYj4型履帶式多用途車。

這些東西在周長風看來都不盡如人意,有的太狹窄、有的太差勁、有的太復雜。

幸好,大明陸軍沒有下訂單,否則為之組建生產線簡直是浪費。

大明陸軍大量下單的是一種受布倫機槍車啟發而研發的小型履帶式多用途載具——四〇式全地形車,專干雜活,采購價僅3.2萬圓。

在奏疏后半部分的附注中,周長風要求研發一種全新的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并給出了技術指標要求。

一.空重不超過9噸。

二.車體寬度不多于2.65公尺。

三.乘員艙可以搭載11人。

四.可以抵擋炮彈破片和中口徑步機彈。

五.在復雜地形下亦要具備良好通過性。

六.在安裝外置浮箱后有浮渡能力。

如果有的選,周某人當然希望直接復刻M113或63式裝甲輸送車,可惜二十年的科技發展差距不容忽視。

因此他適當的降低了標準,沒有限定制造成本和行駛速度,連浮渡能力也要求得很寬松——不需自主浮渡,能在安裝浮箱以后浮渡就可以接受了。

根據奏疏所述,今后組建或改編五到七個“展望辦法師”足矣,一部分部署、一部分休整,完全能夠應付太平洋戰場。

盡管打過預防針,但仍有不少異見者抱怨花銷太大、價值不菲。

從采購價來看,一個頂仨,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豪奢。

有議員在算賬以后不禁吐槽浪費民力、揮霍財力。

聽到這樣的吐槽言論,周長風很不屑的反諷:“冠冕堂皇的笑話!愛惜民力?該愛惜的時候也不見有多愛惜,到了真該用的時候又舍不得了?”

可這駁不倒異見者——畢竟不是厚臉皮根本在大明政界混不下去。

他們的觀點為:既然現在的配置就足夠戰勝敵人,沒有必要這么大費巨資,不妨各退一步,少許加強一點便是,這已經很未雨綢繆了。

(本章完)

讀文學


上一章  |  后明余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