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暉第四九五章 通往地獄之路;陸戰旅的缺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后明余暉 >>后明余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九五章 通往地獄之路;陸戰旅的缺憾

第四九五章 通往地獄之路;陸戰旅的缺憾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4日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 后明余暉 


海上有明軍戰艦堵截,南邊的高地又不斷開火干擾撤退行動,突破機場的明軍還在繼續向東進攻。

危急的戰況已不容美軍再有什么奢求,沃茲華斯上校果斷下令拋棄一切重武器,全軍嚴格執行撤退方案朝東南方向退入叢林深處。

戰地記者海曼在他的筆記本中記錄下了狼狽不堪的場面。

「敵人的驅逐艦在海上向我們開炮,沿海岸線撤退是不可能的。沉重的裝備都被丟下了,反坦克炮和榴彈炮被炸毀,工兵匆匆往卡車潑上汽油點燃……」

「我們的隊伍向東南行進,身后不斷傳來爆炸聲和槍聲,西南邊‘噩夢高地’閃爍著開槍的火光,子彈呼嘯著經過我們。飛機像禿鷲一樣沖下來,士兵們趴在地上,祈禱子彈和炸彈不會殺死自己……」

「被摧毀的裝備都在燃燒,它們的黑煙匯集在一起,天空變黑了。航空隊在撤退前點燃了理查德機場的儲油站,火焰至少有一百英尺高,像噴發的火山……」

如此景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凄慘的畫卷,殘兵敗將行進在泥濘坎坷的小徑上,在一片悲觀的氛圍中向叢林深處撤退。

這條血腥的小徑被稱作地獄之路——除了表示撤退的艱難,也仿佛在說明瓜島美軍實際上正由此走向地獄。

強弩之末的陸戰一旅雖然擊敗了瓜島美軍,但實在無力徹底殲滅他們。

尾隨追擊的陸戰二團連續突破多股美軍的阻擊,最終大部隊因為彈藥告罄而不得不停下了腳步,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步兵分隊在鍥而不舍地追殺殘敵。

部分動力手推車使用的單缸柴油機有著比坦克引擎更加明顯的獨特聲響,聽上去格外具有厚重感。

正因如此,“更多的中國坦克來了”的謠言迅速在美軍士兵們中流傳開。

第39團級戰斗隊在此過程中蒙受了最大的損失,許多士氣渙散的連隊集體投降,成建制損失的作戰單位竟有三分之一。

陸戰5團的情況要好不少,但一樣丟掉了大部分裝備。

周長風依舊乘坐著那輛標志性的英制布倫車,他視察了一圈這個剛剛結束戰斗的地方。

一輛三八式甲型中型坦克斜著停在路旁,坦克兵們圍在一塊忙活著,發動機檢修口的艙蓋已經打開了,團團煙霧從車體后部涌出,看樣子是潤滑系統出了故障。

機場儲油站燃起的大火讓滾滾熱浪撲面而來,短短半刻鐘就給人炙烤得嘴唇干枯。

一架被炸毀的P36戰斗機旁,十幾名敞著衣服、乃至光著膀子的陸戰一旅官兵站在一起,舉著槍、揮著手拍照合影。

“鈞座!今兒準喝慶功酒不?”有人晃了晃一瓶不知從哪找繳獲的朗姆酒,朝著布倫車上的周長風歡喜的喊道。

后者笑著回道:“別喝醉就行!”

一路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裝備和器材,帳篷、行軍床、睡袋、靴子、工兵鍬、步槍、鋼盔、光學測距儀等等無所不有。

三三兩兩的士兵們雖然看上去困乏而邋遢,但卻在興致勃勃地打掃戰場,順帶收集各種戰利品作為紀念。

衣衫襤褸、神情失落的俘虜排成了長隊,被押送著向西走去。

布倫車緩緩前進,從俘虜隊伍旁經過……

明軍于4月3日全線停止追擊,激戰多日的部隊疲乏困頓,非戰斗減員數量直線上升,急需休整。

美軍殘部以最低限度的秩序勉強撤退到了島嶼中部地區,戰役開始前接近九千人,現在清點以后僅剩三千七百多人。

第39團級戰斗隊損失了56的重機槍、迫擊炮以及各種器材,陸戰5團亦損失了40,兩支部隊剩余的身管火炮居然只剩下一門37㎜反坦克炮。

從純粹的軍事角度來看,瓜島美軍應該被定性為基本殲滅,這樣的殘兵敗將不具備戰斗力,除了騷擾以外無法對明軍構成實質性威脅。

陸戰一旅的損失也很大,區別在于建制完整,經過補充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如初。

截止當日,陣亡、不治、失蹤人數達到了455人,負傷數字則為1507人,另外還有多達幾千人的非戰斗減員。

由于這一次沒有醫療艦的支援,醫療保障水平有所下降,而且最艱難的戰斗發生在茂密叢林中的大王嶺,這使得陸戰一旅因傷而亡的比例有所增加。

可以說大明方面向瓜達爾卡納爾島傾注的戰爭資源是非常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太平洋地區,用以進攻夏威夷。

結果卻跟大都督府參謀處的預料截然相反——本以為可以輕松解決的瓜島發生了激戰,而預計要大打出手的中途島和威克島卻成了等同于探囊取物的實戰演習。

此時此刻縱觀全局,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戰略防御來到了更為危急的階段。

塔拉瓦海戰的失敗讓航空母艦編隊損失慘重,意味著太平洋艦隊失去了和明軍主力艦隊決戰的能力。

中途島和威克島的不戰相讓使得夏威夷門戶大開,明軍一旦準備就緒便可將之作為前進基地揮師進攻瓦胡島。

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則宣告了美軍攻勢防御之企圖基本破產,并沒有吸引明軍過多的注意力和資源。

不過切斯特尼米茲認為對瓜島的行動原本是完全有希望成功的,純粹是因為部署于瓜島美軍地面部隊不夠多,而且TF27特遣艦隊的實力偏弱,因為缺乏航母而束手束腳。

從4月2日到4月5日的三天時間里,珍珠港和華盛頓之間的電訊往來尤其頻繁,切斯特和富蘭克林總統再次分析了當前局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戰爭抱著悲觀態度,仿佛夏威夷的陷落將會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切斯特在發給總統的電報里明確表示,絕對不可以單純消極防御,一定要在守衛夏威夷的同時在其它戰線上展開反擊,分散敵人的兵力和戰爭資源。

他打算延續哈斯本金梅爾的策略,繼續圍繞瓜島做文章。

但計劃若想成功,至少也要派出一艘航母來增強TF27的力量,否則奪取所羅門海域的制海權幾乎是不可能的。

瓜島圖拉吉島海峽海戰證明,即便夜間突襲較為成功,美軍艦隊至多取得戰術勝利,等天亮以后便會在明軍航空兵的打擊下付出沉重代價。

正因如此,切斯特鄭重其事的向總統提出了一個訴求——將薩拉托加號或企業號派往西南太平洋,加強TF27,繼續向瓜島增兵。

在己方只剩下兩艘航母的時候還要分兵?

切斯特敢作如此打算的原因在于幾天前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因為反潛壓力有所減輕,而且皇家海軍發現航母在對德軍遂行空襲任務時風險極大,所以英國人發現他們的幾艘艦隊航母似乎沒什么用武之地。

去年德軍在進攻波爾多的時候,光榮號被派去幫場子,可卻遭到德社空軍的猛烈空襲,雖然僥幸逃脫,但因為損傷過重而不具備修復價值,因此在當年將她改裝為航母的羅賽斯造船廠接受了拆解。

經過倫敦的正米字旗老爺們的商議,溫斯頓同意皇家海軍將勇敢號和光輝號租借給美國使用,暫定期限是六個月。

兩艘航母不日就將啟程,通過巴拿馬運河前往太平洋加入太平洋艦隊,預計一個月后抵達。

其中光輝號裝甲航母二月份才竣工服役,水兵們剛剛熟悉了這艘嶄新戰艦,艦載機中隊都沒有進行過多少次起降訓練,然而事態緊急,容不得繼續按部就班的慢慢形成戰斗力了。

英國人很清楚戰爭潛力的體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造艦周期太長了,只要能助美國人一臂之力,幫他們渡過眼下最艱難的時光,那么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因為有英國人的雪中送炭,切斯特才有了延續積極防御策略的底氣。

4月5日,富蘭克林總統回電批準了他的計劃。

兩天后,準備就緒的企業號拔錨起航,一同南下的還有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波特蘭號和新奧爾良號重型巡洋艦,還有數艘驅逐艦與補給艦。

當日,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休斯敦宣告成立,下轄陸戰1團、陸戰5團、陸戰7團、陸戰炮兵11團,以及各種師屬單位。

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將從費城乘飛機趕到休斯敦上任,主持了成軍儀式。

這時候的陸戰1師實際上分散在各地,陸戰1團在洛杉磯、陸戰7團在西雅圖、陸戰5團的殘部甚至還在瓜島叢林中,眼下只有師部和師屬單位在休斯敦。

但就是這樣一支東拼西湊出來的、都還沒經過磨合的雜燴師,卻接到了立刻前往舊金山準備增援西南太平洋地區的命令。

塔拉瓦海戰結束后,吉爾伯特群島已在明軍控制之下,美澳之間的常規航線不復存在,現在前往澳大利亞的行程將更為艱難。

得知西南太平洋不會因為瓜島的小小挫折而被放棄,麥大帥可謂相當欣喜。

他向總司令部發去了電文,聲稱澳洲大陸的防線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堅固”,澳大利亞陸軍和兩個美國師足夠遏止明軍未來可能的攻勢。

他甚至自信的說,澳洲完全不需要大紅一師,可以把大紅一師派去瓜島,自己可以指導他們在瓜島的作戰,只需要兩到三個月就可以考慮反攻拉包爾了。

喬治馬歇爾一眼就看出來這家伙想要插手瓜島事宜,還大放厥詞要反攻新不列顛島,頓時氣的不輕。

他隨即回電——如果在未來情況允許的時候,也許可以嘗試反攻昆士蘭州,把中國人從凱恩斯趕走。

言下之意就是要麥大帥管好澳洲的事即可,不要打其它地方的主意。

在瓜島美軍敗退以后,明軍工兵和美軍俘虜很快完成了理查德機場的修復。

隨后,拉包爾的大明空軍部隊陸續派出多個單位入駐,裝備三九式炮艇機的第二巡轟分隊也沒有缺席,奉命襲擊任何暴露的美軍殘兵敗將。

空軍迄今為止一共成立了七個獨立的巡轟分隊,每個分隊編有三架炮艇機。

這在擁有成千上萬架飛機的空軍序列中只能說是不惹眼的一支小部隊,但卻在許多次低烈度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畢竟只有這些炮艇機能夠動輒在目標上空盤旋幾個小時乃至十幾個小時。

包括周長風在內的大明君臣并不知道美國人在作何打算,大家都理所當然的覺得積極防御策略失敗以后,美國人應該會選擇保守的策略來保衛夏威夷。

讓周長風警醒的是,瓜島之戰讓大明海軍精心設計的陸戰旅編制的缺點暴露無遺。

當時出于“方便投送、方便登陸”而設計的陸戰旅確實具備良好的遠洋投送優勢,而且作戰效能也達到了預期目標——短期戰力接近師級單位。

僅需十一萬噸標準船運量就能把這樣一支部隊萬里迢迢部署到目標,這簡直不要太劃算!

可凡事皆有利有弊,陸戰旅不具備長期作戰的能力,只要交戰時間長一些,作戰效能便會顯著下降。

一方面是主力單位只有兩個團,另一方面在于后勤保障能力遠不及標準的師級單位。

這樣的部隊應是兩棲進攻先鋒,而非承擔整場行動的主力。

瓜島之戰便是如此,因為發現周圍暫時無兵可調,陸戰一旅不得不獨自包攬了平定瓜島的任務,打得頗為勉強。

實際上周長風在三月底的時候甚至有考慮過停止進攻,請求澳洲兵團派兵增援接替。

鑒于未來類似的島嶼爭奪戰只多不少,海軍陸戰隊的編制調整已經迫在眉睫了。

“要是擴編成師,那周兄豈不就成了最年輕的師長?又要做第一嘍。”朱立鑠如是感嘆道。

“大好事啊,是該變一變了,這都要三年了。”一旁的謝萬誠笑道:“鈞座一升遷,咱們也跟著沾光啊。”

陸戰一旅這個編制固定了兩、三年,主要班底仍然是當年陸戰一團的舊人,可是人非圣賢,或多或少都有些私心。

念及舊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陸戰一旅勝仗不斷,履歷精彩才有利于升遷。

公司員工都盼著升職加薪呢,軍銜和職務如果長期原地踏步,心生不滿是在所難免的。

“擴編成師?我倒是有個別樣的主意。”周長風掃視了一下在場的軍官們,若有所思地說:“在上級新建一個陸戰集群,把陸戰旅囊括進去,再加上其它的步兵、戰車、重炮部隊。”

(本章完)


上一章  |  后明余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