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暉第六十九章 改變戰爭形態的小東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后明余暉 >>后明余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改變戰爭形態的小東西

第六十九章 改變戰爭形態的小東西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 后明余暉 


幾天的時間轉眼即逝,一下子就來到了七月中。

“真的是難喝,遭不住。”

之前在醫院檢查時,那老醫生稱周長風有些陰虛,于是開了藥方子讓他按時喝藥調理一二,后者于是照辦了。

只是這混搭了石斛、天門冬、桑椹等等藥材的湯藥實在是不好喝,幾天下來周長風還是沒能適應。

他苦著臉又喝了一大口涼白開,這才沖淡了口中奇怪的中藥味。

這時候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接著有人報告道:“營長,有您的信。”

走過去開門之后,周長風發現自己一下子收到了兩封信?

如今的信封不同于后世較常見的橫版,而是豎版,左中右三個豎著的紅框,分別寫收信人、收信地址、寄信地址。

這兩封信都已經被拆開過了,并在正面蓋上了鮮紅的方形印章,表明核查無誤——得等混三旅班師以后才會中止這個戰時核查書信的條例。

他邊走邊看了下,普通黃褐色信封的是寄自武漢府的,另一個看著就好精致許多,是白色牛皮紙的,寄自本地應天府。

周長風拆開信封,發現是自己姐姐寄來的,大意就是她通過廣播和報紙獲悉了戰況,聽說他所在的單位開赴了前線,于是來信一封,等班師了要他盡快回信。

在周長風的印象中,自己這位已經嫁人的姐姐是個相當自立的女人,年幼時父親陣亡,母親要工作,可以說周長風從小是被姐姐帶大的,而且在報考南京武學的時候,也是有她幫忙才勸服了母親。

至于另一封信,他打開之后展開信箋,先看了眼落款,“夏筱詩”三字格外顯眼。

再從開頭看起,「周長風先生惠鑒……」

一邊閱信,周長風一邊感慨道:“這手小楷也太好看了。”

不得不說,一手賞心悅目的好字確實能大大增加觀感。

簡單來說,這信的大意就是問他還要不要那支手槍,要的話她過兩天送還回來,除此之外還閑扯了幾句其它的。

還啥啊,給都給了,收著唄。

講真,周長風現在還沒打夏筱詩的主意,他覺得先交流一段時間再作打算比較好,于是便隨手寫了回信。

在將兩封信的回信都寫好之后,他隨手拉開抽屜,從一串郵票中撕了兩張下來,貼好以后讓人投遞去混三旅郵政所的留守單位那兒去。

如今戰爭尚未告終,自己所屬的單位也在返回的途中,之后還要補充與休整,接下來至少有一個月近乎于放假。

這幾天無所事事,周長風已經覺得有些無趣了,于是便琢磨著是不是該給自己找點事干。

首先是總結一下這次戰斗的經驗教訓,以及己方存在的疏漏的問題,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并不是說打了勝仗就可以目空一切了。

不過這事不著急,等部隊回來了、安頓好了再搞。

在那之前,先干點信手拈來的事吧。

他從柜子中的一疊雪白宣紙中抽了一張,然后拿起鉛筆和直尺,一邊思索一邊繪制了起來。

在戰爭史上,總會有一些小發明起了大作用,乃至影響了戰爭形態。

比如刺刀的規模應用,就徹底淘汰了長槍兵,讓火槍兵成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存在,也使得排隊槍斃的戰術趨于完善。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由于形勢危急、時間倉促,后明高祖沒有閑暇組織生產良品率低且更加耗費工時的燧發槍,他麾下的步兵實際上靠的是長槍、弓箭、重型火繩槍打天下的。

但是在中后期,逐漸量產的燧發槍取代了一些精銳部隊的火繩槍,由于不必擔心引燃同伴身上的火藥,燧發槍步兵線列可以更為密集,火力在理論上更強。

不過實際情況卻并不是理想化的,由于燧發槍天生存在啞火率高達十分之一的弊病,將領們對之并不感冒,覺得這種又貴又不可靠的玩意很雞肋。

同時又因為套筒式刺刀的打造加工非常費時費力,產量一直不足,所以直至后明軍隊收復燕京的時候,裝備燧發槍與刺刀的部隊也只有廖廖幾支精銳。

相同數量的燧發槍步兵部隊想要在作戰效率上超越火繩槍步兵部隊,刺刀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比如同樣是一千人,火繩槍單位是火槍兵和長槍兵各一半,而燧發槍單位如果裝備刺刀,則可以全員火槍兵。

但如果做不到全員裝備刺刀,那么燧發槍單位的性價比是比不了火繩槍單位的。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后明世祖死得太早了,后明平定天下之后的第二年冬天他就突發腦溢血駕崩了。

沒了他的刻意推動,在亞洲再無敵手的明軍自然沒有推動力去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了,比如攻略烏斯藏的明軍將領甚至在塘報中明確吐槽燧發槍的啞火率太高,以后只配火繩槍即可。

勉強稱得上對手的是入侵奴兒干都司的沙俄哥薩克,不過在驛道重新修建完畢后,侵略者們依仗的簡陋棱堡則被明軍用上萬斤火藥給炸飛上了天,隨后就被五比一的優勢兵力給淹沒了。

自那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軍事威脅,明軍陸師的武器裝備就一直在原地踏步。

值得一提的是,倒是水師覺得蓋倫船挺好用,于是除了大量輕型戰船之外,閩粵水師一直維持著一支小規模的重型艦隊,目的是清剿南洋地區實力雄厚的囂張海盜。

這支重型艦隊一般有四艘74炮蓋倫船與六、七艘48炮蓋倫船,以及十幾艘24炮的中式大鳥船。

特殊之處在于,閩粵水師的蓋倫船除了艏斜桅和艉桅使用歐式三角軟帆之外,幾根主桅均為中式硬帆,這是最大特色。

一般來說,這支艦隊會在秋冬之際下南洋巡邏剿匪,最后前往舊港宣慰司,這時候因為洋流和季風的緣故,會有許多商船出海,因此也應運而生了大量的海盜。

其出海剿匪逐漸形成了定例,就如同曾經的明朝邊軍每年都會組織人馬出塞放火燒荒一樣。

在舊港宣慰司再度失陷以后,閩粵水師的這支小規模的重型艦隊的出海范圍就只止于南沙群島了。

當時的時候情況是,荷蘭人、英國人、葡萄牙人都想把大明勢力趕出南洋地區,但由于貿易順差的緣故,又怕會導致大明對他們實施貿易禁令,于是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聯合行動,鼓動當地土著叛亂,并派遣軍隊喬裝打扮后參戰,將舊港宣慰司的失陷偽裝為土著暴動。

之后當皇帝派來的太監前來問責時,荷蘭人賄賂了他,使他回京奏稱收復舊港是得不償失之舉。

由于大明幾乎不存在貿易逆差,因此文武百官實際上對于南洋地區沒多大興趣,也沒什么動力——天朝地大物博,洋人要上門來買東西,我們何必自己冒險出海?坐在家里收錢不香嗎?

于是收復舊港的計劃就此不了了之。

而那支重型艦隊并未因此消亡,它前后一共存在了一百七十年之久,并一直維持著戰力,直到第一次戰爭中被英軍圍殲而覆滅。

看了評論,大家的建議有道理,世祖比高祖更合適,如果用后者的話,后明就更像是一個獨立的朝代了,后明高祖→后明世祖,這兩天抽空把前文都改掉。

承蒙支持,上了小喇叭推薦,需要一句能吸引人的推薦語,大家有沒有好主意?


上一章  |  后明余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