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
夜晚靜悄悄。
這已經是大樟樹高層會議開展的第三個夜晚了。
連續兩天的高強度會議,讓許多參會者精神疲憊,早早睡下。
但在這樣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也有些人睡不著。
內城。
居民樓。
呂成從房間中走出來,躡手躡腳地走到了對面的那個房間,正打算擰開房間看看女兒有沒有偷偷在玩不睡覺,卻發現房間門被上了鎖。
他呆在原地片刻,啞然失笑。
女兒也大了,鎖上門也好。
他走到客廳的柜子上,抽出了一包大樟樹基地生產的玉米須香煙。
帶上打火機,推開門走到了過道上。
月圓當空,乳白色的月光灑在了大地上,內城遠近建筑都蒙上了一層光輝,折射出來的光很柔和。
呂成抽著玉米須香煙,火星燃燒發出滋滋的聲音。
他瞇著眼睛,思索著關于今天李宇提及的未來規劃十大要點。
這十大要點非常重要,接下來的三年絕對是要圍繞著這些展開的。
目前整個國內來說,暫時沒有發現比大樟樹基地更加強大的勢力了,沒有了外敵,肯定就專注于自身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喪尸解藥很快就要量產出來,喪尸所帶來的威脅進一步下降。
這也給到大樟樹更多發展的機會與時間精力。
他腦海中回想著李宇提到的第一個議題。
擴建糧食生產區,這是個好事,但是
天災到來怎么辦?
光靠那五米圍墻肯定不夠的。
臺風之類的天災都好說,就怕洪水這種。
按照城主今天說的,在糧食種植區的溫室大棚中采用智能化調控,種植人員可以變得極少。
另外由于人少,人氣較低,也很難吸引到太多的喪尸。
即便暴雨到了,絕大部分的喪尸應該都會被總部基地這邊旺盛的人氣吸引過去。
可是,糧食區在基地之外,在天災之中很難顧忌到。
想到這里,他就有些頭疼。
落地執行起來,怕是有些難啊。
就在這個時候,右邊傳來一個開門聲。
他扭過頭看去,只見居天睿從房間中走了出來。
居天睿看到呂成后一愣,他沒想到呂成竟然也沒睡覺。
呂成看到他出來后,笑了笑,從煙盒中抽出一根煙遞了過去。
“你也睡不著?”
居天睿接過香煙,嘆了口氣說道:
“是啊.你呢,為啥睡不著?”
呂成苦笑道:
“想著明天關于要點的討論呢,我感覺十大要點中,有不少問題.執行起來估計不容易。”
居天睿點燃香煙,徐徐吐出一口煙霧后說道:
“是啊,我也是為這個事情而煩惱著呢。”
“西北那邊一攤子事情,現在都還沒恢復過來,要按照城主提的那十大要點,西北那邊估計跟不上。”
呂成思索片刻后說道:
“還好吧,西北那邊人口比較少,關于第二個點,你們幾乎不需要做啥。”
“我主要覺得糧食區的構建,這個是整個發展規劃中的關鍵。”
居天睿看向他問道:“怎么說?”
呂成說道:
“這些年天災這么多,不穩定啊,要是把糧食區設置在距離基地幾公里、十幾公里之外,天災之下無法掌控,而且也沒辦法及時保護溫室大棚。”
“再者說了,雖然那邊人少,萬一有喪尸爬進去了咋辦?”
“五米的高低,實在是太低了,甚至移動閘刀都安裝不上去。”
“嗯”居天睿聽完呂成的分析后,感覺頗有道理。
“你這么一說,倒是蠻有道理,五米的確太低。
不過如果建造在目前基地周圍,也不太合適啊,畢竟不是幾萬畝的面積,要求的面積會更大,這要是在基地周圍建造,防守起來不方便。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樟樹基地周邊幾公里幾乎都是山林了,山林開發成糧食區并不容易,也不好建造溫室大棚。”
呂成眉頭皺起,“對啊,所以這個糧食區不適合基于目前的基地擴展,但城主提出來的糧食區建造方案,我感覺也不太妥。”
居天睿彈了彈煙灰,說道:
“方向對就行,具體執行方案需要仔細商討,不然為啥這一次大會會開這么多天,不就是把方案慢慢磨出來嘛,放心吧,咱們大樟樹這么多人,總能想出來辦法的。”
聽到居天睿這么說,呂成想想覺得也是。
城主提出來的是目標,又不是具體的方案。
提出目標,到落地執行完成中間,肯定會經歷許多的。
一步步推進,一步步發現問題。
只要方向是對的,符合大樟樹持續發展就行了。
“你說的對。”呂成將煙頭掐滅,然后又點了一根。
兩人在居民樓過道上看著月光,聊著天。
不知不覺過了半個小時,夜色漸沉,兩人各自回到房間。
翌日。
第一外城綜合大樓。
三樓。
有不少人手中拿著筆記本,筆記本中記錄著這兩日開會的內容。
還有經過昨天一個傍晚加晚上,思考寫下的關于李宇提出的大樟樹勢力未來三年規劃十大要點的想法。
方向與目標無法改變,但是方案與落地執行的計劃可以調整。
他們就是要在這一場會議中查缺補漏,并且群思廣益,共同找出來一個合適的可以落地、并且比較完善的方案。
猶如前兩日一般,眾人落座,李航開場白,流程化走完后。
今天的會議正式進行。
討論環節正式開始。
作為臺下第一排的處長級別的人,肯定是要發言的。
呂成頗為主動,第一個舉手拋出問題。
“我有問題。”
二叔手指向他,“你說。”
呂成立刻把昨晚與居天睿討論的關于第一個要點,糧食生產區的問題說了出來。
他說完后,臺下很多人都對呂成的這個問題頗為贊同。
“呂處長說得對,昨天我就想到了這個。”
“是啊,天災一旦到來,糧食區設置在基地之外,也不好管理吧。”
“就看大家有沒有辦法吧.”
呂成陳述完畢后,二叔讓他坐下。
二叔親自主持會議,“剛剛呂處長提出的問題很犀利,也很關鍵,專家組那邊有沒有解決辦法?”
專家組中,涉及到各個行業的人材。
還沒等這些專家說話,丁九便開口了。
“呂處長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首先,糧食區只能夠在基地之外建造,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總部基地,或是石油城分基地,附近平坦的區域都被占據了。
糧食種植區只能夠設置在相對平坦的地方,不然后期的工程太大,而且機械化收割很難實現,需要大量的人力收割,效率低下,而且很麻煩。”
“其次,五米的圍墻建設高度,只是初步預設的,也可以改成建造成與邊緣城差不多的高度,八米。”
“八米的高度,正好可以安排一層移動閘刀,新一代的智能化移動閘刀,可以檢測爬墻喪尸靠近而自行化運作。
加上在糧食區設置十幾座哨塔,可以用少量的守衛守護糧食區。
另外糧食區雖然不依據現在的基地外圍建造,但是距離基地也不不能太遠。
在平日正常天氣之下,基地的影響力完全可以輻射到糧食生產區,也不用擔心小型勢力的襲擾。
有了智能化移動閘刀,也不用擔心喪尸的襲擊。”
“最后,關于天災對糧食區的影響,還有天災之中喪尸群沖擊糧食區的問題,也有辦法。”
“我的想法是,糧食區雖然不能建造在基地外圍,但是可以采用與之前的自來水管道一樣的做法。
建造一條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的混凝土地下通道聯通基地與糧食區。
在天災到來之后,無論是從基地派人過去支援,還是將糧食生產區的駐守人員撤退到基地之中來,都比較安全方便。”
“最重要的是,糧食生產區可以建造多個,而不是一個,這樣就有效地分散了損失壓力。”
“如果天災之中發生了洪水之類的問題,我們在初期選擇糧食生產區的時候就可以做好選擇工作。
以大樟樹總部基地為例子,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在大樟樹東部八公里之外的牛角塘那邊建造一個糧食生產區,那邊地形比較高,而且還有一個上萬畝的平地。
只要在糧食區周圍建造排水溝渠,洪水很難淹到那邊。”
“以上,就是我對呂處長提問的回答。”
丁九說完之后,會場寂靜無聲。
不得不說,從丁九的給到的解決方案來看,好像把呂成提到的那些顧慮全部都解決了。
好像他早就準備好了一樣。
其實丁九早在昨天聽李宇提出方向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
術業有專攻,像他本就負責大樟樹勢力的基礎建造。
這些年遇到的問題太多了,所以當呂成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給出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會場安靜了一會后。
二叔開口問道:“大家針對這第一個要點還有啥問題嗎?”
他看向呂成,呂成搖了搖頭。
心中有些震驚,震驚于他昨晚苦思冥想了許久都沒想到解決辦法。
可丁九三下五除二就給他辦了。
不得不服,這就叫做專業。
過了一會,有一個大隊長級別的人提出了一個小問題。
但丁九也很快解決了。
后來又有三三兩兩的人提出一些問題,
也有一些人給出建議方案。
直到沒有人再提出問題后,
二叔這才開口道:
“既然大家都沒有問題了,那第一個要點,暫時就這樣定下來。后續的詳細方案,由丁九來制定好。”
說著,他看向坐在臺下最邊上的一個人說道:
“相關人員做好錄音與備忘錄,會后將備忘錄答應出來,發個大家看。”
“是。”會議速記員點頭道。
二叔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紙,開口道:
“接下來討論第二個要點,關于擴張人口計劃,還有北境重新定位。”
“大家有什么疑惑與問題嗎?現在可以說了。”
李浩然第一個舉手,開口問道:
“北境那邊如果擴張,外來幸存人口一旦涌入,必然會造成管理壓力,光靠目前北境的駐守人員管理起來會有壓力,這方面,怎么解決?”
十個大要點,就這么按照順序,一個個一點點磨。
會場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針對這些要點,提出疑問,也可以提供解決方案。
有些時候,會場鬧哄哄的吵鬧的不行。
但有些時候,大家面對棘手刁鉆的問題,都沉默下來了。
會議進程速度很慢,但是當這么多人湊在一起討論的時候,效率肯定不能高的。
可也正是因為有這么多人參與討論,所以才能夠考慮的更加全面。
針對這些要點,提出的問題還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全都用備忘錄記下來了。
當然,面對一些棘手問題的時候,大家就需要絞盡腦汁在那想了。
只要解決不了,那就一直耗著。
按照李宇的說法就是,只要想不出,那就給我一直想!
沒道理現在想不出,回去之后就能想得出了?
甚至有些時候,因為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大家都沒想法,李宇讓大家都不能上廁所,喝水可以,但就不能上廁所。
只要你想出一個方法來,那你就去上廁所。
想不出來,就憋著。
還別說,這個辦法很有效果。
辦法都是被逼出來的!
所以所有人提出來的問題,都能夠得到一個相對靠譜的答案。
在這個相當封閉且集中的環境中,大家思路都在一個頻率上,所以思想很統一,也更可以理解這十個要點的核心意思。
深刻地清晰知道接下來大樟樹要做什么。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就是達成共識的過程。
李宇通過這個做法,將大家精神與想法擰在一起,這樣這些高層都知道接下來要做啥,不至于迷茫混沌。
只有他們知道了接下來要干啥,下面的人才知道要干啥。
如果會場中的人都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無法理解會議的精神與方向,何況下層的人呢。
時間流轉。
一個又一個要點進行討論。
還別說,人多力量大,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有人能夠想到解決辦法。
并且辦法還不止一個。
目前先將能夠想到的解決辦法羅列上去,然后大家舉手表決,
選擇一個大家覺得最好的解決方案。
這種開會的形式看似效率低下,但其實是效率最高的。
因為這種開會方式,能夠讓實際執行者參與到制定方案之中,這些實際執行者才是落地計劃的人。
他們身處一線更加懂得落地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問題。
不至于上面制定的計劃,猶如空中樓閣,說的縹緲虛無,落地起來完全無法執行。
會議的第三天,一整天的時間,也才堪堪把前三個要點商討完畢。
第四天,又是一整天的時間。
將十大要點,推進到了第五個要點。
他們的速度并不快,但慢就是快。
起碼每一個要點商討結束之后,大家的問題與顧慮都解決了。
如此一來,當大家都覺得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后,執行起來才不會不情不愿。
這樣,落地執行的時候,執行效率才能夠高。
而且如果不把問題研究透徹,后面來來回回討論,也是浪費時間。
還不如一次把問題研究深,研究透,這樣可以最大化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每一天,參與會議的眾人都感覺腦汁熬干了。
會議的頭兩天是大量信息輸入,后面每天則是頭腦風暴。
瘋狂想問題,瘋狂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