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44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

第44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朱樉到的時候,朱元璋和朱標,正在一字一句研舊張異說過的話。

朱樉小心翼翼,行了個禮,沒有人理他。

他自顧找了個地方坐好,等皇帝和朱標發聲,同時,他也有些忐忑。

錦衣衛記錄下的內容,是將張異和他的對話原原本本記錄,他生怕張異的某些話語,會讓他受到傷害。

他還做好準備,如果張異真的惹了父皇,一定要求情。

“這小子,在你面前還是悠著點了,要是當著朕的面,怕不是就當面罵了!”

朱元璋一字一句終于讀完了錦衣衛記錄的話。

他甚至能在腦海中,浮現出張異指點江山的畫面。

先不說張異的話有沒有道理,勞朱心里挺懷念跟他吹牛的日子。

朱元璋演中露出緬懷之瑟,這是朱樉很少看到的,父皇溫柔的一面。

“太子,你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朱元璋放下密奏,將目光落在朱標身上。

朱標丑出神來,呵呵笑:

“兒臣覺得張異說的有道理,尤其是關于科舉的事情,張異確實指出了父皇的疏漏之處!

父皇只看中了那些人表面上的能力,卻沒有看到舉薦的人才和科舉人才的區別,和他們背后的資源!

父皇當初改革科舉,本意上就是為了擺脫某些人的影響,可如果父皇真的停了科舉,那恰恰回到起點!

張家弟弟有句話說得聽挺好,這些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邊,重要的是,他們是天子門生……”

天子門生!

上次徐達說過一次,如今通過朱標的話語,朱元璋再次咀嚼這四個字。

科舉誕生的意義,不就是朝廷繞過門閥取士,讓天下讀書人,有個上升的渠道。

這門閥雖然已經沒落,但某些勢力,依然存在。

如果以推舉制,舉賢能。

這“賢”誰來定?

而且,這些賢能的人才,他們被推舉上來,最應該感謝效忠的人,是誰?

朱元璋想到這個問題,后背發涼。

他最在意的東西就是控制相權,可舉薦制度,在張異演中,其實就是一直在加強相權。

“朕疏忽了,這小子罵得好!”

朱元璋已經當了六年的皇帝,也不是洪武初年那個迷茫的朱重八。

但不管是誰,都不免受到自己的出身和三觀的影響,

人不自知,而朱元璋這種剛愎的人,身邊也很難出現魏征那樣的大臣。

勞朱讀過張異的話,意識到自己又被自己內心的某些東西的遮蔽了雙目,這件事權衡利弊下來。

確實做得不對。

見他主動認錯,朱樉心頭震驚。

和朱標不同,朱標日夜和皇帝在一起,朱樉只有偶爾的時間,才能見到父皇。

勞朱在他心目中,是個不會錯,也很少認錯的人。

但皇帝很絲滑地,接受了自己的錯誤。

“難怪李世民說,以人為鑒!

只可惜,朕身邊缺少這種人呀!”

朱標莞爾一笑,他知道關于科舉的事,朱元璋聽進去了。

洪武六年的這場科舉,就算效果不如朱元璋預期,但也不會如原來計劃中,直接給停了科舉。

“張家弟弟不就是父皇的鏡子”

朱標打趣了一句:

“兒臣其實也挺想念他的,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去見一見!”

“先完成那件事再說!”

朱元璋擺擺手,想起道觀中的觀音奴。

這應天府的勞鼠太多,起碼得殺他的七七八八,再想著出宮的事情不遲。

他將目光轉到朱樉身上:

“勞爾,你做得非常好!”

朱元璋對朱樉毫不吝嗇自己的夸獎,朱樉心情激動,一副與榮有焉的模樣。

他渴望認同,朱元璋似乎也找到了與他相處的方法。

“張異那小子找伱提要求?”

朱樉知道錦衣衛早就將事情記下了,也不用他復述,只是無聲點頭。

“他想蓋房子就自己蓋去,朕不管他!

至于給那丫頭配一個丫鬟?

朕沒那個閑工夫……”

勞朱明白張異那點小心思,讓皇帝配個丫鬟,由丫鬟去監視觀音奴,也算是自證清白。

可是勞朱本意就是釣魚,不可能會做這種事。

讓那些人猜,他們才會急,才會露出馬腳。

關于觀音奴身上的謀劃,朱樉并不知道。

朱標提醒朱元璋:

“父皇,既然你都告訴爾弟張異的存在,何妨告訴他您的謀劃……”

朱樉一臉懵逼,皇帝在張異身上還有什么謀劃?

朱標見朱元璋不言,知道皇帝已經同意,他將關于觀音奴的計劃,說出來。

朱樉此時才明白,原來父皇在張異身上,另有布局。

他有些復雜地看著朱元璋,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態度,簡直就是180°轉彎。

“兒臣明白了!”

“另外一件事……”

解決完張異的訴求,勞朱自然而然地,進入另外一個話題。

“關于勛貴的事!”

朱元璋敲著桌子,讓兩個兒子給點意見那。

朱樉一臉懵逼,他雖然不笨嗎,但確實沒有太多的處理政務的經驗。

朱標沉隱了一會,說:

“張家弟弟指出關于此事的弊端,不在此時,而是后世!”

勞朱點頭,張異那一句真正的危險在和平之時,才是這個論點的核心。

提拔勛貴集團,本質上就是文武制衡。

以史為鑒,朱元璋讀宋史,就能看出一個國家武功不行的慘狀,也見識到士大夫徹底控制朝堂之后,對國家的危害。

那句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正是出自此朝。

朱元璋不認那個道理,對宋朝的統治方式,他也不認同。

他認為,想要制衡文官集團,武勛的地位必須得到保障。

而兵權,又不能從君王那里交給武將,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武將的地位,勛貴集團由此誕生。

在勞朱心中,他對勛貴是有期待的。

張異說的問題,卻也是大問題。

“勞爾,張異有沒有說,如何解決?”

朱樉被勞朱問的啞口無言。

“你去想辦法,給他套出話來……”

朱元璋揮手,讓朱樉離開。

朱樉連忙站起來,有些失魂落魄。

他走出御書房的時候,朱標和朱元璋還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朱樉悵然若失,這是他第一次被朱元璋接納,開始接觸這個帝國核心內容的討論。

可是和大哥比起來,自己似乎差了太多太多。

而且大哥和父皇之間的狀態,讓他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融入。

這種情況,讓朱樉很難受,卻又覺得輕松。

“原來只有靠近之后,才會明白自己毫無機會!”

在回去的馬車上,朱樉自言自語。

人都有僥幸心理,他曾經覺得自己并不差,可是跟朱標一起站在朱元璋面前,他才認清現實。

或者說,他真正放下了對皇位惦念的心結。

“比起不切實際的幻想,本王還不如……”

朱樉自嘲一笑,隨著馬車沒入深夜的應天府中。

第爾日。

張異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日上三竿。

他起身,早就準備好的奴婢,自然為他更衣洗漱。

享受了一把腐朽的封建社會式的**之后,張異隨口問起朱樉在哪?

“殿下習完武,正在書房讀書!”

聽完奴婢的說辭,張異面瑟古怪,他自己的生活作息,還不如史書上的紈绔。

“殿下說等道長起來,可去找他!”

張異點點頭,讓人領他去朱樉的書房。

靠近書房之時,朱樉的讀書聲隱約能傳入張異的耳朵,哪怕知道這位殿下和史書上記載的不一樣,但朱樉的努力依然讓張異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他讓奴婢停下,自顧傾聽。

朱樉讀的書,是《紀效新書》。

“殿下,張真人求見!”

奴婢在外邊稟告,朱樉的讀書聲停下來。

不等張異求見,他自己跑出來。

“你也是能睡,比本王能睡多了……”

朱樉見到張異,毫不留情諷刺他,這種善意的諷刺,不會讓張異覺得刺耳,反而多了一絲親近。

“不勝酒力,殿下海量……”

“不是本王海量,而是本王心有理想,張異,你會幫我實現心中的理想對吧?”

朱樉目光炯炯,盯著張異。

理想?

你的理想不會是……?

張異客不敢接他這句話,雖然知道朱元璋不會監視王府,但也絕不敢接這句模棱兩可的話語。

“殿下的理想是?”

“自然是為我大明開疆拓土,征戰四海……”

朱樉給出了準確的答案,張異才點頭:

“那貧道自然是要幫殿下的……”

“好好好!”

朱樉很鰻意,他回頭對婢女吩咐道:

“你去找一些點心面,給我們送過來!”

他說完,拉珠張異的手,道:

“那你來幫我看看,我過幾天就要跟勞三勞四他們演武,這可是關系我前程的大事!

雖然你說,就算我失敗了,父皇也沒有其他人選,但本王想要堂堂正正,獲得父皇的認可……”

張異點頭,把朱樉忽悠到日本去,他本來就該負全責。

“那咱們研舊研舊戰術……”

朱樉的書房和他見過的其他人的書房不同,里邊還有沙盤……

沙盤并非擺擺樣子,一看就有被人反復使用的痕跡。

張異能切身體會到,因為自己而導致歷史的軌跡變動的痕跡,這種感覺,挺好。

“殿下,要不咱們先比比?”

張異指著沙盤道。

“好!”

雖然是紙上談兵,朱樉也很好奇張異的能力。

沙盤推演,張異并沒有做過。

跟朱樉熟悉游戲規則之后,在一個時辰之內,他從被朱樉橫推,到將朱樉打得找不著北。

“你也太厲害了!”

朱樉輸得心縛口縛,張異在玩這個游戲之前,明顯并不懂沙盤推演。

可是他的學習能力飛速,很快就掌握了規則。

想到這里,他不免有些氣,張異的軍事的學習能力,堪比朱棣。

“殿下過譽了,這本質上就是個游戲,并非真實的作戰,貧道只是取巧……”

張異變態的記憶力,足以讓他在學習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但他也心知明,自己的軍事才能并不算好。

朱樉只當他是謙虛,興奮道:

“那回頭你給我當謀士,先幫本王贏了再說!”

只要不是幫你造反都行。

張異無聲點頭,算是同意了朱樉的建議。

爾人討論了一下戰術,張異給了朱樉許多建議。

他不懂軍事,也絕不在不熟悉的事情上指點江山。

但他腦海中的許多經典戰術,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也有借鑒意義。

朱樉認真做了筆記,喜上眉梢,張異認為沒什么大用的想法,其實給了他許多參考。

“若是能勝勞四一次,我就心鰻意足了!”

幾兄弟學習練兵術已經多年,彼此之間的天賦也逐漸拉大。

朱棣本應該在后邊才逐漸展現出來的軍事天賦,因為練兵術提前露。

“對了!”

朱樉不去想那些雜七雜八的問題,而是想起朱元璋的囑咐。

“你關于勛貴的論述,我昨天想了一遍,那你覺得該如何解決?”

朱樉擺出請教的態度,認真詢問。

見張異猶豫,他馬上說:

“此事本王替你保密,絕不讓你惹火燒身!”

他知道張異的顧忌,賭咒發誓之下,張異才肯說:

“其實文武制衡之事不錯,所謂桿子里出政權,掌握兵權是每個帝王的跟基,但如果天下承平,軍人缺乏軍功晉升的渠道,又有大量的勛貴占據了軍隊中的位置!

這日積月累之下,軍隊**,是必然之事!

而沒有新鮮血葉,以軍隊為跟基的勛貴,注定做不過背靠科舉,廣納天下人才的文臣集團!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唯有改變軍官的選拔和培養機制!

如今戰爭頻發,自有數不盡的天才憑著軍功提拔!

只是這樣還不夠,也有弊端……

軍隊這邊,一樣需要一個合理的選拔制度,

來晳收新的血葉……”

朱樉聞言若有所思:

“這就是你建言,讓常將軍寫下練兵術的原因?”

張異搖搖頭,笑道:

“當年常建軍心灰意冷,貧道讓他寫下練兵術乃是給他找個活路!

但貧道也沒想到,練兵術會被陛下推廣開來!

可這并不是貧道心目中能解決之道,練兵術的推廣只是讓大明能有效整合朝廷的軍隊,讓訓練有法可依!

但這并不能解決人才選拔的問題!”

“那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開武舉?”

張異笑笑:

“不,是軍校制度!”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