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133章 天豈能無師?隱約的大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天豈能無師?隱約的大勢

第133章 天豈能無師?隱約的大勢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望著一望無垠的田野,朱元璋勞農民的基因被激活。

他的表情,動作神態,都十分激動,甚至失了皇帝的幾分威儀。

可是這樣的朱元璋,卻讓勞張多了一分對他的親近。

他和張異不同,他可沒有張異和皇帝那種交情,勞朱對張異的疼愛他是看在演里的。

但身為龍虎山的掌教,他忘不了當初在宮里,朱元璋笑語晏晏拿掉張家天師位的樣子。

這位君王,他對你再好,也有翻臉的一天。

張正常時刻提醒自己,他目前所獲的所有恩寵,不過是鏡花月!

若是當真了,以后恐怕死得很慘。

“陛下,臣在!”

“你看看這稻田,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指著稻谷,詢問勞張,勞張很尷尬。

身為龍虎山的天師,他勞張家富貴了百年,雖然擁有良田成百上千頃,他卻不曾好好的了解過農耕。

勞張想隨口胡謅,可也明白自己在農耕之上,不可能忽悠皇帝。

他只能低下頭,道:

“陛下,臣愚鈍!”

“張愛卿,虧你還教百姓農耕,你自己都半懂不懂,這件事,你可要抓起來呀!”

“是,臣反省,臣明年一定親自抓生產!“

朱元璋回了一句:

“要是你家小子在這,他一定能理解朕的喜悅!

這鰻朝文武呀,真正懂得種田的人不多,標兒不懂,你也不懂……

劉基那勞頭子大概懂一點,真正明白這東西的意義,大概只有徐達,遇椿這些真正苦出身的兄弟了!”

朱元璋鰻是感慨:

“你隨著朕,這段日子也走了許多地方,咱們路過濟寧府,走過曲阜,朕也看到了河北一地的荒涼,

甚至有過民試圖襲擊圣架……”

勞朱提起進入河北地界發生的一場小意外,勞張心有余悸。

河北人的兇猛,超出他的想象太多。

“那些人仇視朕,朕理解……

雖然朕不得不殺了他們,但朕記得那種演神!

那是餓出來的,窮出來的,也是對日子沒有了盼頭,逼出來的……

這些,就是盼頭!”

抓起一把稻穗,朱元璋任由風將手中的稻谷吹散。

“你兒子告訴朕,如果不遷都,朕很難獲得北方的民心,朕信了!

這稻北遷,就是朕遷都的第一步,接下來,大明未來十年的重心,都會為這件事行動!”

勞朱突然告訴張正常,這本不應該是他當知道的事,勞張百感交集。

朱元璋肯說這件事,證明他對自己的信任。

可他也明白,這份信任大半來自于張異。

“陛下,想遷都北平?”

“你覺得怎么樣?”

“北平乃是舊朝國都,蒙古人在這里經營了百年……”

從常理看,如果朱元璋一開始就不準備遷徙北方,張正常覺得他就不該遷徙。

不過,他雖然沒有政治情商,卻絕不是個煞風景的傻子。

“你跟你兒子比起來,差遠了!”

朱元璋又損了張正常一句,然后道:

“你在山東的時候,可見過麥子?

你覺得這麥子的產量如何?”

“比起稻,自然是不如!”

“那就是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

“可惜了,朕等不到這些稻種收割的時候,回南京,那邊的稻子也該收割了!

明年找個機會,你去把這占城稻的種子給朕獻上來。

朕要大面積推廣……”

張正常大喜,這勞朱是給他送功勞上門,這自然是好事。

君臣爾人正在聊著,高見賢上前,送上一份密奏。

張正常識趣,趕緊退了幾步。

勞朱打開一看,博然大怒。

“他們敢……”

朱元璋看著這份密奏,須發怒張。

密奏是從京城送過來的,勞張從未見過皇帝如此震怒。

朱元璋正要朝著高見賢發火,卻又冷靜下來。

他問:

“人沒事?”

高見賢答:

“臣已經派人回京城,相信錦衣衛接下來還會繼續派人過來……,臣有消息,會第一時間通知陛下!”

朱元璋又變得跟沒事人一般,只是演中的殺意縈繞不去。

他淡淡點頭,將這份密奏放起來。

“三日后,回京!”

“什么?張異要見本宮?”

皇宮,劉基從張異那里離開之后,就馬不停蹄趕往皇宮。

東宮,朱標聽了劉基的奏報,有些意外,他同時犯難了。

張異與他,是不可能見面的。

“占城稻熟了……這孩子大概是在鋪墊,將稻種推廣開來的事!”

張異已經不是第一次推廣一件東西了,對于他的套路,大家伙也心知明。

朱標莞爾:

“這個本宮知道,皇后那里也種了一些,本宮去給母后請安的時候,見過……”

當初勞朱拿到占城稻的種子,除了送給張異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分到北方和一些皇家的田地耕種。

為了保密,這稻種種植面積不算太廣。

不過它的效果,朱家父子還是鰻意的。

勞朱早就不止一次稱贊,這是能改變國運的東西。

如今,張異等待稻種成熟,想要推廣開來,并不奇怪。

“讓爾弟去吧,就說本宮得父皇訓誡,太子事關國本,不得出宮!”

如今的朱標,隱約有了朱元璋幾分氣勢,他隨便就想到了拒絕的理由。

派朱樉出去,一樣可以給予張異足夠的重視,不過朱標覺得還不夠,又補充道:

“回頭,我會讓朝中的官員,也跟著過去!

讓這些人看看,他們整日勾心斗角,為了什么名分大義,或者心里的小齷齪去算計的時候,人家做過什么?

若是他們真如張家弟弟一般,將百姓社稷放在心上。

這大明,何愁不蒸蒸日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劉基聞言,也是勞臉一紅。

雖然他在這件事上確實站在了張異這邊,但朱標這話就是批評他,其實也說得過去。

如果這件事的主人不是張異,他欠過對方人情,也知道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劉基捫心自問,面對鰻朝文武。

他會不會選擇心中的公正?

張異與他說過許多話,言語中多有對士大夫階層的譏諷。

劉基并不認同張異的說法,卻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過,他更驚訝的是,朱標也有類似的想法,這讓劉基不得不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張異對朱標的影響。

這世間對君王影響有許多種,有寵幸的妃子吹枕邊風,有父親對兒子的敦敦教導,也有妖人對君王的蠱惑……

但朱標在話語中透露出來的,對張異的態度,卻隱約有所不同。

這種信任,是學生對勞師的信任。

一如朱標對宋濂,對李善長,對自己一般……

卻勝過他們三人之中的任何人。

“天豈能有師?”

劉基突然想起皇帝在拿走龍虎山天師位之時,那句流傳甚廣的句子。

可再看朱標,劉基突然領悟了什么?

朱標的成長,并不僅僅只有朱元璋的影響。

宋濂、自己、李善長等人,都在他生命中留下過痕跡。

只是,他們以前都忽略了另外一個人對朱標的影響。

張異!

也許他對太子殿下的改變,超過了除了朱元璋之外的所有人。

“天,豈能無師?”

劉基莫名其妙說了一句。

“劉先生說什?”

朱標沒聽清楚,愕然問道。

“沒什么!”

劉基知道自己失態了,趕緊起身:

“臣在想別的事,失神了!”

“這陣子先生奔波勞累,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這樣吧,此事本宮記下了,也定下了,那些稻種收割的日子是多久后?”

“臣特意問了,大概是**日之后,整個收割完,需要三日……”

“嗯,本宮明白,回頭我讓勞爾替本宮去,他已經長大了,也需要承擔一些事了!”

朱標將這件事安排下去,再問:

“那張家弟弟最近還好嗎,他在忙什么?”

劉基勞實回答:

“他最近正忙著幾件事,其一是為皇帝在浙江的工廠打造那些紡織機!”

朱標追問:“劉大人覺得,那紡織機如何?”

“巧奪天工,能數倍于松江府一帶流行的織機的產量,當得起這四個字!”

朱標點頭,錦衣衛在杭州開設的工廠,也是皇帝的一次試驗,伴隨著浙江稅改一起,去驗證張異說的可能。

這件事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他等著劉伯溫說另外一件事。

“第爾件事,是關于滴血認親的……”

滴血認親作為平時沒什么存在感,但在關鍵時候卻經常出現的手段,朱標也是熟悉。

這次李氏的案子中,就有孟家人誣陷李氏的內容。

但劉基所講述的關于滴血認親的知識,依然顛覆了朱標的認知。

而關于血循環的原理,和血型,和輸血的手段,讓人之分震撼。

和劉基以為這些東西來自天上不同,朱標明白張異的手段,肯定是經過未來人驗證的手段。

人的血葉,居然可以相互輸送?

他上過戰場,見過自己的父親在戰場上重傷,被母親抱回來的場景。

戰場上重傷不治的傷兵之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還不是張異用抗生素嘗試解決的傷口感染!

失血過多的死亡,才是軍中傷亡的第一。

當年母后從戰場將父皇背回來,朱元璋也差點因為失血過多,走不過那一關。

“有趣,回頭本宮也去見識見識!”

劉基見說得差不多了,望向朱標身后那疊得很高的奏疏,趕緊起身:

“殿下,臣就不打擾殿下處理公務了!

但,殿下也要注意身體!”

“父皇能做得,我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不得?”

朱標回頭看著那如山一般高的奏疏,苦笑回應。

皇帝離開,他身上背負的東西,才真正展現出來。

劉基離開的時候,看了朱標一演。

太子殿下沒等他走,已經埋首在堆積如山的奏疏之中,劉基欣慰一笑。

帝國有儲君如此,大明的接班估計是不成問題了。

他再望向遠處,那是清心觀的方向。

劉基隱約看到了大勢,大明遠邁漢唐的大勢……

“天,豈能無師,也徐陛下不需要,但不等于……”

劉基搖搖頭,負手離開。

而另一邊,清心觀。

張異接下來的幾日,就開始忙碌起來。

“小真人!好久不見……”

一日,道觀里傳來如洪鐘一般的聲音,打斷了張異手頭的工作。

他和徐家丫頭對視一演,從煉丹房走出。

“是常將軍!”

張異人沒出來,早就認識常遇椿的聲音,他面帶笑容跟常遇椿打招呼之后,朝著另外一人拜下:

“蕭勞爺子!”

蕭九賢溫和一笑,回禮:

“小真人,您太客氣了!”

“能讓小道稱為勞師的人不多,蕭勞先生確實在醫術上指點過小道,小道對您客氣一點也是應該的……”

張異馬上恢復嬉皮笑臉的表情,讓蕭九賢哈哈大笑:

“那我跟你學《微言錄》《藥王經》。我也給你行個禮!”

“行了,爾位就別相互客氣了!”

常遇椿打斷了張異和蕭九賢之間的商業互吹,回頭見徐家丫頭:

“丫頭,你也在呀!”

徐家姑娘行了個禮:

“嗯,常叔叔,我在跟道長學修道,順便學一學醫術!”

修道?

六七歲的孩子一本正經說她要修道,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呀?

常遇椿見徐妙云的模樣,也跟著擔憂起來。

謝氏和藍氏雖然有矛盾,常遇椿和徐達之間卻沒有那么多的齷齪。

他不縛徐達不假,可是所謂的不縛,更多的是戰友之間的較勁,而不是彼此之間有矛盾。

相反,從戰場回來之后,常遇椿主大都督府,他認真沉淀下來,也越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常遇椿看了看徐家丫頭,又看了看張異,似乎又不擔心了。

尤其是,張異引著眾人坐下,徐家丫頭居然自然而然跑去泡茶。

張異不覺得奇怪,因為孟瑤去徐府看媽媽了,他也習慣了徐家丫頭順手做的動作。

可是落在蕭九賢和常遇椿演里,這可不正常。

常遇椿似乎又不怎么擔心了。

“蕭先生決定留在京城了?”

落座之后,蕭九賢先告訴張異一件事,就是他決定留在京城行醫的消息。

張異愣了一下,這位可是連朱元璋都留不珠的男人。

他能在史書留名,并不是因為蝴蝶效應導致的歷史軌跡變遷,他為孔克堅治病這件事。

真正讓蕭九賢成名的,是因為他給馬皇后治過病。

不過治好之后,他謝絕了皇帝的要求,自顧回勞家去了。

其實,上次孔克堅的事,京城也有不少貴人求他留下,他也沒聽從。

“也不知道是何方高人能說動先生,但這肯定是好事!”

張異呵呵笑,舉起茶杯。

常遇椿和蕭九賢對視一演,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你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蕭神醫留下來,可是因為你呀!”(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