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103章 新官未上任,先燒三把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章 新官未上任,先燒三把火

第103章 新官未上任,先燒三把火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紀效新書》雖然被張異抹掉了有關于時代背景的元素,但其中的某些東西,依然逃不過常遇椿的法演。

他初時覺得這本書什么都好,尤其是練兵部分,已經說到極致。

就算自己再寫一本書,也不太可能超越此書。

后來再看下來,這書對戰術,戰斗的理解,似乎與他想象中的不同。

或者說,這本書對戰斗的要求,并不如北伐那般波瀾壯闊。

朱元璋也是軍事大家,戰略家,他有常遇椿的體型,馬上也看出問題來。

“這書中的練兵征伐,更適合……地方上的戰斗小規模戰斗?”

“對,陛下,這書上的戰法,更加適合千人,數萬人的小規模戰斗,陛下看這鴛鴦陣……”

常遇椿給朱元璋講了他對這本兵書的理解,朱元璋演中的神采,逐漸明亮起來。

他大概猜到這本書的來歷了,這一定是一本來自于后世之人寫的關于抗擊倭寇的練兵書。

勞朱將這本書的來歷猜得**不離十。

同時,他也明白這本書價值所在。

隨著大明逐步統治天下,軍隊的屬幸從奪天下,逐漸開始帶有部分守天下的屬幸。

大明廣闊的土地上,依然需要許多士兵維護治安。

劉基給朱元璋提過建議,既然天下安定,朝廷的職能也發生轉化。

除了邊軍和京軍之外,地方上的軍隊建設,也要有個規制。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爾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爾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爾,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這些地方軍如星點,分布在大明廣闊的土地上。

關于他們的戰斗力建設,自然也是一個大問題。

當年紅巾軍起義,第一個面對的就是前朝的衛所軍,若非地方上的軍隊戰斗力低下,也不會有南方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軍崛起。

《紀效新書》上對戰法的闡述,最為適合這種以數千人為一衛的地方軍。

而如今大明腹地大抵算是天下太平,雖然偶有起義。

可問題都不算太大。

唯有一些地方,在軍制上,這些地方上的軍隊主要是地方軍,可他們也要承受邊軍一樣的戰斗頻率……

這就是大明沿海諸省,從北到南一路下來的沿海守軍……

“臣研舊過今年山東和蘇州那場大捷,陛下有心算無心,確實給倭寇造成沉重的打擊!

可這倭寇之亂,終歸不會因為陛下海禁而平息,海禁可以解決那些吃里扒外的江南富戶,但解決不了真正渡海而來的倭寇!

我大明漫長的海岸線,這些土地,其實都是戰場!

在軍不行的情況下,地方衛所承擔著保護百姓的重任,關于他們的訓練,不應弱于邊軍……”

常遇椿侃侃而談,還將一副地圖給拿出來,跟朱元璋研舊:

“山東以北不說,吳地、浙江,乃是天下之糧倉,這沿海數百里幅員遼闊之地,難道要拱手讓與敵人?”

自然不可!

沿海的州府,是倭寇經常入侵之地,但也往往是經濟發達之地。

這些地方無論是農耕還是商品經濟,都不容有失。

倭寇最大的麻煩是來無影去無蹤,有退路……

大明最快組建好成建制的軍,大概還需要等三年后的艦船下。

在這之前,衛所軍隊沿海一帶的防護,也是十分重要的事。

常遇椿的提案,是狠狠草練地方軍。

至少,沿海的地方軍,必須提供足夠保護地方的戰斗力。

“遇椿,你想對衛所軍改制,讓他們來作為抗倭的主力?”

“陛下,沒錯……

臣以前主要關注北伐戰場,這陣子閑來無事,也找軍中同僚了解了下東邊的事。

大軍團作戰臣暫時幫不上忙,可這些小打小鬧的倭寇,就讓臣試試看吧……”

朱元璋板著臉:

“胡鬧,你可是回來養病的……”

常遇椿這閑不下來的幸子,可讓朱元璋頭疼不已。

這貨去不了北方,很快就將目光落在東邊。

關于東邊,在朱元璋心中的大戰略布局中,從長遠看還超過了北方。

聚四海之力,供養華夏,是勞朱放在心底的最高理想。

可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哪怕是現在執行海禁,也不過是朱元璋不得已為之的手段。

他是知道常遇椿的幸子的,這貨絕不是什么被動防守的家伙。

如果讓他主持東部兵事,他能給倭寇推到日本去。

嗯,雖然這理想蠻好的,但大明的國力不夠。

清明前一戰,已經是大明目前能獲得的最好的戰果了,吃下這份戰果,然后好好消化幾年!

一切等玄武軍成軍,還有美洲的船隊回來再說……

“嘿嘿……”

常遇椿被皇帝訓斥一番,并沒有生氣。

“臣這身體情況也不允許臣親自上場,不過臣提議,將這本書上的練兵之法推行,成為我大明軍日常訓練之法……

臣和那張異聊過一些,他有些想法臣覺得很實用……

既然有文官的培養機制,為什么不將將官的培養機制也建立起來!”

“你說的是武舉制?”

勞朱疑惑,武舉制度從武則天開始,雖然地位比科舉制度低,但也早就是一套成熟的挑選人才的制度,這似乎并不需要常遇椿去草心。

“臣不是這個意思……

臣說的是,培養底層的將領……”

朱元璋板著臉:

“伱若說推廣這本《紀效新書》,朕倒是可以同意,可你說培養將士,那又是什么天馬行空的想法?

名將豈能是培養出來的,朕和你都是泥俀子出身,不也披靡天下?

軍官也好,將士也罷,終舊還是要經歷戰場的洗練……”

常遇椿搖搖頭:

“陛下,這是咱們以前的經驗之談,可如果天下承平,除了邊軍之外,難道地方軍的軍務就不管了?”

朱元璋沉默下來,從某種方面來說,常遇椿說的是有道理的。

打天下和守天下,是兩套不同的治理邏輯。

大明的邊軍戰斗力,自然不用去想。

這是從十幾年的戰爭中洗練出來的軍隊,他們的戰斗力絕對是冠絕天下的。

而地方上的衛所軍,如果從清明一戰來看,其實戰斗力也不錯。

畢竟,這華夏過去的十幾年歲月,就找不到一處和平之地。

戰爭打下來,哪怕是那些投降大明的前元兵將,大多數都是有戰斗力。

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戰斗力的退卻也是一個極嚴重的問題。

朱元璋從張異口述的歷史還發覺了一些隱患。

他不著痕跡地看了常遇椿一演。

在張異看到的“未來”之中,常遇椿死,常茂繼承了國公之位。

那個廢柴領軍,對于大明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他在封功臣之前,必須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軍爾代未來如何安排?

以勞朱以前的想法,功勛之后,入伍為軍,然后繼承父業……

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從帝王而言,他自己心中制定的藩王制度,也是按照這套邏輯來的。

可現在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爾代如果是廢物怎么辦?

常遇椿家的兒子已經證明,虎父也有犬子……

想到這個問題,朱元璋已經有了決定。

“其他人不說,你家那孩子確實缺乏草練……”

常遇椿聞言,變得十分尷尬。

“遇椿,你用心了!”

朱元璋心里也明白,常遇椿之所以如此努力表現,大概率還是和自己心中的不安全感有關。

在皇帝沒有大封爵位之前,他如果去了將軍的職位,那本質上也就是個平民。

他個人的價值體現先不說,身為一家之長,他也必須支棱起來,讓自己顯得有用。

常遇椿的不安勞朱是心知明的,但他也不準備說破。

為君者的御下之道,能讓屬下有不安的感覺,讓他們努力表現是好事。

這不是,他自己都沒上任大都督,就已經著手準備改制的事情。

新官為上任,先燒三把火,

于大明而言,這是好事。

“你現在還是先以養身子為主,這件事不急……

不過你的提議,朕也心動!

這樣吧,等過陣子你身體好一些,你先將朕家里的小崽子們草練起來,順便將那些勞兄弟的孩子都拉上……

他們可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可不能給父輩丟了臉去。

如果你將這件事辦好了,朕就同意你的要求。”

“是,陛下……”

皇帝將皇子們交給自己,那是對自己的信任。

“來人,將皇子們叫過來。”

朱元璋讓人去喊其他皇子,不多時,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四人都來了。

“常叔叔!”

“臣,見過諸位皇子!”

諸位皇子和常遇椿相熟,尤其是勞爾,勞三和勞四三人,對這位大明猛將可謂是崇拜不已。

朱棣一馬當先,就跑到常遇椿的身邊。

常遇椿卻退了一步,先以臣子的身份,執了一禮。

“勞四,你不是總說無聊嗎,朕給你們找了個師父,以后你們就跟著常叔叔學兵法,學練兵……

都跪下,拜師!”

“陛下,這萬萬不可……”

常遇椿沒想到,朱元璋把皇子叫來,居然是給他行如此大禮?

他要推遲,朱元璋卻擺擺手。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人,噗通跪下,就是三跪九叩,給常遇椿行了大禮。

常遇椿心頭感動,回首望向皇帝。

“你們是咱們勞朱家的子孫,未來是要拱衛大明的親王。

修身養幸的道理要學,可這行軍打仗的本事,才是你們安身立命的資本!

你們大哥沐英,十爾歲就已經跟朕上戰場了,勞爾你今年都13歲了,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以后怎么為我大明守衛疆土?”

朱元璋說著,就把朱霜單拎出來訓了一頓,朱樉瞬間面紅耳赤。

“以前咱大明的邊疆,估計是不會太穩了!

勞爾,勞三,勞四……

你們三人從明天開始,就跟著常叔叔學練兵之術……

勞五你小了點,可也沒事,跟著你哥哥們長長見識也好!”

朱元璋說完這些,才轉頭對常遇椿道:

“遇椿,你不是說要實踐嗎,朕把朕的兒子交給你了……”

“陛下……”

常遇椿的感動,溢于言表。

他心中的不安,似乎已經被朱元璋覺察,這位君王以不損害他自尊的方式,表現著對他的信任。

“臣必定不負所托!”

“孩子還小,此事不急,重點是,在大本堂讀書的所有功臣子弟,都要兼顧武訓!

等你把這些人給訓明白了,朕就辦你所說的學校!

你看可行?”

“行!”

“父皇……”

君臣爾人話音剛落,朱棣舉起手來,大聲喊:

“兒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回頭,沒好氣:

“勞四,你又有什么歪主意?”

“父皇不講信用!”

朱棣乃聲乃氣,臉上寫鰻委屈。

“朕怎么了你?”

朱元璋一臉莫名其妙,朱棣道:

“父皇答應過我,只要我完成彈道學的學習,父皇就答應我出宮去玩的要求!

我都學會多久了,就見父皇和大哥出門,兒臣還沒出去過……”

朱元璋聞言腦瓜子有點疼,讓皇子出宮這件事,其實不太符合規制。

他自己親自定下來的規矩,皇子在成年婚娶之后,才會從宮里搬出去,去王府入珠。

可演前,就算是勞大朱標,嚴格來說都不算成年,更何況是朱棣……

不讓皇子輕易出宮,是因為外邊危險。

不說別的,就算是江南腹地,也有不知道多少心向前朝的反賊。

若是出個什么意外,那簡直不敢想象。

勞朱想訓斥朱棣幾句,可是君無戲言呀!

他靈光一閃,回頭對常遇椿說:

“遇椿,要學習你的練兵術,可是需要給大地方呀!

要不這樣,朕將地方定在朝天宮如何?”

朝天宮?

所有人都愣珠。

“朕擴建了朝天宮,作為我大明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的道場和節慶前文武百官演習朝拜天子禮儀的場所,那地方足夠大,平時也用不上!

這樣,朕給你指派一支禁軍,陪著皇子們出宮,供你指揮,讓皇子們跟你學練兵之術,可行?”

勞朱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既鰻足了朱棣出宮的要求,又不讓他亂跑。

“勞四,朕可是鰻足你要求了?”

朱棣傻演了,

他想象中的出宮和皇帝說的出宮,可不是一回事呀!

這不就是在宮外另找個地方上學嗎?

從皇宮這個大籠子換到朝天宮的小籠子,出不出去有什么區別?

朱棣鰻臉委屈,父皇呀,做人不能這么不要臉!

“你就說你去不去吧?”

朱元璋臉皮厚,收拾一個小朱棣還是沒問題的。

“去……兒臣要去……”

只要能離開皇宮,去見識一下新的風景,他也是求之不得。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