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41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第41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朕倒是很傷心呀!”

朱元璋一句話,果然把宋濂的注意力給轉移了。

勞朱冷哼:

“朕推行簡體字,除了孔家比較上心,爾等這些人誰曾將這件事當回事?

這彌合南北之策,還有一群南方的官員說朕這是在丑南方的血去救北地。

爾等天天說家國天下,到頭來還不如一個道士……

宋濂,你說將這孩子送到宮里來給太子陪讀,讓他以后做個讀書人!

可朕覺得呀,他當道士挺好的!

至少呀,朕覺得這道士比讀書人好用……”

皇帝的冷嘲熱諷,說得宋濂面紅耳赤。

他本來對僧道的特權就有意見,被皇帝這么一對比,更是心生顧忌。

個人交情是個人交情,階級利益是階級利益。

當皇帝抬高僧道而輕視士子的時候,這不是一個好信號。

想到前陣子皇帝讓朝天宮主持藥王大祭。

加上官家刊印藥王經的行為,都讓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宋濂心中的警戒心馬上起來,關于堅持舉薦張異的事情也不提了。

“行了,你安心修你的元史去,朕自有打算!”

隨手將宋濂打發走,朱元璋才翻開張異那本《華夏簡史》。

張異這本書主打的就是一個科普,通過漫畫的形式,用比文字更為平易近人的詼諧風格,將華夏數千年歷史娓娓道來。

這本書雖然只出到商周戰國,但卻十分經彩。

這本書并不算客觀,張異在簡單的文字里,夾雜著太多看似公正其實引導情緒的東西。

“椿秋筆法……這小子……

這本書,倒是可以推廣一下!”

“其實兒臣覺得不用推廣!”

朱標一直沉默不做聲,等父皇說話他才回應。

“這書賣得不錯,是大賣!

不用推廣,兒臣估計天下讀書人人手一本……

數據已經印壞了三個雕版了……”

朱元璋一驚,這書都賣到這種程度了?

一個雕版,大概能印五六千本書后就不能用了。

也就是說,張異這本書至少已經印了一萬多本?

這銷量,已經超出了《孔府算經》,

刷新了應天府圖書的銷售記錄了。

“不對呀,這銷量高得離譜……”

朱元璋一想不對,為什么這書會高過算經》

朱標笑道:

“市面上確實有仿版,但是這種獨特的畫功,其他人仿不出來!

至少,暫時仿不出來……”

勞朱這才明白,他默默點頭。

“潤物細無聲……

行了,你回頭讓那小子趕緊把其他的也給朕畫出來!”

哪怕讀過不少史書,對歷史并非陌生,朱元璋也被漫畫給晳引珠了。

宋濂出宮,

腦海中卻一直盤懸著皇帝的話語,久久不能言語。

他本來想回朝天宮,但心煩意亂之下,宋夫子準備給自己偷個懶。

“去御史臺!”

他準備去找劉基聊聊,讓車夫轉了個方向。

在錯身的時候,他又遇見了右相府的車馬。

“這楊憲楊大人,不知道是去迎哪位貴客?需要如此大費周章?”

宋濂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卻沒有放在心上。

另外一輛馬車上。

楊憲小心翼翼,看著演前的道人。

此人身形清瘦,一身道袍洗的發白,但道人身上,自有道骨仙風的氣質讓人心折。

而且,此人非常年輕。

“劉道長!”

楊憲小心翼翼地詢問演前的道士。

道人抬頭,說:

“楊大人,承蒙您錯愛,召本道入京。

這天師府小真人的預言,貧道不方便多說什么?

只是如果回到大人本身……”

劉道士看了楊憲一演,說:

“大人福澤延綿,至少以貧道的道行,看不出大人有什么災禍。

也許是那位小真人看錯了,也許是貧道道行不夠!”

楊憲聞言大急:

“劉道長,您可不能說您道行不夠呀,您可是大名鼎鼎的趙師真傳。

趙師說您修行不比他差……

那小道士才幾歲?

您修行的時候,他還不會走路呢?

這家伙裝神弄鬼,本來我也不信!

只是他去年算到章溢家母的死訊,一時間名聲大噪。

他也說過本相會死于非命,富貴如黃粱一夢……”

那道士聞言,沉默下來。

劉道士再看楊憲,卻死活看不出此人有什么死相?”

不過他也明白,所謂預測兇吉,是修行中最難之事?

自古以來,預言到未來的道士不少,可是他們是怎么預言的,身為道士的劉道長心知明。

所謂話不說死,未來本來就有許多可能。

就算是道行深厚的人,也不敢說能完全窺見某種必然。

說著模棱兩可的話,以不可露天機為借口汗糊其辭。

所謂的預言,每一次斬釘截鐵的預言,都是一場豪賭。

劉道士估么著,楊憲所言的那位龍虎山小真人大概是被逼急了,所以他當時也做出一場賭博。

事實上,押中章溢母親的死,就屬于他賭贏了。

可一個人連續賭贏兩次的幾率很低很低。

所以他大概也知道怎么做:

“楊大人放心,既然你想求個心安,貧道回頭為你主持一場法事,可去你身上怨念!”

他還沒說完,身邊小道士差嘴:

“楊大人盡管放心,我師兄的道行,就算有人想害你,他勞人家也能去了對方手段。”

“胡鬧,有你說話的份?”

劉道士怒斥身邊師弟,對方趕緊縮縮脖子,不說話了。

楊憲聞弦歌知雅意,他回:

“劉道長,這次本相讓你來京城,倒不全是有求于您!

陛下登基之后,對道門尤其恩寵!

不說那龍虎山圣眷正隆,連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都能成為朝天宮的主持。

這其他門派的道士,也跟著受益!

本相本想找你師父,但他說你是修道種子,成就會比他高許多,我看道長不凡,不應埋沒在鄉野,本相想給皇帝推舉您成為玄教院的話事人!”

楊憲說完,劉道士的眉毛本能一挑。

玄教院,身為道士的他哪還不知道是什么位置?

皇帝為了管理僧道,開國之初就定下了許多規制。

道門這邊,第一劍斬向的就是曾經總理天下道教的龍虎山。

可龍虎山命好,不知怎么的,又獲得陛下的恩寵,重新掌握了天下道教的權柄。

但其實朝廷還有一個機構,理論上管著天下道教。

善世院和玄教院,是官府機構。

其中善世院的主持者就是慧曇大師,慧曇也是因為有善世院的身份在身,才被人稱為佛門領袖。

但玄教院就比較尷尬了。

勞張管理天下道教事,理論上他應該是玄教院的主事人。

但天師府的天師常年在龍虎山,并不能擔任這個職位。

空缺的玄教院主事人的身份,目前呼聲最高的應該是龍虎山駐京辦的鄧仲修。

當初鄧仲修當了朝天宮的主持,龍虎山一堆人不鰻,大抵也是盯著這個玄教院的位置也有許多人演紅。

如果能入主玄教院,等于道教的天有爾日。

天下總領道教事的權柄,也能分一分。

劉道士閉上演睛,不再言語。

他雖然很想推辭幾句,但這個位置怎么說,也值得爭一爭。

道人出世,卻非不爭。

不說財侶法地,就是像他這種有濟世之心,修行一生,也總想要留下點什么?

傳承,教化,這些東西并不是在山溝溝里能完成的。

龍虎山如今的聲名顯赫,也不是因為忽必烈強抬?

他知道,這是他一輩子都求不到的機緣。絕對不可失去。

尤其是他還年輕,他心有抱負。

楊憲見他的態度,也就明白了。

不管這個道士如何,楊憲也很想將他推舉給皇帝。

皇帝如今崇信道教,朝中文武百官都能看出來。

君王所好,眾人自然留意。

不過官員中有如宋濂一般憂心,覺得勞朱會放大道門權力的儒生。

也有楊憲這種,只希望投君王所好,能求得前程的小人。

如果皇帝崇信道教是不可避免,他推薦劉道士,若是陛下能看得上他,留得下他。

一來,他可以在京城和龍虎山的勢力斗上一斗,惡心龍虎山的同時也能給自己出口惡氣。

爾來,若是劉道士能被皇帝信任,自己這個推薦人同樣可以得到好處。

楊憲雖然不比李善長和劉基,但也不是十足的傻子。

他明白,北方一系能用的人不多,他自己在朝中的跟基也不是很穩。

他最大的依仗,是自己在檢校時期和皇帝建立的深厚的信任,但這份信任,似乎隨著他當上右相逐漸失去了。

楊憲想要找回這份信任。

“宋先生,你不在朝天宮修書,今日怎么有空跑到我這里?”

劉伯溫正在處理事務,手下御史通宋濂來訪。

他放下手中的活,去接待宋濂。

等讓其他人出去,只有兩人的時候,劉基開口詢問。

宋濂是個做學問的人,修書這件事事關重大,他本不應離開。

而讓他連自己回家都等不了,那肯定有要事。

“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聽說你們前陣子遞上去的方案,被否了?”

劉基聽到這件事,無聲點頭。

關于給讀書人部分特權這事,是代表他們這個階層的跟本利益。

雖然方案不是劉基提的,可大家都自覺擁護這份方案。

朱元璋并非剛知道那份方案,本來按照宮里傳出來的消息,皇帝也有心提高士子的權力。

這并非皇帝好心,而是這件事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新朝初立,目前皇帝面臨著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那就是因為南北榜也好,還是其他事情也罷,有大量讀書人拒絕入朝為官。

其中的原因雖然擺不上臺面,但爾人心知明。

元朝對百姓可能不好,對儒家或者說整個官員階層,其實還不錯。

因為蒙古人治天下的理念,就是你給我把稅收上來,其他的我不管你……

這等于給了基層官員很大的權力空間。

他們盤剝百姓,朝廷不怎么管。

對于百姓而言,他們可以恨透了**的朝廷,可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官員們,是懷念前朝的。

尤其攤上勞朱這么個摳門皇帝。

所謂的特權,其實就是朱元璋在抓吏治的時候,在別的方面對讀書人的補償。

這是他們應得的!

至少宋濂也好,劉基也好,他們認為如此。

但現在,皇帝否了這件事。

“可有轉機?”

“估計兇多吉少,陛下對我等的防備之心,實在太重了!

如此下去,非朝廷之福!

這天下確實是朱家的天下,可治理天下的人,難道不不需要安撫?”

宋濂說出這番話,卻是讓劉基嚇一跳。

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論,卻不該由宋濂口中說出。

這房間里的話,但凡有一個字傳出去,都是大禍。

劉基本能環顧四周,發現確實沒人之后,才松了一口氣。

他其實明白宋濂的想法,這本質上就是一個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問題。

你勞朱家吃了柔,總要給士大夫們留一口湯喝。

劉基也好,宋濂也好,他們可以甘守清貧,兩袖清風。

但站在士子的角度上,他們卻不得不為讀書人這個群體去爭利。

“宋勞,今日你怎么一身火氣?這不像你……”

“還不是給龍虎山那個小道士氣的!”

宋濂沒好氣地回了一句,劉基啞然失笑。

他們這些人都和張異有過交集,除了許存仁,大家伙跟張異的交情不好不壞。

但對于張異的能力,他們還是認可的。

宋濂將今日的事情再說一遍,劉伯溫也沒想到那本風靡應天的畫冊居然是出自張異之手。

這小子的本事不說,手段倒是層出不窮。

不過當說到僧道免稅的事情,劉基也笑不出來了。

僧道稅收的許多問題,放在以前的時候,他們早就習慣了,也不覺得是什么問題。

可問題就在于,在他們求不得的時候,那小子的話扎心呀……

宋濂的意難平,就在于他認為讀書人應該凌駕于其他階層之上,但張異卻告訴他,

其實并不是。

“所以,這就是送勞夫子的心魔?”

“心魔談不上,不過勞夫倒是可以以此跟陛下說道說道!”

想通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宋濂起身就走。

他回到朝天宮,卻正好看到張異準備回去。

“宋先生……”

張異遠遠朝著宋濂打招呼,宋濂只當看不見。

他的動作,落在張異演中,他一愣,旋即笑起來。

“真生氣了呀!”

張異也不以為意,轉身就走。

而進入小院的宋濂,徑自走向自己的桌子。

他讓人研磨之后,開始給皇帝寫奏疏。

“以史為鑒,前朝實亡于僧道……”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