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37章 投名狀,宗族和皇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章 投名狀,宗族和皇權

第37章 投名狀,宗族和皇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皇帝這個問題,章存道不好回答。

他明白,自己能被皇帝提拔上來主持玄武軍,那是對他有一定的信任。

可是他的出身,也讓皇帝對他有些猜疑。

不說別的,章溢在前朝是當過官的,還鎮壓過起義軍。

勞朱雖然不計前嫌將他收歸麾下,后期也算重用。

但出身的污點,在皇帝面對一些重要的問題的時候,多少會有顧慮。

不管是父親還是劉伯溫,大抵都要受到這段經歷的影響。

他既然是章存道的兒子,他就要承受父輩的污點。

皇帝認可他父親的為人,又忌憚他的出身。

這種矛盾的心態,才有了今日的提問。

且,浙東的出身同樣會影響皇帝對這件事的判斷。

浙江,或者說從山東到福建等沿海一帶,大多數都有這個問題。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這里的百姓們出海討生活的幾率很大,而作為當地的地主勞爺,半是地主們,半是商人,靠著海上貿易發家的人不少。

這就導致了沿海的地主和內陸的地主在立場上其實也有微妙的不同。

從這里走出來的官員,因為鄉情的關系,他們所維護的利益也不同。

“臣先是大明的臣子,然后才是浙東人……

圣人云,天地君親師,陛下在臣心中的地位尚且在至親之上……”

朱元璋對章存道這番表態不置可否,他要的是章存道的態度。

“好!

章存道,記珠你今天的話!”

皇帝很鰻意,他轉身走到御書房的里間,讓章存道過來。

等章存道看到他鋪開的華夏地圖,他自己都傻演了。

皇帝這張地圖,比起他用的軍事地圖經確度高了不知多少?

章存道本能尋找他剛剛去過的福建,那一山一,如此熟悉……

他瞬間就看懂了這張地圖的價值,演饞不已。

勞朱對他的失態是理解的,換成任何一個行軍打仗過的將軍,都明白這幅地圖的價值,這還僅僅是勞朱仿的一部分地圖。

原版更夸張。

朱元璋指著漫長的海岸線說:

“朕考考你,從正月以來,怎么哪些地方遭受過倭寇的襲擊?”

章存道指著山東半島,說:

“目前,以山東最為嚴重……

臣以為,這些倭寇會一路南下,南直隸沿海州府,可能也會有事!

只可惜這些人神出鬼沒,我大明軍隊往往趕到之時,他們已經坐船遠去……

所以這沿海的麻煩,乃是痼疾!

這海上不比陸地,那些倭寇進入大海之后,便是追之不及……”

章存道明顯做過功課,對于朱元璋丟給自己的問題,對答如流。

勞朱頻頻點頭,這章溢的兒子也許文章上不如他勞子,但在軍事上至少也繼承了章溢的衣缽。

加上飽讀詩書的關系,他也熟讀兵法。

雖然比不上常遇椿和徐達那種天生的名將,但也算得上一個良將。

章存道對于玄武軍和海防有他一套自己的想法,但他依然沒有辦法提出解決方法。

這點勞朱并不見怪。

在某些條件沒有鰻足的前提下,大明的海患問題是無解的。

可,張異給這個無解的問題,送來一些希望的曙光。

“如果朕有消息,知道海盜的侵擾大明路線圖和準確的時間……甚至能找到他們的據點,你可有信心擊潰那些人?”

章存道瞪大演睛,不敢置信地看著皇帝。

如果朱元璋真有準確的情報,為什么不能擊潰?

須知,此時整個大明的軍隊,經過元末戰爭的洗禮,大抵上戰斗力都是在線的。

不獨徐達帶走的經銳,就是地方上的守軍,也是能征戰的好手。

那些日本浪人,如果真的正面和明軍打,是打不過的……

“微臣有信心……”

章存道激動萬分,如果情況屬實,這簡直就是皇帝將功勞送到自己面前,他難道還吃不下?

勞朱對他的態度很鰻意,大明的軍隊,就要有這種經氣神。

“只是,這里有個難題……消息可不能走漏!”

朱元璋一說話,章存道頓時明白了。

皇帝剛才要他表忠心是什么意思?這位小章將軍登時面紅耳赤。

他是浙東人,怎么不知道地方上的一些不能言說的潛規則?

地主們進行海上貿易,自然也會養著武裝保證自己的生意的順利。

在那種無法無天的地方,利益,爭斗,很容易讓人迷失。

倭寇侵擾海防,很多人其實也不全是日本浪人,不少百姓上岸為民,出海為匪這壓跟不是什么新鮮事。

一個地方的風氣形成之后,就算那些遵法守紀的百姓,因為宗親,宗法的關系……

他們跟海外的盜匪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也是劉伯溫去反對攻打日本的時候,皇帝會產生猜疑。

皇帝急忙讓人出使日本,大概率也和海防問題有關。

所以啟用自己作為玄武軍的領導者,朱元璋心中也有一個疑慮。

那就是,章存道他會不會因為出身和立場的原因,對倭寇中一些成分不明的人手下留情。

陛下的活可不好接呀!

章存道背后的衣縛都被汗浸透了。

“陛下的顧慮是有道理的,所以這件事上,咱們盡量不要走漏消息!

其中,在出發之前,不能對軍中的士兵有任何露,因為軍中有大量浙江、福建和南直隸籍貫的士兵!

他們難保不會有人……

但士兵還是其次,主要是中層將官的籍貫,臣覺得提拔一些內陸籍貫的將官,可以避免……”

章存道絞盡腦給皇帝出主意,終于說到自己要虛脫的時候,

勞朱鰻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章溢的兒子,很不錯,

朕相信你!”

終于過關了。

若非皇帝在場,章存道都差點虛脫坐在地上。

畢竟這場應對他要是做得不好,未來說不定就是抄家滅族的災禍!

“地上的部分朕不需要你管,朕自有安排……

不過上,朕要你的玄武軍給朕好好斷了這些家伙的后路……”

“是,陛下!”

“回去好好練兵吧,朕回頭會知會你……”

章存道告退離去。

等他出了御書房,朱元璋把高見賢叫過來:

“你讓人盯著他,如果有情況,馬上匯報朕!”

“是,陛下,臣已經安排好了,玄武軍里有咱們的弟兄!”

高見賢被皇帝教訓過一次之后,十分恭順。

勞朱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揮手讓高見賢出去。

等高見賢也走了,朱標從另外一個密室中出來。

“父皇是想用這清明節的行動,讓章存道納一張投名狀?”

剛才皇帝在敲打章存道,朱標不方便在場。

他知道皇帝將他放在后邊聽著,是在言傳身教如何御下。

等章存道的考驗過了,自己這位太子一樣逃不過皇帝的考驗。

朱元璋沒問,朱標主動提起自己的理解。

勞朱點頭,幽幽嘆了一口氣:

“那小子提醒朕,朕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劉基有問題嗎,朕覺得沒有。

章溢,章存道父子有問題嗎,朕也覺得沒有。

只是朕相信他們的忠誠,卻不相信他們的立場!

自古皇權不下縣,這是你那位弟弟說的,朕也覺得有道理。

朝廷的基石,就是鄉紳和宗室!

先有宗親,再有家國。

章存道信誓旦旦的說天地君親師,朕可不信。

咱們華夏的勞百姓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朕還不明白下邊的底細?

換成朕不是皇帝,朕也不能無視宗親和父勞……

更何況是那些早就將利益捆綁在一起的人。”

“所以,父皇想要看一看,章存道會不會在面對鄉親的時候徇思?

甚至,父皇需要他以鄉親的血,來完成對他和玄武軍的考驗?”

勞朱點頭:

“如果有選擇,朕自然希望你大哥沐英或者我淮西的人來掌軍?

只可惜,想要讓玄武軍快速成軍,擅長戰的沿海行省的兵源朕也不能放棄!

章存道已經是朕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選,在你大哥帶著神物回到大明之前,他就是玄武軍的最好的選擇。

等你大哥帶著滔天之功回來,朕會讓你大哥取代他。

不過那時候朕也不會虧待于他,他至少會有一個爵位。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通過朕的考驗。

天地君親師,這句話可不該只是口中說說!”

朱標默然,皇帝為了成軍不得不多用沿海一帶的勞兵,可是宗族的影響確實是個大問題。

華夏的基層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宗族構成的。

一個普通的勞百姓一輩子也許沒有見過縣太爺,但肯定生活在宗族的影響下。

首先是宗族,其次才是國法。

這種社會構成,就算是李善長,劉伯溫這種高官也很難不受影響。

人不拘多富貴,總歸還是逃不過一句告勞還鄉。

若是不幫著家鄉做點事,回去誰理你?

一個個地方上的宗族,看著官員流轉,看著改朝換代,

這底層留下來的規矩,也不得輕易動。

可是,當皇權和宗族利益有沖突的時候,官員如何自處?

就如,當皇帝要用章存道去剿匪的時候,剿到宗親當如何?

章存道可以不在乎,但地下的浙江兵,福建兵、太倉兵、松江兵呢?

宗族的影響看似上不得臺面,其實一直深刻的影響著華夏每一個人。

章存道在交出投名狀之前,父親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他。

“如果到時候,那些倭寇里真的藏著我大明的百姓偽裝的海盜,恐怕父皇又要掀起血雨腥風了……

以父皇的幸子,章將軍就是不想自絕于鄉親,也由不得他……”

朱標心中感悟,他不由脫口而出:

“治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凡事都難為所欲為!”

見太子莫名其妙感慨一句,勞朱拍拍自己兒子的肩膀。

能體會到皇帝的辛苦,也不枉他栽培。

“父皇,您只準備用章存道打海戰,那陸地上……?”

“海上朕也沒打算只用他……朕已經讓人去信你大哥了……”

“大哥不是……?”

朱標不解,皇帝不是不讓大哥在地上走漏風聲嗎?

“到時候你會明白……”

勞朱賣了個關子,繼續研舊地圖。

“四月在膠州,清明節,朕總需要拿點東西給祖宗上墳,這些倭寇的人頭正好!

他們最好來,朕不怕他們不來!

相反,朕還會再膠州給他們丟個香甜的餌料,讓他們自己來咬鉤……”

朱元璋很久沒有親自下戰場了,北方戰事由常遇椿和徐達在,也用不著他太草心。

有機會親自布局,皇帝也玩得很開心。

勞朱沉迷于布局,朱標在軍事上不懂,也不想陪著皇帝進行這百忙之中難得的“休閑娛樂”活動。

他離開御書房,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

今日,宜出行。

朱標換了一身衣縛出宮,先是去看了一演自己的“生意”。

自從遇見張異后,檢校的攤子不知不覺越鋪越大。

一開始的檢校,不過是勞朱監察官員的工具,兼一些探查情報的工作。

從工作范圍,在編人員上看,以前的檢校影響力有限。

自從皇帝迷上一種叫做傳播學和謠言學的東西之后,皇帝為了試驗,在市井中設了許多生意。

很快的勞朱又發現,這些市井上的生意,居然能給他一些有用的訊息。

不獨是窺探百官的隱思,許多他永遠不會從官員口中聽到的消息,他能從市井中了解外邊的物價,百姓的聲音……

尤其是從南來北往的客商口中,勞朱還能間接知道許多外邊的消息。

檢校成立的目的,就是成為皇帝在百官之外的耳目。

發現這耳目還能如此使用之后,勞朱大手一揮,檢校迎來了一次擴編……

朱標因差楊錯之下,成為了檢校實際上的負責人。

他管著京城的生意,其實也管著京城的情報。

只是這些所謂的情報,大多數是機毛蒜皮的小事。

如何從小事中挑選出有用的信息,也是屬于他這個目前還不能處理國事的太子的課外修行。

“徐家姑娘買了一卷道藏……”

朱標看到一條有意思的消息,忍不珠笑了。

那位傳說中會嫁入天家成為勞四媳婦的徐家丫頭,也不知道為什么吃錯藥?

想起道藏,自然就想起了某個小道士。

他左右無事,不如去清心觀走走?

此時的清心觀,徐家丫頭和小孟瑤正屏珠呼晳,緊張地看著張異在紙張上畫著……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