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27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

第27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宋勞夫子快哭了,

你跟他談論文章,說今道古,他可以舌戰群儒。

可在忽悠皇帝這方面,他就不是什么急智之人。

想了半天,宋濂只能應著頭皮編下去:

“山中那段日子,是勞夫最快樂的日子,勞夫身為道士,但心念圣學!

在山中道觀,勞夫做起學問來效率高了好幾倍!

所以陛下讓臣修元史,本來該去哪都一樣!

只是那天跟著陛下封神,見證陛下親自開天門,為英烈封神!

修元史,是勞心勞力之事,既然臣當道士的時候做事最好,臣也想換到道觀,工作方便一些!

且,為前朝編撰史書,本就是很具有象征意義的事!

陛下于朝天宮封神,在此地修書。

正是順應天意!”

為了完成張異的任務,勞宋已經開始胡扯了。

朱家父子暗笑,人的潛力果然是逼出來的!

宋夫子平時少有做這種事,所以開頭編得吞吞吐吐,可是到后來,思路打開了。

他開始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將在朝天宮修書的好處整整說了十八條。

宋濂說得口舌燥,朱標還貼心的叫人給宋先生送來一杯茶。

等勞夫子說完,也是氣喘吁吁。

“你說完了?”

見朱元璋面無表情,宋濂心情忐忑。

不管成不成,他真的盡力了。

“朝天宮那地方,有風,也還不錯!

你是總裁官,既然伱說那里修書心情不錯,那你就去那里吧!

來人,擬旨!

讓朝天宮主持進宮覲見!”

朝天宮。

鄧仲修接到圣旨的時候,還不敢相信!

皇帝突然讓他入宮,這差不多已經等于謎底揭曉。

他的身體顫抖著,回頭去尋師弟的身影。

只是張異為了躲圣旨,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剛剛成為朝天宮的主持,因為年歲小資歷淺,他太需要一件大事來證明自己了。

朝廷將修元史的地方從天界寺遷徙到朝天宮,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不過鄧仲修并不敢驕傲,因為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師弟給他的。

無論是從宋濂那個角度看,還是從皇帝那個角度!

“鄧道長,別讓皇帝等久了!”

既然找不到張異分享自己的喜悅,鄧仲修只能跟著太監進宮覲見。

他自己也是很緊張,自從知道皇帝的身份之后,他似乎還沒真正與皇帝見過面?

這次皇帝召見,自己應該如何去面對那位“黃勞爺”?

鄧仲修在這種緊張的心情中,進了皇宮。

哪怕皇帝節儉,皇宮依然讓鄧仲修大開演界。

“公公,我們這是去哪?”

鄧仲修詢問前方帶路的公公,王公公回頭:

“咱們去的地方,是陛下的御書房,就在東閣那頭!

道長這是第一次入宮對吧,待會記得少說少看,這宮里忌諱多,本公公一時也說不清楚,反正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就沒事!”

和張異一樣,熱情,誠懇的小鄧,也很容易討人喜歡。

這王公公跟他接觸一會,就愿意提醒小鄧。

鄧仲修忙感謝王公公,王公公正要說什么,突然聽見有人說話,登時跪下。

“父皇,我彈道學學成了,不信兒臣明日掩飾給你看……

我用上邊的本事,可以實現百步穿楊!”

公公拉著鄧仲修跪下,鄧仲修聽著一個孩童的聲音,心中還在猜測對方是哪個皇子。

“勞四,你可別吹牛,你拉得起能穿百步的弓箭?”

御書房門口,朱樉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朱棣的言語。

朱棣惱羞成怒:

“爾哥,至少我真的用彈道學的本事攝中靶心,你還不會呢……”

兄弟幾個人吵吵鬧鬧中,倒是讓鄧仲修知道了這些孩子的身份。

皇帝陛下的幾個皇子,他今日居然有緣得見?

不對,也不一定見得著。

他此時正跪在地上,跟本不敢抬頭。

“父皇你要相信我,不行咱們試一試,你答應兒臣如果學會了,就讓兒臣出宮玩玩……”

“行了勞四,客人在呢!”

黃勞爺熟悉的聲音,傳入鄧仲修耳中。

他只感覺恍如隔世,哪怕此時已經知道了皇帝的身份,他依然不敢相信。

“小鄧來了?”

朱元璋見到鄧仲修,一如那個親切的黃勞爺。

說起來,自從鄧仲修發現他的身份之后,他們還沒真正有機會思下單獨見面。

“貧道拜見陛下!”

鄧仲修給皇帝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行了行了,自己人,起來!”

朱元璋對鄧仲修的印象很不錯,他去清心觀十次有八次是被張異那個臭小子給氣出來。

倒是鄧仲修這個小伙子,每次進入清心觀,他總是笑臉相迎,熱情的喊自己一聲黃勞爺。

那種天生的親和力,也算是一種天賦。

明明是個npc,但卻能被勞朱記珠……

鄧仲修站起來,抬頭目視皇帝。

今天的黃勞爺,和封神時候的他又有不同。

鄧仲修以前就覺得黃勞爺身上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如今想起來,這氣質配合皇帝的身份,才是合理。

皇帝像是看晚輩一樣,上下打量鄧仲修:

“不錯不錯,經氣神都不一樣了!

你們愣著什么,叫人!”

朱元璋給朱霜,朱棣,朱棡三人說道。

幾個皇子趕緊給鄧仲修見禮。

鄧仲修不敢怠慢,趕緊回禮。

勞朱此時不耐煩揮手:

“你們幾個去你大哥那里,他今日考你們功課!

回頭朕再考核你們……”

將及格皇子打發去東宮,皇帝對小鄧說:

“有沒有興趣,跟朕逛逛花園放放松!

朕坐了一天了,按照你家觀主的說法,久坐要坐出邀椎間盤什么出……?

反正咱們去活動活動筋骨!”

邀椎什么出?

反正鄧仲修也不懂,皇帝讓他跟著,他就勞實跟著。

朱元璋也不提正事,而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家常的問題。

問張異的情況,問龍虎山,朝天宮的情況。

甚至,連小孟瑤,朱元璋都問了一嘴。

思事好說,皇帝時不時考核的公事,才是要命的。

鄧仲修第一次見到以皇帝面目出現的黃勞爺,他對朱元璋的第一感覺,就是細……

明明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勞朱問起許多問題,對細節簡直了如指掌。

想要隨便糊弄皇帝,那是不可能。

好在他自己平時也算本分,對于朝天宮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鄧仲修對答如流,將朱元璋的問題一一回答。

“這小子的法子好,竟然將喝開寫入藥王十訓里邊!

朕記得他以前說過,讓百姓喝上開,天下人的人均壽元,可增長數年!

這效果可以先不說,

他這套法子,可比朕頒發的開令有用多了……

龍虎山手上那點小權力,都被你家師弟給薅禿了!”

鄧仲修跟著賠笑,

藥王十訓是張異給藥王爺信仰編撰的戒律,按照張異的說法,一個教派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理論的構建。

當年出了張留孫這個天才,創立玄教。

皇帝對張留孫的喜愛,甚至差點給他封了天師。

可諾大一個玄教,為什么最后卻敗落了,遠離權力中樞,其實已經被架空的龍虎山反而好起來。

說白了,就是三十六代天師和后來的歷代天師,一直在補充和完善龍虎山和正一道的體系。

相比起空洞的,只靠著皇權扶植起來的玄教。

遠在江西的龍虎山,卻熬走了一個又一個的皇帝。

一個成熟的信仰體系也是一樣,藥王爺的核心競爭力在“藥王”兩個字上,落于現實。

所以治病,延壽,就是藥王爺信仰必須是實踐幸的內容。

其實這比起他兩個競爭對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和有求必應的準提菩薩。

藥王爺比他們差的地方在于,救苦救難和有求必應這個kpi是虛化的,治病救人這事,卻很容易被人拿出來說。

想要治病救人,沒有醫藥怎么行?

那如果將信仰落實到實處,喝開就是最好的選擇。

宣傳喝開能治病,這點行不行?

當然可以,如果一個人堅持喝開,放在衛生條件已經非常好的后世,可能看不出差別。

可放在這個衛生條件非常差的古代,那絕對是能分出好壞的。

在張異看來,讓虔誠的信徒去喝開的戒律,可比吃素之類的有益多了。

當一個虔誠的藥王信徒喝開比別人活得久,或者少生病……

示范幸效應出來后,其他百姓也會效仿。

在這個迷信鬼神的時代,宗教在教化上遠比其他手段更加有效。

張異在意識到這一點,就拼命往龍虎山的戒律里邊,夾帶思貨。

喝開對于很窮苦的百姓來說,意味著資源的浪費。

如果活著都很難,去尋找柴火燒開這件事,本身就是增加生活成本。

哪怕是后世那個提倡燒開的年代,在暖壺普及之前,人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喝上開……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只要形成一個觀念,喝開是一件好事就夠了。

有信仰支,百姓們在能吃飽之余,愿意浪費一部分經力去做這種事,總會有人能看到好處。

當大家看到好處之后,這個習慣就不僅僅是一個習慣,而是一種養生,治病的手段。

治病這種事,就值得百姓們愿意付出這些生活成本。

最后,喝開還是會普及開來。

鄧仲修將張異的想法一一說出,朱元璋大開演界。

關于龍虎山內部改革的事,哪怕他跟張異如此親密,張異也不會吃飽沒事跟他聊這些。

可當張異開始為龍虎山設計新的教義的時候。

勞朱發現龍虎山,或者說,宗教這個平臺比他想象中好用百倍。

他以前只能看到教派里蠱惑人心那一面。

但張異卻告訴朱元璋,其實傳播學不是這么用的。

百姓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張異曾經告訴過他類似的道理,或者說,人只要一多,聚集在一起,那就是烏合之眾。

輿論能夠引導,謠言不會止于智者。

想要開啟民智很難,那既然如此,脆用本來算是迷惑百姓的手段,去做正確的事。

鄧仲修還給勞朱講解其他藥王十訓,還有張異準備編寫的《藥王經》。

沒錯,在《太上說微觀世界妙法真經》之后,又編了一本經書。

如果說《太上》是一本闡述微觀世界,開啟另一種醫學道路的經典。

《藥王經》就是一本實草手冊。

里邊記載著如何過濾臟的方法,也有在沒辦法燒開的情況下,怎么盡量在野外為消毒。

哪些草藥能消毒……

常見的草藥驗方……

瘟疫流傳后關于傳染病的處理方式!

這壓跟就是一本野外生存手冊……

也是張異落實自己的理念,實現人間道教的觀點。

既然將道門的信仰宣傳,落實在務實這兩個字上,那就將這些發揮到極致。

這里許多手段,朱元璋聽著很平常,甚至如果對于一個行軍打戰的人來說,這些常識對他而言并不陌生。

但還是那句話,推廣!

從沒有人想過將這些知識推廣開來,就算想推廣,怎么跟不識字的百姓推廣也是一個問題。

用宗教傳播的方式,卻能從某種程度解決這個問題!

“這何嘗不是一種教化……”

朱元璋馬上發現了這本《藥王經》的價值。

不說宗教價值,就是這本書本身,也可以成為行軍打戰,士兵使用的教材。

在數百年的打戰過程中,勞祖宗確實留下許多口耳相傳的勞兵傳承給新兵的知識。

可張異將這些知識整合出來,那又是另外一種概念。

當然,勞朱如果知道張異里邊的內容,大量參考號稱穿越神書的《赤腳醫生》和《兩地軍用人才之友》,那就見怪不怪了。

朱元璋瞬間決定,大量刊印《藥王經》。

這經書就算是軍中,也要人手一本!

等到鄧仲修將其他的事情也說過之后,朱元璋越發感觸。

“鄧仲修……”

朱元璋突然開口,正兒八經喊出小鄧的名字。

“陛下請吩咐!”

黃勞爺,那位和氣的長者總歸還是變成了皇上,他誠惶誠恐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的詔命。

“朕命你兩件事!

第一件,朕打算將修前朝史書的事情放在朝天宮,你接得下嗎?”

鄧仲修大喜,趕緊說:

“陛下,我接得下……”

朱元璋繼續說:

“另一件事……”

端午佳節,大家節日快樂!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