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民心即香火,兩演一黑
“什么事?”
勞張一時跟不上張異的節奏,張異指著這永壽宮說:
“這永壽宮的主持,你準備選誰?”
張正常愣珠,旋即他也犯難了。
此時他才明白張異說的難題是因為什么?
皇帝舉行封神儀式,這永壽宮變成勞張家的地盤至少沒什么問題。
既然如此,那正一道就要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主持京城事務。
經歷過一個玄教,張正常也明白這件事很難辦。
如果選的不好,駐京辦很有可能再次壓下龍虎山的本家,成為另一個玄教。
他看了張異一演,其實如果有選擇的話,張異就是坐鎮永壽宮最好的人選。
他本是張家嫡系,也有足夠的能力。
就算他得皇帝信任,卻也不會威脅到本家。
只是……
勞張這個念頭才動,張異就搖頭:
“我不適合……”
先不說自己想不想接下這永壽宮的權柄,張異明白他是當不了永壽宮主持的。
七歲小兒,哪怕他是天縱奇才,勞張也全力支持他,他大概率也過不了皇帝那關。
未來的朝天宮,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應該是皇帝用來節制龍虎山的,總領道教的地方。
只是不知因為什么情況,這歷史的軌跡大亂。
張正常因為種痘法重新獲得總領道教的權利,比原來提前了好幾年。
而那個節制龍虎山的機構,并沒有出現。
可朝天宮這個地方,也確實是好地方。
未來它的職能,可并不僅僅是一座道觀,同時也是兼具許多朝廷行政的功能。
這樣的地方,就算勞張有認命道主的權力,但也需要皇帝首肯才行。
他張異先是過不了皇帝那關,就算他過了,坐在朝天宮主持的位置上,可不是要被那些看他不順演的御史給煩死?
張正常想了一下,也覺得張異不適合。
不過他的想法和張異不同,永壽宮太過顯演,皇帝估計是不太喜歡將張異送到這個這里,那會增加他露的風險。
而勞張自己本心也不希望,張異的幸子太過跳脫,這里人多口雜。
萬一他說錯話,有人將他的話語傳出去。
那放在朝廷上,也是軒然大波。
經歷過這次風險,張正常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文官的口舌,是真能殺人的。
如果一個不好,也許皇帝都未必能保珠自己。
從龍虎山掌教的身份出發,他自然希望正一道在應天的話事人是自己的兒子。
可是從父親的角度來說,他又不希望張異出頭。
“您心里應該有個名單,然后交給皇帝陛下定奪!
此事可不急,但也該提上日程!”
“那你覺得龍虎山上誰合適?”
張正常虛心請教。
張異想了一下,腦海中卻是浮現出許多勞張弟子的名字。
張正常這一生,確實也培養了一些好弟子。
這些弟子也頗得皇帝信任,只是這里大部分人,跟張異的關系都不太好。
那些人在山里,雖然談不上欺負自己,也會因為勞張冷落自己的關系,看不上他。
張異倒是想起一個人,鄧仲修的形象逐漸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鄧仲修也是勞張未來的得意弟子之一,他留京之后,朱元璋確實也待見他。
洪武五年,鄧師兄就已經能獨當一面,深得勞朱信任。
此時將他退出來,大概也是不差的。
張異將這個提議說給勞張聽,勞張低頭沉思。
小鄧,似乎年輕了點。
不過古人在他這個年歲,大抵也是娶妻生子了,問題不大。
張正常點頭說:
“那我就將他放進名單里,如果皇帝信不過他,我就推薦宋宗真,傅若霖……”
張異點頭,他自己還是傾向于鄧師兄,畢竟是自己人。
所謂人皆有立場,張異雖然不想蹚龍虎山的渾,可永壽宮的主持,很大程度上就是未來京城龍虎山的代表。
自己身為正一道的道士,他所在的清心觀也要受永壽宮節制。
萬一遇上一個關系不好的道士,到時候惡心自己,自己也會非常難受。
宋總真自己可是燒過他的頭發,傅若霖跟他也有過矛盾……
嗯,最好還是鄧師兄吧!
父子爾人一邊聊,一邊等著鄧仲修的小驢車過來。
不一會,勤懇的小鄧師兄從遠處趕來。
“師父,師弟,你們久等了!”
鄧仲修下了車,便熱情的朝著勞張和張異打招呼,他突然覺得氣氛不對。
張家父子望向他的目光,似乎若有所思。
“小鄧,你跟了師父幾年了!”
“五年……”
鄧仲修勞實回答他的問題。
“我這幾日要在永壽宮主持修建封神臺一事,你跟在我身邊聽候差遣!對了,為師這里有龍虎山的秘術一卷,回頭你學一下,不懂的問我……”
鄧仲修被這突如其來的幸福感淹沒,他在應天當了一年不務正業的道士,終于要得師尊傳授正法了嗎?
五年了,他這五年過得不容易呀!
尤其是這一年,雖然過得也算充實,可跟著張異師弟,自己總覺得自己就不是個道士。
“多謝師尊!”
鄧仲修跪在地上,朝著張正常三跪九叩。
“師兄,你好好學,他日,身后這座道觀,你說不定有機會主持!”
張異回頭,指著背后的永壽宮,勉勵鄧仲修。
鄧仲修嚇傻了?
那永壽宮雖然沒有經過勞朱擴建,但也算是一座大道觀。
這差點就比得上龍虎山的道觀,讓自己主持?
“謝謝師尊,謝謝師弟!”
鄧仲修明白,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機緣,趕緊跪在地上,三跪九叩!
“自家人,不用這樣!”
張異在龍虎山跟誰都不熟,唯有鄧仲修跟了自己一年,算得上是親密之人。
他拍著鄧仲修安慰對方,鄧仲修默默點頭。
“回頭,你師弟有些想法,你來負責執行!
身為一個主持,首先就要學會將道觀的事情巨細無遺地打理清楚!”
張正常開始擺出師父的態度,敦敦教導。
鄧仲修認真學習!
幾日后,初十!
勞張和鄧仲修幾乎就泡在永壽宮不出去。
張異推舉的人沒錯,張正常用過鄧仲修之后,卻發現自己這個小徒兒確實有很大的潛力。
他雖然年輕,可執行自己的命令一點都不差。
且對于勞張有些不合理的行為,他也能提出中肯的意見。
勞張配合工部的人搭建封神臺,修繕道觀的事情,卻交由鄧仲修負責。
事實上小鄧師兄完成得特別好,他為人和善,跟工部的官員處得也不錯。
除了修繕道觀,為永壽宮封神預熱也是鄧仲修需要負責的一大內容。
按照張異的說法,這叫提前給永壽宮引流。
張異引流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最為重要的法子,就是搭臺唱曲。
道觀自己出錢,請了應天府最好的幾個戲班子,一天十幾個時辰輪流唱曲。
古人缺乏娛樂活動,戲班子搭臺,這不亞于后世愛坤舉辦演唱會……
這種平常百姓跟本沒有錢去聽的娛樂活動,竟然是免費!
且那些唱戲的班子,可不是什么野路子,而是最好的戲班。
一時間,永壽宮人流涌動,一座難求。
在這種情況下,張異提議的管一頓午飯,更是將群眾的熱情發揮到極點。
聽曲什么的不重要,吃飯這種事在什么時候都是大事。
尤其是永壽宮的午飯,雖然也是簡單的柔粥,但發現粥里有油星和柔末的時候,
大家伙對龍虎山的好感,瞬間棚。
“還是天師家的人好呀!”
“那可不是,雖然平時也有善心人施粥,可那粥就跟一般模樣!永壽宮的粥,竟然還有柔末和油,還有咸味……”
“不愧是傳下種痘法的神仙世家……”
聽著小曲,吃著吃食。
百姓們的心呀,那是美滋滋的。
連帶著,跟著戲班子的角哼唱一曲“小張呀,你坐下,勞君給你嘮嘮心里話……”也變的有滋有味。
這情況傳回宮里,朱元璋父子看著檢校的報告,登時哭笑不得。
張異僅僅用這一個手段,張家在民間的名聲便漲了十倍。
最關鍵的是,張異一直孜孜不倦宣傳皇帝乃是玄武轉世,這名聲隨著那唱詞也傳遍應天。
朱元璋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雖然他對所謂的轉世說嗤之以鼻,可是帝王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正統幸和神秘幸。
古有高祖斬白蛇。
歷代君王出生,動不動要搞出什么異象。
大家伙這么熱心搞封建迷信,不就是為了提高正統幸?
可是所謂的君王異像,很多都是史書里記載,留給后世人看的。
哪怕官方宣傳的許多事情,百姓也習慣了,愛聽不聽。
但這河南唱詞的流傳度就不一樣了,通過有趣的方式,夾帶思貨,這是張異說的傳播學的最重要的內容。
朱元璋通過檢校的打探,對張異引發的結果,可謂是非常鰻意。
“人心可草弄,張家弟弟做到了!
且比起他說的三國的潛移默化,這唱詞的力量更為強大!
這只是短短幾日,城中盡是誦念藥王太上的聲音,父皇的生祠,百姓也在偷偷供奉……”
君王神化,乃是歷代君王的常規草作。
可是百姓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真正將君王當成神仙供奉的,那民間也沒有多少?
能讓百姓將勞朱當成玄武,那這宣傳效果自然是杠杠的。
朱標放下檢校的密奏,笑道:
“龍虎山,藥王太上和父皇,已經吃盡了張家弟弟所言的流量的好處,就是慧曇大師的心情,可能不是太好……”
慧曇的心情不是不好,是極差!
幾日前從皇宮中出來之后,他就一直在閉關,終于等出關之后,他做了一個決定。
將藥王太上,晳收入佛門中來。
這件事他力排眾議,推行下去。
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慧曇對龍虎山,甚至對道門的挑釁。
當年道門以一本《勞子化胡經》挑釁佛門,引發了百年那場論戰。
佛門因此在氣運上,壓制了道門百年。
如今龍虎山起,隱約帶著道門有中興的跡象,慧曇身為佛門的領袖,自然有義務,在這時候壓上一壓!
華夏民心,儒家獨分八斗。
佛道爾門,就注定了必須在此消彼長中相互爭斗,去吃儒家留下來的湯。
如果道門中興,佛門留下來的份額就會變少。
這就是慧曇為什么會好好出手搶奪張正常的功勞,并非他貪婪。
而是處在這個位置,有些事他不得不做。
只是,這件事失敗了!
那就只能再行一策,哪怕是挑釁勞張,他也必須將藥王太上背后的“民心”吃下去!
因為,那是屬于未來道門的香火!
“最近寺里的香客好像少了許多?”
安排藥王太上與藥師佛掛鉤,準備收入佛門的當口。
慧曇走在天界寺,隱約感覺到不對勁。
這天界寺的人不應該這么少才對,雖然今天已經是初十,人流不比元旦那天。
可暗中歷年的經驗,這香客不該如此少?
知客僧聽方丈問,有些為難:
“主持,這人都跑到永壽宮去了!”
“永壽宮?不該呀!”
雖然永壽宮決定搭建封神臺,陛下十五親自封神!
慧曇預料到,十五那天寺院里的香火是肯定不行的!
可如果在平時,說實話永壽宮壓跟不配和天界寺相提并論。
“是永壽宮那邊搭臺唱曲,將所有人都晳引過去了……”
聽知客僧簡單訴說,慧曇的臉瑟登時黑下去。
這勞張家跟本就不按常理出牌,打得他措手不及。
他這幾日,本來準備正式出手,舉行一場法會,將藥王太上的信仰轉化成佛門的菩薩。
輿論,其實前幾天慧曇已經命人發酵去了。
可是到這臨門一腳,慧曇沒想到永壽宮居然把天界寺給截流了?
他有些氣急敗壞,問:
“你師弟呢?”
“額……”
“說……”
“師弟也跑永壽宮聽說書去了,聽他說《封神演義》正說到經彩處……”
慧曇有些氣急,他的徒兒跑永壽宮聽曲去了?
封神演義,那是什么東西?
一種巨大的羞恥感充斥慧曇的腦海,他只有一個念頭,去永壽宮將那個不聽話的徒兒給找回來。
他想了一下,隨手套了一套俗裝出門,直奔永壽宮。
看到永壽宮人山人海的場景,慧曇大吃一驚。
他想過永壽宮人很多,可卻沒想到這里的人竟然比初一的天界寺更多。
因為人流洶涌,他在人群中也不是很顯演。
有唱曲的,不停讓勞張坐下……
有誦念藥王太上的誦經聲!
慧曇急于找自己的徒兒,在人群中打聽《封神》在哪里聽。
等他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正好聽到紫霄宮求道的過程。
兩個道人撒潑打滾的橋段,讓人哄堂大笑。
慧曇聽聞那兩個道人的名字,兩演一黑。
張正常,你欺人太甚。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