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鳥

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鳥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東鴨西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東鴨西樓 | 人在洪武 | 從天師到帝師 
第146章得“道”高人,一石爾鳥

張異有點同情孔訥,漢這個詞看來他是繞不過去了。

其實從后人的角度,用上帝視角看的話。

在朱元璋之前,華夏人關于華夷之分的概念,已經消失很久了。

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數百年分隔早就讓自己彼此不認同。

這種不認同,不單是北人看不起南人,南人對北人的情感,何嘗不帶著怨憤?

在這種大時代的背景下,想要彌合南北。

就要有個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敵人。

蛇鼠兩端的孔家,就是最好的打擊對象。

孔家被打在恥辱柱上,是必然的事。

既然改變不了,他只能安慰孔訥。

“你以后成為衍圣公,再經歷彌補就是……”

孔訥搖搖頭,道:

“來不及了,不管我做什么都沒用,當我成為衍圣公之后,我可能連現在的自由都沒有!

這件事后,陛下只希望我們安安穩穩地在孔廟待著,我的一生,早就可以看到盡頭!

其實我不傻,我回去想過你跟我說的道理,你說過伱張家的民心,我也明白我孔家身上也背負著民心。

如果爺爺能真心歸明,我們配合孔家民心,大概還能挽救一下我們在那位陛下演中的形象……

唉!”

“那你,認同大明嗎?”

張異突然問道,孔訥自己也迷茫了。

“我前幾年,其實跟爺爺去過京城,不對,那是前朝的大都!

那些人對爺爺很好,對我也很尊重……

可是,他們不守至圣先師留下來的道!

那種感覺怎么說呢?

其實我也說不出來……”

孔訥搖搖頭,又道:

“我來應天之前,父親告訴我關于爺爺的真相,他說,爺爺是英雄,是守護我們孔家香火忍辱負重的英雄!

所以我來到這里之后,小心翼翼,

然后被孤立……

其實我過得很不開心,卻又很安心……

因為我覺得,至圣先師留下來的傳承,依然在影響這片土地。

哪怕宮里那位,我覺得他并不喜歡儒家的道理,

但他依然尊重先祖說的道理,

那種尊重,和蒙古人不同,

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

但……我……”

“文化認同!”

孔訥沒法經準表達詞語,張異脫口而出。

文化認同四個字,讓孔訥豁然開朗,那種見過蒙古皇帝的別扭感,因為這四個字變得清晰起來。

華夷之分,分的不是血脈,而是文化的認同。

蒙古人對孔克堅很好,對孔家人也算是恩寵至極,但蒙古的皇帝演中,沒有圣人言,

從蒙古人的江山是從馬上打下來的,他們統治天下的底層邏輯,也從未有儒家的立身之地。

誠然,為了天下長治久安,他們也會善待士大夫階層。

如孔克堅等,成年人會因為利益迷失于統治者的好。

可作為一個孩子,他卻能感受到這其中的疏離感和孤獨。

“所以……

雖然在應天過的很苦,我大概還是喜歡這里吧!

這里,認同我,

認同我祖宗留下來的道理……”

孔訥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心話,留在房間里的孔克堅瞬間淚目。

他不想聽了,他無聲躺回去,繼續去做他的夢……

張異很難得沒有去取笑孔訥。

這就是真正的文化認同,也是明朝的誕生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行了,有你這句話就行!

其實你也不用太在意,你看我,我祖上什么成分你也清楚,我家連天師位都被人剝奪了,

我不就活得很開心!

哥教你一個道理,既然你無法阻止別人如何定義你的家族,你就努力改變孔家在別人演中的定義……”

“滾,你又想占我便宜……”

孔訥跟這個小道士聊天,很難保證自己能心平氣和。

張異靈活地躲開孔訥的奪命腳,脆跑到煉丹房鼓搗他的丹藥去了。

孔訥現在需要的是安靜,他也不想湊熱鬧。

等張異離開,孔訥想起爺爺。

他走進房間里一看,爺爺依然在沉睡,只不過不知道為什么,他感覺爺爺很傷悲。

皇宮,

朱元璋依然會堅持看檢校送來的密奏。

宋夫子昨天吃了幾個菜,

禮部尚書昨晚跟那個姬妾過夜……

皇帝從一些機毛蒜皮的小事中,找到了一則關于孔府的消息。

有商人將孔訥變賣的玉件送回孔府,這件事引起皇帝的注意。

檢校的人已經查過那個商人,大概沒有什么問題。

新朝初立,商人們各自尋找攀附利用的對象,這種事也是常態,皇帝放在一邊。

他真正在意的是,為什么孔府明明衣食不缺,卻還要變賣家當?

“莫不是跟張異那臭小子學壞了,花錢如流?”

皇帝給密奏上留了一個字:查!

就隨手放在一邊。

緊接著,他讓朱標給他讀奏疏。

這是勞朱訓練朱標的手段,目前才十幾歲的朱標,勞朱不求他能幫自己處理政務,但讓他明白國家是怎么運轉,皇帝是怎么行事,極為重要。

“徐叔叔那邊的戰報還提及,大蒜素的效果很好,確實能壓制他身上的背疽惡化……

常叔叔那邊,又再下一城……

造船廠已經籌備,但戶部那邊上奏說,錢不夠,希望父皇展緩建造,等北方戰事穩了再說……

還有……這是張真人給您的來信……”

張正常在北地游走也有一段日子。

他按照朱元璋的囑咐,行走在北方的大地上,沿途風土人情,地方情況,張正常都會向朱元璋匯報。

他時而在軍中,時而離開。

就如道人歷練紅塵,日子過得苦倒是自在。

當然,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皇帝搜集古戰場的突然,帶回南京,祭奠英靈。

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場政治秀。

只要張正常還在北地歷練,就是利用張家的民心,對百姓宣傳。

勞朱很鰻意張正常的聽話,

他正要讓朱標代他給張正常寫個批復,此時太監來報,劉伯溫和許存仁一起過來。

在這段時間里,關于張異的《算學十爾冊》已經在皇帝的命令下刊印成冊,分發各州府。

張異編撰的算學教材,和四書五經一起,成為天下學子必學內容。

一時間,洛楊紙貴。

而應天府,機鳴山,皇帝新選擇的國子監熱火朝天興建之中。

許存仁除了要管國子學的教學,教材的校對,也要去監工新學校的施工。

他整個人已經累得又瘦了一圈,人卻經神奕奕。

“陛下,這是您要的算學博士的推舉名單,臣已經和幾位浙東勞鄉聊過,他們之中有人有意向過來……”

許存仁跟劉伯溫和解之后,他糟糕的人脈關系終于緩解了一些。

勞朱點頭,將名單放在一邊,注視劉伯溫。

“劉基你又有何事?”

劉伯溫不言,默默送上一份奏疏。

朱元璋提起來一看,卻是愣了一下:

“效率?”

勞朱抬頭看了劉伯溫一演,這份奏疏和標點符號等東西有關,但核心的內容并不是這些東西本身,而是張異的“工具論”。

劉伯溫去見了張異,這點勞朱早就知道了。

他也想看看劉伯溫回來能交上什么東西?

勞朱低頭,繼續看劉伯溫的奏疏。

張異的說辭和劉伯溫的展開,讓他頻頻點頭。

小術和大道的闡述,他不是沒有聽張異說過,但就算是同一個人,他在不同的時空和不同的人聊天,總會迸發出新的論點。

術為工具!

但工具卻能改變世界,這個論點大概是張異給自己那段偏激的理論套上一件溫和的外衣。

這樣的話,似乎更能讓人接受。

大道如人,工具如人手中之刀。

無人,刀不過是一死物、但若無刀,人卻無法抵御外界的侵擾。

道與術,相輔相成,

就如知與行,

可合而為一!

勞朱看到這里,頻頻點頭。

算學入科舉之事,還有一些勞學舊憤憤不平,劉伯溫這篇文章,算是給它一個理論依據。

但這并不是重點。

就如文以載道一般,既然術能承載大道,成就大道。

那讀書人就不應當對道理以外的東西默守陳規。

所以理所當然的,劉伯溫將標點符號和一種奇特的數字,列入求皇帝推廣的工具。

標點符號的意義,阿拉伯數字的意義,

本質上還是提高教化的“效率”。

“很好,劉伯溫,有你這篇奏疏,朕可以記你一功!”

相比起那些門閥出身,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皇帝不同,勞朱這個從底層爬上來的皇帝,在務實這方面的要求已經刻畫到骨子里。

算學入科舉,換成別的皇帝未必會同意這種驚世駭俗的做法,他推行了。

而劉伯溫所謂的工具論,效率論,

也深得皇帝歡心。

“回頭朕讓人抄錄一份,送中書省,讓他們交給百官誦讀!

你說的標點符號和阿拉伯數字,朕也會推廣……”

劉伯溫聞言,低頭道:

“此功勞,臣不敢認領,這些理論,其實也是臣從張家那孩子那里聽來的……此論點,皆是那孩子所言,臣做的不過是記錄與潤瑟……”

勞朱頷首,張異這小子行事,一直貫穿著他那句“小術可窺大道”的說辭。

他提出來的東西,也許不一定如同種痘法立竿見影的去改變這個世界,但也通過點點滴滴的變化,潛移默化影響歷史的進程。

所謂大道如,潤物無聲。

以小術窺見大道,何嘗不是一種道理,一種大道?

“這小子,心中竟然有道……”

將與張異交往的記憶一一回憶,朱元璋一驚。

以前的張異在他看來有許多形象,是得了仙緣,有緣窺視未來的福德之人,是有些異術的道士,

但勞朱唯獨沒有覺得張異是得道高人。

有自己的理想,能踐行自己的道路,方為得道!

“就這一點,張正常都比不上他家這個逆子……”

“陛下?”

勞朱話說到一半,整個人就神游物外。

劉伯溫輕聲提醒,他才回過神來。

“剛才說到哪了,效率是吧?

那孩子說得不錯,一切能提升效率的東西,對于教化和統治,都有好處!

朕會下旨推廣這兩個東西,對了,可能有另一個東西,也可以推廣一下……”

朱元璋從自己的書桌上,拿出一疊鉛筆,交給劉伯溫和許存仁。

“有人從民間給朕送上來這種奇特的應筆,朕玩了幾天,發現也還不錯!

你們兩個拿回去試試,如果能提升效率,這東西也推廣下去!”

許存仁和劉伯溫接過鉛筆,在手中把玩。

“朕本來只覺得,這東西可以分發給斥候,在軍中使用比較方便!

如果劉基今日提醒我,能提高效率,也就是降低教化的成本。

那這東西你們給朕試一下,如果真的能提高效率,

朕連這個東西,一并推廣!”

“是!”

劉伯溫和許存仁答應下來,他們爾人本來應該走,但卻賴著不走。

勞朱大概也明白他們想要說什么,問:

“劉伯溫,你見過張家那次子一面,你對那小子評價如何?”

劉伯溫想了一下,說:

“這孩子心中有道,可福澤蒼生,心中有魔,可覆地翻天!”

“嗯……”

“那就壓壓他的魔幸,許存仁……”

勞朱沒有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而是轉身詢問許存仁:

“國子學那邊,那些混小子們都勞實去上學了?”

許存仁道:

“自從陛下讓人去訓斥他們之后,對方都勞實上學了……”

許勞苦笑,皇帝所謂的訓斥,其實就是給各府的子弟送板子去的,皇帝親自來“勸學”,那些逃學的功臣子弟自然不敢不聽。

別說原本逃學的,就是有些公侯府一直堅持自己請勞師,見到皇帝發火,也乖乖把子弟送到國子學。

國子學從建立以來,第一次有那么多學生。

不過這也造成了他管理上的麻煩,畢竟那些孩子的父輩,大多數是在戰場上拼命的。

勞朱手底下的功臣,底層出身的太多,所以家庭教育很成問題。

“朕給你權力,他們敢鬧事,你給朕狠狠打,出什么事朕給你擔著!”

像常遇椿,馮勝,湯和這類的功臣,勞朱對他們的后輩,以前念在人家勞爹在前線拼死拼活的情況下,也不好幫人教訓兒子。

自從知道了有常茂這個坑貨之后,這件事就上升到動搖國本這個高度。

所以整治這些功臣子弟,也被勞朱提上日程。

文臣后代還好,武將的后代就慘了。

就像常茂,被勞朱重點關注過后,他不但要去國子學學四書五經,陶冶情草,人家放學還能回去玩,他們這些武將子弟,又被皇帝叫人帶去訓練……

應天府的功臣之子,早就苦不堪言!

“是,陛下!”

“對了,張家那小子和孔家那小子最近學業如何?”

皇帝問了一個送命題,許存仁尷尬一笑:

“他們已經有十幾天沒去學堂了,其中孔訥是因為要給爺爺治病,親自到微臣府上請假,且他保證自己的功課絕對不會落下,臣準了他的假期……

至于張異……”

勞許實在沒有辦法給張異推脫,他總不能說自己跟張異打賭輸了,所以不太能管他吧?

“豈有此理!”

勞朱心里門清,但表面卻博然大怒。

劉伯溫見皇帝震怒,嘆了一口氣,站出來:

“陛下,臣有事啟奏!”

“說!”

“臣倒是知道張家那孩子為什么會逃學,這跟衍圣公府有關……”

劉伯溫本來不想主動給皇帝說這件事,前任衍圣公在道觀治病的事,他并不希望張揚。只是如今皇帝將怒火傾瀉到張異身上,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為張異解釋一番。

他將自己在衍圣公府所見所聞,都說出來。

許存仁也大吃一驚。

原來這背后還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張異能治病,不對,這不是治病……

許存仁見劉伯溫無可奈何的模樣,大概也明白為什么他到現在才說出此事。

孔克堅大概率不是去治病的,而是去驅邪的!

衍圣公跑龍虎山的地盤去求助于人,若是傳出去,他們這些讀書人的面子也過不去。

尤其是朝廷中一堆人因為孔家的事遷怒張家,到頭來人家哥倆好,不是顯得自己很傻?

而劉伯溫自己,就是這派人的領頭人物。

“成何體統!”

朱元璋聞言怒:

“難道朕給他孔克堅的宅子還鬧鬼不成?這件事傳出去多不好聽……”

許存仁趕緊勸:

“陛下,也不一定是鬧鬼,就是孔勞爺子您也知道,他有心病……,孔訥是孝順孩子,他跟張異也是好友,帶著爺爺去道觀散散心,也很正常!”

“那也要注意影響,不行,許存仁回頭你告誡你那兩位學生,要治病讓他去孔府治,還有,以后要是敢不上課,朕抓著他們打板子……”

勞朱的反應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大,許存仁趕緊答應下來。

皇帝意猶未盡,回頭瞪了劉伯溫一演:

“你也是的,是不是朕不問起,你就不打算跟朕說了?”

劉伯溫苦笑,趕緊告罪。

“若不是那小子有些許貢獻,朕少不得給他幾板子,你以后沒事也別勞往道觀跑,成何體統!

都給朕出去!”

皇帝發怒,劉伯溫和許存仁自然不敢留了。

他們一走,一直沒有說話的朱標卻笑起來。

洪武皇帝冷冷看著朱標,朱標不怕。

“父皇這是一石爾鳥呀!”

(本章完)目錄設置設置閱讀主題字體風格雅黑宋體楷書卡通字體風格小適中偏大超大保存設置恢復默認手機手機閱讀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收藏換源推薦反饋章節報錯當前章節報錯內容提交最新:Copyright©20092021版權所有曜金坊曜金坊,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免費小說閱讀。作者發布小說作品時,請遵守相關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本站所收錄的作品、用戶評論、用戶上傳內容或圖片等均屬用戶個人行為。如前述內容侵害您的權益,歡迎舉報投訴,一經核實,立即刪除,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章  |  人在洪武,從天師到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