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第492章 爹的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2章 爹的事

第492章 爹的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肥鳥先行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肥鳥先行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正文卷

正文卷

其實就連熊況也沒有想到,張居正的父親會被留在荊州城內。

其實這件事也非常的巧合,張居正作為中書丞相,本來應該將家人接到京師來的。

但是由于張居正在湖廣的老部下太多了,人人都想要離開前線,張居正為了安定人心,又不能大張旗鼓的將家人撤去后方。

以往這么做也就算了,現在無論是東南還是明廷地區,各種報紙也是滿天飛,湖廣開打之前,中書丞相就將自己的家人撤到了后方,讓將士們在前線送死,這樣的報道被爆出來,那湖廣不用打,明廷的士氣就能崩了。

所以張居正一直沒有將家人從荊州接到京師。

誰也沒想到湖廣竟然陷落的這么快。

劉世延手上的,是當年張居正一路帶起來的精銳。

劉世延雖然算不上當世名將,但是也在水準之上,而且他為將清正廉潔,深得士兵的擁護,又有整個湖廣的財政支援,張居正還指望他就算是不能收復武昌,也能守住漢陽。

可結果是東南新軍的騎兵再次沖上歷史舞臺,沖破了劉世延的側翼,打垮了劉世延的部隊,整個明廷湖廣新軍全軍覆沒。

等到漢陽陷落的時候,荊州知府徐學謨立刻宣布荊州城戒嚴,任何人都不準進出。

且不說徐學謨和張居正的恩怨,他這么做也是正常的操作。

荊州是一座大城,城內也是有一些權貴的。

在之前的幾次戰役中,就出現過城內的權貴要出城,給東南新軍找到機會接近城墻,炸開城門的案例。

所以在漢陽淪陷之后,荊州知府徐學謨立刻宣布全城戒嚴,一個人都不允許出城。

而作為中書丞相張居正的族人,張府自然是所有人都盯著的對象。

如果徐學謨送張居正的家人出城,那么其他人也就可以跟著一起出城。

為了穩定城中人心,徐學謨堅決下令看住張府,要讓張府給荊州上下做一個榜樣,死守荊州城。

現在徐學謨已經為明廷自殺殉國,他大明忠臣的身份已經坐實了,他當時不讓張父出城,應該不是和張居正的私人恩怨,而是真的為了守城著想。

接下來東南新軍入城太快,荊州城內的士兵也倒戈太快。

而看守張居正府邸的士兵又太想進步了,在東南新軍一進城的時候,立刻就控制了張府,將張家作為功勞獻給了熊況。

熊況接到了這個燙手山芋也很頭疼,只能派兵看守住張府,然后派人向大都督府請示,要如何處理張居正的家人。

這一次大都督府的命令回的很快,不到半個月時間。

熊況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對身邊的副官說道:

“大都督的命令來了,快隨我去見張家人!”

八月中旬,京師。

由于大明混亂的軍政系統,再加上明廷剛剛發生了王恭廠大爆炸,到了八月份,明廷才得到了的確切的消息,荊州和襄陽陷落,整個湖廣落入東南之手。

隨之傳到京師的,則是中書丞相張居正的父親和家人被東南新軍俘虜的消息。

這給原本就很緊張的京師朝局,再次加了一把火。

甚至可以說,張居正的父親落入東南新軍之手,要比湖廣陷落造成的危機更大。

湖廣陷落,只要是稍微了解軍事的人,都很清楚在丟了武昌之后的湖廣,是肯定守不住的。

丟了武昌,東南的貨船可以從下游長驅直入將物資送到武昌。

而東南的軍隊可以隨時從武昌出城,進攻平坦的漢江平原。

武昌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丟了武昌,那丟了湖廣就是早晚的事情,這一點大明稍有點見識的人都很清楚。

但是張父落入到東南手里,帶來的則是張居正執政的正統性危機。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事情還要從張居正在隆慶皇帝病重的時候,逼迫隆慶皇帝讓他攝政開始。

那時候張居正從高拱手里接過來的,是一個虛君的執政框架。

但是這一套在高拱手里沒什么問題,因為隆慶皇帝很信任高拱,主動將君權授予高拱,并且非常支持高拱的所有的變法。

在那個時候,明廷的群臣和百姓效忠的是皇帝,而皇帝將權利授權給高拱這些內閣大臣,從而官員向內閣效忠,百姓向明廷納稅。

這套邏輯在這片土地上實行了千年,大部分人也能接受,至少不會因此覺得思想混亂。

但是從隆慶皇帝駕崩開始,整個朝廷執政的邏輯就變了。

表面上,依然是皇室,也就是垂簾的太后授權給張居正,右中書省代行皇權來治理天下。

但是因為隆慶駕崩的案子撲朔迷離,如今市面上有各種版本,甚至有說隆慶皇帝之死,是因為張居正攔著不給他喝水,讓隆慶皇帝活活渴死的。

這個流言和另外一個流言,就是隆慶皇帝是李太后父兄進獻的紅丸毒死,這兩個流言是流傳最廣的兩個版本。

這兩個版本的流言同樣離譜。

如果皇帝真的是李太后的父兄毒死的,為什么李太后還能繼續做太后,皇帝遺詔還讓她垂簾聽政?

同樣適用于張居正渴死皇帝的流言,如果張居正真的做出這樣的事情,群臣還能讓他繼續執政?

可偏偏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官府打擊流言,卻始終無法根絕。

這個流言同樣嚴重傷害了張居正執政的合法性。

雖然流言不知道真假,但是皇室和張居正的嫌隙,京師百姓都知道了。

而群臣更是知道,在用輔政權力逼迫李太后撤去垂簾聽政的張居正,和李太后身邊的外戚勢力必然還有一戰。

在失去了皇帝這面旗幟,也失去了“忠君”這一層政治合法性后。

張居正只能從其他方面來尋找自己執政的合法性了。

東南的那一套“主權在民”他肯定用不了了。

君權神授也要少講一點,以后小皇帝長大,或者李太后想要重新垂簾,君權都是影響張居正執政的巨大障礙。

這時候張居正只能開始提倡別的東西,比如“仁”,比如“信”,又比如“孝”。

特別是“孝”,作為家庭綱常的一部分,張居正提倡“孝道”和“父道”,這些作為傳統道德的一部分,正好是用來對抗東南的“新道德”沖擊。

這也讓明廷成了保守士紳的旗幟,也有一些不滿于東南“禮崩樂壞”的士紳,想盡辦法逃到明廷這邊。

傳統的道德綱常中,“孝”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張居正也是最提倡孝道的,他連續寫了很多文章,就是號召弘揚這些傳統道德,抵制東南“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現象。

現在張居正的父親落入東南之手,就是對他構建的這套傳統道德體系巨大的沖擊。

如果張居正這時候改口唱高調子,說自己為了大明愿意犧牲家人,那之前他構建的傳統道德就會立刻對他反撲,整個大明都會認為他是偽君子,是不孝子,是為了權位不惜犧牲父母的畜生。

那張居正不僅僅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甚至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可是張居正要是和東南談判,花費巨大代價贖回父親,那整個朝野又會攻擊他“公器私用”,又會攻擊他為了一己私欲賣國。

這下子張居正就陷入到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中。

歷史往往就是這么神奇,有很多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大事,發生了也就發生了,最后成為教科書中的一個事件。

這些大事聽起來很重要,似乎影響了整個歷史進程,實際上在時人眼中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影響天下的人心,最終以某些奇特的連鎖反應影響整個歷史走向。

就在張居正頭疼如何處理自己親爹的問題,他的兒子張敬修突然闖進了他的書房。

“爹!祖父要被放回來了!”

有點受涼了,頭疼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