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上,宋軍士兵一個個士氣低落,神疲力乏。
遼軍的連日攻城,讓他們飽受考驗。此刻站在城關上的士兵,哪個都不止經歷過十數場苦戰。
此刻又見遼軍大舉襲來,聲勢遠勝過往,這關上眾人心中都頗為悲觀。
雖鼓聲雷動,軍官們大聲地高喝助威著,可士兵們心中卻大多都是覺得,自己恐怕熬不過這一日了。
正此時,孟修遠的一聲高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耶律洪基,你既言而無信,那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這聲音似轟雷炸響,使得關上眾兵將都為之一震。
“怎么回事,這是哪位壯士出聲?!”
城關主將本來正苦惱于士氣低落,想著該怎么鼓舞人心,突聽得這一聲高喝,眼前不由一亮,趕忙向周圍眾人問道。
事出突然,大多數人也都是一頭霧水,自也沒法回答這將軍的問題。唯有他身邊一位參將反應迅捷、眼神又好,當即指著遠方說道:
“將軍,你……你快往那瞧!”
眾人聞聲,都順著他手指方向看去,便見一道青色身影正自山坡上飄搖而落。
其身形之快,好似出弦之箭,轉瞬間便定在遼軍陣前。
“這……這一定是咱們中原的大俠!”
“好厲害的功夫,他這速度,我便是騎馬也追不上!”
“這真的是功夫么,我見他從山腰飄乎乎地落下來,好似腳一次都沒沾地啊……”
這些邊關守將雖不了解武林之事,但多少也接觸過江湖中人。此刻見了孟修遠這飄然出塵的輕功,一個個驚訝之間,不由心生激動,下意識地便紛紛出聲。
“將軍,這人本事通天,聽其口氣,又好似是來與遼國為敵的。
是不是趕快將他請回來,助咱們守城的啊?”
一旁參將趕忙向守城主將提議道。
那將軍聞言心中一動,暗道這參將所言有理。
雖說面對千軍萬馬,一人之力不足以扭轉戰局,但有這么一位高人在場,卻是會極大鼓舞自己一方的士氣。
思及此處,他再轉身朝下面城關上的士兵們望去,果然見陣列之中眾兵卒此刻神色與剛才大有不同,至少是不再那般萎靡。
“快,叫人高聲呼喊,請這位壯士入關。”
守城主將再不做猶豫,朝身邊人吩咐道。
隨即片刻之后,便聽得雁門關上七八個宋軍兵士朝下面扯足了嗓門齊聲高呼:
“大俠,關外兇險,還請入關與我們弟兄一同御敵!”
與此同時,一條長長的軟繩從城關上落下,直垂至距離地面五六尺之地。
顯然,這些宋軍將領雖知道大敵當前,城門不可開,但也想盡辦法要助孟修遠脫困。
孟修遠聞聲微微轉身身,見此一幕,只微微一笑,心道這宋軍卻也不似傳聞中那么不堪。
不過,他既已站出來,便沒有后退的道理,望著眼前茫茫似無邊無際的遼軍,孟修遠再次開口高喝道:
“耶律洪基,我同你說話,你怎的不敢出陣回聲?
是這里幾萬兵將,尚不足以給你壯膽么?”
聽得孟修遠再次出言不遜,眾遼國兵將皆是怒氣上涌,雖無號令不能出擊,卻也都忍不住紛紛高聲怒喝,欲以此壓住孟修遠的聲音。。
可哪知,他們這數萬人一起大喊,雖聲震四野,山谷鳴響,動靜大過孟修遠不少,可再一聽,卻仍是蓋不住孟修遠的言語。
反倒是在孟修遠那極具穿透性的聲音之下,他們這數萬人的高呼,好似變成了伴奏一般。
最終,孟修遠這話仍是清清楚楚地傳遍這山谷四處,叫遼國將士面色俱變。
半晌,猛聽得遼軍陣中鼓角聲大作,千軍萬馬如波浪般向兩側分開,八名騎士執著迎風招展的八面金黃色大旗,馳出陣來。
其后一隊隊長矛手、刀斧手、弓箭手、盾牌手疾奔而前,分列兩旁,接著是十名錦袍鐵甲的大將簇擁著儀仗出陣。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偌大陣仗之中,竟是不見遼皇帝耶律洪基的身影,只有一個親軍指揮使出列大聲回道:
“奉陛下圣旨宣示:
閣下勇武無雙,叫人欽佩。只是兩軍交戰,關乎國事民生,并非莽夫兒戲。
今日雁門關必破,來日宋國也必亡。
如若閣下愿意歸降大遼,陛下仍愿以禮相待,賞以高官厚祿。
可若閣下執迷不悟,那眾將士便只需以敵人處置……”
話音未落,遼軍前排千余名弓箭手紛紛張弓搭箭,瞄準孟修遠的方向。同時陣中又有十余座原本用來攻城的床弩被推了出來,同樣是已有粗壯弩矢正在弦上、蓄勢待發。
見此一幕,不僅是雁門關上一眾宋軍將士嘈雜慌亂,便是站在一旁山頂的蕭峰和王語嫣二人,都面色十分難看。
“蕭大俠,你說,這些遼人傷得了孟公子么……”
王語嫣望著那遼軍陣中無數閃著寒芒的箭簇,朝身旁蕭峰十分擔憂地問道。
蕭峰搖了搖頭,開口答道:
“我說不好,畢竟孟兄弟的武功,早已超過我許多。
我只能說,若是易地而處,讓我在毫無遮掩的平地上面對這么多箭矢,我絕無生還之機……”
王語嫣聞言,不由默然。她之所以有此一問,其實就是因為自己心中也是這么想的。
功夫練至她和蕭峰這般境地,世間已鮮有敵手,可如此無遮無掩地面對千軍萬馬,卻也難有抵抗之力。
她雖知孟修遠有一套以周身氣勁抵擋暗器的功夫,可也明白,這般武學終究是有極限的。
十支、八支箭射來,或許還防得住,可千百支箭一起密密麻麻地射來,還間雜有床弩在其中,那莫說氣勁,便是真的周身鐵甲也難免被洞穿。
此時,王語嫣心中只能安慰自己,說是這孟公子既然如此行事,心中當是自有打算的。
可片刻之后,她再一細想,卻是又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妥之處,眉頭緊皺地朝趕忙身旁蕭峰道:
“蕭大俠,事情不好了……
孟公子本不是多言之人,此刻這般高調,顯然是想以言語激那遼國皇帝現身,好借機沖入敵陣將其擒殺。
可是現在看來,那遼國皇帝為了安全,竟是不顧臉面地隱藏了起來。
如此,孟公子即便能擋得住這遼軍的箭矢齊射,可這數萬大軍之中,他又去何處尋那遼國皇帝呢?”
蕭峰聞言趕忙在遼軍陣中四處掃視,果然見得除了那已經出陣的儀仗以外,再無明顯旗幟標志。
至此,蕭峰心中一涼,只覺王語嫣所言確有道理,事情大為不妙。
眼前數萬遼軍,好似無邊無際,便是他自己從這山峰朝下俯視,都也找不到那耶律洪基的蹤影,孟修遠便是有天大的本事,卻有能如何呢?
“王姑娘,看來今日之事受我連累,已至山窮水盡。
還請你幫幫我,咱們要想些辦法,引開遼軍的注意力,先將孟兄弟救回來。
余下的事,只能待他安全之后,再從長計議……”
蕭峰心中焦急,趕忙朝王語嫣拱手說道。
王語嫣聞聲點了點頭,正待開口回答,卻聽得山谷下又傳來孟修遠如轟雷般的聲音:
“耶律洪基,你昨夜同我說,契丹人都是守信重諾的好漢,原來只是說笑。
好,那也無妨。
你不來見我,我去見你便是……”
言罷,孟修遠當即身形一閃,朝遼軍陣中沖去。
一眾遼軍將士聽得孟修遠此言,不由皆是覺得面上無光、十分恥辱。可那親軍指揮使一聲令下,他們還是當即動手。
下一刻,只聽得“簌簌”破空之聲響成一片,漫天箭雨升起,好似一片烏云直朝孟修遠撲來。其中更是間雜有“當當”幾聲震響,是那十余座床弩同樣已經離弦而出。
孟修遠速度雖快,卻也不免被這密不透風的箭雨覆蓋其中。
見此一幕,雁門關上的宋軍將士們皆是咬緊了牙關,只道是這好心來助陣的江湖豪俠竟是如此輕易便丟了性命,不由心中皆十分惋惜。
不過,尚未待他們開口哀嘆之際,便將孟修遠突地騰空躍起、身形急轉,躲開床弩的同時,整個人好似陀螺一般轉動,手中長劍帶起一陣旋風,竟是將射向他身周那無數箭矢統統卷飛。
待孟修遠再次落地之時,只見他周身忽然狂風大作,洶涌氣流吹得他頭發衣裳皆飄然飛舞,身周更有熒光閃閃,好似神仙下凡一般,速度更快一截,轉瞬間便已經沖入遼軍陣中。
突見這般驚變,無論是雁門關上觀戰的宋軍,還是嚴陣以待的遼軍,都是一片茫然。
唯有站在山頂的蕭峰眉頭微皺,認出孟修遠此時狀態,和數月前在少林寺殺他父親時一模一樣。
“孟兄弟……”
蕭峰望著孟修遠沖殺進遼軍陣中的身影,一時間心緒復雜難言,不由喃喃自語道。
“蕭大俠,怎么了?可是你想到了救孟公子的辦法?”
一旁王語嫣聞聲,開口問道。
蕭峰搖了搖頭,默不作聲。
王語嫣心思機敏,看蕭峰表情,便已猜出了大概,再不敢繼續問下去,轉而又朝山下遼軍陣中看去。
卻見只這么片刻不看,孟修遠竟是已經沖入遼軍陣中數十丈之遠。
萬軍叢中,孟修遠依舊姿態悠然。
初入陣時,遼軍陣型不算十分緊密,他便東一晃、西一斜,施展《凌波微步》,如游魚一般,借著周身澎湃而出的氣勁,從長矛手、刀斧手間相距不逾一尺的縫隙之中硬生生地擠了過去。
而待稍入深處,遼軍軍陣已經密不透風,他便伸手揮掌,將那阻礙在面前的遼兵紛紛推開,每一掌間,便有一片遼軍被推得倒飛而出。
不過孟修遠倒是并無屠殺之意,手上有所控制,受了他拳掌的遼兵只有摔打皮肉之傷,卻無真的喪命的。
見得孟修遠這般于從萬軍從中過如入無人之境的表現,雁門關上的宋軍皆忍不住舉起手中兵器,高聲喝彩,一時間人人熱血沸騰。
“將軍,咱們是不是想辦法,也助這人一助?”
一參將朝守城主將提議道。
那將軍聞言,見得孟修遠那勇猛無敵的身影,略微思索片刻,隨即點了點頭:
“來人,傳令,叫三軍擂鼓,替英雄助威!”
片刻之后,便聽得雁門關上陣陣戰鼓聲傳來。一眾宋軍鼓手受孟修遠氣勢感染,此時打起鼓來,卯足了力氣,鼓聲之中自然帶著一股威勢,動人心魄。
遼軍被孟修遠孤身一人沖入陣中而無法抵擋,本就驚懼,此時又聽得雁門關上傳來的威武戰鼓之聲,不由得心中皆是十分慌亂。
于此時,孟修遠已沖入遼軍陣中百余丈遠,從高處俯視下去,好似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個氣泡,竟是無一人能近到他的身邊。
山頂之上的蕭峰和王語嫣兩人見此,心中大喜之余,卻也察覺到了遼軍陣中的變化。
“蕭大俠,你瞧那里,好像有些問題……”
蕭峰順著王語嫣手指方向看去,確見那遼軍后陣中,竟是突然分出一條道路,有幾十騎兵團聚在一起,順著這條路疾奔,好似急著要撤出戰場。
“是了,那一定是遼國皇帝!
咱們要想個辦法,提醒孟兄弟一下。
不然他即便功夫再強,在遼軍陣中胡亂沖擊,終究有真氣用完的時候……”
蕭峰見狀,當即判定清楚情況,有些著急地說道。
不想,他話音剛落,孟修遠就好似遙遙聽到了他的指引一般,當即調轉方向,朝那逃脫的騎兵隊追去。
只見孟修遠突地從人群中高高躍起,好似一只大鳥般滑翔而過。下面無數遼兵朝他刺槍射箭,卻總是被他恰到好處地避開。
待身形稍稍落下之時,孟修遠便瞅準機會踩在一個刺來的槍尖之上,借力再騰躍而起。
如此十余個起落,孟修遠便跨越百余丈距離,追至那騎兵陣中,伸手一把將正騎馬撤離的耶律洪基捉在手中。
“你……你怎么可能知道我的位置?!”
耶律洪基此時已無心反抗,只是心中萬分疑惑。
孟修遠微微一笑,并不答他的話,只是揮手奪過旁邊一桿遼軍大旗,用其將這耶律洪基高高挑起,而后高聲喊道: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在此!”
這章確實是寫得不太好,接受批評。
不過寫手狀態總有起伏,還是希望大家見諒吧。
天龍馬上結束,要開下個副本,很多事情都很糾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