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業巨頭597 投資戴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實業巨頭 >>重生之實業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597 投資戴爾

597 投資戴爾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水下野魚  分類: 都市 | 商戰職場 | 水下野魚 | 重生之實業巨頭 


最新站名:千夜閣

“是的,boss,如果不是因為這樣,我們也不可能就這樣獲得4.99的股分,加上我們這段時間在股市上暗中收購的,您現在已經擁有10的英特爾股份了。”羅恩說道:“不過,英特爾現在哪怕再沒落,他也是美國政府規定的高科技公司,按照法律規定,任何海外團體只能持有最高5的股份,您這樣通過各種海外皮包公司交叉持股的模式,是可以避開監管,可這些股份沒有任何投票的權利,只能當做純粹的經濟投資,沒有任何法律上的意義。”

“法律上的意義我也不想要,純粹當做經濟投資就行了,繼續收購就行了,你估計能收購到多少?”陳志文問道。

英特爾維軟這種公司,收購到了再多股份,也沒有任何意義,就是控股99了,人家美國政府一紙命令也得廢掉,還不如純粹當投資,就是5實在是太少了點,因此陳志文才使用這種手段。

擱香港的一些投資,比如港燈有著34.99的限制,而因為海信銀行受限于香港銀行法,導致他明面上也只能擁有各家地產巨頭15.99的股份,其實也可以這么做來獲得更多股份,但沒什么意義,這些算得上不錯的投資,但也算不上罕見的爆款,這樣的投資機會多了去了,為了利益不大的事情這么折騰,還不如投資一點其他正規的生意,比如在國內建大型基建或者純粹的商業廣場、寫字樓、酒店等等不更好嗎?收益也不會低于購買長實這些企業的股份。

可英特爾維軟乃至后面的思科是特例,他們的股票在未來是可以漲幾百上千倍的,且非常容易套現,是最優質的金融資產,因此,陳志文才愿意折騰一下。

“這幾年英特爾股價不是很好,很多股東轉讓了手中股份,也有直接拋售的,這導致二級股票市場有著很多這樣的股票,我估計,我們能再收購10左右,再多的話,就可能會被察覺了。”羅恩分析說道。

“行,總共20已經很不錯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能夠擁有這樣潛力強公司股份的20也已經足夠了,這還是因為,目前的英特爾雖然被加入了美國政府的高科技實體名單,但還比不上惠普、德州儀器、IBM等高級別的,甚至還差的有點遠,因此,被關注的也不是很多,這樣才能讓陳志文有著一些機會,甚至如果等未來英特爾崛起,如果太多股份不流通,可能還是會引起疑問等等,到時候就只能見招拆招了,實在不行出手部分,反正也就少賺一點罷了,但比起現在的投入,利益至少可能有上百倍的空間了。

“boss,維軟目前雖然還沒有被美國政府標注為高科技企業,但以它的發展速度,我估計也快了,我們目前擁有16的股份,還是需要找做打算的好,等維軟明年上市,我們就會需要面對這個問題,現在早點解決事情,總比以后被美國政府逼著出售要好,到時候,出售對象肯定不能作假了。”羅恩又說道。

“好,那就放出消息,說我們準備出售手中維軟部分股票,然后再找大量我們自己的皮包公司來接手,不過也不能全是假的,適當的還是要真的。”陳志文點點頭說道:“這里面損失的,等維軟明年上市之后,我們還可以采取與現在英特爾一樣的方法,把損失補回來。”

早期因為考慮到維軟的成功的節點是在獲得IBM的支持之后,而美的在當時也很有名氣,雖然與IBM還不是一個等級,但過早的投資維軟,可能會影響它與IBM的合作,因此,一直等到1981年后,維軟成為了IBM電腦操作系統的制定供應商后,陳志文才尋求投資了維軟。

而因為當時的維軟也已經初具規模,所以做不到與最初期投資蘋果那樣,直接獲得了30以上的股份。

當時,陳志文以資金外加一定的合作,獲得了10的股權,不過未來的機會多了去了,在1983年,維軟的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檢查出了癌癥,被迫離開公司,也需要套現資金治病,于是,陳志文出價最高,拿下了不少股份,對保羅艾倫來說,也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后續維軟發展順利,雖然為了準備上市而繼續融資,但手持巨額股份的陳志文,在被兩次小稀釋之后,還是有著16的股份。

這個比例,在上市的時候可能會被稀釋到12左右,可還是遠超過了美國政府容許的外資持有美國科技公司最高5的限制,因此,也需要提前做準備,以類似英特爾的方式,通過各種避稅天堂的皮包公司,交叉持有。

這種模式,其實也是經不住查的,美國政府要是真的認真審查,肯定能夠發現問題,不過,在這兩家都還不算巨頭的時候,誰會閑著沒事干浪費人力物力啊!等這兩家成為巨頭的時候,也就到了合適拋售的時候了。

“好的,我們還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很充裕的。”羅格回答道。

“行,那另外兩家公司的投資事宜怎么樣了?”陳志文又問道。

“思科公司的創始人拒絕了我們的投資,他們不肯吸納非美國裔的資本,戴爾公司倒是可以商量,不過邁克爾戴爾本人也只愿意出讓10的股份,要價也不低,30萬美元。”羅格說道。

“嗯,思科如果不喜歡國外投資,那短時間內的確沒什么辦法,戴爾那邊,價格不是問題,只要能讓我們投資就行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1984年,是一個神奇的一年,對于改開的內地來說,是創業元年,很多未來的巨頭公司,都在這一年創業,或者說初步成型,而對于美國來說,也差不多,很多未來的巨頭公司,也是在這一年成立的。

思科與戴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兩家,前者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互聯網泡沫巔峰的時候,其市值之高甚至一度超過了維軟。后者知道的人更多,是未來全球五大計算機品牌之一。

這次陳志文來美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了解這些未來的巨頭公司的情況,從而做出準確的投資,這些公司目前也才初建,投資價值用萬倍來形容也絲毫不夸張,全球任何地方的投資,都不可能比的過這個,哪怕是香港、日本甚至內地的地產項目。

“好的,那我這邊,就再與戴爾溝通一下,我想,應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他們目前也只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羅格說道。

雖然不太明白,為什么以自己老板的身份,會關注這樣的小公司,可他還是會盡全力將事情做好。

“戴爾公司,沒有提出要與我合作,比如將他們的計算機,放在好市多銷售?”陳志文想了想又問道。

自穿越來這個世界后,零售行業就是他投資的重中之重,除了本身就有著很大利潤及影響力之外,一個額外的原因就是它可以幫助很多初創企業直接獲得非常多的訂單,這甚至可以擴展到整個電子民用行業。

“沒有,戴爾公司的模式,現在就是直營,他們獲得訂單后,直接將計算機寄給客戶,不通過傳統的零售渠道,這其實也是戴爾公司能夠成功的原因。”羅格說道:“我分析過他們公司,其實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技術含量,純粹就是靠著極致的成本控制,來降低價格。”

“雖然老套了一點,但的確很成功,商品價格才是最重要的。”陳志文點點頭說道:“沃爾瑪與好市多的成功,其實不就如此嗎?”

在全球的科技公司之中,戴爾是比較奇特的,雖然它賣電腦賣到了全球前幾甚至偶爾還能混到第一的水平,可從本質上來看,它并非一家純正的科技公司。

戴爾最大的成功,是它在管理運營上的成功,采用快周轉、幾乎零庫存外加直銷模式,將成本降到最低,隨后給客戶的價格自然也就更低了。

在80年代,電腦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的時候,這個優勢還不算很大,只能說可以給戴爾公司帶來不小的財富,而到了90年代初,當維軟、英特爾聯手定義計算機模式,外加分體式設計也被普遍接受,標準基本上就此成型,而擁有低成本優勢的戴爾,也就從此一飛沖天。

大家的東西在多年發展標準化后,甚至性能過剩之后(不玩游戲的情況下,大部分電腦性能過剩),各家的產品也就差不多了,最終比拼的就是價格了,這一點,很多行業都最終發展到了這一步,只有汽車算是例外了。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節省成本”是每家公司都需要做的事情,可想將這件事做好,那就太難了,全球那么多公司,能夠做到極致的,也就那么幾家,誰不知道沃爾瑪最強的就是節省成本,可全球也就一個沃爾瑪,模板放在那邊,人隨便其他公司去挖,其他超市也做不到沃爾瑪的極致,這就是最大的競爭力。

甚至因為研發較少,也是一種成本優勢,在90年代,全球計算機公司普遍的科研成本在營業額的58之間,戴爾在1.3左右,完全就是另外一種另類的經營模式,可是卻非常成功,其他公司想學也學不了。

實際上,后世國內的聯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戴爾,不是完全一樣,可策略方面比較接近,以市場為核心,而不是技術。雖然這個事情被不少人吐槽,但聯想卻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計算機品牌,只能說,消費者,也是以錢包投票的。

“邁克爾戴爾的這種運營模式,如果能夠控制的好的話,的確會比其他同行省不少錢,而且規模越大,那昂貴的運輸成本也就越低。”羅恩也同樣說道:“但這樣的上限,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采用這種模式,最終還是要回歸正常的零售渠道才有可能。”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自然會改變,邁克爾戴爾又不是傻子。”陳志文笑說道。

后世的戴爾公司,在90年代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采用直銷模式雖然成本低,但這個前提是他們能夠找到足夠的客戶,在初期幾年,他們只需要簡單的宣傳就可以找到不少人,可越到后面越不行,第一是容易知道戴爾模式或者喜歡戴爾模式的人已經買電腦了,其他人就是屬于不知道類型的,第二就是戴爾的規模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更多的客戶,而這種直銷模式在非互聯網普及的時代是行不通了。

于是,便有了后世最著名的戴爾與康柏合并案例,比較搞笑的是,康柏的實力更強,原本應該的康柏一方獲得最高管理權,但后來卻被戴爾翻身了。

“好,那這樣的話,我就與戴爾直接以最簡單的入股模式來投資了。”羅格說道。一般這種投資反而不常見,以自己老板的身價規模,很多投資,投錢是次要的,各種資源的幫忙才是更稀少的,比如一家正常的做日用品的公司,如果能夠順利進入好市多,那簡直就是要原地起飛,這一點,就是對于戴爾這種賣筆記本的都有用。

“嗯,既然他們沒什么條件,那就直接給錢吧。”陳志文點點頭說道,看來這個時機倒是不錯,今年是戴爾創業的第二年,公司有了一點成績,但還算不上太好,如果再晚個一兩年,可能就與思科一樣,不讓投資了。

這幾年,美國對高科技行業管控的越來越嚴,似乎也看出這個市場潛力非常大,甚至能夠影響國運,而那些大公司以及創業者也都知曉這個情況,雖然不能說徹底否決海外資本,但也都在盡量避免,免得以后麻煩。

畢竟,美國內部也不缺愿意投資的,風投這玩意,就是在美國成規模的,也就陳志文比較特殊,他知曉每個目標,要不然,廣撒網捕魚的話,自己資本再雄厚,也未必比的過那些專業從事風險投資的專業公司。(本章完)


上一章  |  重生之實業巨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