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業巨頭127 曾梓倖的內地之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實業巨頭 >>重生之實業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127 曾梓倖的內地之行

127 曾梓倖的內地之行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水下野魚  分類: 都市 | 商戰職場 | 水下野魚 | 重生之實業巨頭 


“也就是說,這幾天有人放出消息,說紅牛在美國賣的火爆,賬上有幾個億的存款,是有人故意為之?”幾天后,周家楊帶來了一個新消息,讓陳志文有些驚訝。

“對,證券所以及不少基金在傳播這個消息,隨后和記股票又開始大漲,很多股民也相信這個說法,然后就又去搶購和記股票,隨后不到一天的時間,將和記股票抄高,最后又來了一個大砸盤,股價又是暴跌,前幾天有一個跳樓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周家楊說道。

“夠狠,估計是哪一家在之前跟著炒作和記股票,結果我們出面收購后被套了,又想出了這一招,讓無數小股民高價接手自己手中的股票。”陳志文想了想說道。

“我也是這么想的,現在人已經套現跑了,想再找到是誰在背后操作已經晚了。”周家楊有些可惜的說道。

“查到又怎么樣?人家又沒犯法,你還能告人家不成?都來股市玩了,又不是長期投資,還用了杠桿,就只能說自己選擇的路,被坑了也是命。”陳志文淡淡的說道。

“也對,生死有命吧。”周家楊點點頭說道。

陳志文說道:“這個事情就到此為止吧,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了,好好準備股東大會吧。”

“好。”周家楊答應道。

一轉眼,幾天時間已經過去,陳志文預估的英國鬼佬辭職潮并沒有出現,只是零星有幾個選擇辭職,而李查德也在一直做著很多人的思想工作,他想坐穩這個香港四大洋行之一的大班職位,穩住管理層,是第一個考驗,如果這個都做不好,基本上就是第二個祁德尊了。

香港的媒體方面,也暫時減輕了對陳志文等人的追蹤,畢竟,接下來的股東大會,陳志文必定會出現,這讓他這幾天稍微輕松了一點。

7月14日,陳志文迎來了一位很久未見的朋友。

“曾生,好久不見了。”和記大廈,陳志文的辦公室里,陳志文非常開心的對著來人說道。

“哈哈,陳生,好久不見,沒想到再見之日,你已經是香港最大洋行之一的老板了。”來人笑著說道,正是“領帶大王”曾梓倖。

“一家負債累累的最大洋行罷了,曾生,坐吧。”陳志文笑了笑,將曾梓倖帶到落地窗旁邊的沙發旁,這里可以看到整個維多利亞海港,小半個港島以及海港對面的九龍半島,眼睛好的人還可以看到天上飛翔的海鳥。

“之前半個月,我一直在內地,結果剛回來,就聽到陳生你在香港做的事,可真是長了我們華人的志氣啊,從這里看整個香港,真TM的爽。”曾梓倖哈哈笑道。

“是啊,從中環大廈看下去,真的俯臥蒼生啊!”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不要說中環,就是整個港島的商業大廈、商場,業主基本上都是英資,倒是無數華人小老板在這些商場或者寫字樓里面做生意或者辦公,辛辛苦苦的賺著錢,卻將一大半利潤又給了業主。

在中環,擁有一棟大廈,是無數華人的夢想,包括李嘉成李兆基這些華人精英,也都是對這個執念日思夜想,直到80年代華資崛起,這個夢想才實現了。

“陳生,你收購和記,也是為了和記的地產?”曾梓倖又問道。

“算一個主要原因吧?怎么這么問?”陳志文反問道。

“我的幾個朋友,本來也是做實業的,現在都開始準備做地產了,我認識的所有人中,陳生你的實力最強了,如果連你都轉型,那我可要一樣了。”曾梓倖笑著說道。

“這不沖突,完全可以兩個一起做。”陳志文說道。

曾梓倖搖搖頭說道:“陳生,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樣的財力,就說星河貿易的訂單,說實話,我都很驚訝,一般貿易公司,想獲得這么多訂單,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回本都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更不要說再做其他事業了。”

“也是。”陳志文點點頭,倒也沒太多解釋,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他知道未來,所以可以閉著眼睛拼命的上杠桿,其他人哪敢,哪怕是眼光最強的李嘉成,也得考慮風險問題。

二人從落地窗又回到了沙發上,陳志文問道:“現在都7月份,廣交會應該已經結束了吧?曾生怎么還去了內地?”

“陳生,之前我受你委托,去了廣交會,尋找合適星河貿易的商品,找到了幾樣,但總覺得不太完美,于是我要了一些聯系方式,最近就是去他們又聯系了。”曾梓倖說道。

“工廠?之前不是不讓去的嗎?”陳志文問道。

“還是不讓進,但現在可以讓我在附近招待所待著,然后把樣品拿出來,討論合作的可能性。”曾梓倖笑著說道:“感覺從72年開始與歐美建交,這方面越來越松了。”

“這也是好事啊。”陳志文點點頭說道,實際上廣交會的活躍可以說是改開的初期準備,也可以說是試點,這幾年來,廣交會的交易規模增長速度非常快。

當然,還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缺外匯了,70年代之前,國內主要是自力更生,偶爾沒有的東西才需要進口,但72年中美建交,內地為了發展民生工業及軍事工業,預算43億美元,從西方各國采購鋼鐵、石油、化工、化纖、化肥、發電設備、天然氣設備等大型生產線。

70年代初的43億美元是天文數字,這導致國內對外匯的需求急速變高。

“有哪些可以合作?”陳志文問道。

“國內現在缺化纖,很多衣服都是棉花造的,成本太高了,沒有競爭性,所以我打算專門選擇純棉制品,但去工廠附近看了下,棉被棉衣又太重了,款式太舊,后來我就只能讓他們生產棉襪,倒是生產出來了,就是沒什么彈性。”曾梓倖無奈說道。

“棉襪里面應該有一些化纖吧?”陳志文問道。

“對,為了保持彈性,是需要一定的化纖,國內倒是也有化纖廠,但產量太少,不會用在襪子上的。”曾梓倖說道。

“這就行不通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內地正在投巨資引進化纖設備,但真正大規模量產還需要等幾年,在這之前,衣服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是奢侈品,特別是能夠御寒的衣物,畢竟只靠棉花的產量,根本不可能滿足那么多人,更不要說出口了。

“不過我走之前,廣交會的一個小干部問了我一件事,我倒是覺得有希望,他想問我們要不要國內的酒?”曾梓倖笑著說道。

(本章完)


上一章  |  重生之實業巨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