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第七百章 教育為首貿易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守村人 >>大明守村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章 教育為首貿易多

第七百章 教育為首貿易多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農家一鍋出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農家一鍋出 | 大明守村人 


大明許多百姓穿草鞋,皮鞋得是有錢人穿的,布鞋有,舍不得,需要遇到特殊的日子才穿出來。

衣服更如此,縫縫補補,大的孩子穿完給小的孩子穿,如果能做一身新衣服,非節慶不穿。

只看南京,天下大同了,到偏遠地方,百姓別說一個月賺到多少錢,能見到銅錢就不錯了。

“太子認為當怎般做?”里長點下頭,問朱標。

朱標坐直,其他四個弟弟跟著認真起來,表示對里長的尊重,里長對于他們來講屬于師父。

教本事、給東西、解疑惑、樹志向。

“里長,咱這樣想,對外貿易的時候,叫外面的夷人送皮毛,價錢定低低的,與糧食及其他東西一般。”朱標回答,看向里長。

“太子能夠如此想,當是大明之幸。而這便是技術領先的優勢,可以讓咱大明享受到外貿順差福利。

其實在此過程中,大明掌握了定價權。現在的貿易方式不錯,民間禁止與外面接觸。

否則的話,會形成外來商品沖擊。比如皮毛,夷人的國王、酋長,可以為了某樣大明的東西叫自己的奴隸去干活,奴隸不需要給工錢。

當皮革拿過來時,價錢會低于咱們大明百姓飼養牲畜獲得皮革的成本,大明百姓怎么辦?

此時大明需要加入貿易保護政策,最常見的辦法為提高稅率,對大明是三十稅一,對外可以一稅一,甚至一稅二。

不過這個咱官員少,忙不過來,先不開放民間貿易,維持現狀。

咱需要教育體系支撐,讓百姓接受教育,明事理,全民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明日我就此事寫個題本給太子殿下,關于大明全民基礎素質提升對經濟促進方面的。”

里長借著朱標的話題講課,他說的題本不是政治內容,是課本。

“多謝里長!”朱標坐在那里身體微微前傾。

“多謝里長!”四個親王跟著學。

徐掌柜:“……”

他沒聽明白,人家宮里始終在講下丘村里長和孩子的日常教學內容,一些名詞全會。

外面的人享受不到這個待遇,朝堂上的官員能學到一部分,朱元璋選擇性地給他們提供。

大家吃飯,剛才的對話屬于飯錢開胃的。

飯后徐掌柜回去,他過來是要問問能不能找女服務員。

里長告訴他去青樓找,良家女不適合,接觸了太多的富貴人,容易迷失自我。

與下丘村招女工不一樣,下丘村有的工廠專門要女工,不要男的。

下丘村一條街的買賣,女工一般服務女子,尤其是服裝和兒童區域。

朱標一行人去西邊下丘村管理租賃的市場,那邊也有一個便民處。

目前還叫大元興永壽宮,只是沒人專門提這個名字,避諱。

后面在建設,用市場中賺來的錢建設,不動用宮里和朝廷的資金。

下丘村這種以商輔建、科學管理的運作方法,就讓大明群臣跪下,他們想不到這等好主意。

不但自己賺錢,又能促進百姓小商業模式發展,也叫地攤經濟。

然后有人開始上房了,所有能夠用來狙擊的位置,全部被五個府的護衛占據。

告訴百姓,太子和四個親王出行,但不凈街,誰有本事刺殺可以試試。

“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殿下!”

在這邊指揮人修建的領頭人王石跑過來迎接。

他父親王藝千不在此處,在另一邊建工廠和工人聚居區,他弟弟王樹負責圖書館事務。

他家人已經搬過來住,不寧國府,包括其他當初的工匠家庭,就是個遷戶籍的問題,簡單。

“王石,這邊有難處嗎?”朱樉詢問,大家熟悉,一起去的和林。

“沒有,后勤組織由劉監事負責,他很厲害!”王石搖頭。

劉監事就是劉璉,劉基的長子,一同去的和林,之前躲著。

現在他一家全來了,給了他一個監事的小官職,他負責整個地方的建設,原本要等十一年后才有的朝天宮,過年了就開始叫朝天宮。

本來朱元璋跟劉伯溫說可以讓劉璉當個某部的郎中,進六部。

劉伯溫委婉地拒絕,不去,跟著下丘村混才是最正確的。

順便把次子劉璟給安排過來當幫手,學習管理。

劉伯溫懂,進了六部便開始斗爭,跟著下丘村屬于終南捷徑,下丘村被稱為太子村。

“新建了不少房子。”朱標對比一下,上次來還沒有這么多的建筑。

現在建四層的磚混結構樓,很大,屬于商業樓,只要能夠符合商戶進入,就租出去。

等賺錢了,再蓋別的建筑,用木頭,只是朱聞天設計的時候沒有文廟,佛教的寺有、道教的觀有。

他不愿意宣揚孔子,與孔子個人無關,他又沒見過孔子。

他討厭有一群人利用這個孔子來限制皇權,他需要皇權絕對穩定,才方便他推廣自己的理念。

說白了就是變法,朱元璋支持變法,皇權受威脅,那能行嗎?

歷史上朝天宮有個應天府的府學,這個要有,辦學校,而且好要辦成高等教育學校。

寺和廟由官府控制,別人給的香火錢官府拿走,不給和尚與道士,給他們一點工資就行了。

他們也不允許有什么免田賦的土地等產業,眼下大明高度中央集權,無須向宗教妥協!

“這個掌柜,買賣如何?”朱標問一個站在門口一動不敢動的掌柜。

他家賣宣紙與歙硯等文房四寶,批發,有個人想買,他也接待。

他的店里進了護衛,顧客和他都不動了,護衛說了,太子殿下和四個弟弟過來。

這誰敢動?要把皇帝的兒子一窩端了?

掌柜的跪都不敢跪,結結巴巴地回話:“回,回,太,太子,殿,殿下……”

“你轉過身對墻說,就像買東西的人問你那樣回答。”

小丫頭看過不過去了,學我家憨憨哥?我家憨憨哥可不你利索多了。

“啊!謝,啊謝,轉,我,我轉。”掌柜的轉過身,用手扶著墻,低頭,感覺好多了。

“回太……子殿下,啊!買賣挺好的,比以前賺得多,這邊人多,有個大的市場。

我家的伙計我都不給做飯了,直接到外面吃,或者讓外面送到店里。

這不咱大明打仗打好了,文房四寶可以向四川賣,那里的人很愿意讀書。

賺錢是以前買賣的三倍多,哎呀!這個辦法真好用,原來看著墻就行啊?”

(本章完)


上一章  |  大明守村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