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魔都譯制片廠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從未出現過的場面,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年代:從魔都譯制片廠開始 >>年代:從魔都譯制片廠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從未出現過的場面,來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從未出現過的場面,來了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9日  作者:如意鍵盤  分類: 都市 | 都市異能 | 如意鍵盤 | 年代:從魔都譯制片廠開始 
正文卷

正文卷

1980年,8月份的最后幾天。

本以為頂著烈日的一趟長城游,會相當刺激。

沒想到比市區低了好幾度的八達嶺,竟時不時會吹來陣陣涼風。

放眼望去,遍野綿延壯麗、綠意盎然。

“形勢喜人啊”

江山像個老農民一樣,撩起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

一旁的陳佩絲,干脆就把一條毛巾直接頂在了頭上。

兩個人一起往前看了看仍在繼續向上的四位老人。

又回頭看了眼,和余思歸、江川一塊坐在臺階上的小魚和小白。

“二子,”江山拍了拍陳佩絲:“你留在這照顧幾個小的,我去跟著那幾位老同志。”

“行,”陳佩絲對這個分配很滿意:“去吧同志,我在這里等你們凱旋。”

就這樣,直到外貿部的兩輛小汽車開到頤和園門口的時候。

四位呼呼大睡的老同志,才舍得睜開眼睛。

盧旭章替他們在聽鸝館訂的一桌酒菜,好吃的都沒法夸了。

李若誠幾乎每嘗一道菜,都要對著老伴點頭笑一眼。

而一直沒收過笑臉的江爸和江媽,也總算是嘗到了令老二念念不忘的宮廷御膳。

一頓飯吃完,等一行人終于樂樂呵呵的回到招待所時,天都黑透了。

老遠的,就瞧見一個人坐在自行車的后座上對著他們招手:

“小江,你終于回來了。”

江山定睛一看:“王導,你怎么來了?”

招待所三樓的一間屋子里,很快就亮起了燈。

等黃永鈺和王世襄,提著兩保溫桶的冰棍進來時,很自然的就拿起了桌上的兩片西瓜。

“怎么樣,”王扶林捧著一片西瓜:“這瓜還不錯吧?”

“倍兒甜”

屋里的幾位,坐在一塊夸。

“王導,這大熱天的還跑過來給我們送西瓜,”

江山特感動:“真是難為您了。”

“這有什么,”王扶林就不覺得這算事:

“按說我這個地主應該請你們好好吃一頓,可惜被大地主搶了個先手。”

“您千萬別覺得可惜,”

早就和王導打成一片的江山,笑道:“咱們明兒的伙食,還沒有著落呢。”

一旁的王世襄趕緊道:“明兒該輪到咱們了。”

“明兒豐澤園,”黃永鈺跟著道:“咱們老幾位連糧票都預備好了。”

王扶林點點頭:“那我就后天。”

見此情景,一聲都不敢吭的陳佩絲,埋頭啃著西瓜。

這一會,江山笑了:“還是下次吧王導,明天下午我爸媽他們就要回去了。”

“這么快就要回去了,這才來幾天呀?”

“廠子里一堆事在等著我爸,”江山道:“再說,我小妹的學校也快開學了。”

來燕京的這幾天,江爸始終惦記著車間,生怕鮑師傅鎮不住場子。

距離9月1日《廬山戀》上映的日子可沒幾天了。

但江山一點都不著急。

他知道,在外貿局點名指定了“春風度服裝”為試點項目后。

不但令自己的服裝表演隊,在商場里行走自如。

還令浦江服裝二廠,嚴格執行了一整套的代加工、代發貨流程。

“那行,反正以后有的是機會,”王扶林也不是個矯情的人:“我聽說你妹妹這次考上戲劇學院了?”

“昂,”江山點點頭:“等過幾年畢業了,就可以幫您打下手了。”

相比拍戲,江山更愿意讓小妹去幕后折騰。

“你是想讓她進電視臺吧?”王扶林笑道:

“那還不好說,只要你小江一句話,別說是古臺,周也明也會出手安排的。”

“您這話可千萬別給那丫頭聽見,”江山真心感謝:“不然,學都上不踏實了。”

西瓜干完后,冰棍接著上。

“江山,”王扶林開始說正事了:

“今兒下午臺里接到了一個通知,一個命題為《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全國紀錄片大賽,這事伱有聽說嗎?”

聽此一問,早已是局中人的陳佩絲繼續嗦著冰棍,眼皮都沒波動一下。

“這么快就下通知了,”

來京頭一天,就跟王導透露過進京目的的江山,根本就沒打算瞞著對方:

“王導,這事其實是外貿部牽的頭,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給我現在負責的一支廣告添些素材。”

“我當時一聽就猜這事與你有關,”王扶林道:“怎么樣小江,能說說具體的評選要求嗎?”

“怎么?”江山直接問道:“您想拿獎?”

“不是我想拿獎,是我們臺想拿獎,”王扶林:

“你想啊,這可是全國38家電視臺擱一塊比賽,能不在乎嘛!”

“原來您是擔心這個,”江山道:“那我就再跟您透個底。”

王扶林:“你說。”

這一會,屋里的幾位全跟著豎起了耳朵。

“其實廣告倒是次要的,”江山:

“外貿局牽頭辦這事,主要是想編輯一部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紀錄短片。

讓全國人民好好瞧瞧,咱們祖國的好山好水。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噢”

王扶林明白了:“難怪發動全國的電視臺都出去拍,原來是為了這事啊。”

“您接到的拍攝主題是什么?”

“《好山好水好風光》。”

“這不就對了,”江山:“全國38家電視臺,共同組成的一部祖國大好河山,想想都令人期待。”

“簡直就是史無前例啊,”王扶林已經開始激動了:

“我感覺我應該去拍一些長城和故宮的鏡頭。”

“您忘了,”江山提醒道:

“上回為了在《紫禁城奇妙夜》的開頭加一組全國風景名勝,首都哪里的景點咱倆沒拍過?”

“對呀,怎么把這茬給忘了,”下一秒,王扶林:“但我總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江山:“這事目前是您在負責?”

“還沒最后定,但估計也差不離了。”

“那還不簡單,”江山道:“后天我們就出發去青島了,您要不跟咱們一塊?”

“你們準備在青島架機器?那我可不能跟你們搶一個景,”

王扶林正色道:

“就像小江你先前說的一樣,這個獎拿不拿倒是次要的,我現在倒是想好好拍一組大好河山的鏡頭了。”

“那我給您出個主意,”

知道王導也是位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江山便把原本自己想干的一件事推薦給了他:

“既然38家電視臺一塊拍山水,您干脆就拍點不一樣的。”

“拍點不一樣的,”王扶林:“拍什么不一樣的?”

“眼瞧著馬上就到收獲的季節了,您不如就拍點大豐收的鏡頭。”

江山一說這話,在場的全都笑了起來。

“我當是什么呢,”王扶林:“這豐收的新聞呀、紀錄片呀,哪年斷過?老百姓早瞧膩了。”

“您先別笑,我說的這場面,別說是你們央視,”江山道:“哪家電視臺都沒播過?”

屋里的幾位,好奇的瞧著江山。

“因為,”江山:“這景象它就從來沒出現過。”

“哪呀?”

“小江,你說的是哪里的莊稼?”

“我們什么樣的莊稼沒見過?”

江山看著大家:“你們誰聽說過魯棉一號?”

除了王扶林,其余的幾位都在搖頭。

“知道這玩意是什么嗎?”

江山可找到神秘兮兮的時候了:

“山東原子能研究所的高科技。有了它,咱們以后再買衣服時,很可能就不要布票了。”

陳佩絲眼一大:“不要補票?”

黃永鈺:“還有這樣的東西?”

“我知道這東西,”王扶林:“我們臺去年還專門去研究所采訪過。”

“今年,是魯棉一號大面值種植的頭一個的收獲季,

咱們不妨閉上眼睛想一想,850萬畝地的棉花,將是怎樣一個壯麗的景象。”

江山這會說的,就是號稱“布票終結者”的魯棉一號。

自1979年投產成功后,便開始大面積的推廣種植。

到了1980年,魯棉一號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

只要再過個兩三年,這種經伽馬射線培育而成的新品種,不但結束了棉布的計劃經濟。

還因為高產、抗逆性強的優點,讓人民群眾見到了打折促銷棉布的神奇景象。

“好,”王扶林越想越覺得可行:

“我就上山東拍這個壯觀的場面去,也該讓老百姓瞧瞧,豐收的農田也是祖國大好河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豪言壯語說完后,王扶林再次看向了江山。

“小江,這下我還真要和你一塊出發了。”

“那是,咱們的目的地都是山東嘛。”

“倒不是因為這原因,”王扶林不好意思的笑了:“主要是我們臺沒有多余的攝影機了。”

“嗯?”

“我尋思跟你一塊出發的話,也就不用向北影廠伸手借了。”

“沒有攝影機?”黃永鈺驚了:“你們這么大一個電視臺才幾臺機器?

“您是有所不知,”王扶林苦笑道:“不止是我們臺缺機器,連北影廠的機器都不夠使呢!”

陳佩絲在一旁點了點頭,這話他相信。

別看《瞧這一家子》里又是劉小慶、方舒,又是陳強、陳佩絲,但劇組的攝影機還是到別處蹭來的。

“那正好,咱們到時候一塊出發,您也好幫我們把把關。”

江山明白,別說是現在,就是再過個幾年央視還是缺機器。

“那干脆把我倆也帶上吧,”

黃永鈺一點不藏著掖著:“我還沒去過青島呢,老王你呢?”

“我就更不用問了,”王世襄哪里沒去過“我哪都沒去過。”

隔壁一間三人間里。

江小魚和江小白,正滿眼驚喜的伸著小胳膊。

坐在他倆面前的余思歸、江川,正一人抓著一只小胳膊給孩子戴手表。

粉藍粉紅的卡西歐電子表,一摁就是一串音樂。

“真是謝謝你了思思姐,”

江川摟著小侄女,好奇的把每個鍵都摁了一遍:“不過你怎么到現在才拿出來?換我早忍不住了。”

“其實,我一直想等到他倆看《鐵臂阿童木》的時候,再拿出來,”

余思歸:“可惜來了燕京后一直沒找著機會。”

“哎呀,”江川:“要是那樣的話,他們倆還不開心死了。”

“我現在也開心死了,”江小魚靠在小姑的身上,真的開心極了。

見此情景,余思歸也特開心。

下一秒,她又從包里拿出了一只白色的電子表:“小川,這一只是姐姐送給你的。”

“啊”

江川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差點沒把江小魚給沖倒嘍。

“我也有?”

這是一只擁有白色表帶的電子表,把江川看得眼都直了:“好漂亮的電子表呀,謝謝思思姐。”

“你喜歡就好,”

余思歸抱著小白搖啊搖啊:“我們小白也喜歡對吧!”

“十萬馬力”

江小白舉著胳膊就沖了出去:“爺爺,你快看看我的手表……”

第二日,在火車站送別了家人后。

江山和余思歸一塊走進了燕京電視臺。

“小江,還記得兩年前,咱們一塊去東京參加廣告節的那一趟嗎?”

這一會,副臺長的辦公室里,周也明橫豎都很滿意的看著江山。

“那哪能忘,當時還是您和古臺長一塊帶的隊,”

江山瞧了眼身邊的余思歸:“我記得您當時還去和思思的父親,商量了一會《鐵臂阿童木》的事。”

“沒錯,就是那一趟,”

周也明看著面前的兩位年輕人:

“我記得當時有天晚上,咱們幾個一塊下樓去日本面館吃了碗面。

結果就在那個小店里,看見了東京電視臺的天氣預報。”

一提這事,江山也笑了起來:“我記得當時您和古臺都說回國后就辦一個天氣預報的欄目。”

“兩年了,”周也明一臉的感慨:“《鐵臂阿童木》和《天氣預報》終于都開始播出了。”

1980年7月7日,準備了兩年之久的《天氣預報》,終于登陸央視。

和后世不同,這一會的《天氣預報》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除了一幅手繪的天氣預報圖,便什么也見不著了。

但,那首《漁舟唱晚》的背景音樂,倒是打一開始就出現了。

“今早,扶林向我遞交了前往山東拍攝魯棉一號的申請,”

周也明繼續道:“小江,我覺得你這個建議相當不錯。

咱們央視每天的信息量雖然很大,但可惜總是會錯過一些與時俱進的新聞。

這次幸虧你提醒了一句,不然保準又錯過了一件民生大事的始發點了。”

“瞧您說的,”江山的表情特別扭:

“說的我都不好意思了。再說,您幫了我那么多忙,有什么好事我肯定得想著您啊。”

“我就愛聽你講這話,”

往事重提,是最好的鋪墊。

既然王扶林不好意思提,那他周也明只好親自出馬了:

“其實,我們臺最近接到了好幾個政治任務,其中有一個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政治任務?”

江山立馬開始敲退堂鼓:“這不是我的強項呀!”

“誰說的?”

周也明看了眼一直在抿著嘴笑的王扶林,然后繼續道:

“今年,是小日本宣布投降的35周年紀念日。

宣傳部讓全國的電視臺都準備一部公益廣告,你就說這是不是你的強項吧?”

“公益廣告?”

江山:“有關抗日戰爭的公益廣告?”

“只要是和抗戰主題的都行,”周也明道:“主要是為了向國慶獻禮。”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宣傳部門都在忙這事。

“我怎么沒聽古臺長提過呀?”

“他還用提嗎,”周也明反問道:

“你前段時間幫浦江電視臺拍攝的《致敬:永不消逝的電波》,不就是最好的公益廣告嘛!”

“對啊,”江山眼睛一亮:“還真是正好能派上用場。”

“可我們臺呢?”

周也明看著江山:

“眼瞧著十一說話就到,可咱們一連拍了好幾支,沒一支能與浦江電視臺的相提并論。”

“據我們私下了解,”王扶林道:“廣東電視臺為了這事,還從香江請了位導演過來。”

“說起來,我們好歹是央視,”周也明道:“總不能輸的太難看吧?”

“抗日戰爭?”

江山像個算命先生似的嘀嘀咕咕:“公益廣告?國慶獻禮?”

周也明、王扶林,一聲不啃的等著江山解簽。

“有了,”

江山忽然想到了一個絕的:“咱們這么辦……”

(本章完)


上一章  |  年代:從魔都譯制片廠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