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簫默小說小說:、、、、、、、、、、、、
趙煦親自出迎,到了福寧殿前。
然后,便看到了兩宮儀仗,從東上閤門拾階而上。
他連忙上前迎接。
“太母、母后,今日怎來福寧殿了?”趙煦行禮之后,便看向笑意盈盈,仿佛如同母女般親密無間的太皇太后與向太后。
“今日吾與大娘娘做了些點心,想著六哥愛吃,就送些過來……”向太后不動聲色的說道。
一旁的文熏娘,提著一個食盒,對著趙煦盈盈一禮。
“多謝母后!多謝太母!”趙煦立刻欣喜的說道:“正好兒也有些餓了!”
便接過食盒,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各種精致的小點心。
都是趙煦愛吃的。
趙煦拿起一個小小的米糕,放入嘴里,輕輕一咬,頓時唇齒留香。
向太后見著,眼帶柔情,滿是慈愛的笑著:“六哥慢些吃,不急……”
“知道了!母后……”趙煦吃完嘴里的米糕,就蓋上食盒,對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道:“母后、太母,且先入宮說話吧!”
“好!”向太后含笑說道。
“嗯!”太皇太后也頷首稱是。
半個時辰后,福寧殿內寢之中。
太皇太后與向太后已安坐,趙煦則坐在兩宮中間慢慢的吃著點心,喝著蜜糖煮的飲子
這個時候,通見司今日輪值的閤門通事舍人來報,言都堂宰執再次上札乞見。
顯然,是等的有些急了。
這個時候,太皇太后就趁機問道:“髃臣們緣何乞見?”
童貫下意識的看向趙煦。
趙煦輕笑一聲,道:“太母,也沒甚要緊的事情!”
“不過是一小撮不法罪人,煽動今科落榜士人鬧事,孫兒已命開封府協同御史臺處置!”
說到這里,趙煦眉毛一挑:“想來,很快便有札子上報!”
向太后聞言,驚訝了一聲,道:“事涉士人,六哥當小心處置!”
“母后放心!”趙煦輕笑著:“不會有什么事的!”
向太后卻是憂心忡忡的道:“士人,是國家之本,六哥還是當謹慎些、寬厚些……當恩則恩,當恤則恤……”
“祖宗以來,都是如此……”
作為士大夫家的女兒,向太后當然天生就會和士人共情。
同時,也天然的畏懼著士大夫這個階級,于是,一切和士大夫相關的事情,她都不敢掉以輕心。
她深切的知道,大宋朝這艘破船,是靠誰在支撐!
士大夫!
沒有士大夫的全力支持與配合,州郡就不會安定,地方的稅賦也會收不上來。
趙煦嗯了一聲:“兒知道!”
“母后且放心,天下人不會有什么意見的……”
這樣說的時候,趙煦的神色是自信的,也是胸有成竹的。
送幾百個鬧事的落榜士子一頓棍棒恩情算什么?
上上輩子的他,可是直接把絕大部分的舊黨大臣,統統趕出朝堂,貶去偏遠軍州
舊黨的巨頭,更是有一個算一個,統統都去嶺南走了一遭。
這影響到他了嗎?
沒有!
妨礙下一次科舉,天下州郡士人的報考熱情了嗎?
也沒有!
在現代留學時,看過的史書,更是讓趙煦知道——士大夫這個群體,其實就是中古的小資產階級。
而歷史已經一再的證明了——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先天的。
所以,現代國家,紛紛開始精準的對著這個群體精耕細作。
也沒見他們反抗啊!
撐死了,在網上嘴炮幾句。
除此之外,別無他事。
所以,趙煦是底氣十足,根本不擔心會有什么問題。
向太后見著趙煦自信成竹的樣子,也不好多說什么,只能道:“六哥心中有數就好……”
她是知道的,這個孩子決定要做的事情,勸是勸不住的。
所以好多事情,她都不干預。
也就是這一次,因為涉及到士人,她才不得不來關注一下、詢問一下。
如今,見到趙煦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就放下心來。
一旁的太皇太后,卻是有些急了。
“太后、官家,事涉士人,還是應該慎重一些的好……”
“既然髃臣們也都遞了札子乞見,官家不如召髃臣們來此……”
“老身與太后也都聽一聽……”
趙煦呵呵的笑了起來,向太后也跟著笑起來。
“娘娘……”向太后看向自己的姑后,她伸手抓住趙煦的手:“六哥已經長大了!”
向太后嚴肅的說道:“而且六哥還是天子!”
“天子,當有威嚴!”
“不然,天下人就會輕視甚至孩視六哥!”
“此豈長治久安之計?”
“還望娘娘深思!”
太皇太后聽著,臉色一下子就拉了下去。
她看著手拉手,臉上帶著微笑的母子。
下意識的就想起了,熙寧七年的那場家宴。
先帝與慈圣光獻,就像現在的向太后與官家一樣,親密無間。
而她就像個外人一樣,只能坐在旁邊,甚至連話都插不進去。
最讓她痛心的,莫過于當時在場的趙顥,在向先帝勸諫的時候,被先帝一聲怒吼,嚇哭的場景。
“我敗壞天下?不如汝來為之吧!”
“何至是!”
“何至是……”
她呢?
只能無助的看向先帝,剛想開口,慈圣光獻的聲音就已經把她的話堵了回去。
“官家……一家人,不必如此生分……”
“岐王,快給官家謝罪!”
已經蒼老的姑后,拉著先帝的手,坐了下來。
而先帝順著這個臺階,點了點頭,只依舊冷冷的看向趙顥。
十余年之后,她成了太皇太后,取代了當年的慈圣光獻,皇帝變成了孫子。
但……
為什么,皇帝還是不跟她親,反而是向氏這個太后親?!
為什么?
老身做錯了什么嗎?
太皇太后動了動嘴唇,可到了嘴邊的話,最后還是咽了回去。
她擠出些笑容:“太后說的是!”
“是老身疏忽了!”
“官家已壯矣!”她看向皇帝。
四年前,在慶寧宮中見到的那個瘦小、稚嫩的孩子,現在確實是長大了。
不止個頭已經快趕上她和向太后了。
身子骨也頗為健壯,嘴邊都開始長出了細細的絨須。
眉眼之間,隱約能看到先帝的影子。
但,他比先帝更英武,也更聰明。
于是,太皇太后只能在心中悠悠一嘆。
人家母子心連心,自己這個老婦人,還能有什么作為?
皇城司、內侍省、入內內侍省,她都已經沒人了。
至于外廷?
現在連高家人,都在忙著巴結向家,天天給皇帝唱贊歌。
她這個老婆子,哪里還有什么影響力?
太皇太后是個體面人。
自然她知道,得體面。
不然就會有人來給她體面了。
也是這個時候,她聽到了向太后的聲音:“娘娘圣明!”
“謝太母成全!”皇帝也行禮說道。
“老身老矣!”太皇太后勉力的笑著:“只盼著能看到官家大婚的那一日,能抱到皇曾孫!”
“一定會的!”皇帝斬釘截鐵的說道:“太母放心好了!”
“如此……老身無患矣!”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