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簫默小說小說:、、、、、、、、、、、、
宴席之后,趙煦與兩宮回到紫宸殿的便殿,在這里接受諸宗室、外戚的私下拜賀。
在這個過程中,趙煦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畏罪自殺的前駙馬都尉張敦禮之子張秉淵,一直跟在鎮安軍觀察留后王師約身邊。
另外,寡居的壽康公主,似乎也已經走出了喪夫的哀傷。
在殿上與人開始有說有笑了。
而且,趙煦看得出來,王師約與壽康公主,似乎有些曖昧?
“有趣!”趙煦在心中默默評價著。
向太后貌似也看出來了,所以,在私下里接見壽康公主的時候,拉著壽康公主,在內寢里說了好久的悄悄話。
等到禮部的官員,過來請趙煦與兩宮重新御殿的時候。
向太后悄悄的對趙煦說了一句話:“六哥覺得,壽康公主和王觀察如何?”
趙煦低聲答道:“兒以為都挺好的!”
向太后點頭,意味深長的說道:“吾也覺得挺好的!”
回到紫宸殿。
興龍節慶賀活動繼續。
從下午開始,就進入了列國朝賀的流程。
排第一的,自然是大宋的摯愛手足,有著盟約論敘的大遼皇帝賀大宋皇帝興龍節使團。
可能是因為,趙煦很給耶律洪基面子。
也可能是因為,遼國目前有求于大宋。
當然,更多的可能是耶律洪基大抵真的把趙煦當成了女婿看待。
所以,這一次的遼人,送來的國禮,異常的豐厚。
光是金飾,就足有十六件,另有銀飾數十件,皆是做工精良,用料十足,且很有藝術內涵的寶物(遼國金銀器技術非常高超,出土的遼國官造金銀器,造型華美,做工精美,每一件都是藝術上的瑰寶)。
此外還有海虎皮、貂皮、林參、珍珠等遼地特產。
所有國禮加起來,裝了足足十三個箱子。
由二十六名契丹武士,抬到殿上。
作為正使的耶律永昌,則領著使團上下,來到殿上,先以拜手禮朝覲,然后又將耶律洪基的親筆國書,呈在手上,恭獻于殿上,道:“我主大遼皇帝陛下,命外臣等,恭賀大宋皇帝陛下興龍節令!”
“與大遼皇帝陛下同慶!”趙煦說道:“請貴使回國后,待朕轉達謝意,待得明年正旦,朕自當遣使回謝!”
“唯!”耶律永昌率著遼國使團上下,再拜頓首。
宋遼如此親密,叫在殿外排隊等候入覲的列國使者,都是面面相覷。
西夏使團上下,更是驚懼不已!
蓋因,對黨項人來說,他們的立國根基之一,就是在宋遼之間蛇鼠兩端。
用遼人恫嚇宋庭,又借宋人來和遼庭要好處。
但,現在宋遼關系如此親密。
等于西夏的立國基礎已經動搖。
若宋遼之間,達成了瓜分西夏的條約,宋軍自南面而來,遼軍從北面和西面夾擊。
什么八百里橫山天險,什么河套沃野之地,瞬間就要不為黨項所有。
搞不好,連回地澤斤放牧都不可能。
于是戰戰兢兢,冷汗直冒。
其他列國使者,也都是震驚萬分。
只有高麗使臣李資義,昂首挺胸,趾高氣昂,面對著列國使者,一副志得意滿的模樣。
不知道的人,恐怕還會以為高麗在戰場上擊敗了遼軍,已經收復了平壤。
但事實卻是——前不久,李資義得到國中消息,他的君主,高麗國王王麗已完全答應了宋遼兩國的條件。
并已將第一批歲幣,白銀十萬兩送抵了遼軍軍營。
剩余歲幣,高麗將在明年三月之前完成交割。
此奇恥大辱!
換其他國家,可能就會咬牙切齒,然后臥薪嘗膽,矢志復仇,哪怕做不到也要裝裝樣子。
可是,高麗自新羅以來,就已經養成了事大主義的習慣。
如今,被遼人一巴掌扇在地上后。
高麗人忽然想起了,當年新羅抱大唐大腿的故事。
高麗國主王運,更是命宮人在宮中織錦為詩。
這就是要效仿當年新羅真德女王,獻詩唐高宗的故智了。
而第一個享受到這個待遇的,就是中原的大宋天子。
自然的,李資義的趾高氣昂與志得意滿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在高麗人心里,輸給遼人,非常正常。
本來就打不贏!
可是,最后的結果,保全了高麗的宗廟與國家啊!
這就是贏!
而且,這個和約有著大宋背書,又得到了大遼的答允。
這是什么?
宋遼兩國同時伺候我一個人!
從此以后,我高麗就是大宋、大遼的保護國了。
整個天下,除了我高麗外,還有誰有這個待遇?
交趾有嗎?大理有嗎?日本有嗎?
都沒有!
所以我是誰?
宋遼之臣妾啊!
海東小中華,名副其實!
在高麗士人的眼中,假如宋遼是嫡子,那么這一戰后,高麗就屬于諸夏的庶孽了。
自然,李資義在列國使臣面前,可以昂首挺胸,趾高氣昂。
因為道理很明白了——我雖是宋遼之臣妾。
但你們呢?
怕是連進中國的家門都沒有資格吧!
只能算是戎狄胡虜!
這種心理,或許很變態。
卻是高麗人以及之前的新羅,后來的朝鮮,乃至于現代的南朝鮮一以貫之的。
屬于半島特殊的政治地緣環境下,所自然萌發出來的。
如今只是在戰爭的壓力和培育下,被催生出來,或者說被喚醒了而已。
這種心理算是半島面對強權的壓力時,所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
這也是戰后的高麗,唯一能選擇的路。
所以,當李資義帶著高麗使團,在耶律永昌之后登場時。
他就毫無使臣矜持的,當著滿殿大宋文武,以及在旁觀禮的遼國使團上下,撲通一聲,就跪到了地上,以奴婢一樣的姿態,頓首拜道:“臣,高麗禮部尚書資義,奉我王之命,拜賀大宋大皇帝陛下圣節,恭以陛下興龍節令,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說著,便有著高麗使團的成員,捧著一匹用上等的蠶絲所織成的織錦,來到殿上,跪獻于前。
李資義接著拜道:“此我高麗王太后率王后、諸郡主、宗室命婦,感懷大宋大皇帝陛下恩典,親手所織之織錦,恭獻大皇帝陛下,以慶陛下興龍節令,以謝大皇帝陛下如海之恩,如天之德!”
說的是非常好聽。
殿上的大宋文武,宗室勛貴們,更是飄飄然。
多少年了!
大宋何曾有過這等恭順的使臣上殿,這般恭順的說話?
就連兩宮也是歡欣不已。
畢竟,大宋朝雖沒有遇到過這樣恭順的外藩使臣。
可大唐有過啊!
對做夢都想恢復漢唐的大宋來說,高麗人的恭順與乖巧,簡直就是夢中才有的事情。
哪怕趙煦,也是多少有些飄飄然。
沒辦法!
被人拍馬屁,確實是很舒服的事情。
人性也是喜歡被人奉承、贊美和膜拜的。
作為人類,沒有人可以避免。
即使是在現代,那些有著大堆的智囊輔佐,號稱可以理性的做出決策的超級大國。
不也經常被一個小國,用幾句漂亮話,薅走了數十億計的援助嗎?
百億補貼勛多多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當高麗人所獻的織錦,被童貫恭敬的呈到趙煦面前的時候。
趙煦被高麗人的恭(奴顏)順(婢膝)震驚了。
因為,在織錦上,赫然是用著隸書的形式,織著一首肉麻至今的贊頌詩。
詩名曰:天恩頌!
其序曰:維大宋元祐二年,歲次丁卯,十一月乙酉朔,臣高麗國王運,奉王太后旨意,恭以大宋大皇帝陛下,懷仁布德,播恩澤于高麗,使我社稷得存,施雨露于東海,令臣家國得保……臣誠惶誠恐,恭以大皇帝之德,古今無有;圣天子之恩,綿綿無期,乃敬做此詩,以表大皇帝陛下之隆恩!
趙煦看完序言,就瞇起了眼睛,心情非常舒坦。
只能說,高麗人,不愧是有著千年臣妾之資的屬國奴婢!
看看人家這能低到塵埃里的姿態!
也就難怪,高麗人哪怕到了現代那種高度競爭的國際環境下,依然可以躋身于發達國家之列。
無他!
他們是真的舍得拉下顏面,放低姿態,以近乎臣妾、奴婢的樣子,去奉承人啊!
比如說那位樸卡卡。
為了拉到燈塔的援助,直接派出幾十萬人去給燈塔當仆從軍和炮灰。
就這一點,便是經過了五星天皇教導的日本也做不到啊。
所以,也就難怪后來燈塔收拾日本的時候,就專門漏了好多好處給南朝鮮撿,使其快速成長、崛起,短短幾十年,就從最不發達的國家,變成東亞怪物房里的一員。
這豈是僥幸?
確實是有真本事的!
要不是其國土狹小、人口、資源都不夠。
其還真有機會,逆襲到日本頭上去。
這樣想著,趙煦就看向那首名曰《天恩頌》的詩。
這一看,趙煦的神色就精彩起來了。
“巨宋開洪業,巍巍皇猷昌……”趙煦輕聲念著織錦上面的文字,神色頓時就變得復雜起來了:“這高麗國王怎么回事?
“欺負我讀書少?”
“還是覺得朕年紀小,所以可以忽悠了?”
這開頭的第一句,趙煦知道,乃是當年新羅的真德女王,在大唐永徽元年,獻給唐高宗的《太平頌》的原文。
就改了一個字——從巨唐改成巨宋。
趙煦勉強按捺著性子,繼續看下去。
“止戈彌兵禍,修和繼百王……”
接下來的詩句,都是如此。
就是拿著當年真德女王的太平頌,稍微改了一下文字。
“這是在拿我尋開心?”
趙煦想著,然后他就搖了搖頭。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麗人還沒這么大的膽子!
所以,只能是另有目的了。
這個時候,在趙煦身后的向太后,見著趙煦久久沉默,低聲問道:“六哥,怎么了?”
趙煦將織錦送到簾內,道:“母后看吧!”
向太后接過織錦,細細的看了一遍,喜道:“善!”
“六哥,這高麗國王還算是個知恩的!”
“不枉六哥為其多番謀劃,煞費苦心!”
趙煦沉聲道:“母后有所不知,這高麗所獻的所謂‘天恩頌’,乃是抄襲自當年新羅真德女王獻唐高宗之太平頌!”
“吾知道啊!”向太后答道。
她自聽政以來,可沒怎么閑著。
惡補了大量的歷史和史料,還專門請教了宰臣和學士們。
自然,新羅的那位真德女王寫給唐高宗的太平頌,她也是看過的。
誰叫,那位真德女王,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呢?
以女子之身,而為一國之王,這本身已經很傳奇了。
但其更以女子之身,位列唐昭陵十四藩國君主石像。
與東西突厥、吐蕃、高昌等當時的強國君主并列。
成為大唐太宗皇帝不世武功的象征。
趙煦卻是愕然:“母后知道?”
“母后怎不怒?”
“這有什么怒的?”向太后笑起來:“這高麗小國,遠在東海,本缺文教,不通文理實屬正常!”
趙煦默然。
高麗不通文理?
怎么可能!
其和日本一樣,都曾在大唐盛世時,大量派遣文官、學者入唐學習。
如今的高麗,從制度到文化到官制,幾乎是全盤抄襲的大唐作業。
以至于,連門閥世家都是原樣抄了過去,搞出了兩班體制。
向太后見著趙煦的樣子,輕聲道:“六哥,可知夜郎自大?”
趙煦頓時明悟了過來。
夜郎自大!
這看似是一個笑話,至今也都被人拿來嘲笑無知之人。
可實際上,無論是當年問漢使‘漢與夜郎孰大’的夜郎國王還是同樣操作的滇王。
對于當時的漢朝,都非常了解。
他們就是故意的。
故意讓自己變成小丑,以達到取信于漢朝的目的。
而這樣的策略,不止漢時的夜郎國、滇國用過。
便是在現代,也有很多小國在用。
且效果非常好。
對現在的大宋來說,一個恭順的小丑藩國。
也確實是亟需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立國以來,大宋在對外事務中,不能說屢戰屢敗吧,至少也是不斷失敗。
澶淵之盟,姑且不提——這起碼可以對外對內解釋是漢高祖受白登之圍、唐太宗受渭水之盟的翻版。
哪怕自澶淵之盟迄今,已過去了八十幾年。
放漢代,已到了漢武揚鞭,追亡逐北,漢使們在西域到處碰瓷的時代。
至于唐代?
渭水之盟后的第四年,唐軍就把頡利可汗逮到了長安給天可汗跳舞了。
但,這起碼有先例,可以麻醉上下——只要我們勵精圖治,臥薪嘗膽,一定可以和漢唐一樣,驅逐契丹,恢復西域,重新君臨天下!
可黨項叛宋后,直接跳起來,毆宋三拳,大宋迄今都不能收復靈夏,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于闐、高昌,這兩個漢唐以來的固有藩國,在西域被人夷滅,就更是傷心事,提都不好意思提。
只能配合著黑汗人演戲,假裝于闐國和高昌國還在(黑汗之所以愿意陪著演戲是因為貿易)。
但,最讓大宋憋不住的,還是被交趾人攻破邕州的事情。
這也是趙煦的父皇,發動大軍,勞師遠征的緣故——若這都不復仇,那,大宋還是干脆麻溜的把中國正統讓給契丹人吧!
漢唐以降,中國何曾如此屈辱過?
可也正是因此,如今,隨著元祐南征,盡得交州八州之土,使交趾臣服。
然后,去年與西夏的戰爭,再次大獲全勝。
大宋中興,好像就在眼前。
這個時候,一個如同夜郎一樣的小丑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意味著什么?
此天授也!
天意大宋中興!
道理很簡單——大漢有白登之圍,大唐有渭水之盟,大宋亦有澶淵之盟。
而如今,明君在位,國家中興在即。
南征北戰,無不大勝!
這個時候,冒出來一個小丑藩國。
這不就是在喻示著大宋,將和大漢一樣,威震天下,鞭笞四海嗎?
贏學邏輯重新閉環!
這可是很重要的!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非常關鍵。
因為,趙煦和他的大宋,都需要向世人證明自己。
而最好的證明辦法,就是刻舟求劍。
因為漢唐這樣,所以大宋也能這樣。
雖然很可笑,但卻是現實政治的需要。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