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第九百二十七章 扶持買辦(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現代留過學 >>我在現代留過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二十七章 扶持買辦(1)

第九百二十七章 扶持買辦(1)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8日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要離刺荊軻 | 我在現代留過學 


鹽!鐵!酒!

無論是文彥博還是張方平、馮京,還是趙宗晟、趙宗景、趙宗暉、曹佾或者燕達、苗授。

在聽到趙煦的話后,腦子里,就都只有這三個字了。

沒辦法!

自桑弘羊以鹽鐵專營之法,而行國家壟斷經商之事以來。

這三個東西,就是天下最暴利的買賣!

暴利到每年都有無數人,提著腦袋,冒著死全家的風險參與其中。

雖然,在如今的大宋,這三個買賣的成色,都有所下降了。

因為,更暴利的紡織與蔗糖買賣,正在強勢崛起。

可,這依舊是天底下有數的好買賣!

高麗哪怕已喪土過半,丁口損失嚴重。

可終究也是海東大國,幅員千里,丁口數百萬。

每個人嘴里每天扣出一個制錢,一年下來都是金山銀山。

何況……

諸位大臣,對視了一眼,心中都是桀桀桀的怪笑。

因為,他們手底下,都養著一大幫,專事營生,善于商賈之事的門客,替他們各自打理著名下的龐大產業。

哪怕是燕達、苗授這等武臣,也是如此。

這就是大宋朝的官場。

以官為商,以財通官,官為商之盾,財為官之路。

從立國那一天開始,文武權貴們就已經和孔方兄糾纏在一起,分開不得。

也就是這幾十年來,因為范文正公發動古文復興運動,天下讀書人成倍的增加,權貴們要愛惜羽毛,這才收斂了些,吃相也變得文雅起來。

不然,換太祖、太宗、真廟那會,權貴們貪財,是不加掩飾的,哪里還需要搞個馬甲,放個白手套在人前?

那時權貴們撈錢,都是直接下場的!

譬如說太祖大將李漢超,在瓦橋關任兵馬都監的時候,強搶民女,擄掠民財,借錢不還。

哪怕官司打到太祖面前,也沒有卵用!

太祖對當時告御狀的苦主們表示——這是朕的愛將啊,也是你們的保護傘!

這樣吧!

朕做主,讓李漢超吃點虧。

被他搶的美人,從此就當他的妾室好了!

美人的丈夫嘛,回去再娶個就是了,你娶新媳婦的錢,朕出了!

至于他借的錢,朕幫他還了!

你們呢,給李漢超道個歉,再回去反省反省自己,這事情就此揭過,再也不要提了,免得污朕愛將清白!

要知道國家培養一個大將是很難的!

李漢超最終是以應州觀察使、判齊州兼瓦橋關兵馬都巡檢壽終正寢的,太宗聞之,輟朝舉哀,贈太尉、忠武軍節度使,遣使于瓦橋關為之立碑。

而像李漢超這樣的人,在國初那會,甚至都屬于‘仁將’范疇。

因為,人家只是強搶民女,也只是欠錢不還罷了。

并沒有和其他同時代的類人大將、權貴,做出當街殺人、縱兵劫掠,乃至吃人的事情。

他甚至因為干的次數很少,以至于有人猜測他是在自污。

雖然如今距離國初,已過了百余年的時光。

可是,權貴們哪怕穿上了寬袍大袖,戴上了峨冠博帶,但骨子里依舊不改他們吃人的本質。

韓琦韓忠獻公,名滿天下。

但整個相州,現在幾乎就是韓家的自留地。

相州良田,不是韓家人的,就是韓家的親戚、故舊所有。

而這些田,是怎么變成韓家和韓家親戚的呢?

總不能是田契有靈,知道韓琦韓忠獻公,相三帝扶二帝的功德,于是紛紛自動自覺的飛到韓家人手里的吧!

故此,群臣在聽完趙煦的話后,心中都是亂哄哄的。

以至于有些人都記不住后來,趙煦又與他什么說了什么話?

只是懵懵懂懂的謝恩,然后懵懵懂懂的跟著御駕出了集英殿,再懵懵懂懂的被人攙扶著到了御賜的內宿宮殿中就寢。

直到第二日,回到家中,依然有人,感覺好像是在做夢。

趙煦卻是沒空關心這許多。

當日上午,便按照計劃到了崇政殿后殿,召見高麗使者李資義。

將宋遼談判結果,以及趙煦的打算,告知于他。

李資義聽著,先是大喜不已。

宋國調停,居然真的成功了!

遼主答允,以開城為界,罷兵禰和。

接著就是驚懼!

一歲要分別貢賦遼、宋兩國白銀各十二萬兩!

不得拖欠!

這就讓李資義瑟瑟發抖了。

倒不是不答應,而是怕答應之后,一旦拿不出這么多白銀。

那高麗之兵,就不會再有絲毫客氣!

同時大宋也不會再出手相救。

更要命的是,他這個做主答應的人,必定被兩國視作仇人。

戲耍宋遼兩國,李家別說三族了,九族都得被屠滅干凈!

于是,李資義只能哭著拜道:“陛下,高麗國小民疲,實難應付如此重貢啊!”

李資義自然知道,高麗的實際情況。

概因三韓之地,偏居海東,除了偶爾有日本商賈,會渡海來與高麗貿易外,四方商賈皆不至。

高麗最重要的外貿對象,就是女真各部!

而女真能拿得出手的,不過是皮毛、山貨罷了。

這就使得,高麗的商品經濟,嚴重落后。

雖也發行過銅錢,但流通范圍很小,鑄造量也有限。

于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就是以物易物,最主流的貨幣是布匹。

更麻煩的是,高麗國的土地,大都都是山地。

那種膏腴肥沃之地,在高麗境內少之又少,大多數還集中在平壤以北,鴨綠江一帶。

如今,這些膏腴之田,盡入遼國之手。

高麗所有的其他土地,皆是地力不足,產出貧瘠的土地。

如此高麗,那里拿得出二十四萬兩白銀?

更不要說是每年了!

趙煦聽著,卻是露出笑容來:“愛卿放心!”

“此事,朕已為高麗謀劃好了!”

“可由大宋諸抵當所,向高麗提高借貸,年息兩分,相當合理!”

李資義抬起頭,看向那上首御座上的小皇帝,滿臉的不可思議:“果真?!”

“朕何時失信于卿了?”趙煦和善的笑道:“當然,即使民間借貸也需抵押!”

“何況高麗需借如此巨款!”

“朕想過了,就以高麗之鹽、鐵、酒為質押,若高麗還不起,則許諸抵當所,于高麗行榷買之事!”

“這……”李資義在汴京也有好幾個月了,自然知道,在這中原有著官府榷買之策。

他甚至還聽說過,單是汴京一城,僅是榷酒一事,每歲就能得數十萬貫的酒榷收入。

當時他知道后,還羨慕的很。

可正因如此,他清楚,這些中原的政策,在高麗國沒有實施的空間。

因,高麗之俗就是以物易物。

銅錢這種中原廣泛流通的貨幣,在高麗是屬于達官貴人之間的交易憑證。

百姓連錢都沒有,拿什么買鹽、買鐵、買酒?

布匹糧食,還是木柴、干草、秸稈?

這些東西,中原肯要嗎?

就算肯要,跨海運回中原,恐怕還得算上一筆巨大的運費。

故此,李資義只能趴在地上,奏道:“陛下!”

“非是高麗不允,實是高麗無能啊!”

“高麗三韓之地,本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產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絕無而僅有也……”

“此外,高麗亦不通貨泉,故無市集,軍民貴戚,皆以布帛銀餅,以通其直,日用微物,則用米計錙銖!”

“若臣貿然答允,貴國商賈卻不能得利……臣萬死,也難謝君恩!”

趙煦聽著,看了看這位日后被人反殺的高麗外戚權臣,輕笑道:“卿為何有這樣的憂慮?”

“高麗無錢,大宋可以代為輸入嘛!”

正好,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手段,就是以金融為主!

大宋的交子和鐵錢,完全可以出現在高麗市場,作為高麗貨幣。

“至于大宋商賈如何得利?”趙煦笑了:“這便無須愛卿擔心了!”

鹽、鐵、酒,官營壟斷專賣,若都賺不到錢。

那,大宋朝的商賈,還是趁早找根繩子上吊自殺,免得丟人現眼,落下一個帝國主義之恥的名聲,被后人恥笑。

當然了!

高麗君臣該安撫還是要安撫的。

畢竟,已經決定要可持續的竭澤而漁了。

那么,就該在高麗,扶持起買辦來。

叫英雄去對付英雄,叫好漢去對付好漢。

不然,大宋隔著東海,干涉高麗內部,好多事情都難免疏漏。

有買辦就方便多了!

而高麗這個民族,在此后一千年,都是事大主義。

事大主義的精髓,就于強!

誰強他們就服侍誰!

而且是忠心耿耿,百死不悔的那種!

但,在調教高麗方面,最厲害的還屬燈塔。

而燈塔調教高麗,只比其他人,多用了一招——擇其順者而富之!

讓買辦們發財!

讓他們成為財閥!

與之共享南朝鮮的財富與權力!

于是,忠心耿耿,再無背叛,從此之后,高麗侍燈塔,比親兒子還孝順。

趙煦素來是見賢思齊,善于學習的人。

正好,這些日子的接觸和了解,讓趙煦知道,眼前的這位未來的高麗外戚權臣,是一個很好的買辦人選。

若能將之扶持起來,使其成為大宋在高麗的代言人。

很多事情就都可以做了。


上一章  |  我在現代留過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