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起前面九個人,李牧的大名,對于全校學生來說都可謂是如雷貫耳。
光憑他畢業答辯的視頻就能夠上熱搜這一點,就證明了他身上的熱度從來都沒有消退過。
而他當初精彩的答辯,也早就又一次征服了所有人,以至于網上都有人評論,除了李牧的答辯視頻能夠被放出來,其他那些流量明星的答辯視頻有幾個敢放出來?就算放出來恐怕也要壓熱度。
于是乎,李牧甚至都還沒有登場,全場就已經熱烈的鼓起了掌,為他的上臺而歡呼。
此時,正要走上主席臺的李牧見到臺下如此反應,心中都不由一陣的感嘆。
好家伙,有這么熱情的嗎?
搞得他跟明星似的。
唔……學術明星好像也算是明星吧?
就這樣,邁動著有力的步伐,走到了演講臺前。
校長孫兆海就站在他的旁邊,也鼓著掌,歡迎著他的上臺,還順便給了他一個大拇指。
終于,李牧來到了麥克風前,而鼓掌聲也漸漸停歇。
扶了扶麥克風,而后李牧開口道:“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李牧。”
“很榮幸能夠評選上十佳畢業生,感謝學校給我如此高的評價。”
“也感謝學校對我的栽培,能夠以滬交大學的身份畢業,是我的幸運。”
“剛才我已經在臺下聽完了前九位學長學姐們的講話,讓我不由得感慨,原來優秀的人往往并不只有我一個。”
“就像那句話說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當然,回顧過去,我過去兩年所做過的事情,我還是感到挺滿意的。”
“在我大一的時候,第一學期,剛剛進入到學校,我還有些懵懂,但也在不斷地積累著自己的經驗和知識。”
“而到了第二個學期,過去的經驗和知識被我融會貫通,然后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物理論文,并投給了一區的期刊。”
“這是我人生中投出去的第一篇論文,也是我第一篇sci論文,到現在我都仍然能夠記住那篇論文中的每一個字。”
場下一片驚嘆聲。
投出去的第一篇論文就是一區?
是我瘋了還是你瘋了?
然而回頭想了想事實,李牧沒有瘋,瘋的是他們場下所有人。
但顯然這還沒完。
李牧接著道:“發了第一篇論文之后,我就覺得寫論文是一件很鍛煉自己的事情,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幾乎把一學期的時間都放在了圖書館中,放在了寫論文上這件事情上。”
“寫論文要求我去看書,去看別人的論文,去吸收知識,這樣的方式鍛煉了我,也是我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
聽到李牧這么說,所有的聽眾都不由得點了點頭。
無論如何,李牧分享的這種辦法也確實值得他們的學習,寫論文就要去吸收新的知識,這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
然后李牧的下一句話就讓他們醒了過來。
“就這樣,我在大概半年的時間中,看過了大概一百多本書,兩百多篇論文。”
“最終寫出了十多篇論文,都投稿給了一區期刊,并且全部都被接收見刊了。”
一時間,上千張嘴都長大了,上千雙眼睛都瞪大了。
一百多本書,兩百多篇論文?
半年?
阿油fucking逗我?
這是人能做到的嗎?
頓時間,又是不少人被擊垮了信心。
李牧的這個方法,他們學得來嗎?
后面的孫兆海也是一陣驚嘆,沒想到在李牧那驚人的成就之下,隱藏的是如此的刻苦和努力。
一百多本書,兩百多篇論文,半年的時間,哪怕是頭豬都能成才。
更何況是李牧這樣的天才?
只可惜這樣的方法,似乎對于普通人來說復刻不了。
又有誰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吸收如此之多的信息呢?
而李牧仍然在輸出著,并且越發的“暴力”起來。
“在那段時間,我也將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阿達馬猜想這個問題上,經過了幾個月的積累,我最終徹底掌握了這個問題,并將結果發表給了數學界的頂刊《數學年刊》,然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過了稿,并得到了菲爾茲獎得主皮埃爾·德利涅教授的稱贊。”
“再到后來,秉持著對數學的興趣,我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冰雹猜想上。”
“不得不承認的是,冰雹猜想真的很難,以至于我再度花費了數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證明。”
“而憑借著這篇論文,讓我在當時的世界聯合數學會議中得到了最有影響力報告獎,并因此結識了數學界的許多前輩,其中也絲毫不乏菲爾茲獎得主,從他們那里,我的數學視野也得到了又一次拓寬。”
“在之后,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理論化學這個方向,并將其與我所學習的物理結合起來,成立了人生中第一次負責的課題項目,電子動力機制及導體界面反應機理,最終,這個課題以四篇論文的產出宣告正式成功。”
“這四篇論文的成果很幸運地得到了化學界的重視,有十幾位世界知名的化學家通過郵件和我交流過這個成果的內容,其中包括了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而在五月份底舉辦的世界理論化學和計算化學大會也邀請我前去進行報告,但遺憾的是我因為要畢業答辯而不得不拒絕了。”
“最后,這四篇論文在《nature》、《JACS》、《PRL》這三個學術界知名頂刊主編的邀請下,我最終投稿給了他們,并且已經登刊,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去看一看。”
一連串炸彈般的成果被李牧輕描淡寫般地述說著,全場卻已然鴉雀無聲。
哥,求求您停一停。
歇一歇好嗎?
讓咱緩一緩吧!
這又是世界級數學猜想,又是什么世界級會議,菲爾茲得主什么的。
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都冒出來了。
也許知道菲爾茲獎的人相對來說還是少了一些,但是諾貝爾獎可是人人皆知,而現在李牧居然說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他發郵件,進行學術上的交流??
就連世界級學術會議邀請他去作報告,結果他卻因為要參加畢業答辯而拒絕了?
為什么大家都是學生,你的大學生活卻這樣精彩?
還有三章
(本章完)
(,info,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就能進入本站)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