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的華娛第五十八章:來自科學的約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科生的華娛 >>工科生的華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來自科學的約稿

第五十八章:來自科學的約稿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吃酒不吃菜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吃酒不吃菜 | 工科生的華娛 
第385章

第385章

第385章

年關將近,王霏飛到香江錄節目去了,她最近邀約有點多,在海外的聲名鵲起讓她在香江慢慢的地位顯得有些超然,去年的勁歌金曲顯然又離不開王霏這個名字。

估計最多再過一年,王霏就得和張國榕一樣宣布不再參與了,否則,新老歌手都得罵街。

香江是一個對西方頂禮膜拜的地方,特別是腐國,王霏的歌曲登頂腐國,在香江怎么可能弱勢,現在提到王霏,都不僅僅是什么天后了,那是國際巨星,嗯,香江人敢吹也是真的。

當然,如果范范來說,香江這么吹倒也沒什么不對的,畢竟王霏那還真的算得上蜚聲國際,至于巨星之說,嗯嗯,誰還不是個巨星了。

不過,王旭猜測,如果《黑客帝國》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的話,王霏的這個國際巨星的名號就真的可以坐實了。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王霏這次簡單的一次節目錄制,卻莫名其妙地火了,不是因為節目本身,而是因為節目之后的采訪。

“請問您最近一直在內地的原因是什么。”香江記者提問。

“我訂婚了,當然是和未婚夫在一起啊。”王霏理所當然地點頭回答。

“請問你的未婚夫就是你的制作人嗎?”另一名香江記者提問。

“是的,就是他,那個x博士。”王霏嫣然一笑,露出整齊的牙齒,很公式化,但卻不自主的嘴角又揚了揚。

“看得出來您很愛他。”記者捕捉到了王霏的微表情,趕緊恭維。

“是的,我愛他。”王霏大大方方舉起了手,向大家展示她的鉆戒。

“很漂亮的款式,和您的項鏈耳環是一套的吧,這么大的鉆石,一定價值不菲,能不能介紹一下您的未婚夫。”記者恭維,套話,王旭是一個神秘的存在,現在雖然已經曝光了很多信息。

但依舊不是那種聚光燈下的人物,屬于讀者很愛看的類型。

“主要是他的心意,這是他自己做的,錢倒沒多少。”王霏沒有介紹王旭,這是他們達成的共識,王旭還是繼續保持神秘的好。

“沒多少錢?您是說這不是真鉆石?”記者驚訝,追問道。

香江很崇尚奢侈品,還沒聽某個明星直言說自己帶的首飾是假的,娛樂圈嘛,哪怕是租借也得帶真貨啊。

“鉆石本來就是碳的結晶,這些鉆石是用我和他的頭發做的,沒什么錢,那是他的一個科研項目搞出來的。倒是固定用的白金了些錢,然后他自己手工制作的。”王霏不無得意地宣布著。

這當然同樣也是商量好的,這么好的宣傳不用白不用,王旭給王霏科普了一下鉆石的陷阱,然后一臉壞笑地說好好給香江人科普一下,讓他們看看自己追捧的都是什么玩意。

“用頭發還可以做鉆石?和真鉆石有什么區別?怎么區分?”所有的記者都驚訝了,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拋了出來。

“頭發里也有碳,當然可以做鉆石,鉛筆芯也可以的,木頭也行,反正啥都能做,就是麻煩和不麻煩的區別罷了。

每個人的頭發都是獨一無二的,頭發里有少量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和配比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做出來的鉆石就會形成獨一無二的色澤。

又和咱們華夏人結發夫妻的寓意相吻合,所以,他就做了這么一套獨一無二的鉆石首飾。”王霏的科普還在繼續,和電視節目里科普都是由王旭講解不同,這一次,可是大明星自己在給大家做科普。

“這樣的鉆石會上市嗎?多少錢可以做?”記者的問題有點跑偏,這是一個大噱頭,當然值得跟蹤一下。

“應該會吧,這個我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們的戒指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沒我們什么事情了。”王霏攤攤手,表示后續一概不知。

“能多介紹一下你的未婚夫嘛。”記者把話題重新拉回到當事人身上。

“沒啥好介紹的,他很好。”王霏恢復了她日常的高冷。

“大家都很關心。”記者追問。

“和大家沒關系。”王霏懟。

“可是伱的粉絲很關心。”記者繼續。

“和他們也沒關系。”王霏繼續。

最后,冷冷地散場,王霏日常懟記者已經習慣,所以算不上不歡而散,大家都是個工作,沒什么情緒上的東西,需要的料都有了,反正回去怎么編都是記者自己說了算。

然后,第二天,不約而同地,各大報刊電視就有了鋪天蓋地的報道。

《王霏訂婚制作人》

《王霏說和粉絲沒關系》

《王霏冷言冷語》

《王霏訂婚戒指是假的》

反正,香江的媒體嘛,大家都了解,后世震驚體的祖師爺了,啥標題都敢往上寫,怎么勁爆怎么來。

這樣的新聞標題,在王霏身上都算不上熱點,或者說她身上啥都是熱點,一點不稀奇了。但這一次的新聞事件又引起了其他媒體的注意。

畢竟,雖然新聞媒體喜歡斷章取義,但依舊還是有些媒體把王霏對話全文都展現了出來,王霏日常懟記者算不得新聞,她冷言冷語慣了,記者甚至她的歌迷都早就習慣了。

但這一次關于王霏的訂婚戒指三件套的消息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最先開始的是一些大報,總有些科技版塊,看到王霏和未婚夫用頭發做鉆石這事情,就有人寫了科普文來掃盲。

然后就是進一步,一些專業一些的科技類雜志開始分析現在人工鉆石的技術,其實這項技術在1954年就已經發明了,1971年丑國最先實現了寶石級的鉆石。

但限制這項技術的一直都是成本,寶石級的人工鉆石成本甚至比天然鉆石還要貴,這就讓這項技術根本沒有商業化的可能。

倒是一些細碎的鉆石顆粒,可以用人工鉆石取代,主要用來做工業原料,主要是各種磨料,利用鉆石的硬度來加工金屬非金屬。

而且,人工鉆石一直也沒解決結晶大小的問題,即便是寶石級的,也只能生產小鉆,做不了一克拉以上的鉆石。

但這一次,有圖有真相,王霏脖子上掛著的那塊鉆石,起碼有10克拉以上,20克拉也不是沒可能,這顯然已經超出了現有技術的范疇。

目前應該是全世界唯一的,然后,雜志按照現有人工鉆石的加工成本估算,制造一顆這樣大小的鉆石,可能成本少說也要超過100萬美元。

所以,王霏說沒什么錢是指沒錢買鉆石,而不是這顆鉆石不值錢。雖然是人工的,加工起來的成本恐怕高得驚人,沒什么錢只是謙虛的說法。

然后又從王霏的年收入,王旭作為制作人至少能分到多少,王旭在小日子的寫真集賣斷貨之類的角度分析王旭雖然可能比不上王霏,但收入應該也非常可觀。

以此判斷他們說的沒什么錢,和我們理解的沒什么錢的意思可能不太一樣。

這樣相對理智的分析持續了幾天,熱度卻并沒有消減,原因是有珠寶商看中了王霏的一套首飾,和經紀人聯系,問能不能借出來展覽。

王霏當然知道王旭的小心思,他想把這項技術推出去,折騰一下珠寶市場,她當然是要配合了。于是,只是稍微矜持了一下,就順水推舟地把項鏈和耳環借了出去。

其實,王旭這一套首飾的加工水平也頗為不俗,這可是有文娛技能的,雖然王旭很少使用,但他的雕刻和一些金工都是頂級的。

再加上王旭出色的藝術審美,他設計的這一套項鏈首飾,本身就是難得精品珠寶,即便沒有人工鉆石這個噱頭,這一套首飾都可以算得上一個珠寶店的鎮店之寶。

展覽在維多利亞港灣的一家酒店舉行的,這是一家香江老牌珠寶企業舉辦的展覽,展出的都是這家企業的鎮店之寶,來參觀的則是各界名流,商界精英什么的,反正沒點身價,人家是不會邀請你去參加的。

王霏沒有出席,這里開展的時候已經是初二了,誰讓她三十還得在帝都得參加各種聯歡晚會呢。

華夏臺的春晚,對現在的王霏來說,那就是一個一年一度的亮相,基本上不需要什么選拔什么的了,早早地就把節目定了下來。

甚至都不是必須彩排,不過王霏還是去彩排了,對于演唱事業,這會兒的她還是十分認真的。

獨唱一首歌就走,簡單明了,時間是八九點鐘的黃金時段,這足夠體現王霏的身價了。

今年選的歌是《隱形的翅膀》,挺勵志的,中規中矩,上春晚不逾矩,這才是最穩定的選擇。

歌也挺好聽,第二天就滿大街傳唱了,這就是這個年代的華夏春晚的影響力。

今年春晚有個小品《打撲克》特逗,黃宏和侯耀文演的,針砭時弊,言語犀利,后世已經很少能看到這種類型的作品了,這個年代真的是什么都敢說。

后世看這種小品都不會覺得過時,就是在這個小品里,說出了“港臺三流歌星,出場費五十萬!”。然后突然讓好多香江和灣灣的明星認識到了內地市場的大有潛力,從此開始大規模的北上之路。

當然這都是一種段子罷了,真正的原因,其實還是開放。不僅僅是國內日益開放,灣灣其實也是在去年開始放開了一些限制,內地一些歌手因此登陸灣灣,反過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歌手轉向大陸吸金。

好多針對內地演員的限制也逐漸取消,這才讓很多香江電影公司放開膽子去內地取經,合資拍攝什么的。大環境才是一切的基礎,脫離了大環境,小品也就只是小品了。

王旭其實挺喜歡這個年代的很多文藝作品,有想法,有特點,也不知道后來是怎么回事,弄得春晚每次都是一團,嗯,你懂得。

春節嘛,走親戚,串朋友,和往年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親戚沒怎么變,朋友倒是多了不少,熱熱鬧鬧的,沒人在這個時間段瞎折騰,除了香江。

其實也算不上折騰,只是珠寶展在開了一段時間以后,很多人參觀,而經過珠寶商的鑒定,發現這幾顆人造鉆石。

居然完全分不清是否是天然鉆石,如果不是王霏自己說出來,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檢測不出這鉆石的真偽的。

對于路人來說,這個消息或許還算不得什么,但對于珠寶商來說,這可就太嚇人了,如果有一天有人用鉛筆芯做一批鉆石找他們來賣,他們根本無法分辨這東西是真是假。

而且雖然雜志上說這東西的制造非常復雜,成本高昂,但同樣雜志上還說這東西造不出大的呢。以前的時候,造出來也都是碎鉆,成本高不劃算。

但現在出來的可是巨大的寶石級鉆石,天然這么大的寶石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他們檢測了王霏項鏈上的那顆,雖然沒有拆下來。

但鑒定師依舊給出了準確的評估,這顆鉆石的重量應該在23克拉左右,長邊尺寸達到18毫米,品質鑒定為vvs級,幾乎沒有任何瑕疵。

無論是透光度,純凈度,還是從任何專業角度去考察,這顆鉆石都是極高品質的存在,關鍵是你還看不出它不是天然的。

都是搞珠寶的鑒定師了,當然對鉆石的結構不會陌生,這種純粹由碳組成的晶體的原料可一點稀缺性都沒有,甚至在地殼中的含量都不稀缺,但這么大,這么純凈的鉆石,那就真的稀缺。

如這般達成vvs級的鉆石更是鳳毛麟角,如果是天然的,價格恐怕至少都得到上千萬港幣甚至幾千萬也不是沒可能,那么即便是按照雜志推測的100萬美元來計算其加工成本,那么依舊是有利可圖的買賣。

其實這么大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如果他們能夠加工一兩克拉的如此高純度的鉆石,那才會對整個鉆石市場的毀滅性打擊。

現在可以肯定王旭能做,畢竟王霏的戒指為了戴著舒服。所以,選用的鉆石也就是兩克拉大小,平日銷售也就是兩三萬的價格。

唯一能夠期待的就是這種加工方法真的非常昂貴,那么也就沒人去制造了。

但理智的人其實早已經想到了,現在的鉆石成了工業品,再也不是裝飾品或者奢侈品。

而工業品這東西,最恐怖的就是規模效應,一旦能夠量產,恐怕價格就會幾十倍成百倍的往下跌,不要說幾十倍,價格低個一半,都能搞崩整個鉆石行業。

所以,在仔細研究了王霏的鉆石之后,他們選擇了秘而不宣,私下里卻決定慢慢將產業中心從鉆石轉移開,去搞其他寶石奢侈品。

但香江就那么大,珠寶行業就那么點業內人,怎么可能沒有個把間諜相互滲透呢。

王霏的鉆石的品質檢測報告,就在初五那天,突然之間地出現在了《東方日報》之上,很簡單的標題,《王霏鉆石,品質超乎想象》。

好吧,這種鉆石直接命名為王霏鉆石了,也好,這本就是外國人命名的習慣,大顆的寶石擁有自己的獨立名字也是慣例。

這顆屬于王霏的特大鉆石因為是人造的,并沒有人給他起名字,但媒體早就在報道中給這顆鉆石命名為王霏鉆石了。

如此,這個名字廣為流傳,后來就成為了生長法培育出來的人工鉆石的代稱。

然后,莫名其妙的,這個信息就開始出圈了,從娛樂圈到科技圈,然后進入了經濟圈,從香江傳到東南亞,小日子,腐國,丑國。

甚至就連很多著名的大媒體都開始湊這個熱鬧了,好吧,出圈這事情對王霏來說本來并不算什么稀罕事情,但作為一個長期在娛樂圈占據頭條的人,突然出現在腐國和丑國的經濟新聞中,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無論如何,王霏的名頭又大了一些,甚至連羅伯特·沙耶都專門打電話回來,和王旭確定了人造鉆石存在的真實性。

他認為這個熱點對于他們的宣傳很有幫助,畢竟這是一個科學事件,而事件的主人公又是科幻電影的主演,具有非常正面的加成作用。

但是他需要王旭的配合,把這個事件慢慢弄成一個長期性的熱點,而不是一個短暫的熱點。

王旭考慮了一下,答應回去后和團隊商量一下,這個事情他做不了主。當然其實是和姜主任商量一下,這種可能要出大名的情況,是需要國家認可批準的。

放下電話,王旭就去找姜主任說了一下這個事情,他畢竟要拍電影,完全隱藏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他曾經做過的成就也無法真的磨滅。

只需要在外界看來他的形象不是那種國家急需的工程人才就行了,幸運的是他發表的東西幾乎都是底層研究,這種研究任何一般是不會被人盯上的。

動這種科學家往往在科學界內部就會產生非常壞的影響,特別是丑國又是靠移民大量吸收高端人才的模式,至少在這個年代,丑國是不會做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的。

但羅伯特·沙耶提出這個事情的發酵步驟是,等這邊娛樂新聞的熱度慢慢降下去后,再依靠其他手段從科技圈內部點起來,再繞回經濟圈最后打爆娛樂圈。

前后差不多要半年的時間,足夠劇組拍完,雖然后期可能還做不完,但這已經足夠了。

一部已經殺青了的影片,有太多的方法可以維持他的討論度了,更何況這部片子本來就在科技圈內部有著很高的呼聲,git上的開源項目已經有了數不清的各種創意和點子,各種新故事層出不窮。

有一些甚至連王旭看了都感覺頗受啟發,這就意味著,一旦這部片子成功,后面的續集幾乎都不缺資源了。

后世有電影宇宙的玩法,但在九十年代,漫威和dc都還在破產邊緣掙扎呢,更別說什么電影宇宙的創意了。

但王旭搞的這東西,似乎天然就有著電影宇宙的雛形,海量的二創三創作品在git上的出現,讓這個社區逐漸成了git上最為熱鬧的一個項目。

沒法子,就這個項目幾乎所有人都看得懂,而且想貢獻什么也不難,大量從未使用過git的非計算機從業者利用圖形化的工具也成了git的用戶。

而這些圖形化工具自然又是git的項目,git就是這樣,它的擴展與擴張幾乎是無邊無際的,特別是在互聯網的初期時代,存在著大量的精英愿意免費地提供各種各樣的代碼。

這個社區簡直就是無政府主義的geek們的天堂,而非技術類的人們開始在各種其他項目中搗亂,這可就壞了菜了。

最終,王旭不得不和git的管理委員會商量,把他曾經的設想現實化。

那就是把git分開成兩個,一個依舊是純粹的技術類的聚集地。而另開一個新的取名gitee,專門為人文社科類的項目提供空間,而王旭的《矩陣》項目就是新站的第一個項目。

為此,王旭甚至還專門修改了一些代碼,為圖片、音頻、視頻、三維造型等大文件的上傳等等做了優化。

這樣的操作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說明了網絡的復雜,很多時候,真的和你最初的想法不是那么吻合,甚至連大相徑庭的情況都時有發生。

別看只是建個新站,但其中涉及的東西真的挺多,全球那么多鏡像站,都得同步進行,你這里刪了,別的地方未同步,又給你串回來了咋辦。

這就幸虧當年git程序在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分布式的存儲,更是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的存儲,這才讓這種跨越幾大洲的同步操作得以順利進行。

當然更麻煩的是修改各種鏈接,git內部是支持很多超鏈接模式的,你完全可以在一個文件里超鏈接引用其他項目的一些資源,甚至鏈接到其他互聯網資源上去。

但這種鏈接都是非強制性的,就是說沒人會為你去驗證這種超鏈接是否還活著,而一旦項目遷移,無論是《矩陣》項目里引用其他項目還是其他項目引用《矩陣》的,都需要重新修改鏈接地址。

《矩陣》項目本身還好,其他的都還在git上,只需要更換鏈接源服務器就行了。而其他的項目就麻煩了,他們鏈接的可不見得只有《矩陣》。

這份工作就只能靠各項目自己維護了,其中涉及的項目真心不在少數。

特別是因為《矩陣》項目中有很多愛好者上傳的大量圖片,圖標,音樂之類的東西,這可不是理工手殘黨整出來的東西,好多都是正經搞藝術的人的作品。

其精美程度,可以說感覺整個git社區,因此,這些東西經常會被其他項目引用來作為資源素材之類的東西使用。

這也是為什么王旭這么久都沒下定決心搬遷的原因之一,但他還是最終定下了這個決心,不然未來可能會更麻煩。

這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這種文件引用的麻煩,然后如何能夠用最少的資源有效管理這種復雜的機制。

然后git就迎來了一次重大的升級,王旭在git之外,開發了一個專門用來管理存儲此類文件的特殊系統,用來保存和管理可以用于公開發布的成品版本。

進而減少大量git引用對git自身資源的消耗,而這個專門用來存儲各種多媒體數據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對象存儲系統oss。

好吧,王旭搞的項目又多了一個,以前他還覺得可能短期內用不到這個東西,沒想到,這才沒兩年,就慘遭打臉。

而為了搞這個東西,又不得不把曾經專門用于用戶管理的目錄服務也搞了出來,這東西可了不得,用一臺同方的服務器就可以管理千萬級的賬號信息,而且支持多級并聯,熱備份等。

更可以提供高達萬次每秒登錄請求,這可是現有系統幾乎都無法做到的,前世王旭知道novell曾經搞過,后來微軟和太陽微電子也都開發過類似的產品。

但都因為收費太貴,甚至需要專用硬件設備而最終被普普通通的數據庫管理淘汰了。

王旭這一世把這東西提前搞出來,讓大家有個統一的地方放用戶信息之類類似的樹狀結構的信息,其實也是一種嘗試。

看看這一世在早早開源免費之后,是不是還會出現重新使用數據庫進行用戶管理的框架中,科技的慣性是不是也那么大。

前世,絕大部分的程序員甚至都不知道曾經存在過這樣一種專門用于樹狀信息管理的產品,甚至能在奔騰時代,就做到十萬用戶同時登錄的壯舉。

當然,當年的系統使用過于復雜也是原因之一,王旭沒時間都自己搞,把各種簡化操作的需求寫了下來,就不管了,只有最核心的一些代碼是王旭自己寫的。

他一直都是這樣,很多東西他只負責整體的設計和最底層核心的代碼,其他都是交由最近不斷涌出的大學生來完成的。

這一世的華夏,可不比王旭前世,在王旭的不斷煽動和影響下,可不僅僅是水木重視計算機教育,加大了計算機硬件方面的投入。

廣大的高校都不是瞎子,都看到了計算機軟硬件方面的大量的人才缺口,那真是砸鍋賣鐵也得弄點計算機來讓學生們掙點外快。

不同于前世大學很多計算機利用率超低的情況,這一世,大學里幾乎就沒有哪臺計算機是能夠被閑置的。

在金錢的號召下,不知道有多少原來不是學計算機的學生,都想方設法地學了些編程,利用各種可能找到的計算機資源去掙點外快補貼家用。

真金白銀砸進去,其實是會起到連帶作用的,就好像各地招商引資吸引投資一樣,越是重要的項目,能夠帶動的社會其他資源就會越多。

更何況是王旭搞的這種幾乎涉及計算機每一個可能的領域的超級大工程呢。

王旭其實到現在也沒有投入多少自己的錢,可能一兩千萬是有的,再多的,其實都是來自方方面面的錢,帶動起來的整體規模絕對不在兩億之下,只會更高。

而自從git出海之后,這里更是外資投入的高峰,傭兵天下現在早就有了不知道多少語言版本,無數的git上面的項目研發任務會出現在上面。

自己干不了,找一群傭兵來干就是了,華夏傭兵好用不貴,口碑不是一般地好。

這其實就是軟件外包的雛形,隨著交流的深入,開發的擴展,各種商業軟件,自用軟件之類的,一定會形成軟件外包的產業鏈條。

王旭倒也沒打算搶前世阿三做軟件外包的風頭,這東西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短期內擴展大量的業務,收獲大量的利潤,但同樣也會鎖死自己軟件創新的道路。

畢竟,你都去按照別人的思路去為海外寫東西了,誰來為本國的軟件來添磚加瓦呢。

這也是前世阿三明明是軟件開發大國,無論從資金密集度還是人才密集度上來看都是,但阿三國卻始終無法誕生自己的軟件產品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軟件外包產業徹底興起的前期,讓程序員們賺些快錢,吸引更多人從事這個行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軟件外包,做點小活華夏還行,做復雜的業務,大部分華夏人的英語水平就成了攔路虎,四級考試都能難倒不知道多少大學生,真的無法和那些從小就生活在英語環境中的人去比拼。

更何況華夏人本身重實干,對于夸夸其談的演講之類的技能看得很輕,但這卻是阿三的強項,這對于承接海外軟件外包業務可以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在王旭還在琢磨怎么能在科技圈子里打響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為王旭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那是一個來自于《科學》雜志的約稿。

大概是初八的早上,王旭還摟著媳婦睡大覺呢,就聽到電話聲催命般地響起,只好放下什么鬧鈴都吵不醒的王霏,起身接起了電話。

電話是姜主任打來的,他很少會在這么早給王旭打電話,王旭平常就起得就很早,但這個點兒天都還沒亮呢。

也就是早起的人才會把這個時間叫早上,而那些晚睡的,估計、可能、大概這個點兒還沒睡呢。

姜主任告訴他,剛剛丑國的《科學》雜志的一位主編給他打來了電話,希望能夠邀請王旭把“人造鉆石”的論文發表在他們的雜志上。

王旭都愣了,他還是第一次知道,《科學》這樣的雜志居然還有約稿的?《科學》啊,你變了,怎么能不再高冷,不再高高在上呢,怎么能學那些妖艷賤貨那樣去約稿呢。

王旭前世沒搞過科研,他并不知道,其實《科學》雜志可不是什么高冷女神,他玩的腸子也絕對不少,且不說惡心華夏人的那些社會學實驗之類的東西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科學》。

遇上了熱點事件,《科學》蹭熱點的能力可是一點都不比那些新聞雜志差,他如果沒點新引人眼球的手段,怎么可能從一個差點破產最后被500美元賣掉的賠錢雜志社,成為了自然科學領域頂尖的專業雜志的。

就比如,其實《科學》也是會請人撰稿,報道一些新聞事件,當然是從科學角度去詮釋,借此來想吸引讀者的興趣,讓《科學》雜志盡可能有趣一些。

他的撰稿人也曾經瞎編了一篇錯漏百出的論文,然后投給了300多家期刊,居然有150家中招錄用了,其中甚至還有些大牌期刊。然后《科學》就堂而皇之地登文嘲笑這些期刊的水平。

嗯,這次其實也是一樣,王旭回到水木的辦公室后,才給科學雜志打過去了電話,那邊果然是科學雜志社的編輯,說他們注意到了王旭在arxiv上發表的論文《x.w的訂婚戒指》。

他們驚奇地發現王旭并沒有將這一論文投稿實體期刊,所以他們希望王旭能夠選擇《科學》來發表,這期就可以安排,他們已經審核過了,完全沒問題,甚至排版編輯都不用王旭,他們會自己搞定。

好吧,原來《科學》蹭熱點也能這么不要臉啊,行吧,王旭就當是自己長見識了。

王旭自從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都發表過論文,這兩個雜志社都已經有了王旭的聯系方式。

這是必然的,特別是他的論文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二維材料領域,屬于極其重大的發現,用華夏人常聽到的話就是諾獎級的發現。

這樣科學家都是所有雜志社關注的對象,他們的論文一般都會被特別標注,避免某人因為莫名的原因拒稿,讓人家轉投他人。

這種事情,在世界上可不少見,科學家鬧起脾氣來,有時候就好像小孩子一樣。這些期刊整天和這幫子人打交道,比任何人都了解這些人的奇怪脾氣。

而王旭本來就沒打算把這篇論文怎么著,這東西吧,深了的理論不能說,太詳細的步驟不能說,設備的制造方案更不能說,那還有啥能說的啊。

所以,王旭就大概了寫了一篇論文發到了自己創建的自由論文集散地arxiv上。

這是王旭仿照前世的同名網站建立的同類型網站,說得挺熱鬧,其實就是照抄的。

這里允許科研人員自由地上傳論文,而且會給每個版本一個明確的時間戳,電子簽名的那種,確認論文的所屬。

這是比郵寄郵戳更簡單的方式,讓人們可以先上傳自己的論文預覽版,然后再投遞到雜志社,而無需擔心漫長等待編輯審核的過程中,有什么人提前發表了論文,讓你多年的辛苦白費。

而一旦事情發生,吵起架來,完全可以拿出arxiv上的時間戳扔到對方臉上,告訴對方,“對不起,你來晚了,先生。”

這其實不是arxiv創建的初衷,王旭最初的想法是不可告人的,那就是希望能夠有一個自己控制的收集全世界新論文的方法,然后他就想到了前世的arxiv預印版。

前世的arxiv本來是丑國的阿拉莫斯實驗室的一群科學家,為了快速分享論文而創立的一個網站,后來被康奈爾大學接管。

其實前世的arxiv是有一定的審核機制的,他們至少要區分你的論文是否是投對了分區,但王旭這里甚至連這個都做不到。

因為他沒那么多人,于是他只能設計一種機制來讓讀者自己挑錯,但為了避免誰都能來瞎折騰,他又搞了實名推薦制度。

只有注冊用戶才能使用這個網站上的全部功能,而訪客則只能瀏覽,而實名注冊的用戶能做一類判斷,就是判斷是否投對了頻道,是否格式混亂等。

而只有經過推薦的用戶才有資格做二類評判,也就是判斷是否真實,是否正確。

還有只有管理員才能認證的藍v用戶,那是確定是知名學者的人,更是需要多名藍v推薦才能成為。

藍v用戶倒沒什么特權,但他們的評論會被直接放到評論的最前面,也就是置頂的位置,讓更多的人看到。

反正整體機制挺麻煩,但總的來說就是確保傳上來的東西是論文,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可以被檢索,王旭甚至專門搞了一套基于latex的工具,讓普通人也能快速編輯,特別是保證了多語言的可能性。

當然,王旭這里也非常簡單地提供了一種更簡單的標準模板,這是一種專注于信息自身結構的文本模式,有些類似于網絡時代常用的通信標準json格式,只是少量增加了一些關鍵字和定義模塊。

這是一種非常輕量化的格式結構,可以讓使用者更關注文字、圖片、公式、圖表之類的內容本身,而不是更多地關注打印的格式,字體的排版之類的旁枝末節。

這也是因為,網站瀏覽根本無需打印出來,排版是不是規整真的沒那么重要,論文看的是內容,而不是整齊的排版。

這有點顛覆傳統的論文出版世界,但王旭畢竟也提供了傳統的latex的兼容支持,這算是一種過渡吧,沒準簡單格式就贏了呢,也許能讓未來的研究僧們減少一些被latex支配的恐懼。

(明天見,又是萬字,今天周末,明天估計少更點)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工科生的華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