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的華娛第六章:同方工作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科生的華娛 >>工科生的華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同方工作站

第六章:同方工作站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吃酒不吃菜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吃酒不吃菜 | 工科生的華娛 
第332章

第332章

第332章

“下面線路沒問題,怎么回事?”一個穿著工作服,滿頭大汗的年輕人,從布滿線路的工作臺下爬了出來,滿臉沮喪。

他叫張斌,自動化研二的學生,跟著導師一起在做“超算”項目,這里是組裝中心實驗室,這里已經誕生出了一系列成果,可以說戰功彪炳。

自主架構的桌面電腦系統,自主架構的單處理器服務器,都在不久之前誕生在這里。

目前正在完成的則是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多處理器,多協處理器工作站”,這也是王旭的最終目的,就是那個可以處理音頻的超算。

這里的主導是自動化系的教授,其實這種結果有些詭異,但沒法子,誰讓自動化系是王旭的娘家呢,自動化系又是一個萬金油的專業,于是成功搶到了項目的總控。

項目的主導導師當然就是王旭的導師閆教授了,這也是他最近一年多最重要的工作,至于,擔任王旭的導師,掛個名,灑灑水就可以了,那根本沒他什么事情,王旭怎么著都能畢業的。

而“超算”的最終成型,卻要付出不小的努力,閆教授和王旭商量之后,把成果按階段區分成了好幾款產品。

從單處理器桌面計算機,到多處理器桌面計算機,最后到多處理器服務器,多處理器多協處理器工作站,分門別類的進行驗收鑒定。

再配合計算機系那邊的cos不同版本的系統,成功的推出了一系列的計算機產品。

水木大學專門為此成立一家同方計算機公司,專門負責生產和銷售,這個和后世的同方應該不是一家公司,時間上對不上。

但王旭也無所謂,只要有生產銷售,那誰干不是干。

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除了桌面系統以外都無法搭載dos系統,而是統一搭載cos操作系統。

電腦核心采用80386處理器,和類intel的主板,卻又有著巨大的不同,比如系統總線直接采用了pci32總線,效能遠超標準386使用的isa和eisa總線系統。

這是一套全新設計的體系,除了中央處理器依舊采用的進口芯片之外,包括南北橋,控制器等芯片均為重新設計的全新產品。

南北橋芯片是電子系的承包的項目,王旭仿照后世成品搭建的構架,由電子系進行了詳細的完善。

這也是電子系在這一系統中承接的最重要的部分,為了實現這一重要的輔助芯片,電子系還聯合了華科院計算所以及幾個蘇子標號電子所的力量。

計算機系更是安排好幾位教授,進行eda軟件的攻關,現在國際上的eda水平總體并不高,追趕起來沒什么難度,遺憾的是王旭對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無法提供整體的框架設計。

所以,軟件的進度拖慢了整體的進度,導致一直到一年多以后,整體可用的南北橋芯片才真正設計完成。

流片生產都是委托的數字標號的研究所完成的,比國際上落后兩代,使用的1微米技術,不過做個南北橋還是沒啥問題的,畢竟本身晶體管數量有限。

唯一的缺點就是耗電量大點,但在這個年代,這根本不是問題,有無問題比性能問題重要得多,更何況只是多用點電。

整個項目磕磕絆絆,遠比王旭最初的想象的要艱難,但還是在一年多以后成功地產出了很多原創性的成果。這一點才是最讓王旭欣喜的。

他可從沒想過那些僅僅是王旭想象的東西,在獲得足夠的資金扶植的情況下,居然能夠真的順利產出,他最開始還想著要是不行的話,干脆還是用其他廠商的南北橋就是了。

南北橋芯片在主板上至關重要,主要是用于控制cpu與其他設備的通信和連接的單元,也是主板上至關重要的部分,只有掌握這一芯片,才算真正掌握了主板的設計與制造。

否則,那就只能說是對兼容體系的優化而已。

這也是為什么王旭把這一芯片組作為公關對象的最重要原因,搞不了中央處理器,那就從主板入手,而主板,就需要這一芯片組。

幸運的是,水木電子系聯合幾個數字標號的研究所,最終成功攻克了這一桎梏,完成了南北橋芯片的研制工作。

特別是,這里在南橋中成功的引入了全新的pcie增強型32位總線的支持,這是外部連接多塊高速協處理器卡的關鍵,更是加入了對usb1.0的設備支持。

這是王旭提出的,水木完善的一個全新的外接設備連接總線標準,后世是在幾年后才得以推出,但鑒于這個東西的難度并不大,王旭索性就提前搞出來了。

這玩意在系統給的技能里可是有很詳細說明書的,王旭抄出來也就是了,抄的直接就是1.1的版本,也就是10mbps的那個版本。

這個版本已經可以支持從鍵盤,鼠標等低速設備,到打印機,掃描儀,外置硬盤光驅等高速設備的全系列外設了,大大簡化了現有個人計算機的外設規范。

水木已經把這一標準提交給了國際標準化組織,以及國際工程師協會,進行討論,同時在水木的開源社區進行了代碼級的開源,免費授權給全世界的硬件廠商。

國際標準可不是你想就行了,也不是你先進就行的,甚至都不是你賣得多就行,更多的還是依賴于國際話語權,不過賣的夠多,一般也能形成事實上的國際標準,被廣大硬件廠商兼容適配。

usb設備的控制芯片也同樣由電子系設計了出來,目前都沒有量產,只能是昂貴的實驗室產品,產業化還需要國家的參與,這年代,民間的力量還不足以進行這種規模的產業投入。

于是,水木大學自動化系,電子系,計算機系等院系,接連召開了幾次重大科研成果鑒定會,發布會,向全社會公布新的進展。

陸續發布了從芯片,到芯片組,到外設,最后到主板,整機的一系列計算機產品,讓華夏可以出品真正有意義上的國產計算機。

這種全方位的國產化,意味著什么,上面要比水木大學了解得更清楚,只要下一步再能夠搞出中央處理器,一臺完全依賴自主的國產計算機就有可能出現在華夏的土地上了。

于是,很快地,對于超算項目的關注程度可以說是直線上升,很多項目組都有上面的代表直接派駐,觀察項目進度,也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各種幫助。

“超算”項目是民間發起的,但到了半年之后,就已經不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民間項目了,越來越多的單位、組織被卷了進來,這個項目已經幾乎成了一個不亞于,甚至有甚于“生長法”項目的超級工程了。

在很多具體的子項目上,國家都有直接投入資金,當然也會占有和享受一些成果,例如南北橋,和usb,可以這么說,光靠電子系,真心是搞不定這個玩意的。

別的不說,你連流片都找不到地方,畢竟1微米光刻機,華夏前兩年才剛剛研制成功,連量產的可能都還沒有呢。

但是一旦國家出手,那就不一樣了,光電所,計算所,電子系,計算機系,多方面共同合作,齊頭并進。

最終實現了從eda軟件,光刻機,制成技術,芯片開發的全面整合和完善,最終在6寸晶圓上,實現了80的良品率。

這已經是一個盈虧平衡點上的成品率了,只要社會需要旺盛,完全可以讓這樣的芯片生產企業產生足夠的盈利,進入產研正循環之中。

可以說,王旭本來沒打算插手芯片的制造,但王旭創立的項目的巨大吸引力成功地把芯片制造的相關組織都卷了進來,進而引發了國家力量的介入。

這就是蝴蝶效應的可怕,你完全不知道最終會產生多大的風暴。

說實話,在九十年代,研究一套光刻機到eda軟件需要的成本并不高,因為技術難度并沒有后世那么夸張。

問題其實是出在商業化上,你沒有足夠的商業化需求,就很難讓這些配套的東西慢慢地成熟起來。

王旭敢這么搞,也是打著未來互聯網崛起,對服務器的需求會爆發性增加,而服務器,對于軟件的需求就沒有那么廣泛的兼容性要求了,這是王旭看到的機會。

但王旭沒看到的是,國家對于自主電腦產業的興趣,這可真不是一個穿越客能夠把握的東西了。

九十年代韜光養晦,大量軍工需求被砍得只剩下維持,幾乎沒有新設備的采購需求了,而像國產芯片這種東西直接就要面臨海外產品的競爭,可以說是全無機會。

但國家對于自主計算機系統的渴望可真的是從未缺少過,畢竟不是只有軍方才有保密和內部使用的需求的。

問題是,之前的華夏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項目能夠像“超算”項目一樣這樣明確地指出一個新系列計算機的方向。

所以,當超算項目出現一系列成果之后,國家的重視可以說是層層加碼,成果越多,投入越大,投入越大,成果就越多,進入了一個正向激勵的循環之中。

一年半多點,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了,有了王旭的詳細規劃,有了細致的設計說明,超算項目雖有磕絆,但對比一般的研究而言,簡直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各種子系統的準備已經完備,現在就是最后的組裝和測試過程了。

幾個研究生在實驗室里已經忙碌了好幾天,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也許是注定好事多磨吧,前面幾個里程碑都很順利,怎么到了最后的成品反而各種跑不通。

教授導師在旁邊看著成品仔細思考著,幾個研究生一遍遍檢查各種連接接口,甚至拿出萬用表,一個個管腳測量各處的電壓。

在排除了諸如電源功率不足,總線接口焊接虛焊,板卡接口制造誤差,等等上百個問題之后,終于,在一個艷陽高照的夏日中,超算項目的最終成品,多處理器,多協處理器工作站,真正點亮了。

“嘟,嘟,嘟。”這是主板自帶的小喇叭的自檢聲,連續三聲代表自檢通過。

“滴,滴,滴。”這是協處理板卡自帶的檢測通過聲音。

“亮,亮,亮。”好吧,這是滿含期待的研究生的吶喊。

“亮了,鍵盤能用嗎。”研究生b在詢問。

“能用,我試一下基本應用。”研究生a從地上爬起,一屁股坐在電腦椅上,眼睛看著屏幕。

“編輯器,沒問題,寫個hellowworld。”研究生b正在出主意,只有一個鍵盤,但屏幕誰都可以看。

“能行,測試通過。”

“運行一下測試程序,分別測一下協處理器板卡。”

“運行著呢,第一版卡正常”

“第二板卡正常”

“第三……”

“停,別整這些形式主義,最后喊一聲就行,咱們又不是西昌。”

“我不說話,你還不是得催我問,好心告訴你一聲罷了,居然說我形式主義。”

“你的話太單調啊,第一,第二,第三。”

“不這么叫怎么叫,你還弄個甲乙丙丁不成?”

“倒是可以考慮以后定個標準,測試起來也清楚。”

“先搞出來再說,以后再完善細節”

“四塊協處理卡都運行正常。”

“跑個測試程序看看。”

“等我找找,誰有協處理器運算測試那個程序?”

“git上不就有”

“這臺機器還沒聯網”

“哦,我忘了。”

“我這里有,你這臺是1.44的軟驅?見鬼,我的盤是5寸的”

“那邊那臺機器是雙軟驅的,你去倒騰一下。”

“趕緊的……”

“來了,搞定了。”

好吧,這就是實驗室的日常,每當快要出結果的時候都是這樣,別說什么規矩,什么安靜,什么事先的安排,反正就沒有哪個研究真能夠按部就班的,亂七八糟好像才是研究的常態。

小小實驗室內簡直可以說是人聲鼎沸,亂成一團,完全沒有新品研制成功的儀式感,感覺就是一個忙到飛起的實驗場地。

“搞定。”

“成功了。”

“六千多分,怎么感覺有點低,到不了四倍啊,這可是四塊卡啊。”

“四倍?誰這么外行,新來的吧,能有兩倍就是成功啊。”

新機器成功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系,無數得到消息的老師同學,都跑來近距離分享這一成功的喜悅。

這一消息還得等幾位指導教授確認之后,才好向上面匯報,但內部,幾乎是一個小時之內,大家就都得到了消息,當然也包括王旭。

(明天見,終于趕上了)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工科生的華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