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的華娛第二十章:也是香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科生的華娛 >>工科生的華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也是香江

第二十章:也是香江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吃酒不吃菜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吃酒不吃菜 | 工科生的華娛 
第99章

第99章

第99章

在座的人除了王旭和王霏,沒人知道王潮究竟是什么,但是所有人都投資了,原因很簡單,圈子。

在座的人不多,但是卻幾乎代表了香江樂壇的半壁江山,而香江的圈子就是這樣,經常性的投資同行的副業。這種副業多半是沒多少錢的小生意,什么小飯館,小茶樓之類的。

用不多的投資,維系一個小小的聯系,彼此從此不陌生,有矛盾的時候,又留了一個對話的口子,因此只要不是太過囊中羞澀,或者彼此矛盾太深,都會多少投一點。

成為一個小股東,既做社交,也留一個發財的可能。

很多老派的香江公司上市的時候,經常性會發現幾十個特別小的股東,那些就是這種人情股東,而且這種股東也可為公司免除上市前再分股的麻煩。

很顯然,他們對小兩口的王潮也是這樣的認知。投不了多少錢,也不指望能掙錢,但是留下了情分,這是華夏生意人的傳統智慧。

因此,這個買賣,除了張國榕,其他人都是這種人情股東,全加起來也就不到1個點的股份。

當然,他們可能大賺,王潮絕對不虧,多了一群明星潛在客戶,以王潮的品質,風靡香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音樂圈的話題總是會不知不覺間回到音樂,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張國榕又一次舊話重提,那就是讓王旭教他唱戲,話題回到了戲曲上。

“旭仔,你學了多久戲,看你很年輕啊,怎么會水平這么高。”黃加軍很是好奇地問。

“大概有個十來年吧,五六歲就開始學了,不過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打基礎的,后來才學唱段,我學的不多,也就幾個名段折子好好學了下,完整的學的就不多了。”王旭很認真地解釋。

這是真的,系統給的是技能,不包含音樂本身,除了用作練習的曲子和戲目以外,其他都是要單獨購買的,所以,王旭不會。

不過用來練習的段落本就是一出戲的精華選段,用來糊弄,或者只演折子戲還是可以的。但如果真要開臺,那就必須得重新學習了,當然如果王旭想,也不會費很久就是了。

就好像后世于魁智老師臨時學新戲三國,兩周就上臺了,還是演諸葛亮。技能到了,基本功到了,學新戲并沒有多難。

真正難的,還是創作新戲,那個時候,除了唱念的詞之外,手眼身法步都得重新編排,雖然有些套路,但依舊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磨合,才能顯得天衣無縫。

這就是為什么新人都是學傳統戲,然后只有成角了,才能開真正的新戲。

在京戲最火熱的時間里,每年都會有好幾出新戲上演的,推陳出新的能力絲毫不弱。

王旭也向這些歌壇前輩們好好普及了一下京戲的傳承,還時不時的表演一小段。對于外行來說,王旭最大的本事不是他的精,而是他的雜。

他能如數家珍地把生旦凈丑的特點說得繪聲繪色,還能根據不同角色都信手拈來地來上一段。也沒有伴奏,就那么像票友一樣,蹺著二郎腿,用手拍著大腿,搖頭晃腦地唱。

這種科普式的講解,當然讓幾個唱歌的聽得如醉如癡。

特別是當他用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不同唱法,把各自的名篇都演繹了幾句的那一陣,小小的包間里的喝彩聲幾乎能比得上戲臺了。

一頓飯吃得酣暢淋漓,在沒有一滴酒的情況下,居然吃了好幾個小時,嗯,嶺南人吃飯吃幾個小時真的不稀奇,特別是當在茶樓吃飯的時候。

王旭倒覺得很稀罕,因為帝都吃飯也可以這么長,但幾乎都是靠喝酒喝過去的,到后半段,幾乎就只有酒而沒啥吃食了。

前世王旭倒是沒少來這些地方,但真的沒有本地人相陪,每次都是那種行色匆匆的旅行模式,也就只能是走馬觀,淺嘗輒止了。這種原汁原味的飲茶習俗,王旭還就真沒體驗過。

至于穿越世界,嗯嗯,茶樓是個好地方,那里八仙桌下面是有簾子的。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個地方,旅游真的不是啥好方法,伱去旅游的時候能看到的,可能還不如在旅游手冊上看到的精彩。

但如果你能真的在一個地方住上個一年半載的,還在那里工作,學習,這樣你才能大致地體味出不同城市間的那種獨特韻味。

這一次,雖然王旭僅僅在香江待了一個月,但卻是第一次真正融入香江的生活中去的,和香江市民一起吃早點,上工,飲茶,泡吧。

雖然依舊不夠深入,但是卻已經讓王旭對于香江的認知有了極大的改觀。他甚至有一種九十年代的香江和前世的香江是兩個地方的錯覺。

面對大陸人時,香江人依舊是排外的,依舊是傲慢的,但卻沒有那種狂妄的感覺。一來是這會兒香江的很多東西真的是領先于大陸的,這會兒的香江是真的強。

二來則是,這會兒香江人的心氣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自豪是發自內心的,而且有著無數成功案例在前面引導著,他們也真的相信努力打拼是能夠觸碰到成功的。

而這個時代的大陸人,改開其實才剛剛理順思想上的桎梏,經濟進程才剛剛起步。整個大陸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在拼命地吸收一切可能的養分。

經濟上的,財富上的,知識上的,文化上的,反正不管什么,根本沒工夫去仔細分辨,去認真甄別,基本上是拿來用用看再說,用泥沙俱下形容絕對不算夸張。

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個年代,絕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而是無數創業者、改革者身體力行的一種原則。

這也就養成這一代的大陸人那種實用為王的特性。人家有個模子,看起來挺美,得嘞,拿過來套上先用著,這就是所謂的引進。

要是不好用咋辦,那也沒關系,銼銼邊,修修角的改吧改吧再用,這叫什么,華夏特色的xxxx啊。

最有意思的是,就在這樣近乎于粗放地折騰了幾十年后,華夏的經濟成了一個任何經濟學家都描繪不清楚的玩意,弄得幾乎所有的經濟學理論都在華夏折戟沉沙。

總算趕上了,這兩天去公司辦離職,正式失業了,心情不是很好,碼字有些卡。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工科生的華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