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恢復默認
作者:刀慢
余琛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他僵硬地看向魯鈍老頭兒,滿臉狐疑:“你不會是糊弄我吧?還是……他是在瞎說?”
“絕無可能!!”
魯鈍老頭兒又驚又惱,面對有人質疑自個兒的成果,哪怕是余琛,他也是要據理力爭!
“大人!老頭子我別的不行,但這些旁門左道,老頭子說第二,整個大夏怕是沒人說第一!
這神薹是老頭子親自喚醒,雖然因為被寄生太久,已經失去了大部分交流的能力,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但唯獨有一點老頭子可以肯定——他絕不會說謊!
這臺法器,直接讀取他神薹中的念頭波動,換句話來說,這不是他的‘語言’,而是他心頭真實的認知!
雖然老頭子當時也不信,但不可辯駁的事實就是——這枚神薹,的確屬于當今陛下,啟元帝!”
嘶——
余琛倒吸了一口氣涼氣。
實際上,他對魯鈍基本上是完全確信無疑的。
畢竟對方既是陰曹地府齊物司從屬官,又是被他親自冊封的。
而且這老頭兒先前還有成功破解文圣老頭兒神薹的耀眼戰績。
他辦事兒,余琛放心。
之所以那么一問,實在是因為……太嚇人了!
這神薹……是啟元帝?
從那朱萬田的走馬燈里,余琛知曉了這枚神薹是當初仁德王離開京城時交給他的。
距今已有一年多之久。
也就所說,啟元帝的腦子已經在那冷冰冰的長生棺里待了一年了!
而眾所周知,哪怕是入道境的煉炁士,沒了腦子也活不了。
倘若眼前的神薹真是屬于啟元帝。
那么……那個如今在朝堂上凌駕眾生,運用三山九脈國運大陣把那第五境的海外邪修打了個半死不活,最后還卸磨殺驢把宋相也殺了的家伙。
又是誰?
一時間,余琛只感覺自個兒的腦子。
亂得出奇。
同時,他也終于明白過來。
為啥當初仁德王要放棄前途光明的太子之位,裝病跑到幽州當一個小小的王侯,最后更是遠赴海外去了。
——這家伙,早就曉得皇座上的那個家伙不是真正的啟元帝了!
怪不得!
怪不得跑得那么快!那么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這換了誰來,都得撒丫子開溜!
開玩笑,還當太子?
那皇帝老子都不是皇帝老子了!
當個屁的太子!
“呼……”
余琛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看向魯鈍,“——有辦法讓這位……說出更多的話嗎?”
魯鈍老頭兒搖了搖頭,“目前還不行,還只能讀取一些簡單的念頭波動——這不是老頭子我煉金法器的問題,這是這枚神薹本身就微弱得可怕,甚至稍微一個不慎,都可能隨時熄滅最后一絲生機那種。
不過如今奪心蠱已經被剝離,倘若有足夠的時間,他應當能恢復更多的神智波動。”
余琛有些失望地點了點頭,拍了拍魯鈍的肩膀,“繼續加油。”
然后,回了不歸陵上。
直到刺目的陽光照進眼里,他都還感覺迷迷糊糊的。
——太離譜了。
先前啟元帝被戚后控制,已經是夠離譜了。
結果現在那戚后死了,啟元帝回歸,掌控三山九脈國運大陣殺了一個元神煉炁士以后,你突然說,人家啟元帝的腦子早就在地下埋了一年了。
短時間誰都難以接受。
但余琛還是強壓下自個兒心頭的波瀾,轉而思考起來更重要的事兒。
既然如今皇位上的不是啟元帝。
那他……能是誰?
戚后?
海外邪修?
不大可能。
這倆家伙都是余琛親手殺死的。
他們死的時候的絕望和不甘,不像是裝出來的。
那是只有真正瀕臨死亡,方才能顯露出的難以偽裝的情緒。
所以……到底是誰?
他又是在什么時候,在啟元帝被戚后控制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奪舍了啟元帝的身子,一直偽裝至今還沒人發現?
——想破了腦袋,余琛也沒想出來。
見余琛這般苦思冥想的模樣,虞幼魚滿臉好奇,一問。
余琛也不隱瞞,直接將啟元帝神薹的事兒說了。
聽得這姑娘一愣一愣的,良久才感嘆一句。
——貴國真亂。
正當倆人你一言我一語,猜測著究竟是誰鳩占鵲巢的時候。
一陣陣罵聲,從不歸陵下傳來。
且看還是那幾個斂官兒,抬著一具裹著白布的尸首,上了山來。
他們身旁,賀子秋一言不發,捧著宋相的牌位,一路跟隨,深深埋著頭。
——因為是“亂臣賊子”,哪怕啟元帝“大發慈悲”免去了宋相五馬分尸,懸首藁街的命運,但朝廷的禮部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浩大的場面相送。
所以這場葬禮從朝廷的角度上來講,可以說是辦得相當簡陋。
上下就只有幾個喪葬司的斂官兒抬尸,宋相的徒弟賀子秋相送。
——明面上是這樣。
但在他們身后,還有一大片烏泱泱的百姓,自發跟隨!
一路上三跪九叩,痛哭流涕,大罵天地不公,悠悠蒼天,薄于國相!
隨著送葬隊伍的上山,洶涌的人潮幾乎把整個不歸陵都圍了起來。
宋相民望,可見一斑。
幾個平日里話多得不得了的斂官兒,這會兒也沒了說話的心思,紛紛當起了悶葫蘆。
一個勁兒挖坑,挖好以后把宋相的尸首恭恭敬敬地抬進去,三跪九叩之后,方才合上了土。
又是多番跪拜,才和賀子秋以及那些百姓一同下了山去。
只不過臨走之前,那賀子秋卻是深深看了一眼余琛,才跟隨著浩浩蕩蕩的隊伍,下了山去。
宋相埋了,送葬隊伍退了,百姓也散了。
余琛卻直直盯著那墳墓,長嘆了一口氣,“又不是第一次見了,進來坐吧。”
且看那墳頭,紫衣宋相,正負手而立。
他雖無境界,也無道行。
但多年身居高位,執掌一朝,已讓宋相的精神非同凡人。
所以哪怕是死了以后,執念不消,化作冤魂,也保持了絕對的神智與冷靜。
他跟著他的尸首,一路上了山來,親眼看見自個兒被埋進土里,親眼看到無數百姓悲哭送行。
進了屋。
余琛倒了一杯茶。
這茶葉茶杯茶壺都是陰曹地府的事物,是文圣老頭兒過來時候帶出來的,所以死人也能觸碰,也能喝。
“宋某沒想到,堂堂判官啊……竟然是不歸陵上的一個守陵人。”
宋相早已冷靜下來,也接受了自個兒已經死了的事實,看著余琛的身影,感嘆開口。
“我可沒說我是判官。”余琛搖了搖頭。
“伱沒說,但宋某猜到了。”
宋相也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好似多年未見的好友,“宋某曾翻閱了你所有的案子,發現你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找不出任何動機。
不為財,不為名,只為斬奸除惡。
一開始,宋某以為你是那種以武亂禁的俠客,快意恩仇,路見不平,拔刀而出,血濺三尺。
但后來宋某又發現并非如此,俠客殺人,至少有一個前提——他得知曉何處有不公之事。
但你作的很多案子,那些被你殺的家伙殺人放火行兇作惡都天衣無縫,若非最后身死,罪行得以暴露,甚至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發現。
那么,你是怎么在朝廷發現這些事兒之前就找到兇手,并處以極刑的呢?
這個問題,宋某一直不得而知。”
宋相接過余琛手里的茶杯,微微抿了一口。
然后繼續開口道,
“所以宋某一直不解,亦無法判斷你真正的身份。
直到今天,宋某明明死了,看到了你,而你,也看到了宋某。那一刻,所有的疑惑,都已茅塞頓開。
——倘若人鬼殊途,陰陽相隔的鐵則被打破,似乎一切都可以解釋了。
你犯下的那些案子,你殺的那些人,你手下的那些血債,你所有的情報來源,并非市井之間的流言蜚語,也并非是某個龐大的情報機構,
而是……死者本身。”
宋相露出篤定的神情,“——你能看到已死之人,你能同他們對話,你能替他們……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余琛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終才嘆氣搖了搖頭,“你死后留魂,說明遺愿未消,執念不散,但在此時此刻,你還有閑心想這些……”
他沒否認。
宋相雙眼一瞇。
——果然,眼前之人,就是判官!
“那么,你應當也猜到了吧?”
余琛一屁股坐在宋相對面,“我不是什么行俠仗義的俠客,我只是幫死人辦事而已——所以,堂堂宋相,有何遺愿未成,至使游蕩人間?”
宋相站起身,來到余琛身前,躬身一禮:“宋某請先生……殺人!”
“殺誰?”
“皇帝!”
“好!”
余琛點頭,又問:“哪位皇帝?”
宋相眉頭一挑,仿佛驚訝于余琛能問出這般問題。
余琛擺了擺手,“我已知曉,如今皇位之上,并非啟元。”
“先生果然神通廣大。”
宋相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
“如您所言,那皇位之上所坐的早已并非那位天下人熟知的陛下。
那鳩占鵲巢借尸還魂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大夏開國先皇——開元大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