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總憲第99章 不當人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總憲 >>大明總憲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章 不當人子

第99章 不當人子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涼拌的皮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涼拌的皮蛋 | 大明總憲 

原本輪宿宮禁的武驤四衛跟五城兵馬司當天便接管了京師各門。

而京營所存的六萬人以及征募的五萬余百姓又合各地勤王騎五萬共十六萬人馬,之前周尚文出城搜羅的宣府潰兵又帶回來了兩萬余人,勉強湊了十八萬人,號二十萬。

京營之中盡皆疲敝,在原本的歷史上是被錦衣衛強行逼出城門的,出城之時,盡皆涕泗橫流不敢前。

那五萬勤王的輕騎也是晝夜兼程連趕了數日的路程才勉強趕到京師,體力尚未恢復。

這個時候,周尚文提前數日調動的那兩千五百余家兵的作用也發揮了出來。

這支精兵,就是一面安定人心的大旗。

因為這些人都知道,真有事,也是周尚文的這兩千余家兵先上,周尚文若是敗了,他們直接跑路便是,畢竟是自家地盤,心中的膽怯也開始逐漸消散。

明制三千人一營,這十萬人卻只分出了二十營上下的戰兵,各營麟次排布,是為連營。

其余人馬多是負責運輸輜重運輸。

也就是說,實際能夠參加戰斗的,其實還是周尚文麾下的兩千家兵跟那六府勤王兵以及京營的萬余精銳,至于宣府的潰敗以及京營老弱,則是負責護持百姓運送輜重。

自空中俯瞰,周尚文的那兩千余家兵好似牧羊犬一般疾馳在各營之間,協調著各營的行進路線使得明軍整體井然有序,各司其職。

而在各營身后則是延伸出數條支脈向后延伸出去,運輸糧草的騾馬、民夫扛著一袋袋的糧秣、器械源源不斷的運往各營。

不論軍陣如何變換,馬芳麾下的兩千余人總會預留出一條條小路可以直達中軍大營。

若有戰事,這二十支小隊便可以同時集中到中軍。

各營、各部雖各有分工,單如若“家兵”得勝,身后的這十八萬人便會立刻化身餓狼撲上去痛痛快快的打一場順風仗,其實也就是人為的制造一場大規模“踩踏”,真有生命力頑強的也就是隨手一下的事,而若是戰敗,這些人也會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逃命。

這是近百年的時間里,蒙古、大明雙方總結出來的一套幾乎完全相同的戰法。

唯一的區別就是俺答那邊人少些,馬多些。

這種戰法沒有名字,雖然比諸朱棣時,戰斗力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但這個戰法也有一個朱棣那套戰法遠遠無法比擬的優點。

——省錢。

中間的那支大部隊,畢竟這活的主要內容就是遛彎跟跑路,平時還可以回家種種地,什么也不太耽誤,克扣些軍餉忍就忍了,大不了跑的快一點,而這些人的最大收入來源,也便成了打順風仗時撿到的斬獲,撿一個人頭就是八兩銀子,哪怕是長官中間掐些去,能剩下三兩銀子也是穩賺的,畢竟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開銷才五兩銀子。

最主要的就是安全。

戰爭意味著混亂,動蕩,兵災一起,無論如何,軍中總比外面有秩序,有口飯吃,而戰事將至時,長官也不會對手下人太過分,所以元末、明末才會有那么多的人拖家帶口的去從軍。

這是外面的地主老財花錢都買不到的、獨屬于窮人的安全感。

至于這套陣法的缺點,當然也非常的顯而易見,因為這非常需要對手配合也跟著這么玩省錢流。

一旦有人開創了新打法,那就只能輸一次了,而那一次自然就是舉九邊精銳拼出來的那支精銳,贏便贏了,輸也便完了。

而在那些家兵的后面跟著的,則是朱希忠、徐延德、張溶等京中勛貴。

這也正是周尚文最迫切想要教給他們的事情。

牧羊最關鍵的便是牧羊犬的訓練。

“他奶奶的,過了晌午就輪值讓馬瘋子撤下來換朱希忠頂上,他倆到底沒聽懂?朱希忠在后面躲甚清閑?!”

“告訴徐延德,他徐家的人若是再有下次跟不上,直接軍法從事了,反正他徐家也有后了!”

在收到內閣的命令后,周尚文便確定了戰略思路,二十萬人擠在京郊這么一個小地方,也不怕其余三城空虛。

只要各城能頂一兩個時辰,就夠周尚文趕過去偷營了。

而現如今周尚文的主要任務便是搜尋俺答主力,盡力把俺答困死在長城以南。

中軍帳中充斥著周尚文罵罵咧咧的聲音,而在帳外疾馳的除了周尚文的家兵,還有陸炳的緹騎。

大軍行進是隊列最為整齊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找人的時候,察覺到這個機會陸炳便開始緊鑼密鼓的搜尋起了朱載壡的蹤跡。

陸炳知道,自己那個乳兄弟之所以拜自己為平虜副將軍,就是讓自己來保證朱載壡的安全的。

明軍后軍陣中。

雖然率先出城的是百姓,但在主力出城之后,周尚文便及時調整了部署把百姓全都放在了后軍。

在大軍前行之際。

朱載壡滿臉興奮的看著自己身邊的眾人說著什么。

“聽說這次韃子來了足足有十萬人,十萬人啊!咱們這一次若是能將俺答的十萬人全數吃掉,至少能給后代兒孫打出五十年的太平!”

朱家的皇子,沒有一個不敬仰朱棣的。

長驅胡虜三千里,虎踞龍盤今勝昔。

“五十年的太平啊,都夠咱們孫子輩去享了。”

朱載壡說到這里,不少人的眼神都跟著憧憬了起來。

哪怕是他們的腦海里根本沒有“五十年太平”的概念。

只有一直跟著朱載壡那個少年憨厚的開口問道:“那五十年之后呢?”

原本憧憬的眾人臉上登時便變成了笑意。

朱載壡的嘴角也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氣勢也隨之矮了下來。

“五十年后……五十年后再打一次唄。”

名叫“陳虎”的少年跟在朱載壡身邊笑道:“真好,就跟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的。”

如果不是對陳虎有些了解,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而不是裝的的話,朱載壡都覺得這是在陰陽怪氣自己。

那陳虎也是一直跟著朱載壡,因為跟著朱載壡就好像是有聽不完的故事。

陳虎打心底里佩服這樣的人。

有個年紀稍長的中年人看著面前這兩個小娃娃嘆了口氣。

“要是能議和就好了啊,打仗終究是要死人的,唉,朝廷咋就不去議和呢,明明大家伙就都打夠了啊。”

聽到有人提起這個,朱載壡登時便眼前一亮。

“這能怪大明么?你們想知道我聽說的故事是啥嗎?”

周圍的眾人也都來了精神。

“快說說。”

“這事就怨不得咱大明,他俺答稱得上是不當人子!”

“其實朝廷也有議和的心思,嘉靖十一年,俺答來議和,結果嘉靖十二年就派人去大同搞了兵變,大同險些失守,嘉靖十九年入寇,嘉靖二十年舔著臉又來議和。”

“最離譜的就是嘉靖二十四年那次,你們猜怎么著?”

眾人疑惑側目。

“嘉靖二十四年,代府的奉國將軍朱充灼前腳剛帶著韃子暗殺了咱大明的代昭王,后腳俺答就派了使團來大明講和。”

“咱大明開國一百多年,就這么一位死在韃子刀下的親王,他們剛殺了人就好意思來講和!”

“天子能忍嗎?直接就梟首示眾,傳首九邊了。”

眾人聽的也是連連點頭。

“他奶奶的,十里八鄉都沒聽過這樣的事,前腳打死你家人,后腳來上門跟伱拜把子,這是腦袋讓驢踢了吧?!”

“狗韃子,不當人子!”


上一章  |  大明總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