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奇幻
西苑,又稱太液池,本是皇家御苑,在本朝之前也是天子考校武勛的校場。
在嘉靖繼位之前,西苑只有一處高臺,臺上有些棚頂,還是武宗皇帝朱厚照搭的。
六年前壬寅宮變后,嘉靖便命人拆掉了西苑的棚頂,而后在高臺的基礎上修了一處殿閣名曰紫光。
元代時,西苑又稱墀天臺,用白話理解便是升天的階梯。
這也是嘉靖之所以選擇西苑避居的一個原因。
此時西苑的建筑并不宏偉,甚至連精致都算不上,加之正值隆冬時節,草木凋零,目力所及之處便是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殿閣以及幾處假山、怪石散落四周。
在大隊緹衛的護送下。
坐在龍輦上披著大氅的嘉靖面色凝重的回到了西苑之中。
聽到外面的動靜,一白一黑兩只毛色鮮亮的獅子貓也踏著貓步從殿閣中走出,朝著龍輦上的嘉靖“喵”了兩聲。
見到這兩只貓,嘉靖陰郁的臉色才稍加緩和,見嘉靖抱起了地上的白貓狠擼了兩把后,跟著嘉靖身旁的黃錦才敢開口。
“皇爺,那些士大夫向來如此,若是皇爺因此傷了仙體,那便不值了。”
嘉靖陰沉著臉冷哼道:“獨他寧玦一人是忠臣,良臣,賢臣?朕膺天命,朕留陶真人于宮中,那是為了大明國本計!”
嘴上這么說著,嘉靖心中的怒火便又生了出來,懷中名叫“尺玉”的白貓疑惑的打量著自己的鏟屎官,嘉靖這才收斂了些許音量,輕輕的將尺玉放在地上后朝著殿閣內的龍椅走去。
“太子本就體弱,朕教習兩番,太子便連生重病,若非陶真人祈福,太子焉能轉危為安?”
“這還是有陶真人的情況,若是沒有了陶真人,難道讓朕把太子交給那幫士大夫,替我大明朝再教出一位孝宗皇帝嗎?!”
作為一個聰明人,嘉靖是清醒的。
但是有些事情,由不得嘉靖不信。
先是大風刮來的皇位,不偏不倚的砸在了嘉靖的頭上,而后便是嘉靖十八年己亥大火,在火場里的嘉靖被人救出,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十幾個宮女勒了半個時辰硬是沒勒死嘉靖。
而陶仲文更是離譜,先是直接說出了“二龍不相見,見必有傷”的讖語,結果嘉靖南巡,命太子朱載壡監國,父子二人見了一面。
剛一離京,行宮便大火,更甚者,行宮起火那一天早上,陶仲文便預言了行宮要起火。
嘉靖也不是沒懷疑過火就是陶仲文放的。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太正常了,嘉靖十八年行宮大火后沒幾天皇太子便染上了天花,這期間陶仲文從未見過太子。
最后,陶仲文隨嘉靖回京替皇太子祈福,朱載壡這才轉危為安。
至此嘉靖對陶仲文徹底堅信不疑。
黃錦還未開口,嘉靖親信之一高忠便小跑到了嘉靖的面前。
“皇爺,太常丞陶奉常來了。”
陶仲文入朝之時,嘉靖便賜了陶仲文蔭長子陶世同為太常丞。
嘉靖的眉頭一挑,語氣深沉的問道:“是為陶真人的事罷。”
“是。”高忠悄悄打量了一眼嘉靖,而后低聲道:“陶奉常把君父歷年所賜陶家的蟒玉、金寶、法冠、還有金銀共計六千二百兩全都帶來了,說是真人年事已高,祈歸山林。”
聽到這里,嘉靖的臉色陡然一沉,有些不悅的說道:“太子尚未加冠,真人焉能歸山?”
“告訴陶世同,朝中的事情讓他不要管,他只管親前盡孝,侍奉好乃父即可,那些蟒玉、金寶不是朕賜給陶家的,是賜給乃父陶真人的!讓他帶回去罷!”
高忠唱了個喏,旋即便退出了精舍。
對于嘉靖來說,朝中的所有事情,都有內閣在前面頂著,自己只需要控制好內閣便是了。
唯一能逼的嘉靖不得不親自下場的那就是這些道人。
那句“二龍不相見”的讖語牽扯到了大明兩朝天子。
無論是“真龍”受傷,還是“潛龍”氣衰,都是嘉靖不愿意見到的事情。
這已然不是陶仲文第一次向嘉靖請辭。
但卻是陶仲文最想卷鋪蓋卷走人的一次。
待陶世同回到真人府,看著陶世同垂頭喪氣帶回來的蟒玉等物,在廳堂中打坐的陶仲文臉上便不由得浮現出了一絲苦笑。
“無量天尊。”
“唉。”
陶仲文本是黃梅縣吏,早年前鉆研方術時認識了龍虎山上清宮的正一道士邵元節。
現在的陶仲文,早就已經悔的腸子都青了,自己怎么就吃飽了撐得沒事干,跑到京師來給天子算命了。
陶世同哭喪著臉看著陶仲文道:“爹,咱們陷的太深,怕是離不了京了。”
陶仲文是個聰明人,起初聽到邵元節要自己來京師,陶仲文還以為這是什么好差事。
但是當陶仲文真的到了京師之后,才發現這里壓根就不是他這么一個縣衙的刀筆小吏能置喙的地方。
待在京師的時間越長,陶仲文便越是堅信了自己的判斷。
這朝廷,就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只是當今天子權謀過人,這才硬生生的將這滿朝文武拼湊到了一起壓制了下來。
陶家無根無基,哪怕是官居一品,拜相封侯,也只是一枚隨時可以被犧牲掉的棋子罷了。
“世同,告訴那些校尉,自即日起真人府閉門謝客,陪天子齋醮四十九日。”
一臉無奈的陶仲文大著舌頭吩咐道。
如若不是陶仲文急中生智,趁亂趕忙咬破了舌頭吐了口血,今日之事不可能這么輕而易舉的收場。
陶世同聞言一怔,小心翼翼的看著陶仲文問道:“爹,那小閣老的人,咱們也不……”
不待陶世同說完,陶仲文便怒斥道:“見甚見!你難道還嫌我陶家在這里陷的不夠深嗎?!什么徐部堂嚴閣老的,統統不見!”
蒙圣眷,陶家現在可以安然無恙。
但是天子不會一直活著,大明朝又有幾個在位三十年以上的天子?
天子苦苦追尋長生之法,這世間當真就有長生不老之人了嗎?
望著遠處香爐中升起的青煙,陶仲文的眼神中不由得泛出幾分絕望。
“貧道是真心愿陛下福壽延綿啊……”
悵然良久,陶仲文這才又在廳堂中念誦起了《太上救苦經》,虔誠的誦經聲再配上鶴發童顏的樣貌,此刻的陶仲文倒真像是個得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