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沒有格局726 用人之際,發展慣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最新章節列表 >> 726 用人之際,發展慣性

726 用人之際,發展慣性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鯨魚禪師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鯨魚禪師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第726章用人之際,發展慣性

又到了“用人之際”,不僅僅是張浩南如此,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飄的,哪兒哪兒都要用人。

張家這種小門小戶的弊端就體現了出來,沒有足夠的人手,而聯姻又時間上來不及,如果張浩南現在四十歲,那倒是手里多了一大把可以用的晚輩。

家大業大帶來的慣性又不可能讓他立即剎車,至少在“農村供銷合作社”賣給地方政府之前,他還沒有那個能力給整個龐大的“沙食系”以及更加核心的“吾家系”減速剎車。

人們的訴求越來越多,期望越來越大。

此時的“吾家系”,不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樸素價值要求,而是“多多益善”!

張浩南稍有懈怠,換老大的心思……不是沒有。

這時候“沙食系”又起到了平衡作用。

有些時候,多看史書總歸是沒錯的。

“阿叔,張程新招的李滿倉,做事怎樣?”

“蠻好的,四十歲的人了,下手比我狠。”

“好。”

張浩程的父親跟張直勤更親近一些,這也是為什么諸多堂兄弟之中,張浩程也早早跟張浩南出來討生活,主要還是因為張直勤的存在。

所以這些賣人情的事情,張浩南都愿意讓張直勤去受用。

他在老一輩人眼中的形象,已經越來越跟老太公契合,是能帶著大家伙闖出一片局面的特殊人物。

有些時候,還會有神秘感,因為隔著距離。

便是本家那些老太太們,對張浩南的印象,早就脫離了她們曾經的記憶,主動套上了不知道多少光環。

新嫁進來的新婦們,也在耳濡目染之下,對張浩南憑空有著更強烈的畏懼。

即便趙飛燕、樊素素她們在鄉下很是平易近人,但在老太太們乃至更年輕一代的妯娌口中,只有“大娘子(老婆)”“小娘子(老婆)”這種區分,更讓張浩南的荒唐顯得極為不合時宜。

然而這種不合時宜,是一種對現有價值觀的挑戰,偏偏人來人往的吾家埭,從衙門到江湖,各色人等都是見怪不怪。

那說明這種挑戰,不僅僅是客觀存在,更是挑戰成功。

甚至,連“吾家埭”這個地名,也是張浩南改的。

在諸多事物發展的慣性帶動下,折射出來的不同階段現象自然有所不同,現在正是張浩南最不缺人手,又最需要人手的時候。

李滿倉只是這個階段的一個縮影。

“對了阿叔,開發區那里有一套房子不錯,老王一套你一套,鑰匙我讓浩東過一會兒拿給你。”

“還拿房子啊。”

張直勤連忙道,“我房子又住不過來,家里就幾個人。”

“朝后來東北避暑,你丈人丈母總歸也要落腳。就這樣說定了,自家人還客氣啥。再說了,房價漲起來,一套房子千幾百萬總歸要的。”

“別墅啊?”

“那我讓你住福利房?”

“算了,我還是要別墅,別墅好。”

張直勤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問道,“對了,阿南,我來的時候,市政府讓我問問你,海外務工的事情,現在有沒有章程。如果說有的話,市政府就要去外地市政府談合作了。還有就是王秘書長來過了,說是聯系不上你,他直接從安東縣過來的。”

“就這兩天的事情。”

“那不用我回報吧?”

“你說說也無所謂的。”

“好。”

在“國慶節”開始的時候,阿美利加的新財年也正式開始,這時候才是大撈特撈的好時候。

張老板在黑水喜迎國慶,華盛頓方面也愿意助助興,喀布爾的供水系統訂單,終于塵埃落定。

不管你走什么形式,過兩年的供水系統或許可以讓北美的承包商來做,但是現在,中央司令部并不具備建立大規模供水系統的能力。

但是太平洋西岸的東方某大國,有這個能力的單位每個省市都有。

地緣政治的魅力就是這么微妙。

張浩南在中亞的人脈,也讓公路運輸成為了可能,盡管在設備方面,阿美利加那些海軍陸戰隊提了要求,但在老家他們是沒有狗叫權的。

什么叫“四等人”?

如果可以的話,空軍甚至不想稱呼他們是人。

再如果可以的話,空軍既不想給空中支援,又不想只炸“塔利班”。

炸死友軍比炸死敵軍快樂多了。

所以再過幾天,喀布爾方面發過來的設備清單,最終還是要附加一份委托加工合同,也就是……OEM。

五金配件訂單在沙城的濱江鎮根本消化不完,烏程市副市長藍乾晦也分走了一杯羹,專門在運河工地附近,啟動了一片工業用地,作為本地五金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的土地需求。

兩浙省不僅僅是烏程市行動快,柯城的陳正讓柯城國資在麗州收購了幾家五金加工廠和小五金生產加工廠。

麗州的特點就是五金行業專精,后來保溫杯被打到十幾塊錢,從國際上的高檔用品變成白菜價家用小罐子,就是因為麗州五金業的內卷到了一種變態的地步。

同樣都是五金之鄉,沙城的濱江鎮絕對沒有內卷到如此地步,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份內卷,倒是讓柯城國資公司在建筑材料這第一桶金之后,賺到了第二桶金。

陳正在柯城的“打非掃黑”,讓不知道多少非法采砂的家庭破產,想要他命的人多不勝數,對他不滿的基層鄉村也同樣比比皆是。

但是因為在麗州的這個投資,很快就讓“民怨”平復了下去。

柯城國資公司的做法很簡單,不管是正規的砂石廠,還是即將生產線改造完畢的五金廠,都會盡可能地從柯城招工。

沒有什么怨憤是跟錢過不去的。

陳正的民望在兩浙省內部都打出了名聲來,“國慶節”期間也是要去省里作報告,畢竟他這兩單生意,幾乎是一舉將柯城的不利局面扭轉過來。

尤其是在“南運河改造工程”上,陳正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前瞻性視野,讓兩浙省高層十分欣賞。

所以“國慶節”期間的報告,余杭方面也想知道,還能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擴大一下規模。

當然,余杭方面也清楚,柯城國資公司在麗州的投資,背后主要是因為有“財神爺”的身影。

他們通過個人渠道、組織關系,當然也能打聽到一些事情,但很難對未來有多大規模,有個合理的猜測空間。

“財神爺”的思路捉摸不透,太過神神秘秘,他們凡胎肉體的,還是不去故作聰明的好。

因此這次在余杭,陳正還帶上了張濟深,張濟深主要就是要介紹一下“沙食系”的海外各事業部具體內容。

能不能吃到喀布爾的紅利,這就要兩浙省的同志們大家一起努力。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也沒有人愿意再去琢磨繞開張老板來吃獨食。

吃獨食成功了未必是好事,吃不成,那更是愚蠢到家。

也正是因為國內外的業務都即將迎來膨脹,所以張老板的度假,在“國慶節”結束之后,也差不多要結束。

到過年之前,他都要到處趕場,不是為別的,就是為了招工。

光東北這里,黑水省冰城、油城等幾所老牌工業城市,就要在十月份組織三到五場大型招聘會,期間還要跟東北其余省市作個通報,政府和企業如果要過來的,也要提前布置會場、展位。

中間會夾雜一些企業招標會、地方投資會,還有就是政務院組織的基礎建設短期規劃講解會,以及“農村供銷合作社”在大城市遠郊鄉村的試點推廣。

尤其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試點推廣,是自兩江省之外,最大規模最大批次的推動,政務院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跟“沙食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這里面還包括了地方大中專院校的實習崗位,以及地方高校的人才“三下鄉”,涉及到了中央過去六年在“三下鄉”和高校加強關系的重要工作。

張老板很難不去加個班,甚至為了讓他有點兒動力,最近過來跟他溝通的代表,是個“女翰林”,別的沒啥印象,張老板就記得她挺大的。

黑水省這邊忙完了,就得去安東省趕場,這里就是高校主場,高新技術合作是主要內容;隨后就是蒙兀省的農科院,今年蒙兀省農科院因為“蒙薯一號”攢了點兒錢,也打算做點投資,不過這不是農科院主導的,而是省里。

主要投資就是“喀秋莎”,籌碼也有一些,當然掏籌碼的原因,肯定是為了成為“喀秋莎”的股東加供應商。

蒙兀省農科院的想法是在京城、津門、沈州等等東北華北的大城市,不斷地開設新店,能上市最好不過,不能上市也沒關系,反正不急,主導權還是看“財神爺”態度。

“喀秋莎”瞧著平平無奇,但每新增一家店,都會新增不少高校甜品站,在“勤工儉學”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在社會面上,依然能創造五十人以上的就業崗位,并且不包括物流崗。

蒙兀省農科院心動的就是這個,除了增值,社會增益是重要考量。

再有就是“喀秋莎”如果成了全國知名連鎖的話,這筆投資帶來的回報,可不僅僅只有經濟上的,農科院多的是人可以挪一挪屁股,又或者就是研究項目從地方走向全國。

在這種需求下,今年的四季度,其實沒多少人希望“財神爺”休息,都巴望著他加個班,倘若“財神爺”有點兒辛苦……

最多年初五的時候,灶臺上多擺一盤蘋果。

(本章完)


上一章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