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之影第九十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大不列顛之影 >>大不列顛之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九十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16日  作者:趨時  分類: 奇幻 | 史詩奇幻 | 趨時 | 大不列顛之影 


在1830年代的英國,真正擁有大量地產或者擔任政府高級官職而“沒有被授予世襲榮譽”的家族不超過400家。而即使是這400個所謂的“平民”家族之間,以及他們與貴族家族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血緣和姻親關系。

——約翰·伯克《伯克貴族辭典》

如果要問亞瑟,他對于英國貴族有什么印象。

那或許可以援引托利黨議員漢納·莫爾在1780年的一次發言:我們的貴族在民眾中地位顯要,可他們不但沒有維護其身份的尊嚴,反而羞辱和玷污了它。我們年輕的貴族都是小丑、嫖客和揮霍無度之人,而那些年長者則通過不知廉恥地掠奪公眾,來彌補他們后輩的虧空。政府試圖讓窮人改過自新,同時又縱容富人貪污腐敗,這就相當于向水源投毒而往溪流倒入香水,純粹是在做無用功。

當然,如果只挑他們的錯處,或許對英國貴族不太公平。

因為他們的數量相較于其他歐洲國家實在是太少了。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歐陸國家的貴族數量大約占據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

以法國為例,當時的法國貴族大約有六萬戶,貴族階層人數大約在35萬至40萬之間,占總人口約1.3到1.5。

而同時期的英格蘭的貴族數量呢?由于當時愛爾蘭還沒有并入大不列顛王國,所以英格蘭的貴族人數相當好統計,直接用上院的345個議席減去26個主教席位和16個蘇格蘭貴族席位,便可以得出,當時英格蘭的世襲貴族共有302戶,按照每戶20人計算,英格蘭的貴族階層也不到英格蘭總人口的千分之一。

而在愛爾蘭通過《英愛聯合法案》并入大不列顛王國后,英國貴族的人口數量占比又往下拉了一大截。

因此,相較于歐陸國家,雖然英國貴族的個人素質未必能強上多少,但以他們的數量,至少在給社會大眾造成負擔方面能稍稍輕一點。

或者這么說依然不到位,因為貴族之間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并不是每個貴族都很富有。至少在1831年議會改革前,亞瑟可以相當確定的一點是:英國的政治主要是掌握在90個貴族家族手中的。

至于剩下那幾百戶,他們當中有不少生活都稱不上特別富裕,欠了一屁股債的也不在少數。

總得來說,相較于俄國、法國和德意志邦國的情況,英國的情況要好上不少。

因為英國貴族喜歡鄉村生活的特點也不至于將他們的生活與社會大眾完全隔離開,而且至少英國的地主階級總是對來自工業、商業和其他職業的新成員開放,下級貴族向上躍遷的途徑也勉強算是順暢。

就比如威靈頓公爵的家族,在威靈頓公爵父輩那一代,持有莫寧頓伯爵的韋爾斯利家族不過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愛爾蘭貴族,他們家族與埃爾德的家族也就是半斤八兩的水平。

如果不是家中不算特別富裕,威靈頓公爵也不至于被母親送到法國讀軍校。

但正是從威靈頓公爵這代人開始,韋爾斯利家族便因為生了幾個好兒子,一躍成長為英國頂級貴族家族。

威靈頓公爵的長兄、第一代韋爾斯利侯爵理查德·韋爾斯利,從首相小威廉·皮特的跟班出發,在印度管理委員會里一路干到了印度總督。在擔任印度總督期間,他與四弟威靈頓公爵同心協力,在第四次邁索爾戰爭中徹底征服了邁索爾王國,并通過第二次馬拉塔戰爭迫使印度馬拉塔諸邦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附庸。在珀西瓦爾內閣中,他又以外交大臣的身份,幫助弟弟威靈頓公爵協調半島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而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后,他又一連當了七年的愛爾蘭總督,去年皮爾組閣時,還曾力邀這位托利黨元老出山,希望他能幫忙坐鎮愛爾蘭。

威靈頓公爵的二哥、第一代馬里伯勒男爵威廉·韋爾斯利則是財政口的一把好手,他常年擔任愛爾蘭財政委員會主席,并在英國政府因為拿破侖戰爭財政吃緊之際,出任皇家鑄幣廠廠長,全程參與了戰后金本位復原政策的實施。

而威靈頓公爵的弟弟、第一代考利男爵亨利·韋爾斯利則是一位比亞瑟·黑斯廷斯爵士專業的多的外交官,1809年威靈頓公爵與法蘭西帝國的幾位元帥在伊比利亞半島鏖戰期間,亨利·韋爾斯利調任駐西班牙公使,一肩挑起了威靈頓公爵與西班牙政府之間的聯絡協調工作。而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后,他又受命前往維也納,出任駐奧地利大使,是英國政府與奧地利皇帝及首相梅特涅交流溝通的重要橋梁。如果不是受到議會改革影響,他在維也納的任期估計直到現在都沒結束呢。

總而言之,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間里,像是韋爾斯利家族、羅頓黑斯廷斯家族這樣從小貴族躍升為大貴族的例子并不算是特別罕見。而且由于他們實打實的功績,倒也沒有多少人會認為他們配不上他們的爵位。

但問題通常不是出在這些第一代貴族身上,而是出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

俗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但那畢竟是中國的古話,在不列顛,在議會改革通過后,貴族已經完全無法再掌控下院。

而在政府部門中,他們雖然依然控制著外交、軍事和教會系統,但是現如今,他們已經很難在財政、法院、海關等技術類崗位上插手了。

在亞瑟看來,黑斯廷斯家族之所以有意接觸他,不單是出于血緣上的某種模糊牽連,也并非單純地希望通過他那點尚不穩定的聲望來為自家貼金。

畢竟,在貴族眼中,一個從濟貧院里爬出來的人,不論他今日坐得多高,說到底還是個穿著長褲的新貴。

真正讓黑斯廷斯家族長輩們坐不住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在過去的年代里,哪怕家中子弟庸碌,哪怕地租收入捉襟見肘,只要貴族的姓氏還在,就總能從選區里擠出一個下院席位,或是從殖民事務部、教會、海關總署那邊安插一個職位。雖然未必能發多大的財,但起碼夠子弟揮霍了。

但現在不同了,1832年的議會改革砍在了他們的大動脈上。

傳統的“腐敗選區”被清洗,新的選民階層浮現,老牌家族的祖傳席位接二連三的熄了火。

從前他們可以靠著下院的三兩個席位,便可以從兩黨手里換來一個旱澇保收的生活。

尤其是像黑斯廷斯家族這樣,曾經靠著幾塊東米德蘭的肥田來維持他們的莊園統治的家族,受到的沖擊尤為劇烈。

輝格黨掌權這幾年里,推行了不少改革,而在改革之后,現在連地方警署的預算也開始由市政委員會掌握,以致于黑斯廷斯家族連一個地方治安法官都很難再輕松“任命”了。

最令他們感到惶恐的,還不僅是特權的喪失本身,而是年輕一代無人可堪重任。

是的,初代黑斯廷斯侯爵是個人物,他是國王喬治四世的密友,是首任印度總督。

但那又如何呢?

喬治四世都駕崩五年了,而初代黑斯廷斯侯爵埋進土里則有十年了。

當家族長者翻開族譜,發現自家子侄大多沉溺賽馬、狩獵與賭博……

這就讓時常出現在報紙標題上的某個黑斯廷斯的存在,顯得格外刺眼了。

他的名字雖然不受正統貴族圈歡迎,但那又如何呢?因為不歡迎他的正統貴族圈現在也很不受英國社會的歡迎。

因此,當他們看見“亞瑟·黑斯廷斯”這個名字如今在艦隊街、在金十字車站、在外交部和內務部之間,被越來越多人提起。看見這個年輕人雖然出身寒微,卻在短短幾年間,從蘇格蘭場一路走到漢諾威、哥廷根、俄羅斯,甚至成了肯辛頓宮的王儲教師。看見他辦報紙、組公司、調警察、交官僚,既能與臭腳巡共飲,又能與法拉第談論電磁學問題,還能與維多利亞公主共談丁尼生的詩集……

這樣的人,如果再往前一步,雖然機會渺茫,但你難道能否認,他有機會躋身90家掌握英國政壇的貴族家族之一?

致尊敬的亞瑟·黑斯廷斯爵士:

爵士自蘇格蘭場履任以來,聲譽日隆,事功卓著,近又聞閣下于金十字、圣馬丁之舉,感佩之情,無以言表。愚兄雖常居鄉間,久不涉世,疏于時務,但仍感佩閣下于冷浴場及金十字之事之裁斷果敢、仁義相濟,足以光耀“黑斯廷斯”之名。

閣下秉才識之異稟,于風雨時局中獨持定見,實為同族之所仰。近日將赴倫敦,故斗膽致函,倘若閣下公務間隙有暇,能于某日蒞臨敝邸,略敘同姓之誼,我輩實屬幸甚。

家中子弟亦愿聞閣下履歷之一二,以開其志趣,兼修其行。倘蒙不棄,盼覆是幸。

風骨長存,時局順安

您誠摯的同族

喬治·奧古斯都·弗朗西斯·羅頓黑斯廷斯

第二代黑斯廷斯侯爵

黑斯廷斯侯爵閣下臺鑒:

尊函已閱,深感榮幸。閣下書函奉讀之下,心感溫厚之意,亦覺“黑斯廷斯”一姓之于今日,非止封號所載,亦系風骨所承。敝人出身寒微,少負微名,得以涉足政務,所賴者不過一二際遇與舊時偶得之恩,何敢輕言光耀。蒙同兄長垂念厚誼,實為過譽。

近日公務稍閑,正欲理清案牘、稍作休憩。倘若閣下屆時果在倫敦駐留,敝人當欣然赴會,拜謁尊邸,一敘同姓之誼。聞府上子弟志趣不俗,倘得略陳寸見、共話時局,亦是在下之榮幸。

盼早得一晤,敬候佳音。

世道清和,府第康安

您誠摯的同族,

亞瑟·黑斯廷斯爵士

馬車駛過貝爾格拉維亞東邊的街口時,亞瑟放下手中的資料,輕輕吐出一口氣。

雖然他不太喜歡萊德利那小子,但不得不說,如果拋開兩面三刀的缺點,這位蘇格蘭場的進步青年確實是把好用的快刀。

一周前他要求萊德利幫忙搜集黑斯廷斯家族的資料,結果萊德利只花了三天的時間,便把所有資料整理清楚送到了他的手上。

當然,亞瑟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打算讓萊德利動手。

但誰讓休特剛從俄國回來,對倫敦的情況還不熟悉呢……

至于菲爾德、普倫基特、湯姆、托尼他們幾個,辦案子、巡邏和鎮暴才是他們的專長,讓他們搜集情報實在是有些難為人了。

當然,菲歐娜的夜鶯公館也是一大重要渠道,但菲歐娜收集情報的方式大多是被動接受,短期的主動調查并不是她擅長的方向。

亞瑟看了一眼腿上的那迭幾乎能拿去當磚頭的資料,上面寫著那位主持家族事務的第二代黑斯廷斯侯爵喬治·羅頓黑斯廷斯,年紀不過比亞瑟大兩歲,但他結婚挺早,侯爵夫人是第20代格雷德魯辛女男爵芭芭拉·勞頓黑斯廷斯(原姓耶爾維頓)。兩人結婚三年,已經育有一兒一女。

說起這位侯爵夫人的家世淵源,倒也挺有意思的。

或許是因為英國的貴族圈本就不大,誰和誰都沾親帶故的,所以亞瑟在這位夫人沒結婚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對她的家族有所耳聞,并且這還是埃爾德告訴他的。

埃爾德的朋友都知道,這小子之所以會去念古典文學,純粹是因為仰慕拜倫勛爵。

埃爾德對拜倫的作品集不說是倒背如流,起碼也是翻的滾瓜爛熟,至于有關拜倫的各種傳聞,更是他重點打聽的對象。

而黑斯廷斯侯爵夫人的父親,第19代格雷德魯辛男爵亨利·耶爾維頓便是拜倫勛爵的好友,并且還是街頭傳聞中拜倫青少年時期的暗戀對象。

當然,關于拜倫的雙性戀傾向一直以來都是市井傳聞,具體他有沒有這方面的傾向,有沒有暗戀過侯爵夫人的父親,那恐怕只有拜倫自己知道。

而侯爵夫人多半也不會為了父親的“緋聞”而煩惱,因為相較于這些陳年舊事,黑斯廷斯侯爵一家的糟糕財務狀況才是她最需要擔心的。他們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未來恐怕還會生更多,但家里的資產卻很少,甚至到了準備出售祖產的地步了。

“貴族的麻煩跟小市民的麻煩也差不了多少。”

亞瑟心里想著,他靠著車窗,望了一眼即將抵達的那座灰石宅邸。高大、整潔,沒有明顯的衰敗痕跡,但門口的馬車稀少,院里也看不見貴族庭院里風行的大理石雕像,多半是已經賣掉了。

他念叨著:“懂得收縮戰線,說明這家人還不算頂愚蠢的那種。”

亞瑟的馬車剛剛停下,早就守在門口的管家立刻上前替他拉開了車門。

“歡迎來到多寧頓府做客,亞瑟爵士。”


上一章  |  大不列顛之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