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原身妹妹投的那個大企業債券安全嗎?
不!肯定是不安全的!
要知道,一個大企業,要是資金充足,弄的債券價格,只會比銀行存款利息高一點點,不會非常高的。
高息只會出現在大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為了高息吸儲才會弄。
而這個大企業都資金周轉困難了,還發這么高利息的債券,將來到了兌付時,它就會更困難了,除非企業經營狀況改善,還得起,要不然遲早有一天會崩潰。
只是因為是大企業,所以雖然資金周轉困難了,但一時還沒完全倒下,才讓原身妹妹以為,這個理財項目沒問題,卻沒想過,你圖人家利息,人家圖你本金。
那企業經營狀況欠佳,在銀行欠了大量的債,都已經從銀行借不出來錢了,只能發行債券,向社會募集。
銀行都不敢借他錢,一個普通人還敢借,可想而知,肯定是有危險的。
當然了,要是不貪心,趁著對方還沒倒臺前將錢取出來還沒事,但原身妹妹看著一天比一天多的利息,哪里舍得取出來,還在源源不斷地借錢,想賺更多的息差呢。
一千萬一天就能賺到一兩千的息差,那要是一個億,一天豈不是一兩萬的息差?
一想到一天賺的錢,比她一個月的工資賺的還要多,原身妹妹在金錢的誘惑下,自是到處借錢了。
琳瑯看著她借的那天文數字借款,頭皮都發麻了。
本來她是想收拾一下原身妹妹的,但看原身妹妹竟然敢借天文數字的借款,就為了薅息差,一想到她的理財產品一旦不能兌付,她會面臨什么樣的遭遇,琳瑯覺得,她不需要收拾原身妹妹了。
原身妹妹自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非常危險,她只高興于自己每天都能看到利息在增長。
不錯,為了誘惑人買自己的理財,那些理財每天增加了多少,都是可視化的。
看自己借了許多錢買了理財,然后賬戶里一天能增加好幾千塊錢,誰能抵擋這樣的誘惑,也難怪原身妹妹現在都沒心情上班,一天到晚去借錢了,實在是這種來錢的方法,太有誘惑力了。
琳瑯看原身妹妹這樣瘋狂,感覺都嚇著了,然后想著,幸好自己之前沒說全款買別墅,而是說貸款買的,再加上外人不知道她做主播收入多少,將來原身妹妹借錢的事要出事了,原身父母應該不會找自己幫忙的,因為以為自己沒錢。
而原身妹妹這借錢規模,一旦那個大企業崩了,她的錢回不來,她還不上錢,只怕是要坐牢的。
普通借錢還不了不會坐牢,但她找了其他借口借錢,屬于欺詐性質,到時是肯定要坐牢的,之后的事會如何發展,真的很難說,關鍵還是要看那個大企業什么時候崩,但不管什么時候崩,原身妹妹要不及時將錢取出來,都是要出事的。
琳瑯怕原身父母會因原身妹妹欠的太多嚇壞,便想將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圍——讓原身妹妹能還得起債,但會變成窮光蛋的程度,這樣也算收拾她了,但又不會讓原身父母擔心。
于是在家庭聚會時,她三五不時便會說一些非法集資的事,說最后那些公司的頭頭,要么卷錢跑到了國外,要么沒跑掉,也被抓進去吃了牢飯,反正普通人借出去的錢,是要不回來了,讓父母要是聽到有人邀請他們投什么高息存款,一定不要相信。
琳瑯這樣說,就是想敲打原身妹妹,想嚇的原身妹妹將大多數錢取出來。
當然了,也是為了防止原身妹妹想將老兩口的棺材本也拿出去賺利息,讓老兩口將來血本無歸。
但原身妹妹根本不為所動,甚至還嘲笑琳瑯膽小,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老老實實工作,能掙幾個錢?
琳瑯看原身妹妹根本不聽自己的勸,不由無奈了。
她不想原身父母嚇著,但原身妹妹怎么做,卻也不是她能勸得了的,于是只能算了,要不然,不算能怎么辦呢,難道她還能逼著原身妹妹將錢取出來不成?原身妹妹一直惡心原身,肯定是對原身有意見的,她要勸她將錢取出來,人家不會覺得她是好心,只以為她是嫉妒她有賺錢的方法。
勸不了后,琳瑯便想著等原身妹妹的事情曝光后,要怎么做,才不會讓原身父母嚇著。
雖然現在一直在下雨,出行還是不太方便,鄉下的電還是三五不時就會停,但,只要想聯系,還是能聯系的,也就是說,想不讓原身父母知道這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讓原身妹妹瞞著這事,因她跟許多親戚借了錢,到時原身妹妹還不上,那些人會跑到原身父母跟前說這個事,也是瞞不住的。
既然沒法在原身父母跟前瞞住這事,琳瑯就要想辦法,將原身妹妹對原身父母的傷害降到最低了。
琳瑯本以為像這樣的大企業,能撐很長時間,結果不多久,就傳出這個大企業資金鏈斷了的消息。
一開始還沒人發現這個事,因為那個大企業一直隱瞞著這個事,直到那個企業借了外資的錢,一時還不上,外資申請凍結那個大企業的資金,以便支付自己借的錢時,這消息才爆了出來。
但原身妹妹并沒意識到事情的危險性,因為那個大企業欠外資的錢,很快就找了個借口還上了,說是公司業務過多,一時沒周轉過來,才延遲兌付的。
但已有敏銳的阿婆主提醒投資人,注意這個大企業的風險了,因為欠那個外資的錢才一個億,竟然就還不起,說明什么?說明這個大企業的資金鏈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才會連一個億也拿不出來。
要知道那個外資要錢,并不是馬上就申請凍結那個大企業的資金的,一開始是直接找那個大企業要錢,想盡了辦法,對方都不給,才申請凍結的。
但原身妹妹不是混金融圈的人,她根本沒有風險意識,一看大企業說將錢還了,就放心了,也相信了,繼續借錢賺更多的息差。
而這時風暴已經開始爆發了。